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炮灰替身&陰冷暴君42
蕭垣冷哼:“自然是等他露出馬腳。”
自古以來講究師出有名,他懶得等睿王自己出手,現在正好趁機讓睿王主動搞出動作。
林芝頷首,劇情裡睿王半年後才找到機會給蕭垣下藥,利用身邊的侍女刺殺,將人弄死,想到那個刺客,她後來讓松子去查,宮裡並無此人。
想必是睿王后期弄進宮的。
這個時間段,睿王造反的準備應當還沒齊全,而這次蕭垣有了防範,他想成功沒那麼容易。
商談過此事,蕭垣就開始跟林芝算賬,一想到若非他反應及時,她差點跟睿王出宮,氣得要死,捏著她的後頸警告下次再敢冒這種險,他饒不了她。
林芝自知理虧,蕭垣對付睿王,卻從未想過從她這裡著手。
是她自己覺得機會來得正好,所以才當機立斷同意了林家和林兮若的換人,忙保證:“絕對沒有下次,臣妾保證!”
蕭垣巡著她臉上的表情,輕哼:“朕還沒消氣。”
林芝主動鑽進他懷裡,在他耳邊吐氣如蘭,溫聲軟語地低聲說了幾句話,隨即紅著臉看他,蕭垣喉頭滾動,猛地將人抱起走向龍牀……一室旖旎。
第二天睿王果然動了。
他憤恨林家竟敢這樣對自己,但還是給林兮若最後一個機會。
管家利用宮裡的暗樁,去邀林兮若到一個偏僻宮殿與進宮的王爺見面,蕭垣一直盯著翠微宮,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卻沒阻攔,樂得看這兩人狗咬狗。
一個明明貪婪自私卻裝得溫和大方,一個野心勃勃卻裝作溫潤無害。
兩人撕扯起來才熱鬧呢。
誰料摸到翠微宮的宮人,剛和林兮若說完話。
林兮若卻變臉,大喊來人,以偷盜爲由,直接將讓她去見睿王的太監送去慎刑司,交代一定要狠狠地收拾!
彼時林芝正與蕭垣在一起,看到消息都感到驚訝,林兮若這樣子,顯然要和睿王撕破臉,打定主意留在宮裡了,感嘆也真是狠心,睿王爲她做的可真不少,卻被背叛。
十分想看得到消息後的睿王的表情。
睿王得到消息之後就沒了動作,不再試圖進宮,蕭垣一直讓人盯著,發現似乎是氣狠了,私底下動作頻頻,跟朝堂上的官員聯繫愈發緊密。
整個睿王府表面上風平浪靜,實則全都在緊張地開始做造反準備。
看著傳來的跟睿王聯繫的大臣名單,蕭垣冷笑,原來朝中有那麼多人跟他的好弟弟搞在一起。
瞧不上他這個皇帝,反倒對睿王十分擁戴。
調查期間,也發現睿王做這些動作,並沒有拉上林家,將林尚書和林家大公子全都排除在外,只是並沒有急著收拾他們,敢那樣對他,他自然不會放過。
林大公子十分看好睿王,覺得他登基後一定是個好皇帝,早就把自己當成了睿王一脈,如今被睿王排斥在外,什麼事都不讓他參與,一頭霧水,十分著急。
多次表達自己的忠心,睿王笑著說信他,可依舊不給他接觸機密機會。
還是管家見他急切求救無門的模樣,給他指一條路,回去問林尚書。
林大公子回去毫不猶豫問林尚書,林尚書也沒瞞他,說已經讓大女兒進宮,等產下皇嗣,他們就擁護皇帝,相當於擁護自己外孫,讓他能跟睿王就跟,跟不了就算了。
擺著手,一副不在意的樣子。
睿王做的那些事,他從一開始就參與,晾睿王不敢對上自己,否則他直接將睿王乾的事捅到陛下那裡,睿王只有死路一條。
林大公子……
忍不住說:“妹妹已經是睿王的人了,陛下怎麼會要她?”
林尚書:“這你就不用管了。”想到什麼,交代他,“不知道你妹妹把林芝留在宮裡幹什麼,你無事就去查查這件事,讓她回府。”
說道,“宮裡留一個就夠了,等林芝出宮就讓她去睿王那裡,睿王之前就看著她睹物思人,現在也一樣,若能讓他消消氣也好。”他不會向孟氏那麼蠢,覺得睿王認不出林芝,相處日子久了肯定發現,不過他不在意,到時候女兒都已懷上陛下子嗣,怕什麼。
想到這裡,目光精明,界時他再將睿王謀反的事告訴陛下,想必陛下定然知道林家勞苦功高,更看重他女兒和生下的皇子。
林大公子又吃了一驚:“林芝留在宮裡了?”
林尚書不滿他一驚一乍的模樣,不耐:“行了,這些事我自有主張,你該做什麼做什麼去。”
林大公子無奈只能出去,邊走邊想著此事,他跟林尚書想的截然不同,庶妹留在宮裡,大妹妹的決定他不太信,反倒既有可能是陛下把人留下了。
而陛下留下人,那就說明,定然知道了林家換女的事。
越想越頭皮發麻,後背躥上一股涼意,父親這些年愈發聽不進去別人說的話,尤其之前一個小手段,居然哄騙了陛下,而睿王也對林兮若一往情深,更是參與睿王造反各種決策。
自然認爲他自己手段高超,不將陛下和睿王看在眼裡,當他們是沒長毛的孩子。
瞧不上陛下和睿王。
現在做事,分明處處都是漏洞,他卻狂妄自大。
不遠處他的正妻汪氏走過來,擔憂問他出了何事,臉色這般難看?林大公子搖搖頭,握著她的手說‘回去’,心中卻想著,林家現在既得罪了睿王,又得罪陛下。
想要得到好下場難之又難,他得早做準備。
看著身側的妻子,他想著是不是讓她進宮找庶妹,宮宴上陛下對她的不同有目共睹,後宮獨寵是真的,大妹妹陛下肯定不會要,如今能幫忙保住林家一條命的,說不定只有她。
可卻想到,她生母在林府被火燒死,父親母親全都選擇隱瞞。
日後她若得知,定然恨極林家。
嘆口氣,看來,他唯一能做的是把自己兒子遠遠送走,留下一絲血脈。
不禁暗暗惱恨,父親的官已經做得很大了,爲何還不知足,非要封王拜相,權傾朝野,才滿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