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藍雙方都是俄軍的摩步連,裝備配置其實都是一樣的,如果是正面打起來的話,基本是半斤八兩。
現在174A高地上的藍軍部隊,佔據著防守方有掩體加以高打低的優(yōu)勢。
紅軍同時兩個連進攻,佔據人數優(yōu)勢。
雙方優(yōu)勢抵消,打起來勢均力敵。
紅軍兩個連的火力排齊出,不斷用迫擊炮和重機槍火力壓制高地藍軍,掩護己方的步兵衝擊山頂。
藍軍藉助工事掩體作爲掩護,阻止紅軍步兵往上面衝。
每分鐘雙方都有人陣亡。
可剩下的人還在衝。
整個戰(zhàn)鬥現場看起來就極爲傳統(tǒng),除了用的武器比二戰(zhàn)更加先進,其他和二戰(zhàn)時期的高地爭奪戰(zhàn)沒區(qū)別。
174A高地藍軍在防守作戰(zhàn)的同時,還向指揮部進行了求援。
藍軍指揮部非常重視174A高地,生怕113被打穿的醜事重蹈覆轍,第一時間便調派部隊前往支援。
甚至放在大後方應急待命的炮兵營,都被派出來加強藍軍左翼防線強度。
可惜。
藍軍終究是沒想到174A高地,紅軍部隊會來一個回馬槍,儘管回馬槍的部隊,不是開始的鋼七營。
可是防守上面的疏忽大意,終究是埋下了巨大隱患。
紅軍一口氣出動了兩個連,並且悄咪咪的成功摸到了半山腰的位置,才被高地上面的藍軍哨兵發(fā)現。
雙方的距離已經太近了,留給藍軍的緩衝實在是太短。
哪怕藍軍部隊拼了命的反抗,各種當家絕活全都用了出來,也終究沒能夠擋住,烏泱泱往上面衝的紅軍部隊。
戰(zhàn)鬥爆發(fā)僅過了不到十分鐘,藍軍的支援部隊都還在半路上。
藍軍高地就宣告失守了。
當有一個班的紅軍衝上高地,沿著戰(zhàn)壕開始進攻其他的藍軍,剩下的藍軍根本就沒辦法再有效防禦。
掙扎了僅僅不到五分鐘時間,紅軍就全面拿下了174A高地。
高地上的藍軍不是被“幹掉”,就是在紅軍的逼迫下不得不逃離陣地,撤往後方的第二道藍軍防線。
儘管紅軍只幹掉了不到半個連,對於一個加強團來說壓根不算什麼。
可是在如今紅軍大部隊進攻受挫,士氣正好處於低迷的關鍵時刻,拿下174A高地就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拿下藍軍高地就代表勝利,能夠極大提升紅軍大部隊的士氣。
總指揮德米特里接到前線戰(zhàn)報,得知摩步一營已經順利拿下174A高地,激動的毛鬍子臉都紅透了。
對於德米特里來說。
這一戰(zhàn)可不只是鼓舞士氣,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
代表著德米特里的傳統(tǒng)打法,一點都不輸於鋼七營的合成化部隊新型打法,甚至證明了更加適合俄軍部隊。
畢竟前面的合成化聯合營輸了,現在的純步兵傳統(tǒng)打法卻贏了。
這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通過實戰(zhàn)證明了自己的戰(zhàn)術,傳統(tǒng)的依舊是最有用的,德米特里的信心大漲,決定趁熱打鐵再下一城。
命令已經拿下174A高地的一營,繼續(xù)進攻藍軍的第二道防線。
德米特里也想來一把打穿藍軍防線!
有一說一。
摩步一營纔剛剛拿下高地,對後方的藍軍防線完全沒有任何情報,德米特里這麼安排屬實急功近利。
通常急功近利都沒有好下場,德米特里也不能逃過這個規(guī)則。
摩步一營長接到總指揮命令,他本人是不想立刻發(fā)起進攻的,以他的想法來做,肯定是先派偵察兵前去探路。
等把後續(xù)的藍軍第二防線探明,到時候再發(fā)動進攻纔是最好的。
可德米特里纔是紅軍總指揮,他這麼個小小營長完全沒有話語權,上級的命令他必須毫無條件執(zhí)行。
於是拿下高地屁股沒坐熱的一營,不得不又繼續(xù)爬起來深入藍軍陣地。
一營長還算是有一點腦子,沒有一股腦的把三個連全派出去,而是在不違背命令的情況下做了調整。
讓之前負責主攻174A高地,兵力損失最多的一連留守174A。
剩下的二連和三連轉爲主攻,按照鋼七營之前提供的藍軍情報信息,向著兩公里外的藍軍第二防線進發(fā)。
陳軍當初提供給大部隊的情報,很多都是說一半隱藏了一半。
就比如藍軍第二防線的情報,陳軍只在情報中提了距離第一防線有多遠,一個字都沒提第二防線的兵種。
加上總指揮德米特里急功近利,根本沒給一營留出足夠多的偵查時間。
這就導致繼續(xù)進攻的一營兩個連,對於藍軍第二防線基本上是完全陌生的,根本沒法提前做任何防備。
於是乎。
喜聞樂見的事情發(fā)生了!
紅軍一營兩個連沿著山林推進,以爲藍軍第二防線肯定也在高地上,防守的必然也是藍軍步兵連。
完全沒想到藍軍的第二道防線,竟然是清一色的重裝坦克部隊。
因爲坦克不適合在高地作戰(zhàn),在叢林裡面也是非常的受限,所以藍軍第二道防線,壓根就不在高地上面。
而是在山腳下地勢相對平坦,易於坦克集羣衝擊的山谷區(qū)域。
經過的紅軍部隊眼睛都往上看,完全沒有注意到前方平坦地面的灌叢中,隱蔽藏著一輛輛鋼鐵巨獸。
等毫無防備的紅軍連出現在山谷,作爲藍軍第二道防線的坦克部隊,轟隆隆的扯掉頭上的隱蔽物衝了出來。
中國有句話叫:最好的防守是進攻。
藍軍第二道防線的防守原則,正好是完美應了這一句話。
鋼鐵坦克不可能埋在地下,最好的防守方式自然是形成鋼鐵洪流,從正面上以進攻的防守衝擊敵軍。
紅軍兩個連壓根沒想到,防守部隊竟然會主動衝上來。
而且還是一堆主戰(zhàn)坦克。
當看到十幾輛坦克衝過來時,紅軍兩個連的戰(zhàn)士只感覺頭皮發(fā)麻,在這種平地上根本沒法打。
根本就不需要連長下令,戰(zhàn)士們如受驚的兔子一般,撒腿就往樹林中跑去。
步兵正面遇到了裝甲坦克,只有躲進茂密的樹林中,裝甲坦克體型太大沒法進來,才能夠求得一絲活路。
坦克也不敢貿然進入茂密樹林,否則一旦被卡住後果非常嚴重。主戰(zhàn)坦克的裝甲確實很厚,可俄軍每個班都配備有RPG,打移動靶可能不太行,打固定靶那可是行的很,裝甲再厚的坦克,成了固定靶也只有死路一條。
可要是在這平地上正面硬剛,坦克面對步兵可是一點都不帶慫。
兩個連步兵不夠眼前這些坦克殺的。
“轟隆轟隆轟隆……”
眼看紅軍步兵受到驚嚇四處逃,已經等了這麼久,大炮早已飢渴的藍軍坦克炮,沒放過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十幾輛坦克的主炮一起開火,那場面別提有多壯觀。
紅軍兩個連的戰(zhàn)士只恨少條腿,以最快的速度向後方的樹林中撤回,也在撤退的途中損失不小。
整個撤退過程持續(xù)不到五分鐘,兩個連的戰(zhàn)士被淘汰了超過四十人。
坦克炮一炸一片,判定一判一羣。
如果要是在真實的戰(zhàn)場中,這一片戰(zhàn)場必將變成屍山血海,漫天都是炸飛的腿和手,而不是一羣冒白煙的戰(zhàn)士。
“蘇卡!!竟然把坦克全部署在這,實在是太陰險狡詐了?!?
紅軍一營長看著落荒而逃,如喪家之犬般回來的兩個連,拿下陣地的好心情盡消,只剩下被氣綠了的臉。
心裡更是把總指揮德米特里,從頭到尾罵了個狗血淋頭。
當然。
也只敢在心裡罵。
畢竟人家可是紅軍總指揮,級別比他高了好幾個,哪怕下的命令是錯的,也輪不到他這個營長來說三道四。
不過雖不能當著面罵德米特里亂來,但是不耽誤一營長去噁心德米特里。
專程精心準備了一番說詞,添油加醋的報告兩個連遭到藍軍坦克兵團襲擊,已經造成了巨大傷亡。
導致一營失去了繼續(xù)進攻的能力,只能夠退回來爭取守住174A高地。
一營長沒有一個字是在指責誰,可是戰(zhàn)報所用的詞經過他的精心調配,讓聽的人會不由自主的想到德米特里,是總指揮的急功近利導致瞭如此損失。
反正德米特里只是演習的臨時總指揮,且德米特里實際是炮兵團的團長,而一營長的頂頭上司是摩步團團長。
一營長根本就不擔心,事後會被德米特里穿小鞋。
德米特里聽完前線的戰(zhàn)報,很清楚一營長在陰陽他,可事實擺在面前容不得爭辯,哪怕心裡頭火再大,也只能硬憋下去。
並且爲了挽回自己丟掉的面子,德米特里決定繼續(xù)派部隊攻打藍軍的第二道防線。
既然藍軍第二道防線是坦克駐守,德米特里就決定以同樣的兵力對衝,命令坦克團派一個人過去。
爲了打消坦克團進攻的顧慮,還表態(tài)會讓他的炮兵團遠程支援。
摩步團現在已經拿下174A高地,哪怕在後續(xù)的進攻第二道防線中受挫,在259高地丟掉的面子也已經拿回來。
反觀坦克團現在還毫無收穫,卻已經賠出去了好幾個排的坦克。
坦克團這會本就急切的想表現。
如今德米特里想要挽回指揮失誤,讓坦克團派一個營去和藍軍的坦克硬碰硬,等於正好撞到了坦克團的心坎上。
基於挽尊的坦克團長毫不猶豫,立刻便接下了這份進攻任務。
紅軍派出了一個營的坦克出擊,二十多輛坦克浩浩蕩蕩直奔藍軍前線,準備和藍軍的坦克來一場硬碰硬。
算上先一步出動的摩步一營,和已經在做準備的炮兵營。
前線已經有整整三個營的紅軍部隊。
已經算得上是大陣仗。
紅軍這邊野心勃勃想打穿第二防線,藍軍這邊可沒有坐以待斃,他們同樣也在緊鑼密鼓的部署。
周邊不僅有兩個步兵連正支援過來,目標是守住第二防線,把第一防線重新奪回來。
還有一個坦克連也在馳援第二防線,將第二道防線進一步進行穩(wěn)固,以防這道防線也被紅軍給打穿。
從大後方出發(fā)的藍軍炮兵營,此時也已經在了過來的路上。
紅藍雙方集結在此的兵力,都已經達到了一個常規(guī)團的規(guī)模,這一戰(zhàn)的勝負,足以影響整個演習。
集結了兩個團戰(zhàn)鬥即將爆發(fā),紅藍兩軍指揮部的注意力,都放到了這場戰(zhàn)鬥上。
哪怕此時已經來到了黎明時刻,灰濛濛的天即將迎來初升的太陽,代表著一整夜的時間已經過去。
熬了一整個夜晚的紅藍雙方高層,此時此刻都沒有一點的睡意。
這一戰(zhàn)實在太重要,哪裡有心情睡覺。
導演部這邊開始人還是蠻多的,尤其在入夜時分鋼七營拿了一波猛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穿藍軍。
狠狠的震撼了一番導演部俄軍,引起了一波不小的轟動。
本以爲鋼七營首戰(zhàn)就這麼出彩,接下來肯定會拿出更加精彩的表現,導演部衆(zhòng)人都無比的期待。
可隨後過去了好幾個小時,鋼七營就像是流星一樣,綻放了一下就再也沒有了動靜。
導致一部分軍官等得太久沒了興致,加上時間已經來到了深夜,安德烈在內的高層都回去休息了。
留下來的只有中央師的師部高層,還有中方部隊方子建在內的一些軍官。
這些人和演習場上的部隊,都有著最爲直接的關係,所以只要還能堅持住,都不會輕易的離開。
後續(xù)鋼七營再次發(fā)起行動,一舉幹掉了藍軍一個炮兵營。
將戰(zhàn)局推向了新的高潮。
讓這些留下來因爲等得太久,都快瞌睡的中俄軍官,再次變得精神抖擻,期待接下來的這一場關鍵的大戰(zhàn)。
等於說導演部這邊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到了紅藍大部隊的團級大戰(zhàn)。
就是在這種似乎全天下的視線,都集中到了174A高地那一片區(qū)域的情況下,消失的鋼七營出現在了藍軍右翼陣地。
也就是剛開始打的113高地外。
先是在右翼拿下113高地,然後跑到左翼拿下藍軍炮兵營,現在又返回右翼之前打過卻沒去守的113高地。
鋼七營這一手大跨度左右橫跳,將機械化部隊的機動性,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陳軍又跑回這裡,目的就一個。
那就是準備再搞波更大的,給沒見過世面的毛子們好好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