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

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

醉翁之意不在酒,鄭朗說得還不明白嗎?

不管皇考重要不重要,趙曙此舉是在破壞一系列維護封建統治的禮法。

看到鄭朗文章後,更多大臣加入進諫行列,有的用十三經裡的章句進勸,有的拿歷史來進勸。暫時濮儀是沒辦法進行下去,然而趙曙不繼續也不表示反悔。

夫子說剛、毅、木、訥,近仁。

似乎趙曙都有了。

大臣怎麼勸都不管用,難道不剛嗎?

自皇嗣時就在鬧,四拒十八辭,即位後屢屢發瘋不哭,侮辱曹太后,到現在的濮儀,一步步逼迫,難道不毅嗎?

不顧其他人任何想法,難道不木嗎?

動輒生病或者不言不語,難道不訥嗎?

實際鄭朗恨就恨在這一點。爲親生父親爭一點名聲倒也罷了,爲什麼要做其他瘋狂的事,無論對曹太后的不孝,或者對趙禎的忤逆,或者屍骨未寒之即就將趙禎的嬪妃子女一起攆出皇宮,難道這也能原諒嗎?

若連這個也要辨解說趙曙做得對,那就不知道是什麼想法了。

正是這一連串的舉動,讓鄭朗含蓄隱晦地借修儒學爲名,講了孝慈,對趙曙出手,導致大臣瘋狂地反對與進諫,並且老天也來了報應。

八月,忽然老天降下一場特大的暴雨,一下就是好些天。與黃河無關,鄭朗治河,花了驚人的錢帛,但確實起了很大作用。這兩年不但黃河沒有決堤現象,甚至汴河、濟水到淮河,都很少發生決堤災害。

水勢是通了,能保住堤岸,但這時候又沒有大型水泵,一旦暴雨連綿,內澇是免不了的。

這場古怪的大雨下得無比的大。

大到京城成了一座水上城市,大街小巷變成長江黃河,許多房屋轟然倒塌,淹死了許多百姓與牲畜。整個京城在水上漂著。皇城也不例外。趙曙一看不好,不管外面如何,不能讓皇宮裡到處充滿了積水,不講民情吧,這大半人深的積水,馬上宮殿都能倒下,砸死了宮人不算,又得要花多少錢重新修葺?

便將大臣喊到崇政殿。

只來了十幾個人,全部在忙著搬家呢。並且趙曙這樣鬧。大臣們也沒了多少心思。

趙曙就問道:“諸卿,怎麼辦?”

文彥博皺了皺眉頭。

見微知著。

趙禎朝時也發生過一次嚴重的內澇。沒有這次來得急迫,內澇的水勢也不及這次高,但來得更綿長。然而那次趙禎每詔大臣議事,誰個沒有來?人心散了。

但什麼也沒有說,他纔是真正的不插入也不反對。

這時候就看到大家對水利的精通知程度,本來是有一次機會的,若是程師孟未下放,便不會出現下面的悲劇。程師孟下放了,看似歐陽修精通水利。外面人也是這麼評價的。實際不是,鄭朗最後讓歐陽修將河工收尾,主要是怕韓琦與歐陽修會不顧大局,壞河工的大事。鄭朗做了保姆式的服務,所有的計劃羅列十分詳細,甚至具體到每一條小渠。再加上程師孟與周沆等良吏的主管,歐陽修收尾時出現浪費與耽擱了時間。纔沒有出意外。但正是保姆式的服務,導致歐陽修失去了一次戡磨機會。即便主持過河工,對水利,歐陽修其實談不上多精通。

怎麼辦?

大家一起不發言。

趙曙說了一句常識性的話。先將西華門打開,將宮中的水放出去。

汴梁城有四條大河,最北邊乃是五丈河,出了東京城與金水河汴水匯合,下游直到水泊梁山。接下來便是金水河,原來金水河不通東京城,直接注入五丈河與汴水,但後人將它引入京城,直達大內西北,引入大內,用來洗滌或者灌溉大內的花草樹木。裡城的南部便是汴水,正中是鼎鼎大名的州橋。再向南就是裡城的南門朱雀門,然後是御街,朱雀門與太學之間是呈倒u型的蔡水。

這種地形決定了兩個因素,水運發達,水運發達便意味著商業發達。容易受到水災與內澇。

汴梁未做爲京城之前,在隋唐朝就是發達的商業城市,爲了避免災害,州衙設在汴梁城的高處。也不會高多少,整人京城地勢平坦,只能說稍高一點。

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雖立都,未大修過,僅是將州衙草草修了一下,就算是皇宮。直到宋朝治都,才逐漸完善。還是以州衙爲中心而建的,因此宋朝皇城雖絕對地立在中軸線上,卻向稍稍向北去了一點。

大內十幾道皇門,唯獨西華門最低,只要打開西華門,理論上是基本將大內的積水一起能排出去。

因爲皆不懂,十幾名大臣無一人反對。

天大地大,皇城最大。

一聲令下,西華門放水。

這一放就不是那麼一回事,水往低處走,一起衝向西華門。這本是計劃當中的,可水卻不是在計劃當中。

首先就是面積,宋朝皇城沒有紫禁城大,可也不小,包括後宮,還有諸司,紫禁城周長七裡,宋朝皇城周長也有五里,面積也接近千畝。若是千畝面積的積水問題也不要緊。關健還有其他,一些人工小湖,還不要緊。還有一條致命的水源,金水河。

通向大內金水河是單獨引過來的,屬於支流,陡門不在皇城,也不可能在皇城,那多不雅哪。它在西北方向,若是金水河暴漲,陡門在哪裡關上,現在也關上了。關健東南城內這一段並沒有陡門節流。

西華門打開,宮內積水向西華門衝去,包括城內金水河這一段水也隨之衝了過去。地形原因,中間高四周低。金水河水想泄走,必須沿著東邊再繞到南邊,衝入西華門。

有地方去了,嘩啦啦地流著歡快,水勢激盪,巨浪排空,一路而掃,連帶著將大內東邊的侍衛營房一起沖垮,淹死了一大批侍衛與馬匹……自宋立國以來,皇宮裡居然掩死了大批侍衛與戰馬。有沒有過?

皇宮水排出去,可到處是一片斷壁殘垣,以及人的死屍,馬的死屍,君臣更是目瞪口呆。

救災吧。

不但要救城內百姓,還要救皇宮,委託鹽鐵副使楊佐與入內押班張茂則維修西北班屋,權度支副使李肅之與景福殿使石全斌維修東邊班屋。又讓八名大臣與大使臣度工督役,殿前副都指揮使郝質、步軍副都指揮使宋守約提舉修造營屋。不僅是督皇宮的工,也度城內的工。城內同樣也倒了許多房屋。虞部郎中來令孫等八臣賜死諸軍民錢,葬祭其無主者。

淹死的禁兵與百姓僅是有名有姓的就達到一千五百八十八人,無名無姓的更多。

百姓不要緊,關健是在皇宮裡居然淹死了好幾百名禁兵。

主要還是不懂水利,若懂,先從高處數門放水,等宮內積水稍小一點,再打開西華門,水勢不會那麼激。也就不會發生這種悲催的事。

但就是發生了,趙曙也不懂。

翻看史書,還是宋朝第一遭,加上他自己心中也清楚,乾的這些事兒確實不怎麼地道。

害怕了,下了罪己詔,乃者庚寅大雨。室廬墊傷,被溺者衆,大田之稼,害於有秋。災變之來。曾不虛發,豈朕之不敏於德,而不明於政歟?將天下刑獄滯冤,賦繇繁苦,民有愁嘆無聊之聲,以奸順氣歟?不然,何天戒之甚著也?中外臣僚並許上封事,言時政闕失及當世利害,可以佐元元者,悉心以陳,無有所諱。執政大臣皆朕之股肱,其協德交修,以輔不逮。

兩制官員先是草詔,說是執政大臣其惕思天變。

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正是你與幾個宰相沆瀣一氣帶來的。

趙曙一看,不能寫,一寫說不定連自己都保不住幾位宰相,於是說:“淫雨爲災,專以戒朕不德。”

王珪軟了,改成了執政大臣皆朕之股肱,其協德交修,以輔不逮。

韓琦逃過一劫。

一場大雨,“證明”了許多事。

呂大防進言,爲什麼會有這場大水,八條原因,主恩不立,臣權太盛,邪議干政,私恩害公,西北連謀,盜賊恣行,衆臣失職,刑罰失平。不僅是濮儀之爭,國家已經亂了,王法不公,有邊患,百姓也不安份了,主要原因就是皇上你沒有做好,還有那幾個權相又奸又邪還違例地掌控著過多的大權。

司馬光說得更有針對性,三條,對太后不恭(你是蠢子),對兩府弄權不查,不聽臺諫善言。

賈黯更說白了,二三執政建兩統貳父之說,故七廟神靈震怒,天降雨水,流殺人民。看到趙曙不聽,正好生病,於是引疾求去,這一病病重,臨終前還遺奏數百言,讓趙曙早以趙允讓爲濮王,而非是什麼皇考,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呂誨說,《五行志》曰:簡宗廟,廢祭祀,水不潤下。乃者濮安懿王一事,始議或將與仁廟比崇,終罷追封,不及燕王之例,禮失中而孝不足,是亦幾乎慢也。爲什麼有這場水害,就是濮儀過了,上天在懲罰。

趙曙忽信忽疑,不敢吭聲。

水災過後,暫時太平無事,趙曙未再暗中授意韓琦提及皇考一案,但也未定落趙允讓止授一王追贈。

韓絳倒是中規中矩進了一諫,不僅是水災,國家財政漸漸不良。西方用兵,再加上這場水災,財政漸漸更加吃緊,皇上,你還是將某人召回來吧。

慈善會剛成立不到兩個來月,就來了這場水災,表現十分完美,前後籌得款項達到兩百萬緡有餘,及時地用在災民身上,幾萬戶百姓受益,也及時緩解了一部分朝廷財政壓力。

但還是不夠的,兩百萬緡錢放在災民身上,確實使許多災民解脫出來,但放在一個國家身上。算那一門子。

在大災害面前,趙曙居然聽了韓絳的話。

可此時司馬光卻默默不言,偶爾也與鄭朗書信來往,鄭朗寫得不清不楚,但說了一句話,黃河不發生數次決堤,朝廷就不會有勇氣進行那麼大的河工。沒有儂智高,朝廷就不會讓自己南下。司馬光明白了,不爛到一定時候,讓上下都感到巨大壓力。鄭朗是不會出山的。

詔書下達,鄭朗根本不會出來的,以丁憂拒絕。

過了一個來月,水害過去,趙曙漸漸再度遺忘。

九月下旬,同知諫院蔡抗因過崇趙允讓,指陳切至,涕下被面,趙曙亦感泣。蔡抗認爲趙曙大約改悔。又以京師大水,推原大臣過錯。殿前說對,於是詔書改爲知制誥判國子監,罷了諫職。

十月,以司馬光與呂公著爲侍讀,非是給趙頊侍讀,而是給趙曙侍讀。司馬光接詔後,先是愕然,一會兒恍然大悟,立即上書道:“臣在諫職已有五年。前未有如此之久者,惟求知竭報國,因此與人立敵甚衆,四海之內觸處即能相逢,常恐他日讓子孫無容足之處。然不敢無故求出,不意想到朝廷更加獎擢,仍居舊任。既荷寵祿,則卒無得出之期,禍敗罪誅,必不可免。願賜哀矜。收還新命,許臣待制河中府,或者襄虢晉絛一州(此五州府正好有缺)。”

詔不許,但免去了司馬光諫職。

範純仁大驚失色,私下裡找到司馬光說道:“君實兄,此乃大道垂危之時,你爲何離開諫院?”

司馬光嘆了一口氣,說道:“非是我不想諫,也不是不想維護國家體制,禮法,堯夫,你想一想,連老天都不怕,還能說得好嗎?”

範純仁先是張口結舌,後是一愁莫展。

司馬光又道:“有沒有寫信給鄭公?”

“沒怎麼寫。”

“你們這一家……”司馬光說不下去,主動要求退下,是存了私心。能勸好趙曙,他還是想勸的。然而這麼大天災面前,才過一個月,趙曙又在打小主意,自己還能勸好麼?上書說禍敗罪誅那是誇大其詞,但若繼續呆下去,成爲某些人眼中釘肉中刺,必然不會有好下場。面對範氏一面,司馬光自感慚愧,改了口氣說道:“寫一寫信問問鄭公吧。他會給你答案的。”

這是六師弟,不然司馬光根本懶得解釋。

各有各的想法,曾公亮也感到象韓琦這樣折騰下去不大好,於是進奏,先朝樞密使兼侍中,在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之上,今文彥博至,乞班序如故事。

想用文彥博來分韓琦的權。

從之,文彥博也位於韓琦班前,不過文彥博十分聰明,站班於前,可一聲不吭,韓琦對也罷錯也罷,與俺們沒關係。俺們不參與,但也別指望俺與韓琦做對。

年關將近,宋朝與遼國兩國要派賀使賀對方的元旦節。宋朝此次派的賀使比較多,一共三人,一個知諫院傅堯俞,另兩人乃是侍御史趙鼎與趙瞻。詔書一下,三人不得不準備出發,呂誨急了,上奏說道,臺諫者人主的耳目,中外事皆得風聞,蓋補益聰明以防壅蔽。臣馬天聖景佑間,三院御史常有二十員,其後益衰減,乃是執政者不欲主上聞中外之闕失,然而也不下十幾人。

這裡說的僅是御史臺,還不包括諫院。

御史臺機構不僅包括言臣,還有檢法,主薄,推直,管勾,令史,知班等官吏,後者沒有言事權,僅是御史臺的副從官員。真正有言事權的是一名御史中丞,一名侍御史,兩名殿中侍御史,六名監察御史,這十名言臣是最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這十名言臣外,還有臨時的言臣,稱爲裡行,御史裡行使、殿中裡行使、監察裡行使,多者十幾人,少者僅幾人。

呂誨說的二十幾人,就包括十幾名裡行。自從張貴妃死後,趙禎有點倦政,大病後更加倦政,比如慶曆時太監絕對不敢對政事指手劃腳的,張貴妃死後,太監就能了。

若不是考慮到鄭朗帶來的影響,後期數相當中,龐籍做得最好,很快因爲做事就必須得罪人這條定律下去,後期文彥博與富弼,再到韓琦,一個比一個差。真比較起來,並不及賈昌朝與劉沆或陳執中。宋朝積貧積弱正是從文彥博二次爲相,開始逐漸積留,韓琦與趙曙將它推向巔峰。

鄭朗強行推薦龐籍,使情況稍稍好轉,改變的也僅是經濟,言臣並沒有改變,諸相不想聽言臣的羅嗦,越來越少。當然,也不能將責任一起推向富弼韓琦,主要還是皇上不作爲,包括趙禎晚年的不想作爲。

但無論怎麼說,不提諫院,就是御史臺也要保留十名言臣,這是底線。

然而呢,現在御史臺言臣僅有五人,就這個五人,還讓兩人出差。諫院那邊也不對,原來除了知諫院外,還有其他言官。天禧時有左右諫議大夫,左右司諫,左右正言六名諫官。不久缺而不置,天娥手中再設,知院六人,以諫議大夫,司諫與正言充任,其他官員充任的稱爲知諫院,也就是說員額最少得有六人以上。

現在呢,變成兩個人,就這兩個人,司馬光遷領他職,剩下一個活寶傅堯俞居然還讓他出差契丹。人數不對,再說奏章,原來封章雖說不能十上十報,最少能報五六,現在封章十上,報罷八九。自古言路壅塞,未有如今之甚,臣私自爲聖朝羞之!

書上,報了。

不要要言臣嗎,給你一個言臣,邵必權知諫院。

呂誨傻眼。

不能說邵必是壞人,但他是那一邊的人,看看履歷就清楚了。趙禎崩後,選爲潁王府翊善。這也不能證明什麼,例如韓維。關健是後面,於羣主殿中對,趙曙訪世事,邵必對之,趙曙誇獎道,學士真國器也。於是讓他與歐陽修同修起居注。他與歐陽修乃莫逆之交,這樣的大臣到了諫院,還不清楚嗎?

一個不夠,再來一個,以給事中天章閣侍制彭思永權御史中書,不能證明他與韓琦、歐陽修有什麼關係。但以前在濮儀案上此人一直沉默不言,天知道他與二人有沒有什麼不詭的關係?

邵必沒有誤會,對彭思永還真有些誤會了。當時呂誨、呂大防以及範純仁三個言臣心中的悲憤無法道出。元旦節到了,三人忍無可忍,範純仁呆呆地聽著外面的鞭炮聲,又想到了司馬光那句話,連老天都不怕,還能有什麼辦法?不過他多少沾著范仲淹的性子,老天都不怕,但俺們要盡到言臣的職責。

在趙曙臨去世一年前,最黑暗的時刻終於降臨人間。

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351章 在路上(七)第190章 膽大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第95章 講仁(三)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第40章 花會(上)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第170章 走鋼絲(上)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四百四十章 託下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第257章 菜刀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25章 唱歌的時代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第93章 講仁(一)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352章 在路上(八)第204章 老匹夫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九百零九章 拜將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327章 等待七百九十七章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第54章 鳴天下(三)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第304章 殺雞(下)第205章 大三元(一)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第197章 省試(上)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第253章 鬥法(三)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九百章 逆轉中第41章 花會(中)八百十七章 雍齒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四百零四章 大炮九百十五章 賣五百七十五章 理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第297章 走隊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242章 揚帆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103章 大家(下)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77章 歉書第125章 笑場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第262章 琥珀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第71章 告密五百五十章 射虎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第311章 色賴有一六百四十八章 殺人島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
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351章 在路上(七)第190章 膽大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第95章 講仁(三)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第40章 花會(上)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第170章 走鋼絲(上)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四百四十章 託下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第257章 菜刀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25章 唱歌的時代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第93章 講仁(一)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352章 在路上(八)第204章 老匹夫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九百零九章 拜將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327章 等待七百九十七章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八百零二章 老天都不怕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第54章 鳴天下(三)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第304章 殺雞(下)第205章 大三元(一)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第197章 省試(上)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第253章 鬥法(三)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九百章 逆轉中第41章 花會(中)八百十七章 雍齒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四百零四章 大炮九百十五章 賣五百七十五章 理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第297章 走隊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242章 揚帆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103章 大家(下)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77章 歉書第125章 笑場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第262章 琥珀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第71章 告密五百五十章 射虎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第311章 色賴有一六百四十八章 殺人島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前郭尔| 甘肃省| 思茅市| 娄烦县| 太原市| 通榆县| 繁峙县| 叙永县| 南开区| 兰州市| 永济市| 海淀区| 湖南省| 淮滨县| 监利县| 玛纳斯县| 沁水县| 天等县| 乐都县| 嘉善县| 巍山| 台安县| 贡嘎县| 含山县| 新建县| 盐津县| 麟游县| 永新县| 阿拉善右旗| 老河口市| 聂拉木县| 保定市| 沙雅县| 林州市| 巩义市| 安龙县| 漳州市| 黎平县| 扎鲁特旗|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