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章 趙光義

十五年前柴榮北伐太原,下起連旬大雨,軍士多病,不得已撤軍。這回趙匡胤又重複了柴榮昨天的故事,天降大雨,加上草地溼滑,宋軍對這種惡劣天氣極不習慣,紛紛病倒。加上契丹北院大王耶律烏珍率兵連夜色馳至太原,下營城西無水處,擊鼓狂呼,一是給城上的北漢軍加油助威,二是嚇唬宋軍。宋軍不知對方來歷,驚慌自亂。

趙匡胤無奈,於北漢天會十三年(公元969年)五月,下令撤軍。因事出倉促,宋軍丟下軍糧茶布數十萬,宋軍撤走後,劉繼元出城把這些寶貝全都打包運進城。北漢連年用軍,財政狀況極其糟糕,得到這些東西,夠劉繼元吃上幾年的。

如此相似的過程,劉繼元自然想起外佬爺劉崇當年迫退柴榮的事情,心情大好:“趙匡胤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柴榮比你強多了,他都拿河東沒辦法,你又如何小瞧了人?”

到了天會十九年(公元974年)的正月,劉繼元下詔改元廣運。當然這回劉繼元長了記性,先通知契丹的“父皇帝”,然後纔敢改元。這兩年趙匡胤改變戰略方向,主攻南線,劉繼元才能喘出氣,以趙匡胤的實力,真要是天天纏著河東,估計劉繼元早幾年就得到汴梁報道去了。北漢廣運三年(公元976年)十月,忘恩負義的趙匡胤不明不白的死於萬歲殿,他的寶貝兄弟趙光義即位。

趙光義繼續奉行“先南後北”的戰略,這時江南只剩下吳越的錢俶和泉州的陳洪進,都比較好對付,錢俶已經被宋朝嚇破了膽,二年後,把老祖錢鏐辛苦半輩子打來的基業打包送給趙太宗,當然不給也可以,只是麻煩趙光義出兵練練錢俶,早晚還是個亡字。至於陳洪進,比錢鏐還油滑水靈,泉州區區彈丸地,給陳洪進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和趙光義過不去,只好交出泉州,到汴梁養老。

放眼中原,幽燕以北是契丹,澤潞以南是宋朝,中間只剩下一個不倫不類的北漢小朝廷。自宋朝建國以來,先後滅掉荊南、湖南、蜀、南漢、南唐、吳越、泉州,唯獨河東在契丹扶持下在大國夾縫中頑強生存了近三十年。在宋朝周邊各政權中,北漢“命”最硬,當然也最好,因爲有個契丹干爹給劉家的撐起了保護傘。最後滅掉河東,是柴榮、王樸二十多年前就制定好的戰略,趙氏兄弟只不過是執行人而已。趙光義尚無軍功可言,自然不能放過劉繼元,不然何以服衆?

北漢廣運六年(宋太平興國四年,即公元979年)正月,宋太宗趙光義發動大規模的北伐戰爭,召良將,起雄兵,遣使分告各國北伐事。以宣徽南院使潘美爲帥,總率三軍,崔彥進、李漢瓊、曹翰、劉遇四將各爲一路,分攻太原四面。再派雲州觀察使郭進駐守石嶺關(今山西忻縣南),防禦南下的契丹援軍,另使閣門使田仁朗、供奉官劉緒做爲後勤總接應。

劉繼元得信,巨大的恐懼涌上心頭,知道趙光義來者不善,再遣人向契丹求救。契丹皇帝耶律賢很討厭趙光義鬧出這麼大動靜,派人來問趙光義:“南朝伐漢,打的甚麼旗號?”趙光義回答的堂堂正正:“河東久諱王命,肆行不道,虐治萬民。爲天下計,爲黎庶計,朕當自討之,以謝天下!若北朝能識天命,兩家歡喜如初始,如果北朝救漢,則南北失和,唯有死戰!”

二月,趙光義下詔親征,留右僕射沈倫守東京,大駕北行,不夷平河東,趙光義看樣子是不會罷休的。同時,契丹援軍南府宰相耶律沙部、冀王耶律撻烈部、南院大王耶律斜軫部、樞密副使耶律抹只部南行救漢。

三月,宋軍郭進部在白馬嶺(今山西盂縣東北)大敗契丹軍,耶律撻烈戰死陣上,耶律沙也險些成爲刀下鬼,正危急時,耶律斜軫趕到,萬箭齊射宋軍,宋軍被射退,耶律沙、耶律抹只勉強逃生。

敗報傳進太原城中,劉繼元驚哭:“休矣!奈何?!”奈何?沒奈何了。宋軍數十萬虎狼兵將太原城圍個水泄不通,鳥飛不過。同時宋軍分部攻取太原周邊州縣,解暉部克隆州(今山西祁縣東觀)、折御卿部克嵐州(今山西嵐縣),其他諸州縣,也多被宋軍攻下。

四月,趙光義親倖太原,先射信入城,勸劉繼元早降,劉繼元這時還不甘心受死,繼續死守。趙光義大憤,督軍急攻,趙光義這時還有點千古一帝的模樣,被甲冑,持劍上陣,指揮諸路攻城。侍衛勸趙光義小心,趙光義慷慨言之:“將士們不怕死,朕豈敢落人後!”衆人見皇帝如此愛護將士,激動萬分,狂呼衝城。

一時沒攻下來,趙光義命數萬弓箭手蹲在陳前,舉弩向城齊發,箭飛如雨,北漢軍嚇的都躲起來。但即使如此,宋軍還是沒有破城。這場太原之戰打的極爲艱苦卓絕,劉繼元不服輸,甚至花錢收購宋軍射上城的箭,每箭十個大錢,劉繼元收集了一百多萬支箭,準備反射宋軍。

打了一個多月,趙光義不想再等下去,親赴西南營中,於夜間大發將士攻城。宋軍涌前攀雲梯而上,城下鼓角齊鳴,聲勢驚天動地。經過一夜苦戰,於黎明時分,宋軍攻下羊馬城。北漢宣徽使範超槌城來降,可宋軍以爲範超要找他們打架,一刀砍死。劉繼元聞得範超出降,誅死範超家小,仍然不降。

趙光義又在城南指揮攻城,宋軍已經北漢軍折磨的近乎失去理智,大呼:“皇帝待我何厚,今日死於此,無憾!”山呼海嘯般衝擊南城。劉繼恩在城中聽城外嘶喊大作,嚇的魂飛魄散。北漢前左僕射馬峰正抱病在家,想來想去,知道這次無論如何都逃不過去了。讓人擡他入宮見劉繼元,痛哭相勸:“陛下!天數已定,太原不過今日,必陷於宋。覆巢之下無完卵。再猶豫不決,宋軍一入,刀兵無情。陛下爲太原百姓計,爲劉氏血脈計,請速納降?!?

劉繼元何嘗不知道此時的形勢,守肯定是守不住的,與其等死,不如投降吧,至少還能活命。當日夜,劉繼元寫好降表,派客省使李勳出城見趙光義,表示願意投降。趙光義大喜,率文武登太原北城,開始喝慶功酒。天剛放亮,劉繼元就帶著河東文武素衣白帽來到北城,跪拜請降。

趙光義好言相勸,就算趙光義想殺劉繼元,這時也絕不是動手的時候,大不了回汴梁,再送劉繼元一瓶牽機酒。劉繼元也害怕趙光義下殺手,乾脆把罪過都推過別人身上,伏地痛哭請罪:“陛下幸太原之日,臣即欲來降,奈何大軍中的亡命人怕死,強迫臣於陛下戰。”趙光義大怒立命侍從察拿這些宋軍中的“敗類”,皆斬於城下。

北漢廣運六年(公元979年)五月,北漢滅亡。從公元951年劉崇在太原稱帝,到劉繼元出降,歷二十九年。趙光義封劉繼元爲右衛上將軍、彭城郡公,帶回汴梁養起來。趙光義留戶部郎中劉保勳知太原府,大駕發還汴梁。走前趙光義“陰賊險狠”的毛病再次發作,命毀掉太原舊城,移治榆次。

古城太原自公元前497年建城,歷經千年滄桑,自古就是天下重鎮,北國名都。這裡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的身影:劉琨、高歡、高洋、李世民、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等,一代代歷史人物在這裡崛起,走向大歷史的舞臺,在歷史的天空中譜寫了一段段讓人難忘的歷史篇章,有巧奪天工之作,也有塗鴉之作,比如石敬瑭這個三流畫家。

歷史在公元979年的這一天凝固,古城太原的風流被歷史的狂風吹的無影無蹤,雖然新太原隨後崛起,但卻掩飾不了太原城的道道傷痕,趙光義,一代風流人物,做出如此不風流的愚事。他不僅害死了一代詞宗李煜,還扼殺了一代名都太原,天知道歷史怎麼會選擇這對寶貝兄弟。

在五代十國中,北漢最後一個建國,也是最後一個亡國。當代李存勖在太原如何風流,那時的太原,那時的五代十國,何其風流,公卿如雲從,名將似雨落,讓人心動,讓人驚歎歷史的造化。

自唐朝安史之亂後,動盪於中華大地的藩鎮之亂,中經五代十國的擴大,到了趙光義手裡,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

歷史掀開了新的篇章。

第39章 南地亂起(下)第127章 南越黃信儒第131章 傷亡第33章 西征大軍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156章 激戰黃縣第12章 昏君第32章 楊永?楊二郎?第99章 一線峽第43章 澤州第14章 浩蕩宋遼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46章 絕路第7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三)第89章 驚魂一刻第58章 郭威第103章 故計重施第121章 朝秦暮楚第53章 雞毛令信第29章 傭兵自重第165章 天下第23章 逼降宋軍第49章 好主意第50章 雄雄虎賁第85章 範大同第165章 王仙芝南唐歷史上第40章 宣武軍第170章 長安復定南唐歷史下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42章 豹子軍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45章 殺機四伏第20章 滾滾煙塵第35章 龍門峽谷第69章 血戰昌黎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105章 團城急報第103章 故計重施第85章 鐵甲連營第5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六)第102章 內鬨第59章 南漢第76章 再佔清河城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53章 夜巡第99章 天下精銳?第34章 十面埋伏第50章 噩耗傳來第70章 不死不休第19章 大戰起第6章 情迷第23章 大戰尾聲(中)第32章 夜襲第84章 浪漫的事第41章 諸侯第64章 爲亂世開太平第77章 張洎拜相第109章 計中計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89章 坑爹的常郢第68章 天意第98章 火燒叛軍第38章 南地亂起(中)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99章 一線峽第14章 世族宋家第122章 佛家第28章 書生意氣第53章 夜巡第88章 刺殺賊首第76章 乞丐第85章 鐵甲連營第162章 南漢亡國第41章 獵梟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65章 天下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68章 天意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155章 淮南楊家第151章 長安亂第160章 漢元帝第71章 爲何而死第61章 茍且偷生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29章 新式軍訓第137章 曲終人散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36章 旮二愣第100章 決死之戰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86章 最後一搏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20章 威勢
第39章 南地亂起(下)第127章 南越黃信儒第131章 傷亡第33章 西征大軍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156章 激戰黃縣第12章 昏君第32章 楊永?楊二郎?第99章 一線峽第43章 澤州第14章 浩蕩宋遼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46章 絕路第7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三)第89章 驚魂一刻第58章 郭威第103章 故計重施第121章 朝秦暮楚第53章 雞毛令信第29章 傭兵自重第165章 天下第23章 逼降宋軍第49章 好主意第50章 雄雄虎賁第85章 範大同第165章 王仙芝南唐歷史上第40章 宣武軍第170章 長安復定南唐歷史下第127章 定亂山越第42章 豹子軍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45章 殺機四伏第20章 滾滾煙塵第35章 龍門峽谷第69章 血戰昌黎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105章 團城急報第103章 故計重施第85章 鐵甲連營第5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六)第102章 內鬨第59章 南漢第76章 再佔清河城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53章 夜巡第99章 天下精銳?第34章 十面埋伏第50章 噩耗傳來第70章 不死不休第19章 大戰起第6章 情迷第23章 大戰尾聲(中)第32章 夜襲第84章 浪漫的事第41章 諸侯第64章 爲亂世開太平第77章 張洎拜相第109章 計中計第88章 突如其來的瘋狂第89章 坑爹的常郢第68章 天意第98章 火燒叛軍第38章 南地亂起(中)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40章 古代的陣法(四)第99章 一線峽第14章 世族宋家第122章 佛家第28章 書生意氣第53章 夜巡第88章 刺殺賊首第76章 乞丐第85章 鐵甲連營第162章 南漢亡國第41章 獵梟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65章 天下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68章 天意第100章 氣勢如虹第155章 淮南楊家第151章 長安亂第160章 漢元帝第71章 爲何而死第61章 茍且偷生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29章 新式軍訓第137章 曲終人散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36章 旮二愣第100章 決死之戰第145章 馬楚將亡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86章 最後一搏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20章 威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孜县| 兴文县| 彩票| 积石山| 榆林市| 晋江市| 镇远县| 丁青县| 绩溪县| 纳雍县| 泗阳县| 伊川县| 汶上县| 阳泉市| 太仆寺旗| 开封市| 阿拉善右旗| 确山县| 鄢陵县| 姚安县| 招远市| 巴马| 东平县| 宜川县| 公安县| 金堂县| 义乌市| 含山县| 彩票| 六安市| 镇赉县| 方城县| 博罗县| 竹溪县| 漯河市| 丰镇市| 砀山县| 宜章县| 马山县| 罗山县| 大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