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夜殺

大唐貞觀初年,長安。

不論後世史官如何粉飾,這絕非唐王朝最好的時代。廣袤東土尚未從數十年戰亂爭鬥中恢復元氣,所有被後人稱頌爲清明盛世的跡象也還不曾表露。這一年冬天寒冷程度異乎尋常,北至遼東、南至江淮,各地官員報告災情的奏章如同此刻正在飛揚的雪片一般,向王朝的指揮中樞蜂擁而來。戶部官吏無須驗證這些報告的真實性,因爲已經有大批災民從附近村鎮中一路逃荒而來,有些甚至來自更遠的山西、河南等地。接連兩個月無休止的大雪壓垮了他們簡陋的房屋,缺乏食物的村民往往闔村遷徙,沿途中因爲老病凍餓而死去的人不計其數。

長安成了他們唯一的希望,每日清晨城門例行開啓的時候,門外總有十數個甚至上百滯留城外的人,他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表情呆滯。偶爾也有一兩個靠著牆坐在那裡,面色青灰,有著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安靜,紛亂的鬍鬚和頭髮上結滿冰碴。士兵擡走這些屍體時甚至無人哭泣,因爲大家都瘋狂地想要擠進城去,彷彿那就意味著活下去。守城兵士已接到命令,嚴格控制流民數量,但真正執行起來卻相當棘手。每一天、每一座城門都會發生一些小規模的衝突或騷亂,甚至連禁軍也不得不被派遣來巡查,以防異變。

“求求你……放我們進去……”幾十隻手撲打著堅硬冰冷的城門,徒勞無益的呼喊在門外響起,其中還夾雜著孩子有氣無力的哭聲和女人歇斯底里的號泣。城上兩名兵士對望了一眼,這些天來不斷出現的景象已經讓他們感覺麻木,見慣不怪了。

然而有些聲響不同以往,那是隱隱約約的琴聲,聽來好像是初學樂器者隨意的撥弄。一個兵士探出頭,想要找出這聲音的來源,卻徒勞無功,又無聊地縮回了腦袋。便在此時,一陣彷彿悶雷一般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到了城門前猛然停住。馬上騎士披著寬大的黑色斗篷,看不清面目,與暗夜融爲一體,又像是黑色的旋風。

事起倉促,連門口的災民也愣住了,但隨即,有人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機會。一個機靈的年輕人猛然跪了下去,磕頭如搗蒜。

“這位老爺,發發慈悲,帶小的進城去!”

這一聲提醒了其他人,於是災民紛紛下跪,圍在黑衣騎士馬前,有兩個更是撲上前去,拉住了那匹馬的繮繩。莫名其妙地,這個身份不明的人成了他們企圖抓住的救命稻草。

那人一聲不吭,只是端坐在馬上,紋絲不動。兵士也察覺了異常,將火把舉在手中,照了下去。其中一人手一滑,燃燒的火把向騎士身前直落下去,幾乎同時,馬上人身形動了動,一道比火光更加炫目、更加耀眼的光線亮起。

驚呼和哀號四起。這是一種來自地獄的絕望景象。方纔拉住繮繩的兩人頭顱斜飛而起,鮮血隨之噴涌,在頸間斷口處形成沖天血柱,身體還維持著生前的姿勢,直立不倒。刀光不停,在暗夜中像是死神馭使的閃電,向四散奔逃的人們當頭擊下,片刻之間,所有紛亂的叫喊全部迴歸死寂。

城頭上亂作一團,士兵們手忙腳亂,越來越多的人奔上城頭,卻不敢打開城門。黑衣人緩緩擡起頭,火光下露出一張呆滯慘白的臉。忽地橫過手中刀,向自己頸中刎去,隨即轟然落下馬來,再也不動。

一切重歸寂靜,只有雪地上的鮮血和屍體,印證著方纔發生的一幕並非噩夢。

火光搖曳不定,照著眼前悽慘情景:三十來個人橫七豎八地堆疊著,躺在血泊中,姿勢各異。唯一相同的是他們的傷痕,全在脖頸之中,有一些頸椎骨被砍斷,頭顱以不可思議的方式歪向一邊。這其中還有一個女人,梳著蓬亂髮髻的頭耷拉在肩部,張開嘴彷彿在呼號,驚恐扭曲的神態卻已永遠凝固。雪仍在下,飄落的雪花已成紅色,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血腥味道。一個士兵突然忍不住,彎下腰吐了出來,四面立刻響起乾嘔的聲音。

“身爲大唐將士,怎能如此軟弱?都給我站直了!”

這一聲不高,卻斬釘截鐵,顯示出主人無所畏懼的個性。說話之人是一名年輕英武的將官,二十出頭年紀,身材高大魁梧,眉濃而直,明亮雙目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勃勃生氣。此人名叫尉遲方,司職勳衛府校尉,向來以膽大勇猛聞名軍中,而他的叔父——大唐開國元勳之一吳國公尉遲恭更是號稱勇冠三軍。驚魂未定的守城軍士這才結結巴巴地把方纔情形說了一遍,言語支離破碎,顛三倒四,顯然還沒從這場慘絕的屠殺中緩過神來。

“就是這個人殺了流民,然後自刎?”

“一點不錯。”軍士膽子略微大了一點:“大人您沒瞧見剛纔那情景,簡直是——”

校尉沒理會軍士的話,走上前去,將那具倒伏在地的無頭屍首翻轉過來。黑色斗篷散落,露出裡面戎裝,這是金吾衛的服色。他倒抽一口涼氣,望向滾落在地的那顆首級:虯髯戟張,慘白麪色,圓睜著一雙呆滯的眼,依稀可以辨認出生前熟悉的面貌。穩住心神,掰開屍身上握刀的手,噹啷一聲,一柄黑色長刀掉在地上。烏金打造,從柄至刀身作純黑色,卻有寒光隱隱流動。

彷彿碰著了火焰,尉遲方驀地鬆開手。四周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大張著嘴,帶著難以置信的恐懼神情。毫無疑問,這把寒鐵刃只屬於一個人,左金吾果毅都尉,有神刀將之稱的崔元啓。而此人恰在七日前暴病而卒,確切地說,昨夜血案的肇事者正是一具本該停在靈堂中的屍體。

“他的手……”不知是誰用嘶啞變調的聲音叫了起來。尉遲方定了定神,透過僵硬手指,看見掌中硃砂字跡,月光下鮮豔如血,分明正是“李淳風”三字。

第九章 驚變第八章 誘餌第十章 還魂第四章 叛賊第十二章 探秘第三章 山鬼第九章 篝火第九章 機鋒第九章 篝火第十一章 隱事第四章 奔馬第二章 兇宅第二章 道觀第一章 魘法第十二章 囚徒第一章 血眼第十一章 蟬娘第六章 厲鬼第四章 夜酌第六章 厲鬼第二章 鬼宅第七章 築臺第十章 特使第十一章 蟬娘第六章 厲鬼第三章 山鬼第一章 災荒第三章 血煞第十章 陽關第七章 死劫第五章 識途第十一章 隱事第五章 解惑第九章 銅人第三章 血字第六章 夜探第九章 脫困第八章 寒泉第五章 識途第四章 參商第七章 築臺第十二章 刺殺第七章 執手第十三章 祭天第三章 殺手第十二章 刺殺第三章 山鬼第九章 脫困第四章 斷手第二章 探營第四章 參商第八章 誘餌第二章 鬼宅第三章 血字第九章 機鋒第八章 女屍第七章 活屍第八章 女屍第八章 女屍第十一章 隱事第四章 掃塔第四章 叛賊第三章 殺手第四章 叛賊第十章 陽關第十二章 探秘第三章 入懷第十三章 揭隱第二章 鬼宅第二章 探營第七章 死劫第二章 刺客第八章 寒泉第七章 死劫第十一章 隱事第七章 執手第八章 誘餌第七章 巧合第一章 血眼第十章 陽關第八章 女屍第八章 剜心第八章 寒泉第七章 巧合第九章 驚變第十三章 祭天第七章 築臺第六章 人頭第五章 簪花第四章 夜酌第七章 執手第九章 銅人第七章 死劫第四章 叛賊第一章 魘法第六章 鳳兮第二章 酒樓第四章 叛賊第五章 試病
第九章 驚變第八章 誘餌第十章 還魂第四章 叛賊第十二章 探秘第三章 山鬼第九章 篝火第九章 機鋒第九章 篝火第十一章 隱事第四章 奔馬第二章 兇宅第二章 道觀第一章 魘法第十二章 囚徒第一章 血眼第十一章 蟬娘第六章 厲鬼第四章 夜酌第六章 厲鬼第二章 鬼宅第七章 築臺第十章 特使第十一章 蟬娘第六章 厲鬼第三章 山鬼第一章 災荒第三章 血煞第十章 陽關第七章 死劫第五章 識途第十一章 隱事第五章 解惑第九章 銅人第三章 血字第六章 夜探第九章 脫困第八章 寒泉第五章 識途第四章 參商第七章 築臺第十二章 刺殺第七章 執手第十三章 祭天第三章 殺手第十二章 刺殺第三章 山鬼第九章 脫困第四章 斷手第二章 探營第四章 參商第八章 誘餌第二章 鬼宅第三章 血字第九章 機鋒第八章 女屍第七章 活屍第八章 女屍第八章 女屍第十一章 隱事第四章 掃塔第四章 叛賊第三章 殺手第四章 叛賊第十章 陽關第十二章 探秘第三章 入懷第十三章 揭隱第二章 鬼宅第二章 探營第七章 死劫第二章 刺客第八章 寒泉第七章 死劫第十一章 隱事第七章 執手第八章 誘餌第七章 巧合第一章 血眼第十章 陽關第八章 女屍第八章 剜心第八章 寒泉第七章 巧合第九章 驚變第十三章 祭天第七章 築臺第六章 人頭第五章 簪花第四章 夜酌第七章 執手第九章 銅人第七章 死劫第四章 叛賊第一章 魘法第六章 鳳兮第二章 酒樓第四章 叛賊第五章 試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贤县| 当雄县| 江孜县| 怀化市| 临安市| 庆安县| 余江县| 老河口市| 从江县| 个旧市| 称多县| 成安县| 邢台市| 岑巩县| 汕尾市| 廉江市| 桐城市| 宁波市| 阿克| 斗六市| 鹰潭市| 通渭县| 铜梁县| 庐江县| 观塘区| 汕尾市| 新闻| 沾益县| 珠海市| 西乌珠穆沁旗| 辽阳县| 雅安市| 晋江市| 丰城市| 琼结县| 沾益县| 青铜峡市| 益阳市| 金秀| 景宁|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