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2章 天命所歸

蕭益民的耐性根本沒有首席軍師包季卿說的那麼好,所以第二天他的新建工兵營就全體出動,雄赳赳氣昂昂地開到了振興路北端的城牆角下,揮舞鋼釺、鐵鍬和十字鎬,開始大規模的拆牆。

也許真的應了一夜之間傳遍整個成都城的“天命”,當工兵營長秦山奇一聲令下的時候,陰沉沉的雲層不知何時分開,射出一縷金色的陽光,將北城牆照得金光閃閃。不一會兒,東面的文殊院敲響了晨鐘,上百和尚的唱經聲悠揚飄渺,傳遍四方。

得知情況的成都市民目瞪口呆之後,大爲驚歎——神了!

爲什麼說神了呢?這和最近流傳於成都的一則風水堪輿的消息息息相關:

省議會通過再開三個城門的決議公佈沒兩天,一個穿著邋遢的瘋道人就在大街上胡言亂語,說成都之所以百年安穩,完全得益於呈“睡龜形”的一圈城牆,原本是延年益壽、安定繁榮之相,可要是再開三個城門,這個天賜的吉兆就要毀了,變成了“爬行烏龜”。

這烏龜一爬行,腦袋肯定要伸出來的,腦袋伸出來就是挨刀的貨,就此以後成都恐怕再也不會安穩了。

這個傳言非常有市場,剛開始誰也沒注意,誰知流傳得越來越廣,幾千年迷信過來的民衆越來越擔憂,等到新政府發現不妙想要闢謠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議員們紛紛說乾脆不要管它就當沒聽到,否則越闢謠越像有這麼回事,反而會弄得民衆更加緊張。

又過了幾天,流言變得更爲豐富,說是有個土生土長的貴人會幹出一件大事來挽回危局,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兇兆,最終能制止災難的發生。

結果不言而喻,一個綽號叫“小茶壺”的本地土生土長的貴人果然幹出件大事,和誰都沒打招呼他就派兵挖開北城牆了,而且聽說還要捐資在城東、城西和城北各造一座大橋,方便成都的父老鄉親出入,今後馬車和行人再也不用總擠在用了幾百年的三座小橋上。

不少特別迷信的民衆悄悄到青羊宮和文殊院去詢問這件事,所有的道士、和尚沒有一個直接說“是”,而是雲裡霧裡繞得大家頭暈,再稍稍暗示一下就算完事了,糊里糊塗的民衆出來之後,腦子裡就是覺得蕭小哥果然是天命所歸的大貴人,他修橋鋪路挖北城牆絕對是挖對了,他是在爲成都幾十萬生靈積陰德啊!

開城門的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直到澆築混泥土完畢開始封頂,都沒有任何政府官員出現阻撓,反而是新開城門的兩邊空地上插滿了祝福的香燭。

蕭益民沒有因爲這個小小的詭計成功而得意,相反,他連續幾天都和自己的參謀長在一起,爲下一步的計劃實施反覆探討。

就在新開城門封頂的那一天,蕭益民以四川邊軍總司令兼川康陸軍校閱使的名義,分別給袁世凱本人和陸軍部發去三封電報。

三封電報的大致意思如下:

一、請求袁大總統恢復原駐藏軍偏將軍包季卿的名譽和軍籍,請求授予包季卿四川邊防陸軍少將參謀長職務;二、本月初起,康藏各地連續發來告急電報,康藏叛亂死灰復燃,大有星火燎原之勢,叛亂距離甘孜城僅四十里之遙;三、懇請儘快下撥邊軍糧餉,否則三千五百邊軍將士難以開展最基礎的軍事訓練,將要淪落到吃糠咽菜的地步。

當天下午,三封電報齊齊擺到袁世凱的案頭,袁世凱看完電文內容,難得地大笑起來,笑完忽然發現自己不認識這個包季卿,連忙詢問一旁的楊度和樑士詒。

樑士詒連忙勸道:“大帥千萬別把這個包季卿留在成都,此人比屬下早一屆考取進士,而且年紀比屬下還要小一歲,他年輕時文武兼修、風流倜儻,是蒙古族中罕見的文武雙全、出類拔萃的人物,要不是在金鑾殿上慷慨陳辭,立志從軍報國,老佛爺恐怕已經把他點入翰林院了!

“之後包季卿先是分到廣州將軍處擔任參軍,兩年後被選拔出任駐日本使館二等武官,九年前,駐藏大臣鳳全奉旨前往拉薩,從日本回國後擔任禁衛統領的包季卿自告奮勇,先行出征,作爲偏將開赴成都直到鳳全被殺死之後,纔沒聽到包季卿的消息。

“早先屬下尚以爲他死在康藏的平叛戰爭中,沒想到他還活著,如此大才,留在成都可惜了!”

“的確如此,大帥,包季卿的大名屬下也曾聽說過,有道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大帥還是把他招到身邊來吧。”楊度完全同意樑士詒的意見。

袁世凱猶豫了,低頭看看電文,再看看康藏叛亂再起和蕭益民索要軍餉的兩份電文,心裡斟酌再三,最後慷慨地說道:

“既然蕭益民這小子看上了這個包季卿,就讓其留在四川邊軍吧,有道是君子不奪人所好,身爲全軍最高統帥,我怎麼好意思和一個小字輩搶人?傳出去會被人笑話的

“再者說了,蕭益民這小子才二十二歲,有個老成持重的人在身邊幫他也好些,何況我已經有了你們兩個曠世奇才,夫復何求啊?罷了,罷了!”

樑士詒和楊度又是惋惜又是感動,齊齊向袁世凱深深致禮。

袁世凱笑著示意兩人不用客氣,隨後和藹地吩咐樑士詒:

“翼夫,你幫我擬個回電給蕭益民,就說包季卿的事情我知道了,軍部對他的懇求予以滿足,對包季卿的任命即日下達,讓他戒驕戒躁好好練兵。至於邊軍的糧餉嘛,讓他自己想辦法吧,身處天府之國還向我哭窮可不對;關於邊亂復起的問題,我另外責成四川都督尹昌衡去辦,最近尹昌衡不是在四川大肆招兵買馬嗎?讓他平亂去,我正好找不到機會爲我那冤死的老親家出口惡氣呢,這機會不利用太可惜了!”

“屬下明白,這就去辦!”樑士詒微微鞠躬,悄然退下。

楊度回到前面的公事房坐下,越想越覺得四川那個年紀輕輕的邊軍總司令很不簡單,若不是身後有高人點撥,很難想出這樣縝密的計謀,哪怕真有高人點撥,這個蕭益民也是個知人善用、從善如流的俊傑,這樣的人在年輕一輩中,也算是稱得上鳳毛麟角了!

從這時開始,楊度真正對蕭益民上心了。

次日,四川都督尹昌衡正在爲成功把親信兼同窗好友胡景伊安插到重慶掌管軍隊、並將野心勃勃的熊克武從成都擠走而暗自得意,北京陸軍部的電令就來了,責令尹昌衡以最快速度上報康藏叛亂情況,並做好隨時出征平叛的準備。

尹昌衡慌了,立即把一羣心腹將校叫來一起商議。

將校們誰也不知道康藏地區再次發生叛亂的事情,只有尹昌衡的新任機要秘書知道些情況,當即把甘孜守備部隊彭措幾次發來的求援信件找出來,大聲朗讀給大家聽,衆人才知道真有這麼一回事,而且事情似乎越來越嚴重,如果再不做點兒什麼,很可能會丟掉兵力空虛的康藏地區。

尹昌衡這段日子正在爲如何趕走滇軍、收回稅源地自流井和川南地區而心煩意亂,當即不滿地問道:

“這不是邊軍應該管的事情嗎?陸軍部不去找蕭益民,找我幹什麼?”

二師師長彭光烈站起來說道:“大人,恐怕袁大帥和陸軍部有他們的考慮,雖然任命蕭益民擔任邊軍總司令,可今日的邊軍已非昨日的邊軍,蕭益民完全可以用成立不久、兵力不足來搪塞,大人你卻不能,你纔是四川最高軍政長官,就像這次調遣我軍第一師南下趕走滇軍一樣,只有我們做出一番成績,才能獲得各界的信任和擁護,如果在這件事情上處理不好,恐怕之前的諸多努力會付之東流啊!”

尹昌衡微微點頭,示意彭光烈坐下,考慮片刻忽然問道:“鍾穎不是已經率部回到雅安了嗎?”

衆將校見尹昌衡還要推卸責任,不由面面相覷。

新任參謀長王佑瑜只好站起來:“大人,鍾穎部已經四分五裂了,他的參謀長王陵基已回成都,其餘如陳慶、張保初、陳修梅這幾個營長和十餘名連排長都已離隊返鄉,或者正在四處觀望,鍾穎部可謂名存實亡。

“屬下覺得,大人如果一時不好處理的話,不妨以需要全面瞭解叛軍情況爲由拖一拖,事情或許還有轉機。”

衆將校一聽連連點頭,尹昌衡暗自鬆了口氣,心想這樣也好,只要能獲得一段時間的緩衝,總會有辦法解決的。

此事議罷,將校們紛紛提出軍餉和物資方面的困難,特別是成都兵變之夜兵工廠被搶奪一空,晚去的亂兵什麼也得不到,一氣之下放火燒燬了兵工廠的所有倉庫,致使兵工廠人員逃散、損失慘重,除了剩下一百多臺套笨重的舊機器之外,什麼東西也沒了,至今仍無法恢復生產,軍隊的武器彈藥自然就沒有了補充。

尹昌衡忽然想起趙爾巽還在位的時候,似乎曾通過華西公司向德國購買兩百萬元的全套機器設備,心中的愁苦一掃而空,連忙將此事向將校們通報。

將校們興奮不已,這個說要機器以便恢復生產,那個說不要機器要退回兩百萬,錢拿到手放入腰包纔是正理。說到最後個個都發愁了:誰去找蕭益民交涉?那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笑面虎!真要得罪了他,準沒好日子過!

最後,還是尹昌衡果斷拍板:

“議長張瀾不是和蕭益民私交莫逆嗎?就讓張瀾去!我倒要看看蕭益民還有什麼可說的,有膽量他最好一口把這兩百萬鉅款吞了,我正愁沒借口收拾他呢!”

弟兄們,今天月票不給力啊,這一章算是提前爲月票到六百張的爆發,請大家繼續砸票,把《傲氣》托起來!

最後強烈呼籲弟兄們自動訂閱支持!

第155章 箇中內情第11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23章 破局第64章 風暴(五)第144章 形勢突變第67章 無聲的恐懼(四)第236章 宣示武力第163章 一波三折第35章 乾淨利落(下)第26章 利益鏈(上)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中)第56章 修修補補第85章 大浪淘沙(下)第131章 西進序曲(上)第2章 啥子叫感情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151章 艱難的改變第231章 取捨第23章 呼之欲出的財路(上)第147章 漢冶萍的歸屬第64章 風暴(四)第109章 不斷延伸的觸角第178章 絕密任務第133章 先下手爲強(下)第161章 再加一把火第6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96章 信任與忠誠第51章 頓悟(上)第64章 風暴(二)第217章 機不可失第176章 無聲處蘊驚雷第106章 圍困第215章 藍色計劃第105章 開戰(四)第235章 亂中取事第35章 乾淨利落(下)第29章 慷朝廷之慨(下)第202章 明裡暗裡第79章 川滇之戰(六)第101章 不斷收緊的絞索第80章 論功行賞第43章 堤內損失堤外補第159章 轉移視線第48章 未雨綢繆(下)第173章 一戰成名第55章 談笑之間的改變第20章 淵源第153章 誰也得不到第50章 一個比一個牛(上)第180章 全方位壓迫第191章 霹靂手段第46章 冷眼看世界(上)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144章 形勢突變第150章 裂痕第116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72章 天命所歸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170章 故佈疑陣第23章 呼之欲出的財路(上)第126章 赤誠(四)第185章 平地驚雷第34章 靠山(上)第203章 圖窮匕首見第38章 一支特殊的小隊第184章 長驅直入第187章 痛定思痛第107章 迎難而上第170章 故佈疑陣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下)第216章 連續交惡第219章 折服第48章 未雨綢繆(下)第53章 影響力第56章 修修補補第184章 長驅直入第236章 宣示武力第66章 致命的陰謀(下)第35章 乾淨利落(上)第8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25章 連鎖反應第231章 取捨第229章 精益求精(上)第52章 獨闢蹊徑(下)第79章 川滇之戰(二)第141章 求變第70章 算盤珠子慢慢敲(下)第187章 痛定思痛第141章 求變第46章 冷眼看世界(下)第197章 頑固勢力的反撲第92章 理想與現實第74章 流言中的婚禮(下)第204章 陰謀陽謀第199章 步步緊逼第108章 妥協與堅持第148章 瞞天過海第4章 兄弟第131章 西進序曲(下)第211章 威名日盛
第155章 箇中內情第11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23章 破局第64章 風暴(五)第144章 形勢突變第67章 無聲的恐懼(四)第236章 宣示武力第163章 一波三折第35章 乾淨利落(下)第26章 利益鏈(上)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中)第56章 修修補補第85章 大浪淘沙(下)第131章 西進序曲(上)第2章 啥子叫感情第103章 未戰即潰第151章 艱難的改變第231章 取捨第23章 呼之欲出的財路(上)第147章 漢冶萍的歸屬第64章 風暴(四)第109章 不斷延伸的觸角第178章 絕密任務第133章 先下手爲強(下)第161章 再加一把火第6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96章 信任與忠誠第51章 頓悟(上)第64章 風暴(二)第217章 機不可失第176章 無聲處蘊驚雷第106章 圍困第215章 藍色計劃第105章 開戰(四)第235章 亂中取事第35章 乾淨利落(下)第29章 慷朝廷之慨(下)第202章 明裡暗裡第79章 川滇之戰(六)第101章 不斷收緊的絞索第80章 論功行賞第43章 堤內損失堤外補第159章 轉移視線第48章 未雨綢繆(下)第173章 一戰成名第55章 談笑之間的改變第20章 淵源第153章 誰也得不到第50章 一個比一個牛(上)第180章 全方位壓迫第191章 霹靂手段第46章 冷眼看世界(上)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144章 形勢突變第150章 裂痕第116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72章 天命所歸第19章 事情竟會如此簡單第170章 故佈疑陣第23章 呼之欲出的財路(上)第126章 赤誠(四)第185章 平地驚雷第34章 靠山(上)第203章 圖窮匕首見第38章 一支特殊的小隊第184章 長驅直入第187章 痛定思痛第107章 迎難而上第170章 故佈疑陣第186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下)第216章 連續交惡第219章 折服第48章 未雨綢繆(下)第53章 影響力第56章 修修補補第184章 長驅直入第236章 宣示武力第66章 致命的陰謀(下)第35章 乾淨利落(上)第8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25章 連鎖反應第231章 取捨第229章 精益求精(上)第52章 獨闢蹊徑(下)第79章 川滇之戰(二)第141章 求變第70章 算盤珠子慢慢敲(下)第187章 痛定思痛第141章 求變第46章 冷眼看世界(下)第197章 頑固勢力的反撲第92章 理想與現實第74章 流言中的婚禮(下)第204章 陰謀陽謀第199章 步步緊逼第108章 妥協與堅持第148章 瞞天過海第4章 兄弟第131章 西進序曲(下)第211章 威名日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年县| 滕州市| 安远县| 香格里拉县| 鹤峰县| 广饶县| 浠水县| 二连浩特市| 延寿县| 西吉县| 兴安盟| 焉耆| 舞阳县| 河曲县| 伊川县| 华宁县| 建宁县| 都匀市| 云和县| 赫章县| 祁门县| 成都市| 海南省| 临邑县| 额尔古纳市| 新兴县| 南昌县| 兴隆县| 大名县| 广南县| 新化县| 南涧| 九寨沟县| 利津县| 秀山| 当阳市| 九龙城区| 墨江| 高平市| 鹤峰县|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