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三個小時的促膝長談,陳軍和雷軍最終達成了合作意向。
在接下來一個月時間裡,陳軍這邊負責籌備新公司,包括但不限於挑選辦公地址,完成裝修和設備採購等。
雷軍這邊負責和老公司對接,完成工作的交接以便於進入新公司。
同時還要在個人能力和範圍之內,幫助陳軍組建新公司和完成新接項目,最主要的是物色一批優秀的人才。
行政和公關部門的人才,陳軍這邊可以安排人物色。
可互聯網行業內的精英人才,要想尋找可沒有那麼簡單,尤其是一家新開的公司,要想招高手更是難上加難。
由雷軍去負責招就不同了。
雷軍可是金山軟件的執行總裁,他在行業內已經有了一定的聲望和地位,等於就是行走的金字招牌。
新公司只要有了雷軍做招牌,就能夠打消行業精英們的顧慮。
行業內的精英們有能力有底子,通常都不會加入新開的公司,不知根不知底,誰知道你能夠撐多久。
可如果新開的公司是雷軍做老總,那情況就會完全變得不一樣。
就衝雷軍這個人,就會有人願意加入。
所以陳軍才專門把招人,這個重大的任務交給了雷軍,讓他去發揮自己的人脈,爭取給新公司拉一幫高手來撐場子。
陳軍和雷軍爲了新公司分工合作,接下來兩人就有的忙了。
雷軍回去會怎麼操作,陳軍不知道,這也不需要他關心,過程陳軍不需要指導,他只要拿到結果。
反正陳軍自己要做的事情,絕對比雷軍還要多得多。
首先陳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電話給自家老爺子,畢竟還要老爺子出錢出力,陳軍純粹就是個中間人,開公司什麼的他壓根就狗屁不懂。
陳振華接到陳軍打過來的電話,開口就是要開一家新的科技企業,事情來的過於突然還真讓他很意外。
畢竟“大江”公司現在很燒錢,卻一直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
現在又要辦一家新的公司,且前期加後期投資超過四千萬,對於陳氏集團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要不是聽了陳軍之前的預言,陳氏集團趕上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紅利,著實是賺了不少的錢。
陳軍現在張口就要四千萬,陳振華還真就拿不出來。
如今靠著陳軍賺了好幾個億的利潤,並且現在每個月的利潤都在迅猛增長,每個月的利潤都過億。
陳振華兜裡有錢,底氣更足,對陳軍的突然決定,也敢毫不猶豫支持。
本著哪怕這四千萬給陳軍,最後虧的褲子都剩不下,就當是回報陳軍的預言,不抱賺錢希望的想法。
陳振華在大概聽了陳軍的思路後,當場回覆陳軍給他一個星期準備。
不問理由,不給壓力,毫不猶豫支持。
陳振華這份對兒子無條件的愛,讓陳軍打心眼裡感到溫暖和開心,爲擁有這樣一個家庭而感到欣慰。
在陳振華準備的這一個星期裡,陳軍基本都呆在中關村的酒店。
每天過的日子。
那叫一個瀟灑快活了得。
每天基本就是和廖秋雪“私混”,兩人的感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升,牽手已經成爲了約會的常態。
甚至都已經升級到了擁抱,感受著彼此的心跳和體溫。
估計以這個速度持續下去,過不了多久就能嘗一嘗鹹淡,要是陳軍自己想的話,吃上海鮮也不是不可能。
偶爾打電話給父親陳振華,問一問公司籌備的進度,交代一下相關的細節問題。
還會打電話回營裡和團裡,詢問合成旅的正式命令什麼時候下來,有沒有聽到某些內部的消息等等。
剩下的就是和雷軍溝通,有關於新公司的各種事情。
陳軍盯上的嚴援朝和朱崇君等四人,原本陳軍是想要雷軍在中間搭線,他親自去邀請他們加入開發團隊。
現在已經準備和雷軍合夥開公司,那就沒必要再去邀請他們加入開發團隊。
陳軍覺得乾脆去邀請他們,加入到即將創立的小米科技公司,讓他們變成員工,比邀請加入團隊更好。
當然。
如果雷軍出面邀請他們四個,沒有辦法把他們給拉攏過來。
陳軍還準備了個絕招。
那就是讓他們四個成爲聯合創始人,籤合同等以後公司上市之後,可以給他們四個人一定的股份。
如果他們四個真有長遠眼光,肯定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要是這都吸引不到,那也就只能算了。
雖然現在國內的程序員大佬,全部加起來也就那麼些,和國外根本沒法相比,但能用的人才還是不少的。
陳軍相信只要自己捨得給錢,挖一批大佬肯定沒什麼問題。
轉眼一個星期過去。
老爺子陳振華的辦事效率很不錯,說一個星期就一個星期,錢和人都準備到位,並且趕到了首都和陳軍會面。
錢在專門的賬戶裡已經存好,派了專業的團隊來幫陳軍開公司。
硬件都已到位,效率就更快了。
只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陳軍就在超過一半公司跑路,有著大量的優質場地,且租金很合適的中關村創業大樓中,租下了一處數百平方的場地。
然後就把雷軍給叫了過來做參謀,由專業的團隊來做統籌規劃,把這片場地裝修成最理想的樣子。
陳軍和雷軍只負責提意見,然後把他們的想法給說出來。
至於怎麼把想法給變成現實,該去哪裡找合適的施工隊,又怎麼去出設計圖什麼的,都由陳振華派來的團隊負責。
有團隊來負責整體處理,確實是幫了陳軍的大忙。
畢竟搞部隊是陳軍的拿手絕活,不管是合成部隊還是基層部隊都能搞得轉,可開公司他是真的純小白。
雷軍倒是在這方面有足夠經驗,所以意見和想法基本是他在提。
本著自己本來也對這方面不熟,就是純粹當個中介,陳軍乾脆就做起了甩手掌櫃,直接讓雷軍和團隊對接。
陳軍如今正處於熱戀之中,脫身出來還準備想點辦法,搞點什麼浪漫的事情,和廖秋雪更進一步。
結果第二天就接到高首長電話,讓陳軍明天和他去一趟戰區駐地。
事情就一件,難度還挺高。
那就是讓陳軍參加研討會,針對於數字化指揮系統的開發,組織專人進行討論,以確定是否執行。 陳軍作爲數字化指揮系統的倡導者,同時也是開發方案的設計者。
只有陳軍參加了這場研討會,才能把數字化指揮系統給說到透徹,讓大家都能根據情況做出自己的判斷。
陳軍爲了指揮系統佈局這麼大,都讓家裡投資幾千萬開了新公司。
對系統的開發,那是勢在必得。
所以陳軍沒有任何的怯場,決定趁著這個機會,用領先二十年的思想和眼界,好好給戰區的首長們上上課。
第二天在大門口和高首長匯合,就被帶到了一間不是很大的會議室。
會議室中間是一個大圓桌,大圓桌的兩側擺著三排椅子,大首長們坐在圓桌上,其他的人坐在後面的椅子。
一眼看過去圓桌上,坐在後排椅子上的軍銜也不低。
全部都是上校,絕大多數是大校。
陳軍剛好夠起步的軍銜級別,正常來說應該坐在最後面的第三排,在這場研討會上只能戴耳朵。
也就是沒有機會出來發言,只能坐在那裡聽大家說。
最多就是最後會議結束之後,能夠寫一份自己的研討會議報告交上去,首長們可能會翻到他的報告看一眼。
然而陳軍並不是正常的身份,他可是這次研討會的主角之一。
也非常有逼格的被分在了第一排的座位坐著。
說實話。
一間房裡,如此高規格的會議,陳軍還真是人生的首次。
哪怕陳軍見多識廣上過大場面,看到肩膀上全是金光閃閃,都不由的心中一緊。
不敢有絲毫大意!
主持這場會議的是戰區三大頭之一——聯合作戰參謀部的參謀長,足以可見戰區對指揮系統的重視。
首長們簡單的開場表明會議主題,接下來會議便直接走研討程序。
一羣陳軍不認識的首長陸續發言,圍繞的核心都是如今我軍的指揮體系,大部分對指揮體系的升級持質疑態度。
數字化指揮系統對他們來說,實在是有點太過於超前。
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坐在這裡的軍銜都很高,代表著他們的年齡都挺大,大部分人早就已經過了,快速接收新鮮事物的年齡。
用電臺步話機指揮了一輩子,一樣打了很多勝仗的首長們來說。
花那麼多錢去搞個什麼指揮系統,而且還看不見摸不著只能裝到機器裡,用的時候還得通過機器來用。
完全就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最麻煩的是還得整個部隊的裝備,都圍繞這一套指揮系統來佈置,註定了會有大量的問題要解決。
目前國內的軍用設備不僅型號很多,而且還是國外和國內混搭使用。
兼容性本就是個大問題。
你還要把一整個旅全搞到一起,讓成百上千的設備裝備全部整合運行,簡直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既然搞起來那麼的複雜又費錢,且合成旅本就是戰區的一次冒險,很多方面註定了會不成熟。
後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摸索,逐漸的對其進行完善。
這個過程本就耗時耗力。
在本就已經如此耗時耗力的情況下,還要搞一套聽都沒有聽過,搞起來會非常複雜麻煩指揮系統。
那不等於就是麻煩上加麻煩,合成旅搞不好會變成一團糟。
這風險實在太大!
年紀大了偏向於保守的首長們,不想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做這件事,從常理來說也確實是想得通。
然而合成旅本就是打破常規的存在,信息化改革更是在向時代妥協。
在這麼關鍵的時刻,保守並不是上策,反而會導致延誤戰機,唯有拼盡全力衝刺,才能在未來博得一片天地。
極少部分持支持態度的首長,他們的想法正是如此。
高首長就是支持的代表之一!
也是高首長向參謀長極力推薦,纔有了這次研討會特邀陳軍過來,在這裡親口講述數字化指揮系統的機會。
研討會前面進行了一個小時,很多首長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局面還是那樣。
反對和支持的人基本對半,剩下約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持懷疑的態度。
而這就是高首長叫陳軍過來的原因,他希望陳軍能夠通過他的發言,能夠把還在持懷疑態度的拉攏過來。
這樣一來支持的人就能過半,數字化指揮系統的開發大概率能通過。
主持研討會的參謀長見此情況,簡單的對現場做了概括之後,接下來就引出了陳軍,並介紹了身份。
最後當場只是陳軍起身,向大家詳細講述數字化指揮系統。
之前陳軍坐在那裡,還不是那麼顯眼。
如今他站起來面向大家,立刻便引起了全場的轟動。
參加研討會的都是高級軍官,上了漿星的起碼都是五十歲往上,哪怕最年輕的上校年紀都已經接近四十。
而陳軍身材雖然很高大魁梧,但年齡誰都能看出來並不大。
甚至可以說非常年輕。
在一堆四十、五十、六十往上的中年和老年人中,冒出來個只有二十多的年輕人,確實是有點過於惹眼。
就像是黑夜中的大燈泡,站在那就發出了刺眼的光。
就是這麼一個看起來無比年輕,肩膀上卻扛著上校軍銜的年輕小夥子,竟然還是數字化指揮系統的倡導者。
這怎能不讓現場衆人“驚愕”!!
被幾十雙眼睛火辣辣的盯著,彷彿要把他渾身每一處都看透,換了個人還真受不了,恐怕會緊張到說話結巴。
好在陳軍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眼前這個場面雖然規格很大,但還不足以影響到他的心境。
迎著首長們看過來的疑惑、驚訝、懷疑和好奇的各種目光,陳軍神態不卑不亢,開始科普數字化指揮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