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九十五章 伐遼備戰休

孫庭運的小屋內,爐火暖意濃濃,徐皓月見英若蘭進屋來,乾笑兩聲說道:“若蘭,你別聽這老道胡說八道,沒什麼姑娘,只是趙大哥說覺得最近很是乏累,所以我來問問?!庇⑷籼m哦了一聲,似乎有些失望,款款坐到徐皓月身邊。徐皓月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英若蘭難道還在爲自己納妾的事張羅?古代的女子都這般在意無後?

孫庭運呷了口酒,淡淡的說道:“你那義兄壯得像頭牛,而且觀其眉宇氣色比你還要好,他會覺得乏累?”

徐皓月愣了一愣,暗罵孫庭運這老人精眼觀如此毒辣,沉吟片刻道:“好吧,實話實說,我是覺得周主可能會身子有不妥。”

孫庭運搖搖頭笑了笑說道:“人家有多少大內名醫照料著,這種事要你操心?”

徐皓月想想也是,但還是不死心,皺眉說道:“我是想讓道長能傳授一些養身之法,大內的名醫只會有病醫病,這養身之法還是道長在行嘛?!?

孫庭運捻著鬍鬚哦了一聲道:“這又不同了,只是這養身之法傳授容易,要持之以恆的做下去纔會有效果,你覺著周主他會照著做下去麼?”

徐皓月呃了一聲,自己想想柴榮似乎是不會花時間去做什麼勞什子的養身療法的,當下又問道:“道長,你們道家不是有煉什麼丹藥的麼?”

還沒說完,孫庭運揮手打斷他說道:“你休想打這主意,是藥三分毒,我道家丹藥雖然有養身益氣的功效,但也要因人體質而異,一個弄不好吃死了人,你我可就是弒君大罪!”

徐皓月無奈的搖搖頭,嘆了口氣不再說話,英若蘭一直在旁邊靜靜的聽著,奇怪的問道:“皓月,難道你覺得周主有什麼不妥之處麼?”

徐皓月乾笑兩聲道:“這倒沒有,瞎操心而已?!?

英若蘭哼了一聲慍道:“我們自己的事你也不操心,管別人的事倒是挺熱心的?!?

徐皓月急忙陪笑道:“這個生孩子的事是急不來的,我們還年青,總會有的。”

孫庭運重重的嘿了一聲道:“服了你們小兩口了,這裡有幾本書你們自己拿回去看看,或許有幫助?!闭f完起身在書架上找了幾本書過來。

英若蘭接過去隨手打開一本纔看了幾眼便滿臉通紅起來,徐皓月斜眼望去,卻是幾本房中秘術之書,什麼《素女經》、《洞玄子》等等,徐皓月哈哈笑了起來道:“好你個老道居然收藏這些書?”

孫庭運怪眼一番道:“這也是修身養性之術,引氣導意得法,也可養性延齡,對男女的身子都有調理之效,可不能小覷了。”

英若蘭大羞,拉了拉徐皓月低聲道:“我們回去吧,別打擾道長了?!毙祓┰乱娝浑p秀目水彎彎的,櫻脣輕輕顫抖,知她情動,心中也是怦然一動,笑道:“好吧,我們回去慢慢看?!庇⑷籼m嬌羞無限,低著頭抱著那幾本轉身先走了。

孫庭運看著徐皓月緩緩說道:“其實昨日周主到軍營,老道遠遠的望去,周主的氣色不錯,應該尚無大礙,不過嘛總覺得他眉宇間似乎有化不開的心結,這心病可是沒心藥醫的,你自己去琢磨琢磨吧。這皇帝的確不錯,確是值得幫一幫?!?

徐皓月聞言有些驚喜,總算得到一些有用的提示了,只是柴榮會有什麼心結呢?這卻是不得而知了。

……

過了十餘日,柴榮頒下旨意來,讓白甲軍擴充軍伍,全軍人數可擴充到五萬人馬,詔命曹彬、潘美二人爲白甲軍監軍使,與徐皓月等白甲軍諸將一同募兵練兵不輟。

自從到了大梁城之後,徐皓月便開始收集契丹的各種消息,對於契丹的歷史,徐皓月不甚瞭解,只記得建立契丹的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兩位皇帝還有著名的蕭太后,只是現在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兩人早已身故,而蕭太后蕭綽如今只怕還小,不過這個女人卻不是一般的厲害。

記得後世歷史記載,宋太宗大軍伐北漢,北漢降宋之後,宋太宗挾大勝之餘威伐遼,一直攻到遼國南京城下,當時蕭綽是遼景帝耶律賢的皇后,遼景宗體弱多病,多數軍政大事都是由蕭綽主持,她力主啓用衆多的年青將領抵抗宋軍,諸如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名將悉數派到了南京。高粱河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身中兩箭坐了驢車逃回開封,僅以身免,兩年以後箭瘡發作身死,宋軍精銳大多在這一戰散盡,之後北宋便再也沒有像樣的北伐了。

而遼景宗病故之後,蕭綽當時三十歲,被尊爲皇太后,繼位的遼聖宗年幼,便是蕭綽攝政,在她二十七年的統治生涯之中,徹底把遼國治理得強盛無比,力壓北宋百餘年。所以徐皓月覺得這個女人很不簡單,不過還好此刻蕭綽只有幾歲,上不足爲懼。而其餘遼朝名將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都還只是不滿二十的年輕人,尚未嶄露頭角。

遼國此刻皇帝遼穆宗耶律璟昏庸殘暴,不得人心,遼國又剛剛經歷了耶律察割之亂,正是虛弱的時候,北伐正是天賜良機。

除了收集遼國的內況之外,徐皓月帶著劉逸軒、張從顏等人開始研究燕雲十六州的地形,加上方刃不斷傳回來的消息,和徐皓月所知道地理概貌,重新做起了北疆的沙盤地形。

燕雲十六州,共有幽、薊、瀛、莫、涿、檀、順等十六州,其中幽、薊、瀛、莫、涿、檀、順等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九州在山的西北,十六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此處不但是中原防禦北方的屏障之地,而且盛產良馬,卻是極爲重要之地,這次伐遼首要目的便是收服燕雲十六州。

白甲軍做爲此次伐遼先鋒,勢必要謹慎,與以往不同,這一次白甲軍將會在陌生的北地征戰,而不再是他們熟悉的淮南之地作戰,因此制定作戰方略之時,徐皓月更是慎之又慎,每晚都和諸將商議軍事到很晚。

白甲軍的招募新兵很順利,大梁城有很多流民、民夫還有不少被柴榮勒令還俗的人,這些人除了做民夫賺錢餬口外,便是等著朝廷重新派發田地回去當農夫。聽聞白甲軍招兵,這些人都踴躍投募,此刻當兵還不像後世那樣受人歧視,在五代當兵不但能保證有優厚的糧餉,而且有時候攻克敵城還能發一筆不小的橫財,到不像農夫那樣朝不保夕,還要繳稅什麼的。

十餘天之後,兵員已經招募滿額,白甲軍擴充了一倍有餘,而且大多都是十里挑一的精壯北方漢子。白甲軍又撥得四千匹戰馬,月字營的騎兵擴充到了八千人。白甲軍諸將又開始忙碌著操練新兵,就算在最寒冷的冬日裡,也可以看到白甲軍出操的情景。大梁城的百姓們對這支軍伍每日的出操都已經習慣了,而京中的其他兵馬也開始學著白甲軍這樣操演,大梁城的這個冬日卻是熱鬧非凡。

時近十二月,各地頒行均田圖都很順利,至十二月《大周刑統》編撰完成,柴榮傳視衆臣無虞後頒行天下。翰林學士竇儼,集文學之士,撰集《大周通禮》、《大周正樂》也很順利,估摸著來年開春便可頒行天下。短短一個冬日,治國六綱言初見成效,各地重新丈量土地、分配無主之地給流民百姓,安定各地民生,各州均定了田租賦稅,備好谷種和農具以備來年開春播種。

徐皓月又上奏柴榮,獻策在南邊種占城稻,言明占城稻的好處,柴榮大喜,便命徐皓月派遣精於農事的戴司到英山、盛唐收購谷種,分發於淮南各地,準備來年廣種這種水稻,命戴司巡察淮南各地,指導種植占城稻農事。旬月之後,共購得盛唐、英山占城稻穀種十萬斛,分派淮南十六州廣爲種植。想來占城稻一旦在民間每年種植兩到三季之後,大周的軍糧便可大大增加,國力又會增強不少。

翻過年去之後,柴榮詔命各地兵馬開始彙集京城,樞密院、兵部、戶部異常忙碌起來,精修甲器,準備糧草、馬匹、騾馬,調集民夫,都在爲出兵伐遼做著準備。

李慶和孫庭運的弟子們到了武備司之後,依舊按照徐皓月所教的,分流水線作業,教授京城匠人們製作神臂弩和轟天雷。在京城武備司,不管是人力和物力、原料,所獲得的支持都是英山的數十倍之多,產量也大大增加。和京城的匠人們交流之後,李慶的冶鐵鍛打工藝得到了提高,加上大梁城有不少西北上好精鐵,徐皓月所繪製的恰克西軍刀和廓爾克彎刀得到大量生產,李慶又對神臂弩進行了改進,同時青堂羌歷來出產上好鎧甲,李慶開始按著自己祖傳的技法,打製更加輕便和堅固的鎧甲,這種鎧甲便是後世西夏著名的瘊子甲,此刻西北名義上尚歸於大周統治,西北的精鐵和中原的絲綢茶葉互相交易,因此京城武備司有源源不斷的上好精鐵輸入。

到了二月時分,白甲軍得到了兩萬張新制神臂弩,軍中士卒都換裝了廓爾克彎刀爲制式戰刀,騎兵全部配裝了恰克西戰刀,還有八千副全新打製的瘊子甲。在所有京城兵馬中,白甲軍是分到新制軍器最多的一支軍隊,按柴榮的話來說,這是人家的技術造出來的東西,理當分多一些,況且白甲軍將來要爲前部先鋒,多得一些不爲過,這也讓徐皓月看到了柴榮不分親疏的一面。

這天其餘各路兵馬也到京城,李重進部兵馬回到了大梁城,徐皓月痛恨的王文昭和王彥升也在其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四十二章 綠水紫金釵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四十一章 以命換搏命第五十七章 言行當如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木魚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陵唐主詔第二百八十三章 回府乍聞驚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雪奮登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恨誓北伐第二百二十八章 相見敘別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只爭朝夕故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七十七章 正陽敗神武第十一章 搏殺催獸性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與虎謀皮第二十七章 冬青樹若思第二百五十八章 花園巨劍折第二百零五章 步卒逆騎衝第一百九十一章 元稹均田圖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第一百三十章 諸將應邀擊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人心懷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一百六十章 土城阻擊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義今何在第五十五章 高雅雲霧茶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小無猜時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第二百零七章 周主御輕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陽浮橋散第三百四十章 吾軀歸故土第二百三十六章 軍議布兵事第四十七章 英武正氣堂第一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來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一百七十章 無信則不立第九十二章 勁弩巧破敵第五十六章 初見周英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奈何蠢如豕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日會羣臣第二百一十九章 沙河動雷震第二百三十章 謀算若失算第二百九十九章 白甲折將軍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二百七十五章 別來無恙否第一百九十九章 謀事欲成事第三十二章 回首三面緣第一百零二章 磺硝應有道第二十七章 冬青樹若思第八十八章 背城列陣疾第二百四十三章 蔚州鮮于冰第四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語堂名錄第三百一十九章 左右爲難時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月下依噥語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一百四十六章 淮上烈水戰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曾留情面第三百零三章 陣前忙換將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一百一十九章 畫虎反類犬第一百三十八章 玄武教鍾隱第三百二十八章 狼牙旗傾覆第二百二十四章 醉後欲暢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唯有死戰耳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與虎謀皮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客英山行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三百零二章 可曾婚配否第二十二章 怒斥紈絝子第六章 二君之來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敵在草山坡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林樹頂伏第四十九章 武莊新客卿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欲從後掩襲第一百二十四章 夾岸布營壘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二百七十五章 別來無恙否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子當馭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止三關險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二十八章 殘夢遺馨香第三百一十四章 車懸對車懸第二百零八章 稚女蕭綽兒第三百三十六章 鳥盡良弓藏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九十八章 桑林故人來第二百七十章 回光徒返照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翠珠簾後第二百七十一章 何患無妻兒
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四十二章 綠水紫金釵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四十一章 以命換搏命第五十七章 言行當如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木魚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陵唐主詔第二百八十三章 回府乍聞驚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雪奮登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恨誓北伐第二百二十八章 相見敘別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只爭朝夕故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七十七章 正陽敗神武第十一章 搏殺催獸性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與虎謀皮第二十七章 冬青樹若思第二百五十八章 花園巨劍折第二百零五章 步卒逆騎衝第一百九十一章 元稹均田圖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第一百三十章 諸將應邀擊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人心懷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一百六十章 土城阻擊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義今何在第五十五章 高雅雲霧茶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小無猜時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第二百零七章 周主御輕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陽浮橋散第三百四十章 吾軀歸故土第二百三十六章 軍議布兵事第四十七章 英武正氣堂第一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來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一百七十章 無信則不立第九十二章 勁弩巧破敵第五十六章 初見周英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奈何蠢如豕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日會羣臣第二百一十九章 沙河動雷震第二百三十章 謀算若失算第二百九十九章 白甲折將軍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二百七十五章 別來無恙否第一百九十九章 謀事欲成事第三十二章 回首三面緣第一百零二章 磺硝應有道第二十七章 冬青樹若思第八十八章 背城列陣疾第二百四十三章 蔚州鮮于冰第四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語堂名錄第三百一十九章 左右爲難時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月下依噥語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一百四十六章 淮上烈水戰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稚氣未脫時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曾留情面第三百零三章 陣前忙換將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一百一十九章 畫虎反類犬第一百三十八章 玄武教鍾隱第三百二十八章 狼牙旗傾覆第二百二十四章 醉後欲暢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唯有死戰耳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與虎謀皮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客英山行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三百零二章 可曾婚配否第二十二章 怒斥紈絝子第六章 二君之來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敵在草山坡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林樹頂伏第四十九章 武莊新客卿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將之血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欲從後掩襲第一百二十四章 夾岸布營壘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二百七十五章 別來無恙否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子當馭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止三關險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二十八章 殘夢遺馨香第三百一十四章 車懸對車懸第二百零八章 稚女蕭綽兒第三百三十六章 鳥盡良弓藏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九十八章 桑林故人來第二百七十章 回光徒返照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翠珠簾後第二百七十一章 何患無妻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蓝山县| 临清市| 开阳县| 阿瓦提县| 沧州市| 泸州市| 贞丰县| 商城县| 满城县| 吐鲁番市| 临沧市| 福贡县| 石城县| 石景山区| 修水县| 龙泉市| 泗水县| 长子县| 胶州市| 清水河县| 南岸区| 淳化县| 大荔县| 彭泽县| 德安县| 东光县| 黔江区| 巴彦淖尔市| 高碑店市| 砀山县| 博爱县| 眉山市| 广丰县| 崇明县| 荆州市| 阳城县| 红桥区| 张北县| 鹤庆县| 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