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在剷除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王的過程中,分封劉姓子弟爲王,去接替空出來的王位,那就是同姓王。同姓王國起初只有九個,後來逐漸增加,傳到漢文帝劉恆的時候,已經(jīng)增加到二十多個,其中領地最大的有齊、楚、吳、荊、燕、淮南等。這些王國所領有的土地,合起來佔了西漢帝國土地的大半。皇帝直接統(tǒng)轄的地區(qū),僅僅只有十五個郡,並且這十五個郡當中往往還有列侯和公主的領地,真正屬於皇帝能管轄的土地,也就只有十個郡左右。
劉邦生前認爲同姓王都是他的兄弟子侄,是靠得住的,可是事實上同姓王勢力大了照樣也會造反,要來奪取皇位。漢景帝時候的七國之亂,就是同姓王想來奪取皇位的一次嚴重叛亂。
早在七國之亂以前,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和六年(公元前174年),濟北王劉興居和淮南王劉長已經(jīng)發(fā)動過叛亂,因爲叛亂的範圍比較小,很快被鎮(zhèn)壓下去了,影響不大。比這兩次叛亂更早一些,吳王劉濞也已經(jīng)在準備叛亂了。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三十歲的時候被封爲吳王,掌管東南地區(qū)三郡五十三城的封地。他倚仗自己封國內(nèi)自然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大量採銅鑄錢,煮海水爲鹽,蓄積財富。他爲了收買民心,宣佈免除封國內(nèi)的賦稅,並且招降納叛,拚命擴張勢力,準備用武力推翻漢朝的中央政府。
漢文帝立自己的兒子劉啓爲太子。不久,吳王劉濞把他的兒子送到長安來,名義上是陪伴太子一塊兒學習、玩耍,實際上是送個兒子到皇宮裡作抵押,迷惑一下漢文帝,表示他並沒有謀反的野心。太子劉啓和劉濞的兒子都喜歡賭博,兩個年輕人火氣都很旺,賭著賭著就會吵起來,有時候甚至還動手打架。有一次,兩個人又打起來了。太子劉啓順手抄起賭博用的木盤,扔了過去,一下子就把劉濞的兒子給打死了。劉啓派人把死者的遺體送回吳國去安葬。吳王劉濞看到兒子的遺體,先是大哭一場,接著怒氣衝衝地說,“我和當今皇上是同一個爺爺?shù)膶O子。我的兒子既然死在長安,就應當在長安的皇陵裡安葬,爲什麼要送回來?”他派人把兒子的遺體又送往長安,硬要在皇陵裡安葬,用這種要挾的手段向漢文帝示威,並且從此以後,他就假裝有病,不再到京城裡朝見皇帝,更積極地準備造反了。
對於已經(jīng)發(fā)生和將要發(fā)生的王國叛亂事件,一些擁護中央集權制度的大臣和官吏,都感到事態(tài)嚴重,應當迅速謀求解決的辦法。有個叫做賈誼的大臣,曾經(jīng)給漢文帝上書,指出當時王國勢力過於強大,猶如一個人犯了腫病,一條腿腫得像腰那麼粗,一個指頭腫得像一條腿,應當趕快醫(yī)治纔好。賈誼認爲醫(yī)治的辦法最好是分割諸侯的王國,削弱他們的力量,力量小了,也就不會造反了。太子劉啓的管家晁錯(晁cháo),也跟賈誼有同樣的看法,建議漢文帝削減王國的領地,分散他們的力量。漢文帝明知他們的建議都很好,可是覺得時機還沒有成熟,不能太性急了。他只是在齊王劉側(cè)死後,因爲沒有兒子繼位,才把領地最大的齊國分成了六個小國,又把曾經(jīng)發(fā)動過叛亂的淮南國分成了三個小國。
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在四十六歲那年去世了。太子劉啓做了皇帝,就是漢景帝。漢景帝任命自己的管家晁錯爲御史大夫。晁錯又一次建議削奪王國的領地。他對漢景帝說:“吳王因爲兒子被打死,假裝有病不來朝見天子,這種狂妄的行爲,按照古代的禮法應當殺頭,現(xiàn)在他不改過自新,反而更加驕橫,應當趁早削奪他的領地。”漢景帝說:“削奪他的領地,他造起反來怎麼辦?”晁錯說:“削奪他的領地,他早一點反,危害小一些;不削他的地,他晚一點反,準備得更充分了,危害就更大。”漢景帝認爲晁錯說得有道理,就開始實行削弱王國的措施。他先從其他幾個王國下手,先把楚國的一個郡、趙國的一個郡和膠西國的六個縣削減下來,劃歸漢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吳王劉濞看到漢景帝已經(jīng)削了三個王國,下一個就要輪到他了,決定用武力對抗。他聯(lián)合了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印、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葘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一起出兵,於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發(fā)動叛亂,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
吳楚七國的起兵的名義是“清君側(cè)”,就是要求殺掉漢景帝身邊主張削弱王國的晁錯。這當然是一個藉口,實際上是吳王劉濞糾集分裂割據(jù)勢力,想要奪取漢景帝的皇位。漢景帝一方面派太尉周亞夫和大將軍竇嬰等分頭率軍應戰(zhàn),另一方面卻又不願意戰(zhàn)事擴大,真的把晁錯殺了,藉以緩和七國敵對情緒。漢景帝雖然殺了晁錯,可是吳楚七國仍然沒有停止軍事行動,還是一個勁兒的向西北進軍。
被漢景帝派去平亂的太尉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很善於用兵。他接受平亂的任務以後,對漢景帝說:“楚國的軍隊很剽悍,跟他們正面作戰(zhàn)很難取勝,應當斷絕他們的糧道,才能制服他們。”漢景帝批準了周亞夫的作戰(zhàn)計劃,周亞夫領兵出發(fā)了。
軍隊來到霸上,有個叫趙涉的人攔住周亞夫的馬車獻計說:“吳王劉濞佔據(jù)的地方很富饒,他招兵買馬,想要造反已經(jīng)很久了,這次您出兵去征討,他一定會在半路上山勢險峻的地方設下埋伏,襲擊您的隊伍,所以您千萬不要從老路行軍;應當走藍田,出武關,直奔洛陽,走這條路雖說遠一些,路上要多花一兩天時間,但是走這條路出於吳王他們的意料,他們一定沒有防備,等到您突然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他們一定會大吃一驚,以爲您是從天而降。”周亞夫接受了趙涉的意見,大隊人馬從右路直奔洛陽。
趙涉的建議果然起到了出奇制勝的作用。周亞夫率領的大軍很快截斷了吳楚聯(lián)軍的糧道,使得聯(lián)軍的糧食供應發(fā)生很大困難,士兵由於飢餓,紛紛逃散。周亞夫乘機發(fā)動猛烈進攻,把吳楚七國聯(lián)軍打得大敗。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帶了幾千人、衝出重圍,逃到長江南岸的丹徒(今江蘇省丹徒縣)。他想去聯(lián)合東越兵捲土重來,可是周亞夫早已懸賞一千斤金子購買他的腦袋,所以東越人不但不幫助他,反而乘機殺了他,把他的腦袋獻給了周亞夫。至此,歷時約三個月的吳楚七國之亂,終於被平定下去了。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是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制度戰(zhàn)勝了地方封建割據(jù)勢力。從此,漢朝才真正成爲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帝國,社會才進一步得到安定,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纔有了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