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

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中就留傳著“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的故事。

據說,宇宙原來混沌一團,盤古氏用一把巨斧把這團混沌劈成兩部分,一部分輕的氣不斷地向上浮,一部分重的氣不斷地往下沉。就這樣,向上浮的成爲藍天,向下沉的成爲大地,盤古成爲屹立在天地間的巨人。

過了很久很久,盤古死了。他死後的一瞬間,他的周身突然起了變化:他口裡呼出的氣變成了風雲;他的聲音變成了雷霆;他的眼睛變成了日、月;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八方的名川;他的血液、筋脈、肌肉變成了江河、道路和田野;他的頭髮和鬍鬚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膚、汗毛變成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骨髓變成了金屬、巖石、珍珠;他身上的汗,也變成了雨露甘霖。

在盤古氏開天闢地的神話裡,只講了天地起源的故事。當時只有盤古氏一個人,後來世界上怎麼會有許許多多的人呢?另一個神話回答了這個問題。

據說盤古氏去世以後,天地間一直是空蕩蕩(dàng)的,一個人也沒有。後來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多少年,纔出現了一個人類的始祖,名叫女媧(wō)氏。這個女媧氏是個女的,她一個人感到非常孤獨,於是女媧來到一處水窪處,蹲下身子,隨手拿一塊泥巴,仿造自己的樣子捏造了一個小泥人。女媧看到自己塑造的作品,十分得意,向它吹了一口氣,放到地上。小泥人一到地上,立刻有了生命。女蝸非常興奮,又連續捏了幾個,都活了。於是,她開始不分晝夜地摶出了許多小生命。不知過了多久,女媧疲倦了,她覺得速度太慢了,乾脆就用蘆草編了一條繩子,醮著泥漿掄動,甩動時濺落到周圍地面的泥點也立即變成了許許多多的小人。

最初的人類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不久,人類的足跡便佈滿了大地。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神話,一談起歷史,人們常常從“盤古開天地”、“女媧摶人”說起。這是因爲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那麼,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

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祖國各地先後發掘了許多猿人的遺骨和遺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祖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像雲南發現的元謀猿人,大約有170萬年曆史;陝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80萬年曆史。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據今也有40—50萬年了。

北京猿人的體質比元謀人和藍田人進步,但古猿特徵仍較明顯,頭骨前額低平向後傾斜,鼻子寬扁,眉脊粗壯,下須部前伸。北京人的四肢較發達,可以靈活地運用雙手勞動創造工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當時,這一帶的西北和西南部是高山和丘陵,有茂密的森林,東南一帶是廣闊的草原,河流縱橫,氣候溫暖溼潤。北京人用石器和木棒等工具從事採集和狩獵,獵獲的動物有劍齒虎、羚羊、水牛等,而鹿類特別多。北京人生活十分艱苦,壽命較短。能活到50歲就是高壽。

由於猿人所處的惡劣生活環境以及生產能力低下,單靠個人的力量無法維持生存,均以羣居的方式生活。這種羣體被稱爲原始人羣,我們的祖先就是依靠原始人羣這種社會組織,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頑強地改造著生存環境。

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艱苦的鬥爭中進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裡,發現了另一種同現代人很相似的原始人的遺蹟。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山頂洞人不但能把石頭砸成石斧、石錘,而且還能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用骨針把獸皮縫製成衣服。

山頂洞人時期,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後來發展到按性別、年齡進行勞動分工,古人的智慧也有了發展。古人進一步禁止了直系的長幼輩和同輩之間的羣內亂婚,從而實行不同血緣親族間通婚。這種族外婚是形成氏族的直接原因。血緣羣婚是原始人羣向氏族公社過渡的重要環節。從此,以血緣爲紐帶的氏族公社制度、便萌芽了。血親關係的確定,使人類社會得以穩固發展。

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59章 范蠡三遷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86章 屈原沉江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通辽市| 武山县| 通江县| 珠海市| 左贡县| 斗六市| 西乡县| 广汉市| 马鞍山市| 汝城县| 保靖县| 遂川县| 无极县| 河源市| 石河子市| 江川县| 平乐县| 清新县| 边坝县| 鄂尔多斯市| 莫力| 二连浩特市| 贵定县| 抚顺县| 莒南县| 大埔区| 松江区| 正阳县| 九龙县| 扶风县| 托克逊县| 福建省| 大同县| 屏东县| 兴隆县| 盐源县| 铜梁县| 云和县| 潜江市|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