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7章 見解

李暉疑惑的皺眉,高琦一字一句道:“這一次,好像是出身世家的官員最先挑起討論的,然後纔是羣臣……”

李暉嚥下嘴裡的桂圓,把皮核扔進(jìn)漆盒裡,拍拍手上的殘屑沉聲道:“把你知道的如實(shí)稟報。”

“是!”

高琦得了令,從頭細(xì)講:“這件事其實(shí)從去年就有人在議論了,最開始就是公卿世家出身的官員小範(fàn)圍的討論,對燕王和許王並未有偏向,看起來只是在憂心東宮無主……”

“到了下半年,議論的人越來越多,還波及到了國子監(jiān),衆(zhòng)學(xué)子開始爲(wèi)誰適合當(dāng)太子而發(fā)生爭執(zhí),陛下應(yīng)該有所耳聞。”

“到了去年年底,偏向許王的人佔(zhàn)了大多數(shù),他們已經(jīng)在打算正式的向陛下提出立儲的請求……”

高琦看了一眼李暉,他盤膝踞坐在榻上,面色沉著如水,看不出來什麼態(tài)度,高琦繼續(xù)道:“臣隱隱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勁,便與舍弟多方打聽,發(fā)現(xiàn)這背後的人,應(yīng)該與宋國公府有關(guān)係……”

高琦的弟弟在國子監(jiān)做了個閒散差事,但他爲(wèi)人風(fēng)流、性情豪邁,在京城裡的人脈很廣。

不過李暉關(guān)注點(diǎn)在最後一句,宋國公府……那不就是三兒子的岳家麼!

高琦沒有肯定,但既然他直接點(diǎn)名裴家,那就說明是有把握的,並非是污衊,李暉沒有懷疑,但對於此事,他有不同的看法。

“想當(dāng)初我與李璋明爭暗鬥,他的岳家?guī)椭椅业穆闊业脑兰規(guī)椭医o他下絆子,說起來也是人之常情,裴家不幫著三郎幫著誰呢?”

他語氣淡淡,盡顯從容。

但高琦另有擔(dān)心,“陛下,正因爲(wèi)你遲遲不立太子,所以京城裡上上下下暗流涌動,裴家爲(wèi)許王奔走,想來曹家不會坐視不理,一方是世家,一方是士族,臣擔(dān)心的是恐怕會星火燎原啊!”

因著科舉制度,世家晉升的道路被堵住了大半入口,他們的祖先跟著高祖皇帝、世宗皇帝打江山、平戰(zhàn)亂,付出了血與生命的代價,而如今朝堂卻被一羣寒門子弟佔(zhàn)據(jù),不得不說意難平。

皇帝當(dāng)然知道這一點(diǎn),但科舉選士爲(wèi)朝廷帶來新的力量,這是必須要推行科舉的原因。

但皇帝同樣知道,世家的力量不可小覷,他們之間的關(guān)係通過代代聯(lián)姻盤根錯節(jié),榮盛不衰,顛覆皇權(quán)也並非不可能。

李暉若還是猶豫,恐怕朝堂裡的爭鬥會愈演愈烈,最後若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動搖的不僅是江山的穩(wěn)固,還有天子的威嚴(yán)。

然而李暉並不在意這些,他目光幽深的看了眼高琦,道:“你說的我都知道了,但既然已經(jīng)有人挑明瞭這一步,正好我也想知道,朝中衆(zhòng)臣對立儲一事,究竟是個什麼看法~”

“陛下!”高琦滿眼都是不贊同。

不過李暉不欲做解釋,只交代他道:“這件事你別站邊,替我看著點(diǎn)京城裡的動向,無論大的小的,一個都別放過。”

高琦還能說什麼呢,只得拱手應(yīng)是。

待他離去後,李暉慵懶的靠在憑幾上,默默把玩著手裡的一塊虎形羊脂玉鎮(zhèn)紙,這玉是宋國公獻(xiàn)上來的萬壽節(jié)賀禮,他瞧著還順眼,便留在書案上了。

吳敏見他看的入了神,眉宇間一片冰霜,便知此時他的心情非常差,突然,李暉吩咐道:“去把六郎叫來!”

這是個不錯的主意,吳敏唉唉應(yīng)了,忙使喚宮人去傳諭,未過三刻鐘,六郎就來了。

十四歲的少年,英姿勃發(fā),手長腳長,身量卻稍顯單薄,喉結(jié)微微凸起,下巴也開始冒出青澀的鬍鬚,刀削斧劈般高挺的鼻子,漆黑的眉發(fā),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滿年輕人的朝氣,使人一見便生出好感。

“阿耶萬福!”他走上前來先利落的行了個禮,嗓音因爲(wèi)正處在變聲期有些沙啞。

李暉見到兒子,臉上就不由得露出笑來,衝他招了招手,“來,坐到阿耶身邊來~”

六郎笑瞇瞇的挨著父親坐下,李暉見他右手食指和中指有淡淡的勒痕,便知他方纔在射箭。

“前幾日你的師傅來稟報,說你箭術(shù)很是了得,若多加練習(xí),十步穿楊不是問題~”

六郎聽見誇獎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後腦勺:“師傅過獎了,兒子還早著呢!”

李暉呵呵笑,“最近功課怎麼樣?先生教的聽不聽得懂?”

六郎頷首,認(rèn)真答道:“四位先生教的很有趣,不管多深奧的問題都能用最淺顯的話講明白,兒子聽得入了迷,還有些意猶未盡,可惜兒子今日沐休,便只能去練習(xí)騎射了~”

他的語氣裡帶著些遺憾,可見,他是真的很喜歡讀書。

李暉不由的想起某日傳六郎的奶母詢問他的衣食起居,奶母回道:“郎君早上寅時末起牀,先溫習(xí)一遍昨日的功課,辰時初刻吃早飯,辰時三刻先生就來了。”

“午飯就在書房吃,通常是四個菜,郎君不挑食,哪日胃口不好都會囑咐庖者少做一個菜,以免浪費(fèi)……”

“下午下學(xué)後就跟伴讀練習(xí)箭術(shù)和拳腳,申時到處去走一走,酉時吃晚飯,之後再看一會兒書,有時會去觀星臺看看天象,有時在書房裡搗鼓他的雕刻……”

李暉聽得滿心自豪,甚至生出‘天底下哪有我兒子這麼乖巧的孩子’的感覺來。

當(dāng)問及六郎整天安排的這麼滿滿當(dāng)當(dāng),就不會覺得疲乏嗎?

奶母聞言頗有些無奈道:“郎君頭一天就會安排好第二天的事,絕不會拖沓,也正因爲(wèi)如此,手上的事沒做完是不會吃飯和睡覺的~”

言外之意,讓李暉管一管。

李暉想到這裡,便捏了把兒子的胳膊,略有些不滿道:“渾身沒幾兩肉,你怎麼有力氣跑馬射箭,以後要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不許糟蹋身體,不然我就把你的宮人換了!”

六郎哭笑不得的看著父親,“阿耶,我現(xiàn)在豎著長呢!”

“再說了,我也沒有天天不按時吃飯,偶爾一次,沒什麼大不了的~”

李暉還欲說什麼,六郎忙轉(zhuǎn)移了話題,“對了阿耶,你傳兒子來是有什麼事嗎?”

“沒事就不能找你了嗎?”李暉半開玩笑道。

六郎抿脣笑,眼睛變成彎月亮,更像他生母了,很顯然,他對父子之間的親暱相處沒有一點(diǎn)兒忐忑、李暉正色道:“叫你來是有件事想問問你……”

“哦?”六郎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表情。

李暉腹中早就斟酌好語言了,緩緩道:“方纔我接到一封密信,是關(guān)於溫王的……”

“二叔父?”

“對!”李暉點(diǎn)頭。

“你知道,當(dāng)初我扳倒李璋就有他在最後關(guān)頭倒向了我這邊的一份力,在登基之後,他也是唯一一個就蕃的親王,我還特恩允許他親自奉養(yǎng)生母……”

“這些年他年年向朝廷交糧繳稅,治下也沒有鬧出過什麼亂子,你二叔父的長媳四年前已經(jīng)過世,續(xù)絃是溫州一位茅姓鄉(xiāng)紳之女……”

“根據(jù)探子來報,三個月前,茅氏的弟弟被人告發(fā)指使家丁打死佃農(nóng),另外還有強(qiáng)擄民女、強(qiáng)佔(zhàn)民田等事……”

“你二叔父爲(wèi)怕此事被朝廷知道,派了幕僚去當(dāng)?shù)乜h衙壓下此事,不僅顛倒黑白還把告發(fā)之人安了個不敬天子的罪名投下大獄……”

“此事御史還不知道,我也正在苦惱,索性問問你有何看法?”

六郎只當(dāng)父親在考校他,並未想到其中深意,因此他蹙眉以手撐下巴想了想,嘆了口氣,“也難怪阿耶苦惱啊~”

“二叔父當(dāng)初是站在阿耶這邊的,令敵軍聞風(fēng)喪膽的羅剎郎林常玉將軍是他的親表哥,依著這些關(guān)係,二叔父一家子可以躺著吃睡著喝,可……他怎麼偏偏就犯了糊塗……”

李暉若有所思道:“你的意思是,你二叔父只是一時糊塗?”

六郎點(diǎn)頭,解釋道:“阿耶說是溫州的探子來的密信,也就是說,你早就監(jiān)視二叔父了。”

“阿耶登基十幾年,以前從沒有聽說過二叔父犯了什麼事,現(xiàn)在才爆出他的親家爲(wèi)非作歹,二叔父雖有包庇,可到底打死佃農(nóng)等事與他無關(guān)……”

“我記得二叔父的長孫是前頭那位堂嫂所生,可惜早逝了,茅氏嫁給堂兄之後生下了李華,因著爲(wèi)他請封,二叔父還派長史親來京城遞交奏摺,後來阿耶敕封李華爲(wèi)莊國公,將來承襲爵位……”

“我猜想,二叔父應(yīng)該也厭惡茅家的惡行,但因爲(wèi)孫兒的顏面,所以只得將此事糊弄過去,以免被朝廷知道,要奪了莊國公的爵位。”

李暉笑呵呵道:“那照你這麼說,溫王直接休了茅氏就是,這樣一來又不會讓自己污了名聲,又保全了李華的爵位,豈不便宜?”

“這個兒子也不知道~”六郎兩手一攤,“可能是堂兄捨不得休了茅氏,也可能是溫國太妃極愛重孫~”

“不過阿耶,我想知道,你已經(jīng)知道這些事,想如何處理呢?”

李暉學(xué)著兒子攤開手故作迷茫,“我也不知道,所以才問你的~”

“哈哈哈~”六郎忍不住笑起來,父親素日一本正經(jīng),今日難得看見他這樣孩子氣的模樣,真好笑!

李暉眼中也帶著笑,伸手拍拍兒子的肩,溫聲道:“快說說看!”

“是!”

六郎握拳輕咳一聲,才道:“原本來說,禍?zhǔn)率敲┘胰浅鰜淼模园⒁投甯傅年P(guān)係,他完全可以悄悄寫封信告訴阿耶,茅家犯的事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但與溫王府無關(guān),請阿耶明察!”

“阿耶看了這封信,一方面會欣慰二叔父處事公正,另一方面會念著兄弟之情幫他說話,把溫王府摘出去~”

“如此一來各大歡喜,可二叔父卻沒有這樣做,他是大周唯一一個就蕃的親王,阿耶對他的恩寵是有目共睹,他此舉既污了自己又打了阿耶的臉,著實(shí)不妥……”

作者有話要說:

你們喜歡的寄奴來了~

第237章 欣慰第245章 算計第110章 暗潮第218章 審問第143章 人選第163章 拒絕第271章 煩惱第88章 訴說第261章 隱瞞第71章 丹娘第177章 跛足第75章 心意第111章 洶涌第193章 誤解第124章 勸慰第82章 不同第185章 愛慕第194章 振作第278章 反應(yīng)第216章 掃除第78章 不平第24章 白騂第141章 心疼第30章 生活第203章 暗諷第45章 生產(chǎn)第201章 寵愛第249章 落定第67章 打賭第183章 賭氣第68章 決定第309章 番外三第89章 溫馨第177章 跛足第165章 拒絕第91章 疑惑第213章 痛哭第197章 凱旋第139章 操心第295章 阿瑞第289章 喜悅第180章 委屈第116章 前因第182章 嫌隙第87章 害喜第88章 訴說第50章 百日第11章 徐家第189章 出氣第295章 阿瑞第263章 爭取第123章 悲痛第174章 兄弟第202章 爭吵第221章 甦醒第170章 狩獵第49章 秦氏第239章 異常第246章 審問第23章 出氣第95章 震驚第264章 主動第103章 不滿第246章 審問第188章 窺探第161章 王妃第285章 親征第127章 怒罵第120章 訣別第19章 蕙娘第63章 距離第204章 找茬第36章 燕子第31章 日常第49章 秦氏第203章 暗諷第22章 有孕第155章 嫉妒第152章 警告第285章 親征第212章 子嗣第177章 跛足第46章 二郎第74章 相見第204章 找茬第131章 解釋第8章 薨逝第46章 二郎第292章 噩夢第54章 浪靜第287章 思念第150章 定下第207章 挑撥第186章 教導(dǎo)第13章 討論第194章 振作第26章 落定第233章 挑起第93章 消息第115章 君臣
第237章 欣慰第245章 算計第110章 暗潮第218章 審問第143章 人選第163章 拒絕第271章 煩惱第88章 訴說第261章 隱瞞第71章 丹娘第177章 跛足第75章 心意第111章 洶涌第193章 誤解第124章 勸慰第82章 不同第185章 愛慕第194章 振作第278章 反應(yīng)第216章 掃除第78章 不平第24章 白騂第141章 心疼第30章 生活第203章 暗諷第45章 生產(chǎn)第201章 寵愛第249章 落定第67章 打賭第183章 賭氣第68章 決定第309章 番外三第89章 溫馨第177章 跛足第165章 拒絕第91章 疑惑第213章 痛哭第197章 凱旋第139章 操心第295章 阿瑞第289章 喜悅第180章 委屈第116章 前因第182章 嫌隙第87章 害喜第88章 訴說第50章 百日第11章 徐家第189章 出氣第295章 阿瑞第263章 爭取第123章 悲痛第174章 兄弟第202章 爭吵第221章 甦醒第170章 狩獵第49章 秦氏第239章 異常第246章 審問第23章 出氣第95章 震驚第264章 主動第103章 不滿第246章 審問第188章 窺探第161章 王妃第285章 親征第127章 怒罵第120章 訣別第19章 蕙娘第63章 距離第204章 找茬第36章 燕子第31章 日常第49章 秦氏第203章 暗諷第22章 有孕第155章 嫉妒第152章 警告第285章 親征第212章 子嗣第177章 跛足第46章 二郎第74章 相見第204章 找茬第131章 解釋第8章 薨逝第46章 二郎第292章 噩夢第54章 浪靜第287章 思念第150章 定下第207章 挑撥第186章 教導(dǎo)第13章 討論第194章 振作第26章 落定第233章 挑起第93章 消息第115章 君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蔺县| 木里| 体育| 博罗县| 凭祥市| 盐边县| 威信县| 年辖:市辖区| 闵行区| 太和县| 建昌县| 泸定县| 东光县| 德清县| 昌黎县| 青铜峡市| 稻城县| 金昌市| 娄烦县| 定边县| 宣化县| 读书| 绩溪县| 梁山县| 汤原县| 乌拉特中旗| 磴口县| 蒙阴县| 江源县| 佛坪县| 光山县| 永和县| 万源市| 赣榆县| 澳门| 名山县| 衡南县| 大方县| 阿巴嘎旗| 高陵县|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