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八十二章 僱傭兵

氣候溫暖的交州又到了旱季轉雨季的時候了。

伴隨著雨季的到來,這地方同時間進入了一年中最是炎熱的月份。

連著好幾日,大大的太陽懸掛在天空,無論是土人還是新老移民,通通被明媚的陽光沐浴著,天空蔚藍,陽光耀眼,整個天氣就彷彿是大晴天一樣。

外人是不會理解這地兒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太陽雨的。她每每以最快的速度來來去去,就像戲弄你一樣。

鴻基港。交州中部一座新開發的港口。

隨著鴻基煤礦的開發,交州的經濟再次找到了一個新的增長點。雖然這還遠沒有到工業時代,煤炭的價值和運輸帶來的經濟效益,遠不足於變成某地的經濟支柱。

但鴻基煤礦的煤炭資源實在太豐富了,也太容易開採了。

大片的煤田礦區,只需要輕輕揭開表面覆蓋的那層泥土,你便可以露天開採。

容易開採,煤礦品質又高,儲量還巨大,更靠近海岸,便於運輸,那即便是在眼下的時代也依舊能把煤炭產業做的紅火。

同時鴻基港也是一座兵港,大批的從海外藩國撤出來的‘僱傭兵’,被安置在這裡恢復精神,然後再調配各地戍衛。同時這裡還彙集了不少本地和嶺南的土兵。

當僱傭兵是挺能掙錢的事兒,所以大家要輪著來。軍隊從來都是共享主義盛行的,吃獨食可要不得!

街道上不少士兵正巡視著。

時不時的還會有人被士兵檢查詢問一番,氣氛雖算不上嚴峻,但也有了一絲緊張的氣氛。

因爲交州軍再次輪換的時間要到了。

吳哥等國不是傻子,肯定會派人來探查的。

因爲接下的時間乃是雨季,而能在雨季裡征戰的隊伍,肯定不會是大批的北地漢軍,更多的是交州嶺南的土兵。

可衆所周知,宋軍在交州本地徵召的土兵,數量並不是太多。

那究竟有多少本地土人願意吃這口戰爭飯,能籌集多少人馬,不到最後時刻來臨,就算是徐徽言他也說不準。

坐鎮交州多年,徐徽言的威望在土人中是比較高的。

如今大批匯聚到他手下的土人,不管是交州本地的,還是嶺南來的,縱使性情粗野,彼此間可能還有舊日的冤仇,可在他的手下,卻都能保持軍紀。

大宋在交州也一樣設有土官,雖然數量不多,體量更比嶺南土官們要小。可這些土官卻半點也不怕嶺南的土官。

而這些交州的土官所帶來的兵馬,配合著宋軍本身所有的那點本地土兵,再加上嶺南來的各部土兵,那就是接下的幾月時間裡吳王、許王所能僱傭到的所有僱傭兵了。

事實上現在吳王、許王所面臨的局勢較之開始時候已經大大好轉了。

吳哥人近乎是默認了他們對彼處的佔領,之前的交手中吳哥軍已經品嚐到了大宋鐵拳的厲害,他們依之爲長城的象兵,在藥粉和強弓勁弩面前變得那麼的不堪一擊。

幾次正面會戰的失利就讓蘇耶跋摩二世明白了最終的結果。

戰鬥力不如人,那戰事就是拖延的再久,又能有什麼起色?

橫豎宋人佔據的都是吳哥王朝的偏僻之地,距離吳哥王朝的精華之地還有不短的距離,蘇耶跋摩二世還能暫時鬆一口氣。

或者說那西面的蒲甘王朝(緬國)和東方的占城各自分擔了吳哥王朝的一部分壓力。

區區一個吳哥王朝可容不下兩個大宋藩王。按照封國之前的定義,吳國雖然是在暹羅中央平原落腳,但它的主要進攻對象卻不是東面的吳哥,而是西邊的蒲甘緬國。

而在後世的湄公河三角洲落腳的許王趙棫,則在擊敗了吳哥軍的征討後就把眼睛看向了北面的占城。

緬國是個好地方,雖然東西北三面都是山嶺丘地高原,但中南部的沖積平原,足以讓千萬人繁衍生息。更別說緬國還與天竺接壤!

趙桓對天竺之地的王公們可是一千個一萬個羨慕嫉妒恨,那地方簡直他夢寐以求的天堂。

當然,趙桓從不奢望自己能獨吞天竺的好處,但他認爲自己完全可以藉著大宋開發天竺的東風分上一杯羹。

至於說宋軍在未來時候會不會向天竺開進,趙桓是根本不擔憂的。依照他對趙構的‘認知’,他甚至覺得自己根本就不用等待。

保不準他的大吳國還沒有吃下蒲甘呢,宋軍就已經殺進天竺了。

在幾次會戰中擊敗了吳哥王朝的征討軍後,趙桓根本沒有大肆的向吳哥王朝的精華地帶進軍,而是調轉頭來不住的兼併自己西方的部族族羣。

蒲甘王朝已經幾次派出密使前往吳哥,與蘇耶跋摩二世商議結盟的事情了。其邊界各鎮也嚴陣以待,防禦著吳軍必然會來的進犯。

趙棫這裡與趙桓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兵鋒捨棄吳哥,以占城暗助吳哥爲由,大軍指向占城。這在某種意義上一樣是安撫了吳哥人!

雖然占城國已經幾次派出使臣來汴京哭訴了。

可趙構在把趙桓他們分封海外的那一刻,就已經把臉抹下來裝進了褲兜裡。

現在中南半島的局面是,吳哥王朝與吳許兩藩國漸漸平息了戰事,戰鬥的矛頭已經轉向了蒲甘和占城,後兩者能不能抵擋的住吳國和許國的兵馬且不說,只說此次大宋在中南半島的開拓,那都已經能鼓掌歡呼了。

不過蒲甘也好,占城也罷,兩國一個地域廣闊,一個立國持久,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勝利。

畢竟藩國不是本國,吳國和許國論起實力來,可都談不上國富民強。之所以兵勢犀利,那是因爲背後有趙宋在使力氣。

但本國的助力不是沒代價的,短短的時間裡,趙桓、趙棫可不已經把手裡的財富給花去了大半了?如果他們自身不能儘快回血,那來自母國的助力很快就會跟他們說拜拜了。

而吳國、許國的兵勢勁頭自然就會風光不在。

所以眼下的這次僱傭兵調換,對於兩個藩國來說都至關重要。因爲這極可能就是二藩國最後的機會,如果他們不能把戰爭燃燒到富饒的‘敵境’,在接下的幾個月裡取得長足的進益,僱傭兵就要一去不復還了。

對於尋常的土兵來說,那種結果也就這樣,他們只是失去了一個掙外快的機會。可這對兩藩王的影響,對徐徽言本身的影響,卻是極大地。

徐徽言的任務可不只是單純的爲藩國提供僱傭兵啊,利用這個機會,徹底的吃下占城,纔是他真正的功勞所在。

要不然,只搞僱傭兵就只是他的本職工作。

軍人啊,有戰功,軍卒將領才能升官發財,才能錦衣回鄉。

徐徽言也不願意一直待在交州嶺南啊。他也想去西北啊!

第一百二十三章 進兵島南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滅北寇!保大越!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一百五十一章 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遷(求首訂,1/10)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範第四百一十四章 西軍之俺不是韭菜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四十八章 突圍(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五十三章 反轉大戲(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悅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韓氏第六十三章 造化鍾神“秀”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後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六十章 桃源生活(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一百零一章 殺賊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番外4第一百六十五章 現在死一個,日後死一家(求訂閱,7/10)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五十二章 萬勝(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番外1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番外2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五百八十章 西遼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求收藏)第十四章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三百零五章 妙計要成空第四百八十四章 過年第三百六十四章 炮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四百三十五章 《乾坤地輿圖》第四百二十八章 此內閣非彼內閣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風作浪,功成身退(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開鄭芝龍的真面目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留著過年啊?第二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道盡心聲第二百三十五章 進城啦,抄大戶啊……第一百六十六章 統統打包(求訂閱,8/10)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上皇選錯了皇帝啊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都戲精啊(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八十九章 人生百態第四百五十章 聞戰則喜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四十二章 洪承疇的一線生機(新書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七章 鄭森與鄭平第四百八十章 該嶺南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三桂吃虧吃大發了(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該死的中國人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三十五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番外2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第四百三十五章 《乾坤地輿圖》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五十九章 黑心壞鳥鄭芝龍第四十七章 你爲何不早來,你爲何不早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锡市| 宜川县| 宝兴县| 阿荣旗| 镶黄旗| 鸡东县| 泗洪县| 犍为县| 梓潼县| 贵定县| 丰顺县| 乌拉特后旗| 新郑市| 柳江县| 平舆县| 石阡县| 花垣县| 新化县| 虎林市| 文昌市| 扬中市| 顺平县| 遵义县| 新乡市| 栾城县| 师宗县| 抚松县| 宜君县| 康平县| 仪陇县| 富宁县| 准格尔旗| 衡东县| 江城| 波密县| 泰来县| 湘乡市| 大厂| 梁山县| 荃湾区|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