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子當馭人

相較淮南的陰雨天,後周東京大梁的天氣卻是異常的炎熱,但這種炎熱卻沒有絲毫影響大梁城擴建的火熱之情,整個城市都忙動在這種營建的熱情之中,整個城市就好像一座巨大的工地一般,數十萬民夫各司己職,在大梁城原本的城牆外擴建起外城來,規模是原來的數倍。而原本的大梁城在外城建設完畢之後,將會成爲內城,城內的所有百姓將遷出住到更寬闊的外城去,內城將只作爲寺廟、館驛、百司官署、諸衛軍營所用。

這大梁城便是後世宋朝的都城開封,人人都言宋都開封繁榮,其實真正的締造者卻是柴榮。爲了擴建大梁城,柴榮頂住壓力,連城外很多人的祖墳都命人遷走,擴建之後纔有後世開封的繁盛。

毒辣的炎陽下,就算站在油紙傘下也是汗如雨下,後周世宗柴榮此時站在大梁城的朱雀城樓上觀看擴建的近況。他身後自然是一羣后周大臣簇擁著,人人都是汗如雨下,但皇帝不打傘,沒有一個人敢打傘的。

柴榮回頭看了看內城方向,同時在重新建造的皇宮,皺眉問道:“皇宮那邊的民夫匠人們可還能在抽調些過來這邊?”

他身後一名大臣上前答道:“陛下,皇宮那邊的人手已經是減到最低了,工期已經大大推遲,不能再減了。”說話之人卻是檢校太保、樞密使魏仁浦。

柴榮聳聳肩道:“朕覺著宮中的屋殿夠多的了,你們偏偏還要新建。”

魏仁浦身旁中書侍郎、平章事王溥上前說道:“陛下,皇城乃大周體面之事,和擴建外城一般的要緊,若要各國對我大周不再心存狎侮,讓百姓們心存畏懼,就必須讓皇城能夠彰顯皇家的威嚴。”

柴榮輕笑道:“王卿,朕到覺著這皇宮建好後,未必人人都能見到。”

王溥一時語塞,一邊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範質上前說道:“陛下,王相所言只是其中一個好處,老臣以爲如今國庫充盈,擴建京城、新建皇城,都可同時而行,好處有三。”

柴榮哦了一聲道:“範卿還有三條道理?一一說來聽聽。”

範質清清嗓子,侃侃而言道:“其一、便是王相所言的,彰顯大周皇威,雖然天下人未必人人都能見到皇城,但各國遣使來朝之時,便會見到,回去後便會廣爲傳頌之,各國將震懾於我國之威嚴,而不敢心存狎侮。”柴榮微微頷首,示意範質接著說。

“其二,近年征戰所獲頗豐,去歲各地又獲大收,如今府庫充盈,錢糧置於府庫內終究是死物,倒不如用到該用之處。如今各地百業待興,若沒有這擴建京城的工程,這百業興盛只怕還要更多時候才能辦到。如今有了這些工程,採石、伐木、運送、冶鐵等等各業都被帶動起來,興旺了百業,有何不好?”範質接著說道:“其三,如今各地百姓之中多有流民、裁汰的冗兵,這些人窮困又無事做,如今有了這些工程,這些人才有活幹,也纔有飯吃,便不會生出亂子來。”

柴榮默默的聽完,跟著緩緩的鼓掌說道:“範卿果然看得更加深遠,朕之肱骨也。”

範質謙遜了一回,柴榮緩緩的又說道:“想到前年沒錢時候的窘境,朕當真是窮瘋了,如今征伐各地所獲,自然該惠澤於民,若明年能討平淮南,又能得更多的錢糧,朕便要疏浚大梁各條河道,讓京城水運暢通,讓京城成爲天下的中心!”衆臣皆拜服,口中皆是頌揚之詞。

想不到柴榮話鋒一轉道:“可如今淮南又到了梅雨季節,張永德前番奏報的戰況你們也知道了,戰局不利,進兵緩慢。朕打算第三次御駕親征淮南,這次不破淮南,誓不罷休!”

戶部侍郎、樞密副使王樸上前說道:“陛下,此刻尚不到第三次御駕親征之機。”

柴榮哦了一聲問道:“此話怎講?”

王樸答道:“淮南戰事費時已久,陛下已經兩次御駕南征,這第三次便非是要成功不可的,否則便會墮喪銳氣,陛下也會英明不保。但如今各路兵馬征戰數月,已然師老兵疲,兼且淮南雨季進兵不便,軍中多有水土不服者,若是強行出兵,疫癥橫行便是敗兵之禍臨頭。臣以爲,此刻只能讓各路兵馬謹守城池,等到雨季之後,入秋糧收之後再用兵。到那時,南人不慣冬戰,吾軍正可迅即而進,陛下再御駕親臨,定可一鼓作氣定鼎淮南。”

柴榮沉吟片刻道:“王卿所言極是,只是如今戰局於吾軍不利,朕不親往,只怕會再敗軍喪師之禍。”

王樸緩緩說道:“臣觀南人諸軍諸將之中,唯有西面的白甲軍和徐皓月有一戰之力,餘人皆不足道。此刻命李重進等守住壽州,諒徐皓月也不能盡展所長。徐皓月此人原本只是英山山匪贅婿,但自起兵以來,未嘗敗績,的確令人棘手。不過臣有三策,可降伏徐皓月。”

柴榮哦了一聲問道:“卻是何策?”

“其一,徐皓月所轄不過英山、盛唐兩地,兵員、糧草均是有限,所部驍勇,源出司超所部南下之時的俘掠劫殺,白甲軍以血仇起兵,便纔有這般戰力,其所依憑的便是淮南百姓。臣以爲,陛下前番定下的懷柔之策甚好,只要推行下去,大周取得淮南民心,白甲軍便再無可依憑。這第一策便是斷其所憑。”王樸侃侃而言接著說道:“其二,陛下第三次南征,不必與之交戰,沿楚州而下,取揚泰兩州,水軍耀武於大江之上,威逼金陵,唐主弱懦定然求和,陛下可許以盡割淮南十四州之地方纔罷兵之條件與唐主,唐主爲求自保必定答允,如此那白甲軍不是降周便只有南歸一途。這第二策便是避其鋒芒,攻其軟肋。”

柴榮笑了起來說道:“若是那徐皓月賴著不走呢?”

王樸亦笑道:“若他不南下,其三便是以一國之威壓服白甲軍,那徐皓月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這個道理,屆時陛下許以懷柔重利,白甲軍必然舉軍降周。其三便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柴榮皺眉道:“爲何不能消滅白甲軍,而是要降伏呢?”

王樸答道:“陛下雖然能得淮南十四州,但若說真要將白甲軍悉數消滅,卻是極難。白甲軍根基在英山,這英山十萬大山吾軍進剿卻是極難的,費時勞師,得不償失。陛下忘了先南後北之策了麼?”

柴榮道:“這倒沒忘,先南後北乃是先取淮南,繼而攻打契丹,此刻契丹之主昏庸,正是用兵之時,而唐國失了淮南,斷了鹽路,必定日益窮困,只需放個幾年,一戰可降。”

王樸接著說道:“正是如此,大周得淮南之地後,國力必然增強數倍,當趁吾軍銳氣盡在之時,先一舉蕩平契丹,契丹佔據燕雲十六州,纔是大周的心腹大患,而唐國等疥癬之疾,不足爲慮。既然如此,陛下爲何還要賭一口氣,非要費時勞師在英山這窮地方和徐皓月乾耗?若能降伏,陛下平添一支勁旅,又可得徐皓月這等名將,何樂而不爲呢?”

柴榮沉吟道:“皆因英家寶藏和武王兵法,朕欲得之而後快。”

王樸緩緩說道:“此事臣也略有耳聞,只是臣想問陛下,若是陛下祖上傳下錢財寶藏,陛下會不會取用?”

柴榮笑道:“朕當然用,爲何不用?”

王樸點點頭笑道:“那英家寶藏相傳是英布留下的,自漢初到現在,那英家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代人,敢問陛下,就算這錢財寶藏再多,每代人取些來用,只怕再多的寶藏也會被用盡的吧。”

柴榮怔了怔道:“卻是如此,王卿的意思是就算英家有寶藏也早就被用光了?”

王樸笑道:“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說不定後面幾代人便連這寶藏的尾巴也沒見到,何來的英家寶藏一說呢?”

柴榮隨即釋然,但仍是追問道:“那武王兵法呢?”

王樸一攤手問道:“陛下以爲《李公問對》這兵法如何?”

柴榮道:“唐代兵家名篇。”

王樸笑道:“正是如此,自漢初以來,歷了多少朝代,每朝每代也有多少兵家名篇問世?難道陛下以爲這武王兵法比這些兵法都要高明麼?兵法一道存乎於心,士卒善戰纔是根本啊。”

柴榮沉默片刻,緩緩輕嘆一聲道:“朕明白了,原來一切皆是虛妄,當時朕真的是窮瘋了,纔會覬覦這虛無的財寶。高平一戰贏得兇險,朕纔會以爲世上有不敗之兵法,纔會如此篤信這些訛言,聽王卿一席話,朕心頭的大石已經去了。”

王樸躬身說道:“陛下英明,陛下宏願,十年開拓疆土,十年安養百姓,十年致天下太平。要達此宏願,便要收服各地羣雄,今後像徐皓月這樣的人物只會越來越多,陛下若能駕馭羣雄,則平天下勢如破竹,若只想以殺止殺,則會步步荊棘,淮南之戰便是最好的成列。陛下若能降服身有血仇的白甲軍,天下還會有何人不服呢?”

柴榮哈哈大笑道:“朕明白了,天子馭人有道,才能治平天下。”跟著看了看王樸,緩緩說道:“王卿所獻良策,朕一定採用。你這樞密副使的職位也做了許久,今日朕便升賞你爲樞密使。”王樸面露喜色拜謝下去。

第三十七章 太極意轉圓第三百一十九章 左右爲難時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士非族類第三百一十章 冷風吹涼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十九章 打虎徐皓月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出馬盂山第十六章 江南徐世家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七十九章 和離書心跡第二百九十九章 白甲折將軍第三百零九章 相國寺銅像第一百零六章 青堂羌李慶第一百九十四章 陳橋瑞雪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盡忠必死節第二百九十八章 漢國三隱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取其而代之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二百零六章 旦夕下蔚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雪奮登城第七十一章 北風入淮來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人心懷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宸龍馭天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十章 惡虎嘯山崗第七十七章 正陽敗神武第一百零六章 青堂羌李慶第八十三章 殺人意若何第五十四章 激流逆竹篙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二百二十八章 相見敘別情第二百九十八章 漢國三隱事第十四章 潭水洗凝脂第三百二十三章 烈火焚孤城第四章 莫欺少年貧第六十七章 六營初草創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六十九章 兵法豈無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香鞠豔雛遠第一百四十六章 淮上烈水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五十章 青竹翠紙甲第十五章 草堂靜獨處第一百二十一章 事有不可爲第八十五章 極哀可成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三百三十九章 徒增笑料耳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一百九十一章 元稹均田圖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十九章 打虎徐皓月第一百八十五章 榷稅五十萬第二百三十章 謀算若失算第九十三章 山徑落雪石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殺招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九十二章 勁弩巧破敵第七十四章 英主御親征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八十五章 極哀可成軍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四十六章 淮上烈水戰第一百章 白甲軍營號第一百一十七章 逝去的尊嚴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木魚山第七章 英山路漫漫第三百二十八章 狼牙旗傾覆第四十六章 與商圖利忙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一百三十章 諸將應邀擊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七章 英山路漫漫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義今何在第七十七章 正陽敗神武第二十九章 心意難轉圜第二百零二章 契丹女雲述第三十一章 病公子仲高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翠珠簾後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第八章 官軍若強盜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士爭功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正少陽異象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士爭功計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日會羣臣第九十八章 桑林故人來第十二章 英山桃花村第八十二章 五代無仁君第二百二十三章 老將符彥卿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三百章 單獨分勝負第二百七十三章 彌留僅傳位第二百六十一章 碧血灑軍帳
第三十七章 太極意轉圓第三百一十九章 左右爲難時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士非族類第三百一十章 冷風吹涼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十九章 打虎徐皓月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出馬盂山第十六章 江南徐世家第二百一十四章 御帳親騎兵第七十九章 和離書心跡第二百九十九章 白甲折將軍第三百零九章 相國寺銅像第一百零六章 青堂羌李慶第一百九十四章 陳橋瑞雪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盡忠必死節第二百九十八章 漢國三隱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取其而代之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二百零六章 旦夕下蔚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雪奮登城第七十一章 北風入淮來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人心懷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宸龍馭天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十章 惡虎嘯山崗第七十七章 正陽敗神武第一百零六章 青堂羌李慶第八十三章 殺人意若何第五十四章 激流逆竹篙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二百二十八章 相見敘別情第二百九十八章 漢國三隱事第十四章 潭水洗凝脂第三百二十三章 烈火焚孤城第四章 莫欺少年貧第六十七章 六營初草創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六十九章 兵法豈無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香鞠豔雛遠第一百四十六章 淮上烈水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五十章 青竹翠紙甲第十五章 草堂靜獨處第一百二十一章 事有不可爲第八十五章 極哀可成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三百三十九章 徒增笑料耳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一百九十一章 元稹均田圖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十九章 打虎徐皓月第一百八十五章 榷稅五十萬第二百三十章 謀算若失算第九十三章 山徑落雪石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殺招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九十二章 勁弩巧破敵第七十四章 英主御親征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八十五章 極哀可成軍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四十六章 淮上烈水戰第一百章 白甲軍營號第一百一十七章 逝去的尊嚴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木魚山第七章 英山路漫漫第三百二十八章 狼牙旗傾覆第四十六章 與商圖利忙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一百三十章 諸將應邀擊第三百一十六章 師出方有名第七章 英山路漫漫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義今何在第七十七章 正陽敗神武第二十九章 心意難轉圜第二百零二章 契丹女雲述第三十一章 病公子仲高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翠珠簾後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第八章 官軍若強盜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士爭功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正少陽異象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士爭功計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日會羣臣第九十八章 桑林故人來第十二章 英山桃花村第八十二章 五代無仁君第二百二十三章 老將符彥卿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三百章 單獨分勝負第二百七十三章 彌留僅傳位第二百六十一章 碧血灑軍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山县| 海南省| 五莲县| 邢台市| 察隅县| 垦利县| 佳木斯市| 大理市| 桐庐县| 江津市| 晋中市| 炉霍县| 嘉峪关市| 阳谷县| 安多县| 庄河市| 大邑县| 普安县| 太湖县| 祁东县| 陇川县| 北流市| 体育| 永安市| 永清县| 依安县| 钟祥市| 惠东县| 广宁县| 井冈山市| 桂林市| 得荣县| 惠州市| 漳州市| 漳平市| 保定市| 香港 | 怀仁县| 长海县| 桃园市| 白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