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

懷恩立即答應一聲,出去之後,交代自己的徒子徒孫去安排。只是片刻之間,懷恩疾步進來說道:“陛下,遵化的奏報,陛下要的蒸汽機已經完成了。”

一瞬間朱祁鎮的表情十分豐富。

這是朱祁鎮心心念唸的事情,牽掛了十幾年了,各種投入從來不少。

之前也有過幾次這樣的奏報。

畢竟如果單單的蒸汽機模型,並不是太難的。

但是朱祁鎮要求的蒸汽機,要有兩個作用,一個就是抽水,這是用在水利之上,二個就是上鐵路。

其實大明的鐵路已經不短了,說起來也有一兩百里長了。

大多數在遵化鐵廠範圍之內。作爲遵化鐵廠內部的交通路線,這種辦法,甚至還被佛山鐵廠效仿了。

只是因爲廠區之中,各種高溫,馬匹在這種環境下工作,是會生病的,於是一般來說都是人推的車子。

畢竟,人在很多時候,是比動物更有人忍耐性的。

朱祁鎮問道:“這一次可是真的?”

懷恩說道:“這裡有欽天監正貝琳的奏疏。”

欽天監正貝琳參與進去,也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決定。

朱祁鎮提出蒸汽機的創意之後,前後有數任大匠主持,只是統統失敗了,甚至還出現爆炸的事情,有一位待詔死在這事情之上。

朱祁鎮深刻反省之後,才發現一件事情。

雖然這些人大匠,一個個在自己的專門負責的範圍之內,可謂技藝高超,很多事情,都有獨特的見解。

但是他們本身還是工匠,很多思維都是工匠的思維。

即便是這些大匠的子弟投入貝琳門下學習數學,然後成爲這些大匠的助手,也不能扭轉他們的心思。

他們造蒸汽機的辦法,就是我覺得,大概,感覺應該是這樣的。

什麼數學的計算,根本沒有多想。

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是一百年也造出蒸汽機。

最後朱祁鎮不得不讓貝琳上,這也是正統歷推行順利,好幾次天象都十分吻合,貝琳有了時間。

朱祁鎮將他的一些科研思路告訴了貝琳,比如實驗,計算,數據總結等等。

貝琳就趕鴨子上架了。

貝琳到了之後,就利用他豐富的數學知識,在弟子的幫助之下,對整個蒸汽機進行了重新設計。

貝琳作爲一個天文學家,也造過一些天文器械,甚至他還有恢復水運天象儀的想法,比起各種用水力推動的天文器械,原始的蒸汽機並不是太難的。

難的就是如何,讓蒸汽機上鐵路,並推動車輛進行,這纔是難題。

朱祁鎮打開貝琳的奏疏。

貝琳的奏疏拉開,卻見上面有些很多張配圖,都是工筆畫出來的,朱祁鎮一一看過去。發現單單從圖紙上來看。

蒸汽機的所有問題,都已經被解決了。

只是朱祁鎮這些年太清楚一件事情了,下面爲了欺上瞞下,是什麼事情都會做得出來。

別的事情,也就罷了,而蒸汽機是關乎大明國政的。這一點朱祁鎮不親眼看看,是萬萬不能放心的。

他正想下令將蒸汽機運到京師,但是看到奏摺上的標註的尺度,就知道這蒸汽機體積相當之大,即便是馳道也未必能將蒸汽機運輸到京師來。

他立即說道:“傳令,朕要去遵化。”

此刻朱祁鎮已經鐵了心。

事實證明,以朱祁鎮而今的權力,他真鐵了心要做什麼事情,是沒有人能夠阻擋的。

只是劉定之阻擋不成,只是對朱祁鎮出京這一件事情加以掩飾。

要知道,皇帝出京。從來是大張旗鼓的,是要對天下說明的。

劉定之無法相信,他該怎麼告訴天下人,皇帝出京,就是爲了一個莫名奇妙的機器?

於是劉定之給朱祁鎮加了行程,就是並不直接去遵化,而是先去昌平,祭奠太宗,仁宗,宣宗三位皇帝。並視察,已經開工的當今陛下的萬年吉壤,也就是陵墓所在。

雖然朱祁鎮對於修自己的陵墓,並不是太感冒的。但朱祁鎮畢竟已經是四十多歲了,而且寢陵的修建也是一個大工程,不是一會兒就能修好的。

如宣宗皇帝那樣,一年之內,動用十萬人大工,緊急修建,成本不知道擡高了多少。還有不知道百姓都死在工地上。

還不如,提前開始修建。

只需幾千人慢悠悠的修建就行了。有了一個基礎,將來有什麼事情,再加以擴建就容易多了。

這一件事情,大臣們都是很是堅持。朱祁鎮也覺得,算是爲朝廷好。就讓少府出錢,開始修建。

朱祁鎮帶著大臣侍從,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昌平,爲太宗,仁宗,宣宗上香。隨即就到了自己的寢陵之上。

朱祁鎮只是一看,就微微皺眉。

他知道他的寢陵工程其實很大的,但是到底有多大,卻沒有一個概念。

而今站在高處一看,整個工地面積長一兩裡,寬一里餘,當然了,並不是全部是地穴,還有很大一部分地面建築,幾乎是重修一座宮殿。

朱祁鎮在大事上花錢從來不眨眼,該花錢的事情,朱祁鎮不會吝嗇,但是這錢,朱祁鎮並不覺得應該花。

他立即問劉定之道:“這個寢陵要花多少錢?”

劉定之說道:“估計在百萬兩上下,不過分做十幾年,每年的支出也沒有多少了。”

朱祁鎮聽了,立即說道:“百萬兩太多了。這不知道是多少民脂民膏,豈能浪費?”

劉定之說道:“陛下,登基以來,外逐強敵,內理新政,大明之盛,未有今日。寢陵之做,並非爲了陛下,而是向後世子孫宣示陛下之功。陛下也要爲朝廷體面著想。”

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花,朱祁鎮與劉定之之間其實有分歧,而今就是一個,在朱祁鎮看來,如此大手筆修一個陵墓,根本就是浪費錢財。

但是在劉定之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個陵墓,是朝廷的體面,也是上下秩序的體現,什麼人能修什麼樣規格的陵墓,都是有規定的。

朱祁鎮剩下這一百萬兩,只會讓外人覺得朝廷上下失衡,並不會有其他好處,而且朝廷並非拿出這一筆錢,如此內庫不出,劉定之也是能從太倉銀庫之中找出來一筆錢。

正如劉定之所言,看上來百萬兩,但是分爲十幾年,其實每年也沒有多少錢。

朱祁鎮也明白這一點,他只能妥協,說道:“朕德薄,不敢越過獻陵與景陵去,令讓重新設計,無比要比等而下之。”

明十三陵之中,有一種說法,就是獻陵最樸,景陵最小。

而獻陵與景陵就是明仁宗與明宣宗的陵墓。

這兩個陵墓的修建,都是仁宗皇帝與宣宗皇帝死後修建的,時間緊,任務重。只能消減規格來完成。

畢竟仁宗皇帝之死,與宣宗皇帝之死,都是很突然的。

所以兩個陵墓的修建,比之明太宗的長陵,相差太多了。

朱祁鎮有這個藉口,限制了自己的陵墓規格。卻也是合情合理,讓人挑出不問題來。畢竟孝道也是人倫之大道。

劉定之奉命重新擬定寢陵規模,就不用說了。

只是朱祁鎮這個命令,就成爲了大明祖訓之一,也就造成了大明後來大多數皇帝的陵墓都一個比一個小,也就少數出格的皇帝之外。

所以大明寢陵羣要比後世小上一大圈。

朱祁鎮無暇關注這些影響,他這些表面功夫做過之後,他就心急如焚的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從北京北面繞過,去了遵化。

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九十章 少府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序章 我, 朱祁鎮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章 寇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安县| 翁源县| 日喀则市| 会宁县| 郓城县| 沾化县| 哈巴河县| 平谷区| 什邡市| 海宁市| 溧阳市| 永福县| 淮南市| 山丹县| 衡南县| 麟游县| 隆安县| 成武县| 巢湖市| 涞水县| 伊川县| 苍梧县| 平乡县| 永州市| 河曲县| 阿拉善右旗| 清水河县| 望谟县| 阜新市| 徐闻县| 旬阳县| 吉林市| 武宣县| 麻阳| 本溪市| 平湖市| 林西县| 鄢陵县| 自贡市| 且末县| 阿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