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

次日,旬日例朝,兩儀殿。

雖然是朝會伊始,君臣方纔站定,但衆人臉上的神色卻已各不相同,有擔憂的,有憤懣的,有激動的,當然也有悠然看著熱鬧的,因爲今日所有人都知道朝會主議的將會是何事,有了準備。

近日之事,滿朝上下都沒有比太子李恪開了武威倉,高價放糧的事情鬧地更大的了,今日朝會自然也脫不開此事。

太子擅開武威倉,取軍備之糧草高價轉售於涼州百姓,取其中巨利,這事情縱使往小了說,也是太子枉顧法度,剝削百姓,中飽私囊,足夠李恪頭疼了,可此事若是往大了說,那便是擅動軍備,勾結邊帥,意圖謀反,這可是被會廢太子位的。

君不見,前太子李承乾便是勾結朝中大將,謀反被廢,現在還在南面的黔州待著呢,所以今日關隴世家和李泰一衆也是鉚足了勁要把李恪拉下來,最不濟也要叫李恪失了聖寵,折損羽翼。

“啓稟陛下,臣有事稟奏。”衆人方纔站定,朝會初始,戶部員外郎高元嘉當先出列道。

金城高氏,亦是行伍起家的關隴名門,也是和關隴軍府利益相關的各家之一,李世民父子要打壓關隴門閥,他們也是利益受損者,故而此番也是從李家的意思,第一個出來彈劾李恪。

對於高元嘉所奏何事,不需他開口,李世民已經能猜到個大概了,昨日送進宮中彈劾李恪的奏章已經堆積了許多,今日高元嘉提及此事也不奇怪,更何況高元嘉身爲戶部員外郎,武威倉本就和他相干。

李世民問道:“不知高卿所奏何事?”

高元嘉道:“臣奏報太子在涼州私開武威倉,強據軍糧,高價售賣之事。”

其實對於李恪所爲,李世民的態度倒是比朝中百官要緩和上許多,涼州短糧,百姓無糧可食,李恪開倉放糧本無可厚非,至於故意調價兩倍售糧的緣故李世民也能猜到,無非也就是擔心百姓搶購囤積,再至缺糧而已。

在李世民的印象中,李恪或許好色,但卻不是貪財之人,而且就算李恪想要撈錢斂財,也不會用這般難看且拙劣的法子。

李世民剛得知此事的心中雖然也有些怒意,但也不至於失了理智,至於因此事廢黜太子更是李世民此前從未想過的。以李世民原本的意思是要等李恪回京後再當面問詢,但既然此事已經在朝會之上挑了出來,李世民也不會迴避。

李世民對殿中衆人問道:“衆卿稟奏此事的摺子朕也都看到了,太子私開武威倉是有不妥,但是衆卿所言未免有些過重了吧。”

送到李世民桌案上的奏摺,重的說李恪私動軍備,有謀反之嫌,望李世民徹查,就算是輕的也是說李恪勾結州府,枉顧法度,在李世民看來,李恪只是開倉糧售賣於無糧可食的百姓,用這些罪名套在李恪的頭上實在有些矯枉過正了些。

可李世民之言才落,大殿中頓時多了幾分嘈雜,片刻之後都官郎中魏清芳出列道:“陛下愛子心切,臣等都清楚,但國之律法卻不可枉顧,昔年隱太子勾結楊文幹謀亂,爲人告發,故先皇高祖時便有明令,凡府庫之重,一應軍備所需均爲緊要,無尚書省批文不可擅動,否則當以從重之罪而論。”

魏清芳在刑部任職,對大唐律例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了,武德年間在楊文幹之事後李淵震怒,確實立了這麼一個說法,魏清芳拿此事做文章倒也無不妥。

魏清芳之言雖然在理,但東宮的人也不是全無準備的,魏清芳之言才落,太子少詹事王玄策當先出列回道:“魏郎中所言錯謬了,先皇所言之軍備,乃刀槍劍戟殺人奪命之物,可不是糧食。”

王玄策是李恪心腹,他出面爲李恪說話倒也不叫人意外,魏清芳當即回道:“刀槍劍戟確可殺人,那糧食難道就不可殺人了嗎?若是太子掏空了武威倉,叫西北邊軍無糧可食,豈不也是殺了人。”

有糧食自然不能殺人,但沒有糧食卻能殺人,還是活生生餓死的,魏清芳之言拿來回駁王玄策倒也恰當,但他卻不知王玄策等著的正是他的這句話。

王玄策道:“看來魏郎中並不糊塗,也知道糧食可以間接殺人,那魏郎中可知,在太子放糧之前,整個涼州糧市已無糧可買,涼州百姓也無糧可食,若是太子再不設法求糧,賑濟百姓,那與殺了涼州百姓又有何意,太子以一己之過活涼州百姓十萬戶,有何不妥?”

說著,王玄策突然轉頭對李世民道:“啓稟陛下,臣以爲太子擅開武威倉雖然有過,但救涼州百姓有功,如此功過相抵,豈可責之。”

王玄策最善縱橫之道,能言善辯,王玄策這麼一說,魏清芳頓時急了,魏清芳忙對李世民道:“少詹事所言乃是偷樑換柱,實不可取,若是此番任由太子如此,那日後人人效仿,又該如何?”

王玄策聞言,也不甘示弱道:“若是此番陛下因此重責了太子,那日後我大唐官員人人儘管法度,謹慎行事,卻不顧百姓生死,長此以往,我大唐失天下民心矣。”

王玄策最善口舌之能,比起這些,魏清芳萬不是王玄策的對手,王玄策之言一出,一下子噎住了魏清芳,魏清芳竟不知該如何駁斥了。

一時間整朝堂之上也紛亂了起來,諸多官員一言一語地爭論著,仿若菜市,許久之後方纔停歇。

而刑部和戶部都已經開了口,軍備之重又分屬兵部,兵部不出來說話自然不妥。

看著魏清芳和王玄策相持不下,兵部侍郎秦昆也跟著出列道:“啓稟陛下,國無法度不立,民無法度不依,若是長此以往,天下豈不亂了套。武威倉的糧草乃軍需之重,無論少詹事如何巧舌如簧,太子私開武威倉,私動軍備也是實情,豈能寬肆?”

李世民之前看著魏清芳和王玄策相爭,神情倒也還好,但當李世民看到秦昆出列後,心中便閃過了一絲不滿。

之前彈劾李恪的臣子多是御史臺或是關隴系的官員,而秦昆卻不在其中,秦昆的兵部侍郎之位是李泰舉薦上來的,秦昆是誰的人,李世民又怎會不知,李世民看著秦昆出列,心中已經有了揣測,難不成此事背後還和李泰有關嗎?

李世民心中想著此事,突然開口對殿下站著的魏王李泰問道:“太子私開武威倉之事,魏王怎麼看?”

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二十章 初定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十四章 拉攏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四章 易爵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四十章 定儲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三十章 事定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章 結好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一章 玄武門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五章 引薦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九章 拒親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十三章 歸寧第十三章 召見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一章 定帥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江市| 连州市| 大姚县| 全州县| 宽甸| 乌兰浩特市| 玉林市| 左贡县| 西青区| 丽水市| 蓬莱市| 荣成市| 汶上县| 若尔盖县| 江川县| 从化市| 封丘县| 卓资县| 盐山县| 博湖县| 湘潭市| 盖州市| 西乡县| 永城市| 西安市| 南康市| 东丽区| 珠海市| 曲阳县| 咸丰县| 吕梁市| 和政县| 那坡县| 高台县| 孙吴县| 江门市| 泽库县| 梅河口市| 修文县| 乡宁县|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