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強饒有興趣的看著這個不亢不卑的約四十多歲的民夫:“你說說看”
“把泥沙平堆,縱橫虛十分之,然後取其一,稱量後乘之百,就可以得到這些泥沙的重量。”,中年民夫用沾滿了泥水的手,從容的指點著那堆泥沙,絲毫不在意旁邊員外郎全向那使勁打的眼色。
這是個民夫?是個民夫,但卻是一個反常的民夫,冉強打量著這個不同於前面見過的愛好機械的馬訓和迷於造船的太史元的民夫,這個民夫沒有平常下位者的驚慌、自卑、恭敬的表現,卻有一股自然的神態。他欣賞這樣的氣質的人,他決定再考考這個民夫,但願他能讓自己滿意:“你能測的那個山丘有多高嗎?”
中年民夫看了看冉強所指的山丘,沒有說話,默默的找了兩根木棍,用手斷成一樣高,分別相距百步左右,插在地上,又問不知所措的一個工部監丞要了一條尺子,開始測量木棍和木棍的影子,接著趴下邊退邊用眼從木棍瞄視山丘,接著又測量。接著到處蒐集了一堆木棍,在衆人注視下,開始計算,約一刻鐘後,中年民夫站了起來:“將軍,此山丘高八丈二十一尺。”
“先生尊姓大名,算術從哪裡學的?”,冉強雖然忘記了很多數學知識,但,他卻知道這個中年民夫所用的方法,就是重差術,因爲這個方法太出名,他認爲這些數學家值得尊重。
中年民夫爲[先生]這個尊稱怔了一下,接著似乎回憶起了往事,臉上露出了一股尊重之色:“小民趙爽,年幼時曾師從於劉徽老先生習學《九章》、《周牌》,受益良多”
“你是趙爽?”,冉強一下子跳了起來,中國那幾個留下姓名的數學家,他還是記得很清楚的,他顧不得周圍衆人驚疑的眼光,急忙問:“你的字可是叫君卿,君子之君,上卿之卿?”,這是他記住的爲數不多的古人名字中的字號。
趙爽驚訝的問道:“將軍何以知道我的名字?”,他只是一介布衣,日常打打柴,研習研習老師留下的算經,並沒有什麼名聲。
冉強收了收剛纔失態的舉動,施了一個常禮:“先生精於算術,我聞名很久了”,他顧不得周圍對他竟然對一個民夫施禮而驚異的目光,說了一句很客套的話,雖然對於他來說是實話,他無法回答,也不想讓趙爽追問:“向大人,立刻給趙先生找一套乾淨的衣服來”,他轉頭吩咐目瞪口呆的員外郎全向,然後又對趙爽道:“先生可願意隨我到鄴城一展心中所學?”
趙爽從驚異中恢復過來,他不知道爲什麼冉強會對他如此看重,但,對於到鄴城,他有些猶豫,上位者似乎並不重視算術這類東西,雖然自己對天文也有習學,但似乎鄴城並不卻少這類人,這個將軍要自己到鄴城作什麼?
冉強看出了趙爽的猶豫:“先生不必憂慮,鄴城有一座翰林院,專爲經學外的賢才所設,先生到了那裡,可以專心研習算術,不用管理其他事物,除此外,每年先生還能獲取絲錦千匹,專做研習算術使用。”,冉強看著趙爽的神情,開始誘惑。
趙爽吃驚的看著對面這個將軍,他知道有些上位者也很重視雜學,但,他沒聽過這樣的,腦袋下意識的點了點。
公孫放不安的陪著兩個百濟人用半個屁股,坐在在他看來十分奇怪的椅子上,對於魏公的大名,遠在高句麗的他,也曾經聞聽過一些類似殺人魔的傳言,他有些擔憂自己說話會惹來麻煩。
“你多年出入高句麗,可知此族實力如何?”,冉強不緊不慢的看著有些不安的公孫放問道。
“回魏公,此夷族還都是化外之人,很少習學經書禮儀,生活野蠻。天生愛好爭鬥,以勇武爲上,大多是匹夫之勇的莽夫”,公孫放一邊又把屁股向前欠了欠,一邊斟酌著詞語,但說完他就後悔了,上面不是晉室那幫文人,自己緊張之下怎麼把什麼匹夫之勇這種話也說了出來?這不是揭這個魏公的短嗎?細細的汗珠滲出了額頭。
冉強沒有注意到這點,他思考著自己想問的東西:“高句麗靠什麼生存?”
公孫放鬆了口氣,先小心的思量了幾次才答道:“高句麗多以打獵爲生”,他決定除了回答必須回的,不能再多費一個字,以免惹禍上身。
“你到高句麗,難道是爲了獲取獸皮?”,冉強盯著公孫放。
“回魏公話,小民到高句麗是爲了獲取一些金子,高句麗人喜歡中原的衣物,小人就運些衣物到那裡換取一些他們打造的金器。”,公孫放被冉強的眼光盯的有些緊張起來,一言不合就被拉出去砍頭的事例,他從家族那看到聽到的多了,他不認爲地位比公孫家主更高的人,會比家族裡那些傢伙仁慈。
“你問問這兩個百濟人,都需要些什麼兵器”,冉強轉了話題,看了看臉上帶著一絲驚恐,卻又茫然用眼光一會兒看著公孫放,一會兒看著冉強的兩個百濟人。
公孫放和早一步召見的那個高句麗人知容,說的情況差不多,冉強不再就高句麗的話題談下去,他現在需要知道的是,能從百濟那裡得到多少糧食。
公孫放有些跟不上冉強的轉變,剛剛還似乎有殺身之禍,突然又消失的無影無蹤,他害怕和這種看起來喜怒無常的公侯打交道,這會讓他無法穩定心神。他轉頭唧唧咕咕的和兩個百濟人交談起來,雖然他知道答案,但,他沒有絲毫自己回答的想法。
嘀咕了兩句後,公孫放又轉過頭來,有些期期艾艾:“他們、他們說,要買長矛、弓箭、強弩、盔盔、甲”,這等於說想買所有主要兵器,公孫放並不願意傳遞這些話,他不知道對面的魏公聽到這種要求,會是什麼態度,他有些懊惱這次的運氣了。
冉強怔了怔,他不喜歡百濟人,這源於後來朝鮮人對待中國的行爲上。當然,即使他不討厭百濟人,也不可能把弩和盔甲出售給百濟人:“你告訴他們,除了長矛,其他的不可能賣給他們。細節你就帶他們和戶部範業侍郎大人商議吧”
公孫放剛要翻譯,門口出現了一個親衛:“稟大將軍,有緊急軍情傳報,內閣五位大學士大人已在府外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