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位於西北邊隅的秦國日益強大。秦國的統治者,一代接一代地不斷努力,對東方的韓、魏、趙、燕、齊、楚等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上施加影響和壓力,就是爲了達到一個目標:最終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在這場充滿錯綜複雜的矛盾的大決鬥中,社會上人才輩出,除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家以外,還曾出現過一大批政治家,他們獻奇謀異策,遊說諸侯,往往在關鍵時刻左右著當時的政治、軍事鬥爭形勢。這些被稱爲策士的人,當時各國都有,但要數秦國最爲人才濟濟了,難怪它在鬥爭中能最終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甘羅就是秦國一位最年輕的政治家。
他聰明機智,能言善辯。其祖父甘茂擔任過秦國的左丞相,因富有謀略而聞名於各諸侯國。甘羅十二歲那年,祖父去世了。他在文信侯呂不韋手下做了一名庶子,(官職名)。
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別看甘羅只有十二歲,但他過人的膽識,在那時,就已經顯露出了頭角。
當時,文信侯呂不韋想要攻打趙國,來擴展秦國已經佔領的河間地盤,以達到轄制燕國並拉攏燕國,與秦國聯合攻打趙國的目的。但呂不韋決定首先要物色一名秦國官員到燕國去做丞相。於是他找到張唐,交給張唐這樣一個關係秦國利益的重大使命。
沒想到張唐竟然不加考慮地就推辭說:“這……恐怕我辦不到,因爲到燕國去,必須路過趙國,而以前我曾經爲已故的秦昭王出力攻打過趙國,趙國人個個都恨透了我,他們現在正揚言,如有活捉我張唐的,可得到百里之地的封賞。我不能去啊。”
呂不韋雖然權勢逼人,但聽了這番話,一時也不便強迫張唐接受這項委派,但他心裡十分不快,一連幾天都悶悶不樂。
頭腦敏銳的甘羅發現呂不韋心事重重,猜出他一定遇到了什麼難題,便問呂不韋道:“您爲什麼這樣不大高興呢?”
呂不韋說:“以前我命令剛成君蔡澤去輔佐燕國三年,燕王爲了表示燕國對我們的忠誠,就派他的太子丹來秦國當人質,那時事情辦得很順利,很成功。可如今我親自請張唐到燕國作丞相,他卻說什麼都不肯去。唉!難啊!”
“請讓我去說服張唐。”甘羅自告奮勇充滿信心地說道。
呂不韋平時雖也知道甘羅不是等閒之輩,但畢竟是個孩子啊,萬萬沒想到,這樣難辦的國家大事,連老謀深算的呂不韋自己,也感到束手無策,這位少年居然看成是件輕而易舉的事,說話的口氣這樣肯定。呂不韋聽了又好氣又好笑,便大聲吼道;“你走開吧!我親自去請張唐,他都不肯答應,你怎能辦得到?”
甘羅毫不示弱地說道:“從前項橐七歲時就當過孔子的老師,而我今年已經十二歲了!眼前這件事還請您讓我去試一試爲好,幹麼這樣火冒三丈喝斥人呢?”
呂不韋儘管將信將疑,但被這孩子的聰明和膽略所打動,終於還是同意了甘羅的請求。
甘羅見到張唐,劈頭就問道:“您爲秦國立下的功勞,跟武安君白起比較起來,誰的更大?”
張唐說:“武安君率領大軍,轉戰南北,攻城破敵,不計其數。我的功勞,遠比不上武安君啊。”
“當年,在秦國受到重用的應侯範睢,與現在的文信侯呂不韋相比,他們兩人誰的權勢更重呢?”甘羅又回道。
“應侯不如現今文信侯的權勢重啊。”張唐回答說。
“您真的清楚地知道呂不韋的權勢,遠遠超過範睢嗎?”
“真的知道。”
於是甘羅又進一步說道:“當初應侯範睢要討伐趙國,武安君白起卻給他出難題,不肯聽他的話,一代名將白起就在離咸陽城七裡地的杜郵很快被處死。如今權勢比範睢大得多的呂不韋,親自請您這位功勞不如武安君白起的張唐先生到燕國去爲丞相,而您卻不肯奉命西行,那我就不知您會死在哪裡啊。”
張唐聽罷,當年秦國上層人物明爭暗鬥的情景,白起被害的悲慘結局,歷歷在目,不由得嚇出了一身冷汗。他連忙說道:“孩子!請你轉告文信侯,我這就到燕國去。”於是打點行裝,準備上路。
張唐出發後不久,甘羅又對呂不韋說:“請借給我五套車馬,我去把張唐作燕相這件事通報給趙國。”甘羅不是在說大話,因爲他已經有了上一次的成功。呂不韋也暗自驚歎,心裡十分高興。他明白甘羅此行的目的何在,於是很快把這件事上報給秦王,並在秦王面前著實誇讚了甘羅一番。秦王召見了甘羅,決定派他到趙國去走一趟。
年僅十二歲的甘羅,就這樣作爲外交使者,堂堂皇皇地來到了趙國。當時趙國的諸侯趙襄王不敢怠慢,親自到國都的郊外來迎接甘羅。甘羅遊說趙王道:“您聽說過燕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的事情嗎?”
“聽說過。”趙王說。
“您還聽說過秦國的張唐要去燕國做丞相的事情嗎?”
“聽說過。”
於是甘羅又接著說道:“燕太子到秦國做人質,表示燕國決不背棄秦國;張唐相燕,這說明秦國也不背棄燕國。燕秦兩國這樣互表忠誠,互相信賴,沒有別的意思,只不過是秦國想攻打趙國,以擴展河間地區的土地罷了。這個嘛……,燕秦兩國一旦聯合進攻趙國,趙國可就危險了啊!”
一番話說得趙王不知如何是好。甘羅看出了趙王內心的驚恐不安,便進一步說:“但是現在,如果大王您肯將貴國五座城池通過我割讓給秦國,以擴充河間的地盤,那麼我就可以保證回去後請求秦王,送回燕太子,之後,你們比較強大的趙國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攻打弱小的燕國了。怎麼樣?”
事已至此,趙王還能有什麼理由拒絕甘羅的建議呢。他痛快地交出了五座城池。
就這樣,在甘羅的遊說下,秦國沒動用一兵一卒就達到了擴展河間地盤的目的,同時還籠絡了趙國。後來,秦國把燕太子丹遣回了燕國,趙國果真去攻打了燕國,佔領了燕國上谷地區的三十六座城池,還把其中的十一座送給了秦國。
秦國爲了獎賞甘羅的功勞,封甘羅爲上卿,還將原來歸他祖父甘茂享用的田宅賞賜給了甘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