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陳軍??改革先鋒勳章??真不是同名嗎?”
坐在後面的廖波人都傻了,一度以爲自己聽錯了名字,陳軍不是特種部隊嗎?怎麼又變成改革先鋒了?
廖波想不通,只能自我解釋。
同名同姓不同人,是他唯一能夠想到,認爲是合理的答案。
可這個答案究竟是不是真的,廖波現在沒有辦法衝到前排去問陳軍,只能強行憋著內心的好奇疑惑,等待接下來的真相。
獲獎人員都要上去領受勳章,看到本人一切自然就明瞭了。
這時間也不用很。
命令宣讀環節的環節結束,接下來就是最高峰的環節——頒授勳章。
在工作人員的現場引導之下,八個榮譽稱號獲得者共計十二人,作爲受勳者從右翼榮譽門入場。
領銜負責授勳的首長,從左側同步進入到場地內。
“我去,真的是陳兄弟。”
廖波看到陳軍起身走向臺上,眼珠子頓時就瞪得圓溜溜的,答案已經很明顯,他的猜測是錯的。
陳軍就是榮譽稱號獲得者,並不是他以爲的特邀代表。
在經過短暫幾秒鐘的震驚過後,廖波總算是回過了神來,神色也發生了變化,從愕然變成了驚喜。
“我運氣這麼好的嗎?在餐廳裡無意中認識了個人,既然是榮譽稱號獲得者,他還成了我的朋友,這要是回去跟所裡的人說,那他們不得羨慕死我,嘿嘿。”
想到自己有個榮譽稱號獲得者朋友,廖波覺得自己的臉上光芒四射,暗自發誓回去得好好吹下這波牛啤。
這牛皮也確實夠他吹的。
全中國一共有十幾人,能拿榮譽稱號的就這麼幾個,自己能夠和其中一個成爲朋友,說出去也是牛逼的很。
反觀坐在臺下的廖波自嗨了起來,已經在幻想著怎麼回去大吹特吹。
親自上臺的陳軍卻盡顯沉穩。
剛開始聽到自己的名字時,陳軍的內心還確實是非常的激動,還帶著幾分緊張,那種感覺根本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可是從下面一路走到臺上,看著臺下坐著的上千名代表。
陳軍心中再無緊張。
只剩下對自己的驕傲自豪,對這份榮譽所肩負的使命,所帶來的那份責任,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
此生必將竭盡所能,在軍隊的改革路上拼盡全力,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這是一份責任。
更是畢生追求的夢想。
首長從左至右開始授勳,和每個受訓者敬禮握手後,由首長親自上手,從托盤中拿出對應勳章佩戴。
勳章佩戴的位置非常講究,在左胸上沿距鎖骨6cm的位置。
當然。
這個位置不用首長親自找,一次要給十幾個人授獎,每個都要自己量,哪怕是通過目測也不現實。
所以在首長正式授勳前,有測量員現場進行快速測量。
提前就做好了定位標記。
首長只需要根據做出的標記,將帶有別針的勳章戴在標記點上,就可以輕鬆完成定點佩戴勳章。
在首長從左至右佩戴勳章期間,之前進廠的禮儀兵託槍立正,來自軍報的記者照相機咔咔一頓。
其中只有少量的視頻會用作報道,大部分都是用於做素材資料儲存。
部隊是一個非常講規則的地方,迭個被子都得方方正正,戴個勳章都得指定位置,佩戴過程中自然也是有規矩的。
首長與受勳者間距在50cm,雙方握手時長在3秒左右,前後不允許超過半秒鐘。
陳軍被安排站在中間的C位,當首長一路佩戴過來,來到陳軍面前的時候,哪怕首長已經是見過大場面的人,也在陳軍這裡愣了兩秒鐘。
原因無它。
就在於陳軍那過分年輕的面孔,和他那將胸前幾乎都已掛滿的勳章數量,實在是有著巨大的懸殊。
首長不是沒見過那種,勳章在胸前能當防彈衣的。
可能夠拿到如此多獎章的人,通常都需要幾十年的努力拼搏,也就是說,年齡基本上都已經很大。
基本都是六十往上的老。
即便是四五十歲能把胸前掛滿的,基本上身體都會帶上一點殘疾,是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得的榮譽。
像陳軍這種看起來不到三十歲,身體四肢健全的年輕人,胸前能掛幾十塊獎章,實在是鳳毛麟角。
首長在部隊待了超過四十年,陳軍是他見過的唯一一個。
看著陳軍胸前掛著的勳章,涵蓋了集體和個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還有各級單位頒發的獎章。
如今又拿到了個人榮譽稱號,等於把最後的空缺都補上了。
妥妥的“超級大滿貫選手”!
首長眼中的欣賞愈發濃郁,臉上的笑容也愈發的慈祥,徹底將陳軍這個年輕的幹部記在了腦海裡。
幫陳軍將改革先鋒勳章佩戴好,還特意拍了拍陳軍的手臂說道:“後生可畏呀,希望你能夠保持本心,再接再厲,爲國家和人民做更多貢獻。”
首長一路佩戴勳章過來,基本都是敬禮握手就結束了。
還特意親密的拍手臂後,語重心長的交代一番話,陳軍是所有人中的唯一,引起了全場所有人的關注。
“這小夥子是什麼來頭啊,竟然能夠讓首長這麼重視。”
“我勒個去,這兄弟是真的變態呀,看起來也就二十多歲的樣子,胸前的勳章都已經掛滿了,這要是再過個二十年,那勳章不得在胸前迭幾層??”
“這人比人還真是沒得比,人家二十多歲榮譽拿滿了,再看看我這四十多歲,怕不是活到狗肚子裡去了。”
“不得了了,能被大首長看重,以後怕是要起飛。”
……
下面的觀衆席看起來非常安靜,沒有一個人私自接頭交耳說話,將軍隊的令行禁止風格展現的淋漓盡致。
實際上每個人內心都猶如雷擊,各種羨慕嫉妒思緒控制不住的狂涌。
首長挨個給受訓者佩戴勳章,整個過程持續了大概兩分鐘左右,授勳經典也就來到了後半程。
接下來最重要的環節是宣誓。
榮譽稱號對國家有特殊意義,拿到這份榮譽的授勳者,自然是需要身心一致,宣誓對國家和軍隊的忠誠。
宣誓詞並不是什麼秘密,每個參會人來時發的冊子上,都有這一份宣誓詞。幸好陳軍有著堪比許三多過目不忘,只需要看一兩遍就能完全記住的記憶力,已經把宣誓詞記在了腦海裡。
否則今天到了臺上來授勳,恐怕只能跟著別人對口型了。
而在宣誓這個環節有個小插曲。
那就是宣誓需要一個領誓人,通常規則都是貢獻最爲突出者來領銜,同時也將代表他是最高榮譽獲得者。
榮譽稱號雖然都是同一個級別,但是領誓人等於最高榮譽獲得者。
這可是那麼的機緣!
站在臺上的所有獲獎者,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這次機會,讓自己的榮譽稱號,分量可以再重幾分。
在臺下觀禮的上千名代表,他們也知道領誓人的分量。
所以也都開始好奇,誰能拿下這份機緣。
陳軍倒是沒有想太多,他想著能夠拿到榮譽稱號,已經具備競爭團長資格,也就不再奢望領誓人角色。
然而事情就是這麼巧。
就是陳軍不在乎這個機會,卻偏偏落到了他的頭上。
在全場上千人的目光聚焦下,臺上的首長們經過短暫的討論後,一致通過確定了最終的名額。
陳軍以全票通過的巨大優勢,拿下了領誓人這份額外殊榮。
當廣播上宣佈這個決定時,陳軍本人都愣了好一會兒,沒想到這麼好的事情,竟然落到了他的頭上。
毫無準備就落得這麼大機緣,還真有點天降餡餅砸腦殼的即視感。
心中可謂是又驚又喜。
帶著幾分複雜的心情,向前走了兩步,來到了立著的話筒面前。
而臺上另外的十一名受勳者,以及臺下觀裡的一千多名代表,看到走到話筒前的人是年輕的陳軍。
確實是有點驚訝和意外,但是卻並沒有任何人覺得不妥。
因爲陳軍胸前那幾十枚獎章,在燈光照射下實在是太過於耀眼,就像是幾十個太陽熠熠生輝。
就憑藉著這滿身的榮譽,陳軍就有資格做領誓人。
其他另外十一名受勳者加起來,胸口的勳章數量都沒有陳軍一個人多,哪裡有資格和陳軍去競爭。
當著上千名精英代表做領誓人,成爲焦點要說沒壓力是假的。
好在陳軍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有壓力也能夠輕鬆的克服住,站在那裡如松樹一般蒼勁有力魁梧。
人員到位,設備到位,時間到位。
隨著音響響起渾厚的音樂前奏,宣誓環節就此拉開了帷幕。
十二名榮譽稱號的獲得者,胸前都帶著熠熠生輝的榮譽勳章,在陳軍的領銜之下大聲宣讀誓言。
將自己的激動情緒作爲水泥,責任與擔當作爲框架,和誓言和在一起,構築起堅固的祖國防線。
全心全意奉獻自己的一生,爲祖國和軍隊的繁榮甘之如飴。
隨著最重要的宣誓環節結束,獲獎的成軍一行人下臺回到各自位置上,授勳慶典基本也已經走完。
最後有幾名領導上來做完致辭,盛大的授勳慶典就此拉下帷幕。
陳軍在隨人羣走出禮堂的途中,一路上每一個碰到陳軍的參會人員,都會對陳軍送上祝福和微笑。
對於陳軍這樣一個閃耀的新星,不出意外以後絕對能走上巔峰。
沒有人會排斥與他交好!
軍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社會,導致了這裡的爲人處事會更加的直接,人脈關係的價值也就比社會上更加的高。
陳軍不是那種得意忘形的自傲之輩,以爲自己萬衆矚目就有多牛逼。
懂得爲人處事圓滑之道的陳軍,對於有意與自己結交的人自然是來者不拒,最高程度旅行的王團長交代的話。
就因爲想認識陳軍的人過多,導致在這裡認識的第一個朋友廖波,在人羣外擠了半天都擠不進來。
眼鏡都差點擠掉了!
最後不得不暫時放棄找陳軍“問責”,直接跑到了陳軍的招待所房間外,在門口來了一波守株待兔。
這個辦法雖然有點小蠢,但是也確實是最有效的。
陳軍花了整整一個多小時,才和想認識他的代表們一一打了照面,各種電話一下子就加了上百個。
等回到招待所看到等鬱悶的廖波,陳軍一秒就看懂了怎麼回事。
忍不住笑了起來,詼諧調侃道:“你這辦法還真挺聰明啊。”
“沒辦法呀。”
廖波無奈的攤了攤手說道:“你現在可是大紅人,我擠了半天都擠不進去,只能用這個存辦法了,好在還挺有用。”
“哈哈哈。”
陳軍看到廖波委屈的表情,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陳老弟,你這就不夠意思了啊,你明明就是獲獎名單中的一個,竟然還騙我說你是來自特種部隊,把我騙得好慘啊。”廖波一副受害者的表情。
“哈哈哈。”
陳軍再一次被逗笑了,挑眉道:“我確實來自基層部隊,也確實有特戰排,我說我來自特種部隊,並沒有錯,不是嗎?”
“呃~”
廖波被懟無語,只能無奈服氣道:“不愧是榮譽稱號獲得者,實力和口才都強,我不得不服啊。”
“好好好,算我錯了,我給你賠禮,中午我們坐一起吃飯,回去後,那你又多一個裝逼的機會。”
陳軍說話的時候還故意挑眉,一副你懂我意思的表情。
“好,那就這麼說定了。”
廖波也確實是懂陳軍的意思,能夠和榮譽稱號獲得者,而且是本次的最高榮譽,坐在一桌吃飯,說出去確實排面拉滿。
隨後兩人相約好出發的時間,便各自回到了各自的房間裡。
中午的會餐結束後就要返回連隊,陳軍和廖波都得回到宿舍裡,整理收拾好各自的行李和物品。
陳軍這邊的成爲了最大贏家,另一邊他最關心的事情,也在這時候正是落了地。
紅頭文件從首都戰區簽發下達,由專人專車快馬加鞭送向了集團軍機關,鋼七連的“第三次轉職”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