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1章 孔子

第71章 孔子

曲國,經(jīng)過齊國連番的打擊,曲國已經(jīng)是個不足兩百里的小國,爵位雖然沒有降爲君,但已經(jīng)是大國附庸。

孔丘是曲國之中有賢名的人,他曾經(jīng)在洛國學(xué)宮之中治學(xué),論對《洛語》的理解無人能出其右。

“洛侯,素王制定了天下的禮樂制度,於是有了邦周的五百年興盛。

直到現(xiàn)在,只有洛國還恪守著禮樂,這就是洛國始終興盛的原因。

但是您爲什麼不在天下之中重新建立禮樂呢?丘不明白!

只要天下人人都奉行禮,君主踐行仁,臣子踐行忠,天下不就安定了嗎?”

這是孔丘對洛辭的發(fā)問,他很疑惑,他不理解,他從古人的典籍之中悟出了“仁”的道理,但是卻發(fā)現(xiàn)就連洛國都不去推行。

於是他想要離開洛國,尋找願意接受自己學(xué)說的君主。

“仲尼啊,您是大賢之人,《洛語》的王道會因爲您而興盛,留在學(xué)宮之中吧,闡述您的仁道,洛氏會記錄下來,爲您傳承下去。

從三王五帝到如今已經(jīng)兩千年,往後的世界還有無數(shù)個兩千年,您的學(xué)說如此瑰美而貼合人性大道,這是遲早都會興盛的學(xué)說啊,爲何您一定要現(xiàn)在興盛它呢?”

這是洛辭對他的評價,一個擁有崇高品德的人,一個充滿智慧的人,一個不合時宜的人。

王道是有用的學(xué)問,仁義是應(yīng)當被提倡的道理。

但不是現(xiàn)在有用的學(xué)問,所以洛辭希望孔丘能夠好好的講學(xué)說寫出來,尋找傳承者,但不要試著去做官,因爲那是註定失敗的。

但是洛辭自己是洛氏之人,他知道即使千百年過去,素王也會一直關(guān)注著家族,所以洛氏嫡系向來做事以百年爲計劃,乃至於爲千年之後做準備。

這是洛氏的底氣。

但是孔丘即使再擁有高超的智慧,他也只是一個凡人,何談千年之後呢?

於是孔丘離開了學(xué)宮,回到了曲國之中。

當時的洛言還在晉國,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有些遺憾的問道:“父親,仲尼是五百年一出的聖人,您爲何不將他留在洛國呢?

或許邦周之後,仲尼的學(xué)說就要頒行天下了。”

從洛休開始,洛國公室子弟,都是學(xué)術(shù)型的君主,所以他們能看到孔丘學(xué)說的珍貴之處。

他不僅僅是對上古周禮的簡單復(fù)興,他的思想之中蘊含著一天下的精髓,那是目前所有思想中都沒有的。

洛辭和洛言還準備將素王的學(xué)說給孔丘參考,希望他能夠用自己的思維寫出更精彩的理論。

沒想到孔丘居然直接離開了洛國。

洛辭笑道:“仲尼既然是五百年一出的聖人,難道有什麼人可以控制他的思想嗎?

他是大賢之人,不論是順境、逆境,都是爲他的智慧提供養(yǎng)分,等吧,他一定會回來的,洛國纔是王道的樂土。”

曲君同樣喜歡洛語之中所描述的王道,因爲他一直在被臣子欺壓。

他聽說孔丘曾在洛國學(xué)宮之中進學(xué),於是邀請來問政,詢問怎麼樣才能振興國勢,興盛君主的權(quán)威呢?

這正是孔丘所研究,笑道:“國君,很簡單,只要踐行素王之道就可以了。

素王是三千年以來,最偉大的人,他的偉大不在於東征平亂,而是制定禮樂。

這是足以讓萬世太平的制度啊。

後人不去遵守,反而不斷地破壞,這難道不是最荒謬的事情嗎?

周王室最大的四次衰落,分別是厲王、荒王、幽王、僖王時期,難道這些衰落,真的是上天不眷顧他們嗎?

不是的,是因爲他們肆意的破壞禮樂宗法制度,而產(chǎn)生的人禍啊。

王室的興盛,都伴隨著禮樂秩序的重新構(gòu)建,車輪只有在平坦的大道上才能跑動,這就是尋求大道的重要性。

不論是洛文公還是洛宣公,都是加強了周天子的權(quán)威,讓諸侯們各行其是。

齊桓公和管仲也是通過尊王攘夷,重新確立了宗法制度,才讓天下穩(wěn)定下來。”

素王之道,高深飄渺,而且洛國從未完全將素王之道公之於衆(zhòng),直到洛明公作出《洛語》一書。

洛休將四百年來的周政得失歸納總結(jié),還大篇幅的對素王《王道》進行闡述,在《王道》和《洛語》之中,有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大同世界。

這讓孔丘無比的堅信,只有重新建立禮樂制度,纔會將現(xiàn)在紛亂的人心收拾起來。

他如果知道自己推崇的洛明公不僅僅作了王道的《洛語》,還有霸道的《爲主》,恐怕會和得知素王存在的李耳有同病相憐之感,震撼不已了。

曲國國君很是欣賞孔丘的王道,或許是用這些來麻醉自己吧,他任命了孔丘擔(dān)任曲國的國相。

成爲國相之後,孔丘開始踐行自己的王道之路,不得不說,對小國而言,王道是有效果的。

但是曲國之中權(quán)勢最大的本來就不是國君,而是曹大夫,曲國這不足兩百里的土地,其中一半都是曹大夫的采邑,威勢可見一斑。

孔丘擔(dān)任國相七月,與曹大夫相爭五次,直到曹大夫說要邀請他到家中做客,然後曹大夫故意使用了各種諸侯才能夠使用的禮器、樂器、鼎器。

他要看看踐行王道、提倡君臣父子的孔子如何做呢?

孔子自然不能容忍,在曹大夫宴席之上,大聲的斥責(zé)這種僭越行爲,“區(qū)區(qū)大夫,僭越違背禮制,你的狼子野心,曲國之中,怕是路邊的行人都知曉。

吾會在史書上會記下你的名字,與戎狄蠻夷一起,接受萬世的唾罵。”

孔子家的確是有記史的傳統(tǒng),而且他這樣的大賢之人,是註定要立言的,到時候曹大夫還真的要遺臭萬年了。

他的友人擔(dān)心曹大夫?qū)λ焕M芟虿艽蠓蛘J錯,他大怒道:“洛文公曾經(jīng)稱讚熊頓是諸夏英傑,應(yīng)當進侯爵酬謝他的功勞。

但是熊頓僭越稱王,踐踏禮制,洛文公再也沒有說過爲熊頓加封。

宣公時,楚國僭越稱王,王室與楚國聯(lián)姻,楚國表示臣服,於是不在諸夏之間稱王,難道楚國都能遵守的道理,曲國卻不懂嗎?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鞭笞諸侯,號令諸夏,這是何等的威勢呢?

難道有過僭越嗎?

方伯尚且不敢僭越,區(qū)區(qū)大夫,實在是可笑啊。

禮樂是邦周的根本,如果連這件事都能容忍的話,難道還有不能容忍的嗎?”

孔丘辭去了曲國國相的位置,他開始在列國之中游學(xué),開始招收一些有天賦的弟子。

他過的很是困頓,各國君主都對他的學(xué)問禮敬,卻不願意使用他,他在荒野之中嘆息說道:“天下無道很久了,洛國不朝周後,周禮就崩壞了。

齊桓公薨後,列國就混亂了。

若是素王不再照耀邦周,天命就要落地了。

我是殷商的舊民,爲何卻對此感到悲傷呢?

大概是忠於王道禮樂,而忘記了其他吧。”

他的眼睛依舊明亮,破舊的衣服不能掩蓋他挺直的脊樑,他是個精神強大的聖賢,風(fēng)吹雨打是上天給予他的磨礪。

他坐在車上,從田野之中走過,然後聽到了洛國之中傳來的聲音,那是蓬勃的生機。

他的弟子們攜帶著兵器和戰(zhàn)車,他的旁邊插著一支長戈,看他一米九的身高,雄壯有力,這想必不是擺設(shè)。

弟子爲他奉來書籍,他整理著冠冕和袍服,永遠一絲不茍的做好自己,卻不嚴苛地要求別人。

“伯陽公真是一位大賢之人啊!從《洛語》之後,吾再也沒能讀到如此直通天地的至理。”

望著那些傳出的隻言片語,孔丘知道自己要回到洛國學(xué)宮之中了,他要在那裡完善他的道路,他要在那裡宣講自己的學(xué)說。

“老師,這位伯陽公所著的經(jīng)典似乎與您所講不同,這不是王道之路啊。”

孔丘笑道:“你錯了,這也是王道之路,無私無慾的聖王之道,這是素王才能達到的境界。

伯陽公過於強調(diào)無爲而治,以天道駕馭人道,但自古以來,除了素王,還有誰能做到呢?

這與《洛語》之中所傳達的理念是有一些區(qū)別的,所以纔要到學(xué)宮之中,當面向伯陽公問道。”

過了一會兒,他又說道:“伯陽公是聖賢,他的文章,伱們不要隨意自己解讀。

這些殘缺的觀點之中,有很多都是不同於吾道的,尤其是聖賢之論這一點。

聖賢之所以是聖賢,不是因爲不賢之人的存在,而是因爲聖賢的品德達到了一個境界。

仁義、信義、智慧、禮節(jié),這是人所應(yīng)該追求的,如果能夠做到,這就是聖賢了。”

即使是對聖賢的理解,兩人就很是不同,李耳說相對,孔丘說絕對,天下之人誰沒有自己的想法呢?

這些人聚集在一起,一定會如同針尖對麥芒一樣的劇烈碰撞,這就是洛氏的目的。

於是孔丘一行人開始轉(zhuǎn)道向著洛國而去,孔丘信奉君子六藝,他的駕車之術(shù)和射術(shù)都很強,而且他天生身材高大,孔武有力。

以他們的戰(zhàn)鬥力,普通的賊匪根本不是對手,所以這些年周遊列國,只要不是碰上列國的正規(guī)軍,都很是安全。

然後在路上的時候,孔丘碰到了從吳國逃出的太子慶忌。

慶忌駕駛著華貴的車,穿著精美的服飾,但是整個人卻很是落魄,一看就是從國中逃出的貴族。

這些年貴族逃亡實在是太多,甚至還有臣子被卿大夫趕出國家流亡的。

慶忌向孔丘報出自己的身份,聽到了他的遭遇,孔丘嘆道:“臣子弒殺國君,在素王之時,難道會有人這樣做嗎?

小宗代替大宗,這是能夠容忍的行爲嗎?

洛宣公知道這個道理,於是秉持正道,打擊晉國的曲沃,現(xiàn)在卻沒人這樣做了。

太子到了洛國之中,可以聚集願意追隨您的義士,弒君奪位是不能長久的,想必吳國之中,有很多人盼望著您回去。”

孔丘談吐不凡,講話有理有據(jù),這讓本就崇尚義氣的慶忌大生好感,兩人頗有相見恨晚之意,很是親切的交談著。

等到兩人來到昭城,便聯(lián)袂去見洛言。

太子慶忌曾經(jīng)隨著自己的父親來洛國拜訪過洛辭,所以與洛言還算是熟悉,他想要回國即位,就必須要得到洛言的支持,起碼要同意他在洛國之中招兵買馬,籌備戰(zhàn)車和盔甲。

孔丘當年在學(xué)宮之中受到了洛氏的極大禮遇,畢竟他一個人所做出的成果就比洛氏百年的成果還多,在李耳之前,孔丘是洛言見過最接近聖賢的人。

所以孔丘想要見到洛言還是非常簡單的,他找洛言主要是爲了見到李耳。

現(xiàn)在李耳雖然是學(xué)宮祭酒,但是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著書立說方面。

之前他讀完了素王著作的經(jīng)典,現(xiàn)在開始在洛氏的守藏室中讀那些歷代洛侯的實際執(zhí)政經(jīng)驗。

所以大部分人是見不到他的,孔丘要通過洛言見到李耳,他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要和李耳交流。

慶忌的事情很簡單,洛言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請求,作爲洛國制衡楚國的重要盟友,吳國是不能出問題的。

見到孔丘回到洛國之中,洛言滿是驚喜,朗聲笑道:“仲尼公,父親說的沒錯,您果然回來了,這是洛國和天下的幸運,

日後便留在洛國之中吧,不讓您這樣的賢者有居住的房子、美味的餐食、侍奉的僕人是不對的,不聽從您的道理,不記錄您的言行,是不能教育世人的。

洛國願意做這些。”

孔丘行禮道:“丘未曾對洛國立下什麼功勞,怎麼可以受到這麼大的恩惠呢?

便留在洛國之中,將這些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吧,或許能夠回報一二了。”

洛言大喜過望,忙聲道:“仲尼公,您是爲了伯陽公而來吧,他在守藏室之中,您二位都是聖賢之人,此番相見,天下之盛事。”

……

子曰:天命昭昭,素王之道也,孰能及之?

天下爲公,明公之道也,求索而行之。

參乎!

吾道一以貫之,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歟?

——《論語·素王》

(本章完)

第312章 大漢仁宗孝惠皇帝(卷終)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665章 第一次諸夏大戰(zhàn)!第256章 洛新見洛陵第279章 洛新回到了他的長安第11章 祁巖之盟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29章 褒姒第103章 秦人東出,沒有人可以阻止的戰(zhàn)爭第312章 大漢仁宗孝惠皇帝(卷終)第637章 又行了第263章 吾以楚興,吾爲楚亡第17章 定亂第338章 召回第701章 篇章支線劇情出現(xiàn)!第128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儒家還是發(fā)個單章吧第192章 落幕第565章 五州豪傑第375章 先王之道!第352章 漢廷求書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277章 諸夏天子和漢朝皇帝第328章 流國第653章 洛陽有狂風(fēng)暴雨,憤怒猙獰!第617章 我恭敬的執(zhí)行上天諭令第579章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第81章 《洛宮春秋》第138章 還是得搶王室的土地第151章 非王即賊第547章 王莽與昭城第263章 吾以楚興,吾爲楚亡第679章 英侯國,風(fēng)雲(yún)下,公子在等你!第8章 商議勤王第221章 劉季願爲公子戰(zhàn)一場第147章 往齊國去第518章 大漢中宗孝宣皇帝!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xiàn)!下午的更新取消了,晚上發(fā)第166章 齊王,您以爲千年姻親能獨善其身嗎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269章 昭公,救命啊!第146章 孟子第636章 天下俊秀第217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60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606章 霄於人間全無敵!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第332章 陰雲(yún)第389章 衛(wèi)青開始崛起第310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下)第338章 召回第373章 衛(wèi)青第92章 三君薨,一聖隕,仁者無敵第62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第381章 頌聖與天啓第106章 毀滅之前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73章 孫武與慶忌第362章 朝見大典第326章 借富貴第223章 洛亦的定位(新年快樂呦!)第345章 罪證第242章 劉呂之爭初顯,洛亦和稀泥第41章 諸夏破徐淮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153章 韓魏劫道,再殺王!第194章 和氏璧第255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196章 被姬昭選中的洛陵第372章 求新求變第110章 變與不變第261章 兵仙,楚漢!第684章 洛氏的虎鬚也敢撩?第385章 匈奴小霸王第11章 祁巖之盟第348章 結(jié)束第557章 震撼朝野的聘禮!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第454章 重罪令第187章 秦洛之戰(zhàn):寧鳴而死!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第387章 大戰(zhàn)第626章 談崩了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218章 給劉邦灌雞湯第303章 西域之歌第651章 去徐州見糜貞第196章 被姬昭選中的洛陵第251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95章 妖氛第525章 子嗣大計,長安盛典第376章 爲盟主葉落殤楓加更(加更了,求月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107章 天,落下了雪第112章 我全都要第253章 影帝夫妻免費番外:輪迴者絕望之界1
第312章 大漢仁宗孝惠皇帝(卷終)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665章 第一次諸夏大戰(zhàn)!第256章 洛新見洛陵第279章 洛新回到了他的長安第11章 祁巖之盟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第29章 褒姒第103章 秦人東出,沒有人可以阻止的戰(zhàn)爭第312章 大漢仁宗孝惠皇帝(卷終)第637章 又行了第263章 吾以楚興,吾爲楚亡第17章 定亂第338章 召回第701章 篇章支線劇情出現(xiàn)!第128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儒家還是發(fā)個單章吧第192章 落幕第565章 五州豪傑第375章 先王之道!第352章 漢廷求書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277章 諸夏天子和漢朝皇帝第328章 流國第653章 洛陽有狂風(fēng)暴雨,憤怒猙獰!第617章 我恭敬的執(zhí)行上天諭令第579章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第81章 《洛宮春秋》第138章 還是得搶王室的土地第151章 非王即賊第547章 王莽與昭城第263章 吾以楚興,吾爲楚亡第679章 英侯國,風(fēng)雲(yún)下,公子在等你!第8章 商議勤王第221章 劉季願爲公子戰(zhàn)一場第147章 往齊國去第518章 大漢中宗孝宣皇帝!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xiàn)!下午的更新取消了,晚上發(fā)第166章 齊王,您以爲千年姻親能獨善其身嗎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269章 昭公,救命啊!第146章 孟子第636章 天下俊秀第217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60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下)第606章 霄於人間全無敵!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第332章 陰雲(yún)第389章 衛(wèi)青開始崛起第310章 負帝於背,總攝國政(下)第338章 召回第373章 衛(wèi)青第92章 三君薨,一聖隕,仁者無敵第62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第381章 頌聖與天啓第106章 毀滅之前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73章 孫武與慶忌第362章 朝見大典第326章 借富貴第223章 洛亦的定位(新年快樂呦!)第345章 罪證第242章 劉呂之爭初顯,洛亦和稀泥第41章 諸夏破徐淮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153章 韓魏劫道,再殺王!第194章 和氏璧第255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196章 被姬昭選中的洛陵第372章 求新求變第110章 變與不變第261章 兵仙,楚漢!第684章 洛氏的虎鬚也敢撩?第385章 匈奴小霸王第11章 祁巖之盟第348章 結(jié)束第557章 震撼朝野的聘禮!第371章 朝堂與陰謀第454章 重罪令第187章 秦洛之戰(zhàn):寧鳴而死!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第387章 大戰(zhàn)第626章 談崩了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218章 給劉邦灌雞湯第303章 西域之歌第651章 去徐州見糜貞第196章 被姬昭選中的洛陵第251章 項羽,呂氏是有骨氣的!第95章 妖氛第525章 子嗣大計,長安盛典第376章 爲盟主葉落殤楓加更(加更了,求月第484章 漸行漸遠第107章 天,落下了雪第112章 我全都要第253章 影帝夫妻免費番外:輪迴者絕望之界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郴州市| 满城县| 四子王旗| 余姚市| 荥经县| 子长县| 汽车| 东辽县| 宜兰市| 灵台县| 垫江县| 广元市| 绥化市| 丰都县| 扎兰屯市| 延庆县| 绥阳县| 博兴县| 敦化市| 南安市| 陆良县| 崇左市| 航空| 甘洛县| 古田县| 洱源县| 金塔县| 海原县| 分宜县| 咸宁市| 绥德县| 汾西县| 九台市| 兖州市| 南开区| 手机| 克拉玛依市| 乌拉特中旗| 柞水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