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9章 天下

趙禎讓他噎得無語。

說錯了嗎?

換誰聽到這幾個名字,都不會認爲他說錯了。

無力地說:“你且退吧?!?

“喏。”

看著韓琦站起來,兩個小黃門居然主動讓出一條道路,這主太牛,不得不讓。

但趙禎沒有認爲韓琦有多牛,只是苦笑一下,老子人才是太多,不知道怎麼用了。還有一個更牛的,從抽裡拿出一本書。很長的一本書,在這時代而言。

這不是網絡小說,每一字每一句都經過仔細的推敲,十五萬字,是很長的著作了。

真正牛的是這本書。

趙禎不知道翻了多少遍。

但越翻越迷茫。

講的是儒學,更講的是天下,是國事,是治人,是立人,是樹德。

“學以致用啊,”趙禎又翻開了書,嘆口氣說道。這纔是學以致用的極致。

這本書的確很有實用性,可很多地方趙禎不是很解,書中也因爲略有忌諱,沒有說得清楚。比如冗兵,直指冗兵之患。

冗.兵之患,當真趙禎不知道?

知道,但他不敢動。

受黨項與契丹之逼,不得不在邊境上駐紮大量的禁兵、廂兵與鄉兵,還有少量蕃兵,邊境駐紮的軍隊越多,與之對應的京城禁兵就要更多。這樣才能形成平衡之道,否則對邊境上那麼多兵力,趙禎心中同樣很害怕。

論兵革之道,自己懂什麼?

鄭朗也說過,除自己那個大伯祖外,祖父用兵已稍遜一籌,父親更不行,澶州之圍正是父親胡亂插手導致的。趙禎也不氣,是直臣之言。若失這份剛直之氣,只對自己拼命維護,說自己多好多好·趙禎反而瞧不起。

父親不懂軍事,自己更不懂。

邊境之兵削不得的,若削,只能削弈城的駐兵·敢不敢削?

這個憂慮困擾著他一生,事實後面龐籍著手削冗兵,可削著削著,溺於黨爭之中,悲催了。雖是小呂夷簡,最終缺少呂夷簡的厚臉皮,然後下臺。但中間趙禎作用不可忽視。

雖然他在衆裡尋度·最終找到這個真正能吏,也沒有用好。

至於韓琦,只是無敵,別當真。只要將韓琦當真的人,最後都不會有好下場。

或者按心理學分析,他對軍旅不懂,內心產生害怕與不確定性,故主動維護著這個冗兵系統。

是不是對的?顯然錯了·宋朝最強大的軍隊是西軍,與黨項人長期作戰培養出來的戰鬥力,而不是禁兵。當真強敵到來·幾十萬禁兵會起作用?或者出一個安祿山,率領十萬西兵起亂,京城的禁兵能抵抗得了?

不起作用,養它做什麼?

不如少養一些軍隊,讓他們上戰場打一打,再調回來,少就能給以厚待,少就能挑選精兵,少就能有效的管理。想一想,八十萬禁兵′壓縮成四十萬,是不是精英,八十萬禁兵的供養,拿掉二十萬人下來,朝廷會少多大的壓力?將另外的二十萬人供養放於其他四十萬人身上,會起什麼樣的作用。四十緡錢一家人不死不活·六十緡錢一家人就能小康。沒有後顧之憂,士兵作戰時會不會更加不要命?

但不是鄭朗現在說的,他只說中庸。因此趙禎不解。

再到冗吏。

又是一個頭痛的問題,宋朝開國之初,只有三千幾百名官吏,現在膨脹到兩萬多名。

各州配置太守、通判、長史、判官、推官、各曹參軍事,縣有縣令、縣丞、縣尉,似乎兩萬多名不多。但不是每一州每一縣都是如此,比如太平州,中上州,縣也是一個上縣,兩中縣,配置只有一半。還有一些下州下縣,配置更少。能裁去一半人。

宋朝爲了養兩萬多名官吏,一年花去兩千多萬緡錢,一個官吏平均是一千一百緡。僅是明處的,還有職田,還有暗處的,利用手中權利兼併田地作坊等等。

省下一半官吏,將會成什麼?明處一年就少了一千多萬緡的支出,呂夷簡治黃河,也沒有花掉一千萬緡!

還有職田與隱形的支出。

但趙禎不這樣想,這是宋朝的體制,架疊再架疊,包括冗政,制約著權臣出現。也起到作用,比如黨爭,趙禎並沒有害怕,只是不喜,無論黨爭,或者丁謂,不會危害到國家的統治,但黨爭出現肯定不喜的,一旦開了這個例,會影響國家正常的發展。

這時趙禎也忘記鄭朗所說的那個詞,法度。

架疊,鄭朗也不反感。

本來相互制約未必是壞事,權利過於集中,是腐敗的最大溫牀,可有個度,這種重複的架疊已經超過了這個度。

但討論是中庸,只是就事論事,本身架疊是對的,象陰陽太極流動一樣,架疊原先是魚點,現在變成了魚中,漸漸向魚頭髮展,陰已盛,陽漸衰,必須及時效正。

資歷的不足,使鄭朗敘述時再次含蓄略過。

又在天下里說到論武。

窮兵黜武是儒家歷來反對的,可不修武備武,只好做人家的兒皇帝,處處捱打,因此李世民極重文治,以文皇帝自稱,可不忘武備。這個武不是讓文人率兵,讓太監率兵,而要讓專門的武將領兵。

才論述唐朝藩鎮割據的起因。

趙禎依然不贊成,自己的大伯祖同樣不是節度使,也沒有掌握地方軍政大權,只是軍功,只是得到諸將士喜歡,所以被黃袍加身。

他再次犯了意識錯誤,是當真如此?趙匡胤得到皇位一是當時情況五代十國更遞不休,禮法已經崩壞,放在現在試試看?二是趙匡胤本身的軍事才能,人格魅力,以及趙普。

趙普爲謀士,軍事才能是趙匡胤率五千破南唐名將皇甫暉的十萬軍隊,不但大敗南唐十萬軍隊,還奇蹟般地的奪下滁州城。前面還有五千破兩萬,後面還窨兩千破南唐最強的兩萬軍隊。

誰能做到?

宋朝一個將領也做不到只能往歷史上翻找,或者往後一百多的翻。

人格魅力更是讓他在攻城時,士卒奪著當他的肉盾。還有運氣,正好柴榮死主幼母弱,才讓他有了機會。

缺一不可。

誰又能做到?

看他本人吧,他本人只是架空了功勳老臣,但沒有反對使用武將,潘美、曹彬等人都是在他手上得到重用的。只是到趙匡義手中,讓大哥莫明其妙-死了,侄子莫明其妙-自殺害怕大哥在軍中的威信,於是進一步對武將制約。時已過,現在何須如此?

適當的做一些制約,到領兵作戰時,還要武將率軍,這纔是正確的道路。

然而趙禎同樣產生了狐疑。

不能怪他,每一個人都有歷史的侷限性。站在局中,很難看到真理的。包括范仲淹跌跌撞撞的,始至今天,還沒有真正看到真理所在。

還有人性的論述。

嚴格說鄭朗的人性觀是偏向善的一面,所以用人性與制度對立,說了泰否二卦。重要的兩卦。乾坤構成八卦由來,泰否二卦與八卦構成了六十四卦的基礎。

人生下來不是無善惡之分,當他第一眼看到父母親時,就打下深深的印記。有善的道德一面,有惡的貪慾一面。在前面鄭朗也論證了德與利的相對相生性。

除少數人生下來就因爲父母的遺傳有大善大惡外,大多數有善有惡,善爲先,惡爲輔所以說兒童最爲可愛。天真無邪也。

這是陽於裡,陰主外的大泰之卦,但是隨著成長,要麼外陰侵於內,要麼強行以陽交惡於陰侵於外,而生戾氣使陰於內滋,於是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制度是從外部對人性的制約,讓各階層百姓安然有序,用強制性的手段,或法或德,進行處罰與德化,這是外部大陽,內部大陰,因爲曰否。用意是好的,可分了尊卑名份,必然會有許多不公平的事情發生。

因此否卦曰撥茅貞潔,必須從內部進行守正。儒家又說內聖外王,以仁爲本,以義爲節,以禮爲本,以儀爲節,以寬爲本,以恕爲節,從內到處進行中庸調節。

這纔是根本所在。

例如漢朝,說什麼宦官外戚之爭,說什麼窮兵黜武,那只是假像。

儒家之道本來就是強調內聖外王,先齊家,可將家齊好了,整體很難流動的,必然會傷害其他家庭利益。再治國,國家強大了,必然危脅他國。所以天下沒有辦法用仁去主持,故曰平字。

只能齊家愛國,千萬不要愛天下,那完蛋了,整一個傻冒!

似乎這種傻冒還不少,越往後越多,越傻越整你,方方面面都會越欺侮你。而且因爲傻,懦弱,所以找不到真正的朋友!誰願意生存在一個懦夫的羽翼下?

這纔是真正的齊家愛國平天下。

也不能說君子獨善其身,有一個包容調節的過程。若發展到獨善其身,那又是過了,很片面的。

漢武帝用兵是過了,也要看到他的積極意義,沒有了外患,對河北河東的百姓產生什麼影響?並且喊出了一句,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有沒有加強民族與國家的凝聚力。

漢朝外王政策是好的,可忽視內部的內聖,這纔是真正基礎。愛民是愛所有的民,以人爲本,以民爲本,是爲內聖。正是忽視這一基礎,默視權貴無窮的擴大自己視力與財富,苛剝於百姓,力量集中,於是纔有諸王、外戚與宦官之亂,並且使民無法承受重壓,一個張角,讓漢朝徹底湮滅在歷史長河裡。

真相就是一個內聖。

只要內聖做好,輔以適度的外王,國家十年何妨?

制度是假的,得圍繞著內聖外王轉,這就是鄭朗想表達的意思。如果成了外聖內王,什麼制度,最後必然崩潰。乃是天下的定理,一千年如此,一萬年還是如此。

看到這樣的書,趙禎會不會很傷神?

雖然後面的仁義、聖智、禮儀、忠恕、孝悌等等,還沒有詳解,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沒有後面妁詳說,這個中庸已經無窮大。

也提及用人,什麼樣的才能配用什麼樣的人。

自己沒有能力掌控他,最好不要用。

比如劉邦人都說他是無賴之徒,當真如此,爲什麼他爲帝時,蕭何這樣的能臣要自污?張良要吃石頭?僅憑他將蕭河、張良、韓信與陳平、曹參這些人用好了,作爲一代開國帝王足矣。但是人才,要看人君有沒有能力用,故魏徵在李承乾手下沒有用好到李世民手中成爲千古名臣,故裴矩在楊廣手下是媚臣,到李世民手中卻成了直臣。

然後隱隱的說了朝局。

範呂!

陛下,你看著辦吧,能掌控好,讓他們拋開紛岐,一個德操進諫,一個有實力辦事花花簇簇的大宋就會到來。但掌控不了,最好一個不要用,否則都會引來天大的麻煩。

什麼樣的烈馬配什麼樣的主人。

這個道理好象鄭朗拒絕趙禎的好意不想回京一樣。

進京城做什麼?

治一州功績,算什麼,年齡不足,資歷不足,人脈關係不足,無法掌控,無法掌控就什麼事也做不了。

書中沒有說,但性質差不多。

趙禎苦笑,道:“好大的中庸?!?

其實合上書之後,趙禎心中有了主意韓琦這幾人都不錯,可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索性一個不用。人才多也不怕,於是下詔,王隨罷爲彰信節度使、同平章事,陳堯佐罷爲淮康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韓億罷爲戶部侍郎,石中立罷爲戶部侍郎、資政殿學士。

彰信節度使非乃實官,同平章事也是如此,在家中帶薪養老吧。老陳得婢實職,是知鄭州,考慮他歲數大了,不能外放多遠,於是耽州。韓億與石中立還了本職。

判河南府張士遜爲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戶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章得象以本官平章事,同知樞密院事王、權知開封府李若谷並參知政事,權三司使王博文、知永興軍陳執中並同知樞密院事。

幾人當中王是打醬油的,張士遜雖是打醬油,稍稍能做一些事,李若谷最幸運,剛從江寧調回來,連爬幾級,迅速做到副相,王博文雖是哭出來的宰相,也能湊和,章得象與陳執中卻是一個很有能力的這就是仁宗盛世。

人才太多了,除這幾個老貪外,隨便著揀一揀,一套班子就湊合出來。

但這些人當中,沒有一個人是韓琦推薦的。

可也不得了,正是他的彈劾,導致四相全罷。

一時間韓琦清名雀起,上朝時所有官員向他側目而視。哥,你太牛了,這樣的壯舉,也只有你一個人才能做到。

多麼不容易啊。

看一看,范仲淹、孔道輔他們爲了對付呂夷簡,傷亡累累,頭破血流,呂夷簡安然無事,最後是兩相火拼,纔將呂夷簡弄下去。

爲了此,孔道輔拍宮門,范仲淹在家中準備與妻子決別。

然而哥子你很好,不露山不露水,家人也沒有擔驚受怕,四個宰相就讓你拉下馬。

司馬光與呂公著卻在客棧裡說道:“時機?!?

司馬光又說:“若是你父親在相位時,韓司諫絕對不敢這麼做?!?

是四個老傢伙,無才能,又貪婪,想掰倒他們很容易的。也要掌握時機,去年不行,去年進諫,惡行不顯,又是皇帝親自任命,那是自找沒趣。可今年春天反對的聲音大起來,趙禎本身也不滿意,因此韓琦輕輕一推,四個老宰相全部下去。

“沒有你說得那麼黑……”

“芄生數人,最看重的人是誰?”

“龐籍?!?

“可提及過韓琦?”

“似沒有?!钡珔喂难e想到,怎麼能以先生看人來判斷問題,況且先生也沒有與韓琦打過交道,如何點評天下人?或是漏點了的。

問題不要緊,無論韓琦是私心還是公心,皆不是他們現在能參與,包括鄭朗在內。

打開了鄭朗寄過來的書信,還有禮物。

先是賀禮。

司馬光與呂公著參加解試,解元不是,可想通過解試考太容易了·名次皆比較的高。

因此兩家替他們訂了親事。

皆是官宦世家,司馬家不想自家兒子被人榜下捉婿,呂家更不想有什麼意外發生。須知兩個兒子跟隨鄭朗一行,天下矚目而視·別以爲是呂家,就是呂家,只要未訂親,都會有人心動,若是遇到王德用那樣的老匹夫怎麼辦?呂夷簡殺回來與人家拼命。

全部提前訂親,司馬光是一個官宦人家的女兒,姓張。

品德很不錯·聶氏反覆查問過對方的品行,最後才做的決定。

一個很聰明的女性,不看對方門第,也不需要看,鄭家子前程不可限量,這幾年皇帝派了多少欽差親自前往,是鄭家子不受官職,否則不知道升成什麼。

所以看重人家的品行。

家有賢妻頂半邊天。

不過攤到呂家想不看都不行·畢竟呂家更輝煌。

也選了一個張氏。是待制官張待制的妹妹,張待制無所謂,是他的妻子·他妻子是魯宗道的女兒,這樣一環套著一環,門楣倒也相配。而且聽說了這個張氏很聰明。

聶氏看重了人家的品行,呂家看重了人家的聰明。

呂夫人的主意,看看崔家女,在太平州做得多好,正是聰明能幹,帶頭協助丈夫,太平州不僅有政績,還有德化之功·讓言臣啞口無言,崔氏功不可沒。

未成親,不過殿試結束後,會雙雙成親。

兩人與鄭朗還有著書信來往,這是一份感情。

休說仳′們,就是蔡京·遇到鄭朗做老師,這樣的悉心培養,也會產生感情。

鄭朗得知此事,他沒有出面,崔嫺出的面,從太平州錦鏽監裡挑出最好的布匹,送了幾端,還有太平州自己出產的一些工藝品,比如少量的刻絲織品,送給兩家。

然沒有送到兩家,是直接送到兩子手中。

與你們家沒有關係,送的僅是師徒關係,現在鄭朗根本沒有考慮結黨,就沒有必要與兩家走得更深。

還有鄭朗一封長信。

信上先說恭賀,以及考場要注意的事項,還有其他。

一個是任職。

有可能皇帝會問他們,問就果斷說出來。

在這之前發生一件事,杭州一干人回去後,再次進行商議。

張夏說了一句公道話,朝中局勢張夏也不知道,比鄭朗更悲催,背景太單薄了。但大約的還能知道,對他們說,別要胡思亂想,人家這麼好的吏治之才,不可能呆在地方上的,皇上大約會調回京城去。如答應早就答應下來,大家安心治堤吧,纔是你們的當務之急。

如同澆了三九里一盆冷水,時光也冷了下來。先考慮一下蔗糖吧,賺錢的事也不能丟下來。今年去太平州取蔗糖的商人更多。

許多商人再次來到太平州。

太平州此時也在忙碌,最後一年,溝塘渠泊要進一步挖深,不要怕累著,挖深了纔能有更好的蓄水功能,並且嚴令任何百姓不得侵佔水面,將挖起來的泥巴堆放窪地。

不得己的土辦法,若是外面河水低,內河水高,倒有千種辦法,利用壓力關係將水排出去。但是不可能的,一旦內澇,外面河水更高。只好從內部想辦法。

減少低窪的地方,增加蓄水功能。

至少小的澇災危害不大,碰到大的汛期,沒窨●`法了。

還有繼續挑圩埂,防患未然,數年必須挑一次,可方量不大,這是增加厚度與高度,厚度是水土的部分流失,高度是圩基的下壓。

但任務不是那麼緊張。

然而幾個商人聽到一件事,太平州大戶人家出八百頃田,售給州衙,讓他們均分給百姓與佃戶。

有些不明白。

不是當初,當初是爲換蔗糖坊的契股。現在諸事已定,爲何要這樣做。

回答很簡單,感謝知州,知州想減少境內貧困百姓比例,我們協助他。

還有其他的原因,諸多人家設有作坊,勞力緊張,勞工高貴,地所得的利很薄了·售地後能有一筆資金,換取更大的本錢週轉。視野與鄭郎家一樣,主要利潤不在田地上。

想一想,五百畝的地·算是大地主,一畝地租一石半,不算低的,七百五十石糧食,不是京城的大米,是江南的稻穀,只有兩百幾十緡錢。不如換一些錢做本錢·但卻是有一份感謝之心。索性讓知州功績更大一點,境內幾乎沒有貧民。雖不可能,此時佃農比下降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各戶還是保留了二千多頃的良田未售。這是內因與外因產物的結合。

可這批商人不知。

拜見鄭朗,鄭朗回答很乾脆,聽從朝廷安排。

但鄭朗對杭州同樣很心動。

宋朝現在的與未來的幾個良港,廣州在唐朝就出現了,在許多大食商人,這是歷史基礎。泉州因爲地窄·百姓被迫經商,許多百姓私自出海,這是羣衆基礎。溫州不及泉州羣衆基礎明顯·但形式差不多。蘇州設港不能設在長江邊上,此時長江也有一個大大的喇叭口,一直到泰州都是海水,而不是江水,江堤不稱爲江堤,而是海堤。不過內河河運發達,很久以後纔出現海港,不是現在,不是明朝,但也有一些基礎。

密州離河北與京城近·有地域基礎。剩下的就是明秀杭三州,明州可以長久,但沒有大運河之便,秀州不但不能長久,還沒有大運河之便,除了他真有翻江倒海本事·將整個上海與黃埔江提前五百年變出來。相對來說,杭州倒是好一些,以後作爲海港也不便,早遲會成爲喇叭尖子,但這時是一個三角形,海船能直接到達杭州城邊上。還有大運河長江,上能溝通河北京城,下通溝通巴蜀。

而他的任期有限,蘇密溫三州皆不大適合,若求不成,有比無好。泉廣二州太遠。秀明二州條件不是很有利,首選還是杭州。

可不是他說的算。

因此說了,前景很好,遠比太平州前景好上十倍幾十倍,但非是我所能決定。朝廷也沒有那規矩,我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幾個商人迷茫地離開。

沒有聽到口風,只聽到會好上十倍幾十倍。

更動心也更迷茫。

回去後一說,更多人動心更多人迷茫。

想通過其他途徑,然而錢家漸漸走向沒落,雖出了一些進士,不在朝中擔任宰輔,拼爹拼不贏。正規的途徑,大約是皇帝捨不得。怎麼聽到鄭朗的十倍幾十倍,心中又十分嚮往。

太平州已經成爲人間的樂園,若是幾十倍會成爲什麼,是不是人間的天堂?

於是商議一下,繼續徵集百姓,這是民意,得要杭州九縣所有百姓首肯,其次各大戶齊聚在一起,湊集一下,兼併東南兼併很嚴重的,遠勝過太平州,十有八九戶皆是佃農,大約是鄭朗不喜,也是朝廷不喜的地方。

大家七湊八湊的拿出兩千五百頃地,多是不好的山地坡地,但也算一份心願,而且是無償交給朝廷,至於朝廷是當作官田,或者學田或者分給貧困百姓不管了。

可有一個條件,必須鄭朗前來杭州。

當時朝廷人事沒有變動,陳堯佐納悶地問了一句,你們不怕朝廷將鄭朗調去一個月後又調走了?

同樣有可能。

就不是一個月,象范仲淹那樣僅一年半時間,又能給地方上帶來什麼政績,至少不是鄭朗那種政績。

這些商人拍胸道,既然能來,我們就能留。

真不行,我們派人將鄭朗強行看著,用民意逼迫朝廷默視事實,怎麼也要留下一個三四年時間。

這事情又稀奇,又古怪。

趙禎沒有作聲。

幾個商人帶著夥計就在京城留了下來,朝廷什麼時候給我們答覆,我們什麼時候回去。

正是因爲此事,鄭朗寫信提了起來。

趙禎問,就答,不問就不答。

但不管怎麼說,不回京城。

另外一件事,還有中庸。經過改寫後的中庸,交給兩子手中,讓他們刻版發行。

司馬光與呂公著談了一會兒,前面幾條或謝或同意,但後面一條沒有同意。

因此這本書還沒有面世。

殿試考就到了。

但殿試考完後,兩人還沒有將這本書拿出來,安心等著放榜。

這一屆錄取的人比上一屆進士名額少·只有二百人及第,一百十人同出身,特奏名一百六十五人同諸科出身,爲諸州長史。但隨後又發生變化·賜諸科四百十人及第並出身,又恩賜特奏名四百一十六人。

張方平啞然。

爲了省冗吏,當初自己在京城做了何等的努力。

實際很好了,史上這一屆恩賜特奏名者達到九百十四人。

但是這一屆發生了一個小事件,省元範鎮被唱到了七十九名,按例在奏官歐陽修與吳育唱名過三人時,省元未現·可以抗聲自辨。

範鎮卻沒有,一直到七十九名纔出現他的名字。羣臣譁然,然後看著趙禎。

趙禎也無奈,諸學子爲舞弊的事鬮得不可開交,只好平衡一下,將範鎮名字往後壓一壓。

因此狀元落到揚州呂溱身上。

邊上還有一個舉子,輕聲道:“呂兄臺,當日之言·果然中的?!?

“邵學弟,不然,學的學問不一樣?!眳武诘馈?

正是前往當塗摹字的兩人。

當時兩人看到司馬光等人的風範·很是豔羨,卻沒有想到如今與鄭朗兩個學生同列榜上,邵必名次稍稍落後一些,呂溱卻成了狀元。

還有邛州李絢中了榜眼,等等。

反正這一屆出的人才不及前幾屆,可比上一屆壓力要好,而且名額也很少,所中的進士也有許多星星,比如悲催了的範鎮、狀元呂溱、孫抗、吳幾復,還有司馬光等人·星光成色比上屆也高。

賜宴,前三名賜酒食五盞,還要各進謝恩詩。與司馬光與呂公著無關,一個是第九名,一個是第三十二名。乖乖的吃著普通泡飯,忽然司馬光微微一笑。

呂公著看著泡飯也笑起來。

趙禎好奇·雖然今天榮譽是屬於呂溱的,可對鄭朗這兩個學生很關注,便問了一句:“呂卿、司馬卿,你們爲何發笑?”

朕打壓的是範鎮,與你們無關。但也理解,鄭朗帶著兩個學生,學的雜七雜八知識,不僅是學問,還有如何做人的,如何做官的,這是提前培養吏治之才,學問上稍挪了一些,不足爲奇。不能以名次,就對這兩子疏忽不重視。

但今天的場合,兩人都不適宜露面,史上司馬光倒是小露了一面,沒有佩花,這一回佩了花的,跟鄭朗學了很多坦然淡定,無所謂了。司馬光簡潔明瞭的說道:“陛下,是臣與呂三郎想起學弟範家大郎與二郎,不食冰糖,卻讓先生爲難?!?

“爲何爲難?”趙禎不解地問。

“不知當不當禁食之?!?

“當不當禁食之?”趙禎想了一下,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不簡單,問:“當不當之?”

“先生一時沒有想起來,事後范仲淹信中說,如林和靖之例也,避世可,不避世也無不當,食之可,不食也無不當。但是先生現在大約也明白了?!?

“何?”

“食之可,有度,不食之亦無不對。本是德操之舉也,不食之難以爲之,過於厲,食之過度爲奢,失之德操也。因此先生再修中庸,面目已非也?!?

司馬光說完想坐下來,心裡想到,別問了陛下,要問改天問,今天俺不想出風頭。

“重修中庸?”趙禎可不顧他的心情,對這個中庸,趙禎很關注的,若不是有些地方讓他不大同意,都可以將它當作制訂國策的標準。

“是,先生前一段時間寄來了中庸,已非去年中庸,做了大修?!?

“在何處?”

“就在客棧裡,但是陛下,今天是騎馬誇花時刻?!彼抉R光坦然道。

你不要考慮什麼中庸,明天后天有的是時間,今天是狀元時刻,輕重得分清楚。

隱隱有進諫的含味。

而且風儀也好,在殿上他根本沒有半點緊張,頗象極了當年的鄭朗。

歐陽修與吳育不由多看了幾眼,忽然想到他們以前教訓範諷就象教訓小孩子一樣,隨即釋然,不是怪胎,怎麼能進一家門呢?

趙禎只好道:“司馬卿,你坐。”

шωш. t tkan. c○

“喏?!?

但經這一折騰,有許多大臣不由地將視線集中在他與呂公著身上。

第二天趙禎就將二人召到皇宮,並且讓他們將那本新中庸帶上。

翻了翻,不由地“咦”了一聲,再次細翻起來,將以前那本中庸拿出來對照,趙禎奇怪地問道:“爲何做這麼多修改?”

這本新中庸言語更加溫和,特別是那兩篇天下,改得面目皆非,對兼併怦擊得更含蓄,唐朝藩鎮割據的原因所在也徹底消失。

司馬光答道:“妥讓耳?!?

道理說開了很簡單,現在宋朝是文人主持天下,包括政務,包括聲音。鄭朗在書中強調武將的作用,文人集團如何作想?還有兼併,兼併主要是士大夫集團與權貴集團,肯定是不對的,可言語過激,必將使這兩個集團不快。得罪了文人集團、士大夫集團與權貴集團。什麼改也不改了,回家養老做騷客吧。

因此這個天下非是百姓的天下,只要做得不要過份,百姓永遠是被精英奴役的。這是讓鄭朗思考到最後,十分灰心的認識。

想要改革,必須爭取精英的同意與默可,讓他們意識到這種改革是維護他們子孫萬代的利益,否則百姓被壓迫到一定地步,揭竿而起,改朝換代不提,他們大部分將會葬送在這個改朝換代過程裡,包括唐朝的七姓十家。

如今他們在何處?

這個改革非是改革,而是一種改良。不是鄭朗心中庸所在,是一個妥協的新中庸。

將利益讓出來一部分,安撫底下的百姓,稍做一些遷就,這個社會就會穩定,一旦穩定,士大夫集團與權貴集團纔會常久,而不是均貧富,共田地。

這成了新中庸天下篇的主題。

但是趙禎如獲至寶,說道:“這本書好,可以刊印天下?!?

呂公著與司馬光對視一眼,大約先生心中想的還是前一本書中的中庸之道,那才能徹底革去宋朝的所有弊端。然而他們想法與趙禎一樣,雖好,沒有可行性,這本書纔有可行性。宋朝制度已定,如同先生當初畫花,梅花可以改成桃花,但絕對不能改成荷花,性質一樣。

司馬光又說道:“陛下,臣有一請求?!?

“說。”

“請允許鄭大夫去杭州,也是爲了天下?!?

趙禎正在看天下篇呢,改得好啊,聽了此言,奇怪地問:“爲何?”

僅一個杭州怎麼能代表天下呢?

第171章 走鋼絲(中)第332章 拉手第158章 撫琴(上)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第203章 捉女婿(下)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第240章 出手(下)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335章 小戰(上)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第298章 失信第164章 君子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194章 送(下)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230章 大中庸(下)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197章 省試(下)第254章 鬥法(四)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第77章 歉書第123章 去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第96章 講仁(四)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176章 幸福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第69章 王老虎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213章 大三元(九)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337章 小戰(下)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第229章 大中庸(中)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117章 大人物(上)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111章 閉門羹(下)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第286章 白蛇傳(下)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10章 小鳥小飛(中)第210章 大三元(六)第60章 道(四)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第131章 解元(下)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六百零五章 首相三七百九十九章 禮九百十一章 崩潰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第340章 難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
第171章 走鋼絲(中)第332章 拉手第158章 撫琴(上)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第203章 捉女婿(下)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第240章 出手(下)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335章 小戰(上)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第298章 失信第164章 君子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194章 送(下)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230章 大中庸(下)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197章 省試(下)第254章 鬥法(四)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第77章 歉書第123章 去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第96章 講仁(四)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176章 幸福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第69章 王老虎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213章 大三元(九)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337章 小戰(下)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第229章 大中庸(中)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117章 大人物(上)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111章 閉門羹(下)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第286章 白蛇傳(下)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10章 小鳥小飛(中)第210章 大三元(六)第60章 道(四)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第131章 解元(下)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六百零五章 首相三七百九十九章 禮九百十一章 崩潰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第340章 難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安乡县| 湖北省| 平陆县| 鄂温| 和田县| 汽车| 德庆县| 西丰县| 峨山| 健康| 玉林市| 满洲里市| 香港 | 镇巴县| 锦屏县| 胶南市| 福海县| 花垣县| 黄浦区| 电白县| 体育| 睢宁县| 沅江市| 贡嘎县| 东莞市| 榕江县| 洪雅县| 定兴县| 巨野县| 渭南市| 抚顺市| 东兰县| 元谋县| 原平市| 广河县| 苍南县| 泗洪县| 合肥市| 交城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