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

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

大臣們一個個都不相信。

其實發展到現在,韓琦與歐陽修已經是衆叛親離,史上也能看出,以他們的聲望,在趙頊朝貶下去後,居然沒有一個大臣提議讓他們進入兩府。再看鄭朗,皆知道趙曙忌憚鄭朗,然到現在爲止,最少有五十個大臣上書或者面奏,讓趙曙起用鄭朗。手書案後,估計上書的大臣更多。

人多力量大,也不怕韓琦與歐陽修,紛紛質疑。

曹太后一度爲趙曙所做的種種,差一點動了廢立心思,即便讓韓琦所逼,沒有垂簾親政,至今玉璽仍未交給趙曙。能下這道命令,將一個外人上升到與自己丈夫同等的位置上嗎?

不但讓趙允讓成了皇上,而且趙允讓的夫人們王氏、韓氏以及趙曙那個乞丐親生母親全部升級爲媽媽,一起稱後!

難道曹太后與趙禎一樣,這個元旦過下來,也患了失心瘋?

韓琦將曹太后手書傳下,字是出自歐陽修的字,是歐陽修寫的書奏,但有曹太后的章印與畫押。

不承認都不行了。

羣臣瞠目結舌。趙曙也看到大家的憤怒,“自覺”地讓了一步,下詔道:“朕面奉皇太后慈旨,巳降手書如前。朕以方承大統,懼德不勝,稱親之禮,謹遵慈訓,追崇之典,豈易克當。且欲以塋爲園,即園立廟,俾王子孫主奉祠事,皇太后諒茲誠懇,即賜允從。”

父親是要認的,三個媽媽也是要認的,皆是皇親,至於那三個太后,確實過於聳動天下,太后是好心,但俺不敢接受,僅接受一個濮安懿皇。要麼改趙允讓墓爲園立廟,再讓趙允讓的子孫趙公樸改封濮國公,主奉濮皇祀事。

讓了好大一步。

羣臣悲憤萬分,並且不同,中書如此,心中稍有正氣的士大夫們一個個全部失望。因此鄭朗每一文出,導致一個結果,報紙銷量大增,沒有鄭朗文章與有鄭朗文章銷量最低相差八萬多份,最多時相差了十三萬多份。其中士大夫與宗室子弟就貢獻了最少近萬份銷量的貢獻。

鄭朗未談濮儀,只說禮,以及禮相關的慈孝忠恕。

承認忠很難能做到,但有人做到了,文有範希文,武有狄漢臣。這就是士大夫的一個標準。作爲士大夫,享有祖宗帶來的種種待遇,百姓的供奉,得忠於國家民族,得忠於君王。這個忠非是順從,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因此鄭朗儒學成了大部分士大夫的指路燈。

聽著太監在宣讀詔書,還不能稱爲詔書,兩制還未重新謄抄,只能說是草制。大家一個個怒火中燒,可因爲有曹太后的畫押章印,一個個無可奈何地離開。

有人在罵曹太后,有人要尋找真相。還有人責問,中書給出官方的答覆。正月二十一,也就是趙念奴剛回到鄭州的時候,韓琦在主持祭祀活動。趙曙則在宮將其他中書官員喊來議事,大約事未決,又將韓琦召回來。這時候歐陽修寫了兩份詔書,是歐陽修寫的,那個字賴不掉的,一份交給趙曙,一份交給了曹太后。

沒有想到曹太后深明大義,不想國家因爲此事再爭吵下去,於是蓋上章印,畫上押。準許了歐陽修的奏章。

能不能相信?

司馬光表示了質疑:“陛下既爲仁宗後,於禮不得復顧私親……臣又聞政府之謀,欲託以皇太后手書,及不稱考而稱親,雖復巧飾百端,要之爲負先帝之恩,虧陛下之義,違聖人之禮,失四海之心。政府之臣,祗能自欺,安得欺皇天上帝與天下之人乎?臣願陛下急罷此議,勿使流聞達於四方,則天下幸甚!臣今雖不爲諫官,然向日已曾奏聞,身備近臣,遇國家有大得失,不敢不言也。”

忍無可忍了,即便不是言臣,司馬光也無法再沉默下去。

呂公著也說道:“今但建立園廟,以王子承祀,是於濮安懿王無絕父之義,於仁宗無兩考之嫌,可謂兼得之矣。其親字既稱謂難立,且義理不安,伏乞寢罷。”

不報,詔百官議追崇典禮。

更多大臣上書反對,這時候韓琦與歐陽修是不敢跳出來的,於是喊出一個小人物,與鄭朗少年時談儒學,同樣來自鄭州的那個進士孫固,此時乃是諸王府侍講,他說了一句話:“禮可變,天性不可變,王宜稱親。”

不敢說鄭朗修禮修得不好,實際因爲趙曙的種種,鄭朗這種儒學,已經得到更多正義人士的認可。

並且鄭朗此次修儒保留原來的實用性,更力求使它變得簡單,只要對儒家經義略精通那麼一點兒,就可以看明白,便於頌傳。但依然看重了實用性修來就是用來運作的,做人行事齊家治國。

在禮中隱晦地就說了趙曙與韓琦的做法不對。

因此孫固玩了一個花樣,禮法上趙韓做錯了,可這乃是天性,它凌駕在禮之上!

呂大防一聽就急了,好在御史臺就有報紙。

勞逸結合嘛,有時候公務之餘,大家喝茶聊天,還有新近增加了一項樂趣,看報紙,太學辦的日報乃是官方報紙,有權威,也傲慢,兩種晚報爲了爭奪市場,只好通過提前刊登來搶銷量,因此五天一版。等於十天能看到五份報紙。除了國家大事,還有詩詞歌賦文章經義,以及八卦,小說,小廣告。

御史臺也看。

鄭朗重新儒學後,一起登在京畿晚報上,呂大防從中挑出幾份。一個是鄭朗著仁義的文章,一個是鄭朗著禮綱要的文章。

刻意探討了人性,也就是孫固所說的人的天性。鄭朗雖然說得更簡單,但更有條理,更浩大,從天道講萬物的演變,其中還借鑑一些進化論的觀點,若細找,甚至能找到蘇格拉底與康德等西方哲學家的身影。但不知道康德以後會不會能寫出他著名的三大批判了。

然後重點說到人性,有利他的一面,有利己的一面。利己的一面乃是本性,也就是孫固說的這個天性。它使人本心想住最好的房屋,享用最美好的食物,穿最華麗的衣服,找最佳的伴侶,擁有最多的權利與財富。

但是不可能的,人乃是合羣生物,權利最多的是帝王,一起去做皇帝,那會發生什麼?最漂亮的女人就那麼幾個,個個都想爭,那又成了什麼?

因此對應的有利他。

用儒家的說法,用中束之,拘於禮,現在禮成了制度,但這個制度不僅是指政治與刑法,還有德化,這纔是夫子所說最終“大同”的根本所在。也就是孫固所謂的天性,必須在禮之下。

那怕是皇帝,都不能欲所欲爲。

而且這也是宋朝的祖宗家法!

原來若是孫固拋出這個觀點,大家猝不及防之下,是不知道如何去辨。

現在有了鄭朗理論的依據,能擠入到這個地位上,那個不是聰明人,批韓不行,批你一個孫固還不行嗎?

瘋狂地對孫固展開了批判。

難得的有一個小弟,要保護的,歐陽修便說了一句:“大道緲遠,夫子未言清楚,老子釋迦言之渾沌,誰人敢說自己得到這個道心?”

用鄭朗的矛攻鄭朗的盾。

鄭朗說的話,孔夫子與老釋皆沒有講清楚這個大道所在,鄭朗有什麼資格比孔夫子老釋更高明。

純是在狡辨。

鄭朗雖說得到道,只是適合於自己以及大多數人簡化版的道,非是指真正的道。實際鄭朗也再三說了,適合於宇宙萬物的道,想要全面瞭解它太難了。老釋做不到的事,自己同樣做不到。

因此歐陽修一曲改,遭到諸多士大夫的反對。

韓琦大喜,好,就這麼的,大家視線轉移,一起在說道了,說得好,以孫固意強行下詔。

大家纔想到正事。

皆不相信乃是曹太后的手書。

“皇太后自撤簾之後,深居九重,未嘗預聞外政,豈當復降詔令,有所建置?”

“此權臣欲爲非常之事,則必假母后之詔令以行其志,往往出於逼脅,而天下卒不知事由權臣。”

……又直接怦擊韓琦與歐陽修。

“豈須更煩房闈之命,參紊國章,一開其端,弊原極大。異日爲權臣矯託之地,甚非人主自安之計。”

“乞正大議,以雪君父之謗,欲清左右之奸。愚衷憤懣,陷於僭越,乃至繳還綸告,擅離官次,情雖愛君,罪實違法。”

……特別是範純仁,號召力強大無比,韓琦惱羞成怒,說了一句:“我與希文,恩如兄弟,視純仁如子侄,乃忍如此相攻乎?”

俺好歹還是你的長輩,難道你一點不尊敬嗎?

範純仁聽聞後回了一句:“若先父尚在人間,看到韓公與歐陽公種種,一定追悔莫及。”

你老小子,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的好兄弟?

事情便出來了。

當然曹太后不可能做出這件傻事。趙曙與韓琦聯手後,將宮闈緊封,使得曹太后與外界不得聯繫。可曹太后幾十年身爲後宮之首,也有她的勢力,雖她的勢力遭到趙曙反覆清洗,但傳一件消息進來或者出去,還是不難的。

於是真相經過一些轉折,到了呂誨手中。

一件十分可恥的真相。

這是一樁早就預謀好的陰謀詭計,先是將臺諫大臣削減,然後再派三名臺諫大臣出使契丹。

不然言臣帶頭鬧事,他們又有鬧事的權利,此議還不得通過。

這纔到了今年春天。正月二十那天,趙曙將曹太后喊出來,於天章閣款待羣臣,曹太后也沒有想到其他。正是春節邊上,節日多,國家也沒有大的事故,經常款待大臣。於是就來了。

大家坐下來吃酒,趙曙與韓琦以及歐陽修有意爲之,輪翻灌曹太后的酒,被趙曙收買的大太監蘇利涉與高居簡推波助興,兒子與兩個宰相,以及兩個大太監說著好話,曹太后心情也就緩解下來。不能整天與兒子鬧彆扭啊。

不知不覺地就上了當。

老太太喝醉了,趙曙與韓琦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詔書,請她畫押蓋章。老太太醉眼朦朧之際,看也未看,就直接畫了押又蓋了章。

這是呂誨奏摺上的說法。

私下裡太監傳話不是這樣的,而是曹太后被五人輪流灌多了酒,臥倒在臥榻上,趙曙與韓琦將老太太的手捉住,強行畫押!還有一個問題,能畫押,但不能蓋章,還有玉璽呢,老太太出來喝一個小酒,是不可能將玉璽帶在身上的。也好辦,早就預謀好的,並且從去年冬天就在策劃。不知是韓琦出手,還是趙曙出手,反正肯定有一個人出手,將老太太身邊某一個太監收買下來,老太太來到天章閣,這名太監將玉璽隨著偷出來。

那邊趙曙與韓琦捉住老太太的手畫押,這邊太監將玉璽拿出蓋章。然後又將它送回去。

究竟是誰做的,老太太至今未查出來。

三人不說,估計又成了一樁無頭公案。老太太永遠不知道這個太監是誰了。

呂誨相信,可後面的呂誨也不敢寫了。

然而就是呂誨所寫的,拋了出來,可想朝臣亂到什麼地步。

天下洶洶。

韓琦強行讓呂公著寫詔書,呂公著不寫,氣不過,以病故辭職回家。

你不要臉,俺還想要一個臉。就是這種人,怎麼當初就有資格對自己父親指手畫腳,再三彈劾的。俺父親德操也不大好,可這種不要臉的事還是做不出來的。

面對這種輿論,趙曙害怕了,一面強行下詔濮儀之爭到此結束,就這麼決定了。一面派人安撫呂大防、範純仁與呂誨三個言臣。三人沒有理他,向朝廷交還了御史敕告。這個官俺不想做了。

全部要辭職回家不做官。

一旦這個風氣開起來,馬上整個朝堂有可能會瓦解。

趙曙見勢不妙,派中使追他們回來。

三人同時說道,回來可以,邪議必須廢除,還有,與修理不兩立,修若不黜,臣等終無就職之理。趙曙只好再降劄子派中使勸解他們回來供職。呂誨三人依然將劄子繳還,堅辭臺職。

這可不妙啊,不但會帶一個很不好的頭,國家也不能沒有言臣。

逼迫之下,趙曙只好將韓琦喊來,問:“韓卿,怎麼辦?”

韓琦很機靈的,心裡道,皇上,你很不老實啊,心願達成了,幹嘛呢,想推磨殺驢,讓我替你頂罪啊。因此直接說:“陛下,臣等忠邪,你是知道的。”

還是老實點吧,這個歪主意不要打。

說得過於強橫,歐陽修連忙搶了過來,不能再鬧翻了,那很不好的。然後做了一件更不要臉的事,說道:“御史以爲理難並立,若以臣等爲有罪,即當留御史。若以臣等爲無罪,則取聖旨。”

很簡單,要麼留下我與韓琦,要麼留下御史。兩者隨你選。

趙曙不敢說話了,韓琦與歐陽修參與的太多太多,也知道太多太多的真相,敢不敢將他們下放出去?

也許直到這時候,他才真正會意了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玩意兒。

別以爲皇帝欲所欲爲,就是皇上,很多事還是無法辦到的。

盯著歐陽修,這句話看似說得有理,實際乃是一把軟刀子,然而趙曙無可奈何。這一點頗類似秦檜,因爲秦檜參與得太多,趙構最後看到秦檜橫行霸道,就是不敢將秦檜黜放。

到了這時候,韓琦與歐陽修終於將趙曙全部吃定。還好,宋朝的祖宗家法,一步步將大臣權利分化,以及趙曙馬上就要死了,不然韓琦與歐陽修最後演變成什麼怪胎,都無法預料。

但反過來說,在這件事上,三人皆不是玩意。

大半天后趙曙說道:“不宜責之太重。”

面對歐陽修與韓琦的威脅,趙曙選擇了退讓。

回去後歐陽修立寫草制,呂誨貶知蘄州,還算好的,呂大防去了休寧縣僅做了一個小縣令,範純仁乃是范仲淹最傑出的兒子,一度范仲淹對歐陽修有提攜之恩,然而歐陽修也沒有顧念著這份恩情,將範純仁下放到安州做了一個小通判。

再說這些地方,按理說朝廷升升貶貶很正常,可這幾人皆算是有聲望的人,最少也要貶知京畿附近的州府吧,真不行,那怕河北也行哪。

草詔到了兩制那邊,韓維說道,罷黜御史,事關政體,又不經朝廷商議,居然全部罷黜,紀綱之失,無甚於此。並且呂誨等人國之忠臣,貶斥正人,自此陛下耳目益壅蔽矣。

罷的手續不對,並且也不當罷。

歐陽修一看不妙,不行,此事不能拖得久,一旦拖久,幾人就罷不成了。時至今天,歐陽修終於“明白”權利真諦,連趙曙也吃定了,況且三個小小的言臣。於是將草詔收回來,就是草詔又怎的,直接送向三人手中(看到現在大家明白了吧,詔書未必非要出自皇上,但在宋朝必須經兩制潤色審議後,才能算是詔書。歐陽修這種做法若是換在清朝,誅滅九族過了,但足以能誅滅三族)。

三人皆知道這其中的道理。

這份草詔是沒有效果的,但留還是不留?

第229章 大中庸(中)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第126章 十段文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五百十八章 五問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第8章 危機九百零三章 融合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241章 黎明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七百六十章 凝望五百七十五章 理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第118章 大人物(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327章 等待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224章 鐵板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第7章 坐禪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340章 難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七百六十章 凝望四百零四章 大炮第40章 花會(上)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89章 長嘯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四百九十章 文臣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123章 去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第127章 中(上)第282章 潮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第346章 在路上(二)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第274章 老貪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282章 魚鱗塘第612章 賢相(上)五百二十二章 歐陽修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342章 相公第42章 花會(下)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225章 法輪第277章 無敵(上)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第305章 疑問品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60章 道(四)第212章 大三元(八)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154章 冤(上)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306章 保護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151章 抓九百十章 排名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312章 逃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247章 春雨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第59章 道(三)第251章 鬥法(一)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
第229章 大中庸(中)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第126章 十段文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五百十八章 五問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第8章 危機九百零三章 融合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241章 黎明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七百六十章 凝望五百七十五章 理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第118章 大人物(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327章 等待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224章 鐵板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第7章 坐禪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340章 難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七百六十章 凝望四百零四章 大炮第40章 花會(上)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89章 長嘯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四百九十章 文臣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123章 去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第127章 中(上)第282章 潮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第346章 在路上(二)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第274章 老貪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282章 魚鱗塘第612章 賢相(上)五百二十二章 歐陽修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342章 相公第42章 花會(下)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225章 法輪第277章 無敵(上)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第305章 疑問品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60章 道(四)第212章 大三元(八)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154章 冤(上)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306章 保護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151章 抓九百十章 排名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312章 逃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247章 春雨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第59章 道(三)第251章 鬥法(一)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丰城市| 合肥市| 科技| 门头沟区| 顺昌县| 怀集县| 永顺县| 谷城县| 郧西县| 乳山市| 祁东县| 安阳县| 兰州市| 二连浩特市| 邓州市| 长宁县| 自贡市| 灵山县| 红安县| 文安县| 同仁县| 垣曲县| 马山县| 勃利县| 神池县| 格尔木市| 蒲城县| 尚志市| 彭山县| 鄂托克前旗| 阆中市| 牙克石市| 武鸣县| 东丰县| 宁津县| 宁河县| 宜川县| 临武县| 汽车| 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