天天看小說

第89章 聽聖旨鄒家得賞

從宛丘回來之後鄒正達和鄒正業便帶著鄒老爺子和鄒晨去那十畝地看了看,鄒晨立刻決定就要這塊地了。?太方便了,首先這塊地是一個類似於沼澤一般的土地,而且還有樹林,可以在上面挖幾個小池子以供養蛙。雖然離著沙河遠些,不過花些錢弄個旱渠也可以引水過來。看了之後家裡當即決定就在把這塊地給購買了,鄒老爺子雖然有意見,但是兒孫們買地乃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所以只是說了兩句便罷了。

然後找了里正和鄉書手,付了五貫的地皮錢,另付了牙保中介費和4%的土地契稅,又付了里正的路費和辛苦錢,隔了幾天里正從宛丘拿回一張蓋著官府大印的紅契。

這向里正購買官府的地皮,爲啥還要給一個沒露過面的牙保錢呢?原來宋法中規定田宅交易,須憑牙保,違者準盜論。意思就是如果鄒家買這十畝地只是找了里正卻沒有中介人那就按盜竊罪論處。

紅契到手,便證明這十畝地盡歸鄒家所有。鄒家又通過金小乙另找了三個漁民,讓他們同金小乙一樣簽了長契,並定了不許泄漏鄒家養殖機密給任何人的文書,簽了保密文書之後,纔算是放下了心。

這次只是蓋個圍牆,便是隻請了鄒正安兄弟和金小乙他們,只花了兩天工夫便把圍牆蓋好,又在牆下留了一個大洞,用於旱渠的出入活水。圍牆建好之後,金小乙他們便開始挖池子,營造蛙棚。

數天時間過去,時記送來的林蛙又死了幾十只。然而活下來的,則是看起來精神極好。鄒家兄弟每日緊盯著這個稻田,只要其中有一隻蛙看起來精神頭不大對,便立刻找東西把它撈起。送到另一個稻田中。待到蛙池建好,家裡人鬆了一口氣。

盛夏來臨,家中的山蛤已經長成可以出售了,螃蟹要到八月,泥鰍要到冬季。四畝稻田從夏季起每隔幾個月便會有一次不菲的收入,這樣的情況,燒灼了鄒家莊村民的眼睛,各個紅通通的盯著鄒家這四畝稻田。

這裡面不是活物,這全是錢啊。一隻山蛤可以賣到15文左右,但是蛙少人多。尤其這鄒家又佔了一個稻田養活物的美名,宛丘城裡的人都想嚐嚐這稻田裡出來的活物到底是啥味道。於是幾個飯館都搶著加價購買,到最後。一隻斤把重的山蛤賣出了30文一隻的天價。

於是,當有客人進了宛丘某分茶鋪或是飯館或是酒樓,便會聽到有跑堂的小二高喊著:“鄒家稻田活物,份五十文,日限十份?!辟I者如雲。有那今天購買不到的悔恨不已,約定明天早早來排隊購買。

這股購買的熱情,在陳知州三下鄒家莊後陷入了狂熱狀態。若是在宛丘沒有吃過鄒家活物的,那就不能叫宛丘人。若是有不知道啥叫稻田養活物的,你肯定是外地人。而讀書人的身份又藉著此事攀高了一個臺階,先帝曾說過。書中自有千鍾粟。果不其然,這看書也能看出經濟學問來。這不,黃家的二郎就學了一肚子的論語。愣是從論語裡看出來了稻田養活物的新法。啥,你不相信?呀呀呸的,你敢不相信聖人?聖人的門徒端木子貢不就是做了聖人的徒弟以後才學會掙錢的嗎?聖人曰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指的是什麼?其中有一條便是經濟學問一途啊。

陳知州此來是來宣讀聖人的旨意,在一大通讚美天地萬物造化之功之後。又感謝了一番天地賜給萬民果實,最後纔是稱讚鄒家於農業一事有‘開拓之功’當可爲萬民之表率。又因鄒家無功名,所以特賜‘仁善厚德’四字以光大門楣,並免鄒家十年瑤役及賦稅,鄒家莊全莊可免三年瑤役以做獎勵。至於黃瑾瑜由於只有一個秀才功名,所以將功勞暫記待得殿試後再另行封賞。

莊子裡的人,聽到免三年瑤役徹底瘋狂了。待得陳知州唸完之後,莊內衆人齊齊揖首,然後山呼‘聖人萬歲,萬歲,萬萬歲’!聖人的旨意一共便是兩千字左右,是四六駢體的,寫的雖然華麗,然而老百姓卻是個個都能聽懂。

鄒晨拉著小七站在家人的最後方,垂首聽著陳知州抑揚頓挫的念著,終於過了一把影視劇裡宣讀詔書的癮。只可惜的是並沒有一個太監用著高八度的女高音念著什麼‘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是第一句便直接讚美天地萬物,餘下就講正事。也沒有搞什麼擺香案跪迎聖旨,只是令家裡人著新衣,依次排好,然後垂手站定,陳知州便開始宣讀聖旨。

唸完之後,旨意卻並不象電視劇裡演的那樣交於鄒家人手中,而只是將一塊寫著仁善厚德四個字的匾額給了鄒家,至於旨意陳知州還要派馬回東京交還給門下省的相公令他們封存。

爲了迎接這副旨意,鄒家莊的人整整忙活了三天三夜,黃土墊道,又修繕了村道兩旁不雅的建築,拆了好幾個廁所和糞池,狠狠的淨化了一番村中的空氣。被拆廁所和糞池的並沒有搞暴力抗法,而是美滋滋的向別人宣佈,我家的廁所因爲怕薰著咱們的聖人,所以被村民們給填了。不僅如此,還親自動手,最後恨不得在自家廁所的新土上面立一塊牌子,上書‘避聖廁’,由此可見百姓是真心愛戴聖人。

待陳知州走後,鄒家便開始迎來送往,不斷有鄉紳和三等戶以上的送來金銀布匹以做賀禮,還有赤貧農戶自願來投!

爲了慶祝,家裡一連擺了三天的流水席,宛丘張家和陳家,黃家坪的黃家,柳林集的沈家,這些親戚好友們都送來了賀禮。

沈家派來送禮的不是別人,正是沈家的二郎沈芳。陳家則派了一位管家過來,送來了一車的賀禮,並且還言明,裡面有二十四郎的禮物單獨送給鄒家小娘子的。

有送賀禮的,鄒家便令鄒晨造冊記下,日後還須得還禮。若是有那赤貧農戶來投的,只能是一戶送了幾十文好言好語的勸走。

三天流水席擺完後,鄒晨算了一下帳,官家給送了四個字,一下子倒賠進去五六十貫。不僅如此,家裡的糧食也倒騰了個精光。

柳氏和黃麗娘心善啊,那赤貧的農戶,大部分是流民,家中旱災或是水災過不下去舉家出逃。又沒有路費歸鄉,個個穿的破破爛爛,聽得他們一番哭訴,柳氏和黃麗娘均是軟下心來,一家送了幾十文或是一吊錢,還另送一些米麪給這些貧戶。等到這些貧戶們千恩萬謝的走了,鄒晨通常會發現家裡的糧食會少一些。

鄒晨終於發了飆,在晚飯後向兩位老孃下了最後通碟,禁止她們再送那些貧戶們米麪。

鄒晨怒道:“咱們家這三天時間捨出去的米麪怕是得有十幾石了,所謂升米仇鬥米恩,咱們今天捨出去這些米麪,雖然能得來一個好名聲,但是也能招來賊。再說了,做善事也得有一個度,超出自家能力的就不能去做了。爲什麼這一段時日貧戶們不僅沒見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不就是因爲知道咱家還給錢還給米嗎?從明天起,不許給米銀,把他們勸走既可?!?

黃麗娘小心翼翼的說道:“小晨啊,那些貧戶們著實可憐。身上穿的又破又爛,那些孩子們飯都吃不飽,……”

柳氏也在一旁抹著眼睛,深深同意黃麗孃的話。

“咱大宋並不窮,可是這些流民們爲什麼還是這麼窮呢?就是因爲一點,他們懶,他們不肯吃苦。乞討能討出一個富家嗎?官家明明允許流民歸鄉,而且還可以助銀助糧,爲什麼他們不願意回去?寧願在這裡依附於別人?”鄒晨敲著案幾,“他們寧願做隱民,也不願做良民,這是何道理?這是在鑽國家漏子,這是坑害國家,大宋朝就是因爲這些隱民才完蛋的。他們不願意歸鄉,就有地主願意收留他們,然後地主就去兼併土地,土地兼併的多了,選成國家稅收不平等,貧民們納的稅會更多,而一等戶們則是不用納稅。百姓會容忍嗎?不會,百姓不容忍就會起來造反?咱們家,不許收留流民,一個也不許。別人家我管不著,但是咱家不行,別人可以鑽國家空子,但是咱家不許。老實幹活,奮力讀書,將來富家纔是正經的道理?!?

鄒晨一通驚天言語震驚了屋內衆人,五郎兄弟幾個對視了幾眼,悄悄的交換著思想,他們震驚的是鄒晨所說的土地兼併會亡國的言論。而屋子裡其他人震驚的則是送給貧戶們幾個錢怎麼就和造反扯上關係了?

鄒晨發飆,最直接的表現便是貧戶們再來兩位大娘子不肯再送錢送米了,如此一來貧戶們發現再也得不到什麼好處,慢慢的也就不再集積於鄒家莊,轉而去別的莊子去乞討了。

PS:明朝起開始流行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拜託諸位千萬別四個字四個字的念哦,會被古人笑死的。

第133章 全家出動找小七第261章 金蘭家的麻煩第63章 鄒記豆腐店開業第234章 鄒晨要殺雞儆猴第230章 鄒秋華求嫁五郎第190章 冰店吃冰遇陳琦第37章 急需人蔘救性命第390章 去鄒家拜年第120章 柳氏戲弄鄒正達第147章 沒有過不去的坎第325章 借紅豆整治內院第324章 紅豆之事第290章 小七告狀記第259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38章 鄒老大無恥藏參第128章 想不起章 節名了第312章 婚禮第199章 羊毛作坊招人第169章 想回後世的鄒晨第58章 丁啓送來占城稻第116章 鄒晨說孝勸家人第299章 論外丹之道第128章 想不起章 節名了第82章 老爺子憣然悔悟第242章 暴利的棉花第369章 玉堂爭輝第102章 魯媽媽替誰說媒第6章 議分家偏心無限第86章 幸福生活需守護第89章 聽聖旨鄒家得賞第326章 回黃家第413章 買舟南下第341章 孕事第19章 寒衣節到姑姑回第23章 進布店挑選衣裳第339章 小七來訪第152章 滿院華燈唱三國第140章 五娘敬二是何人第394章 定計第284章 兗國公主之殤第67章 驚天秘密嚇衆人第167章 請文相公吃飯第320章 衝突第340章 吵架和暈倒第406章 起名第129章 鄒家半夜遇盜賊第151章 在古代聽戲二第73章 送聘禮美娘揚名第108章 開宗祠鄒家請客第309章 過嫁妝第145章 金蘭我定要救你第57章 父不慈子也不孝第323章 計劃買地第10章 黃姥姥怒訓女婿第310章 掛帳日第191章 二逼青年傻事多第252章 金蘭親事有波折第148章 爲小七換新環境第143章 仇九說小七下落第157章 鄒秋華強行求助第26章 農閒時節忙蓋院第326章 回黃家第49章 書店遇陳十三郎第137章 發現呂大仲屍體第92章 至和元年夏記事第127章 極品人人生厭惡第313章 拜高堂第105章 阿琦探訪鄒家莊第223章 輕羅小扇撲流螢第64章 估算豆腐店利潤第79章 陳知州視察稻田第2章 初到鄒家溫情暖第194章 請李錦繡參股第81章 出族休婦惹風波第92章 至和元年夏記事第271章 黃麗娘訓鄒晨第281章 鄭師爺巧脫罪第121章 爲讀者加第287章 向老師求教第105章 阿琦探訪鄒家莊第180章 槐山羊模式啓動第93章 前世漸行漸遠第137章 發現呂大仲屍體第407章 小字第36章 馬氏氣死小兒子第283章 雨下的人生第111章 鄒晨想揍大姑娘第42章 交支移驚恐失措第335章 夫妻一心第127章 極品人人生厭惡第116章 鄒晨說孝勸家人第281章 鄭師爺巧脫罪第197章 羊毛作坊招人第301章 商船回來了第415章 家鄉土第376章 戰爭之論第101章 玻璃引起的風波第73章 送聘禮美娘揚名第316章 算計第373章 登門見王弗
第133章 全家出動找小七第261章 金蘭家的麻煩第63章 鄒記豆腐店開業第234章 鄒晨要殺雞儆猴第230章 鄒秋華求嫁五郎第190章 冰店吃冰遇陳琦第37章 急需人蔘救性命第390章 去鄒家拜年第120章 柳氏戲弄鄒正達第147章 沒有過不去的坎第325章 借紅豆整治內院第324章 紅豆之事第290章 小七告狀記第259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38章 鄒老大無恥藏參第128章 想不起章 節名了第312章 婚禮第199章 羊毛作坊招人第169章 想回後世的鄒晨第58章 丁啓送來占城稻第116章 鄒晨說孝勸家人第299章 論外丹之道第128章 想不起章 節名了第82章 老爺子憣然悔悟第242章 暴利的棉花第369章 玉堂爭輝第102章 魯媽媽替誰說媒第6章 議分家偏心無限第86章 幸福生活需守護第89章 聽聖旨鄒家得賞第326章 回黃家第413章 買舟南下第341章 孕事第19章 寒衣節到姑姑回第23章 進布店挑選衣裳第339章 小七來訪第152章 滿院華燈唱三國第140章 五娘敬二是何人第394章 定計第284章 兗國公主之殤第67章 驚天秘密嚇衆人第167章 請文相公吃飯第320章 衝突第340章 吵架和暈倒第406章 起名第129章 鄒家半夜遇盜賊第151章 在古代聽戲二第73章 送聘禮美娘揚名第108章 開宗祠鄒家請客第309章 過嫁妝第145章 金蘭我定要救你第57章 父不慈子也不孝第323章 計劃買地第10章 黃姥姥怒訓女婿第310章 掛帳日第191章 二逼青年傻事多第252章 金蘭親事有波折第148章 爲小七換新環境第143章 仇九說小七下落第157章 鄒秋華強行求助第26章 農閒時節忙蓋院第326章 回黃家第49章 書店遇陳十三郎第137章 發現呂大仲屍體第92章 至和元年夏記事第127章 極品人人生厭惡第313章 拜高堂第105章 阿琦探訪鄒家莊第223章 輕羅小扇撲流螢第64章 估算豆腐店利潤第79章 陳知州視察稻田第2章 初到鄒家溫情暖第194章 請李錦繡參股第81章 出族休婦惹風波第92章 至和元年夏記事第271章 黃麗娘訓鄒晨第281章 鄭師爺巧脫罪第121章 爲讀者加第287章 向老師求教第105章 阿琦探訪鄒家莊第180章 槐山羊模式啓動第93章 前世漸行漸遠第137章 發現呂大仲屍體第407章 小字第36章 馬氏氣死小兒子第283章 雨下的人生第111章 鄒晨想揍大姑娘第42章 交支移驚恐失措第335章 夫妻一心第127章 極品人人生厭惡第116章 鄒晨說孝勸家人第281章 鄭師爺巧脫罪第197章 羊毛作坊招人第301章 商船回來了第415章 家鄉土第376章 戰爭之論第101章 玻璃引起的風波第73章 送聘禮美娘揚名第316章 算計第373章 登門見王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州市| 易门县| 华坪县| 旅游| 丰都县| 当涂县| 郴州市| 开江县| 嘉峪关市| 沛县| 开封县| 红原县| 蕲春县| 鄢陵县| 竹溪县| 博兴县| 老河口市| 保山市| 随州市| 马鞍山市| 金门县| 东乌珠穆沁旗| 兴业县| 郓城县| 南开区| 普安县| 西林县| 安宁市| 乌审旗| 红桥区| 康定县| 文水县| 定边县| 吴川市| 南开区| 安陆市| 喜德县| 涞源县| 海原县| 兖州市| 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