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
老先生揚起手,打斷了裴青的話。
“我知道你的意思,我只是沒有想到……你們小兩口還真配啊!”
他莫名其妙的感慨了這麼一句,然後拍了拍裴青的肩膀,“我是老了,缺乏了以前的那股子冒險的心,不過你的提議很不錯,就算最後失敗了,對你的名氣提升也很大。圈內和圈外都會普遍認同你,只要票數相差不是壓倒性的話。而且你一個新人,就算失敗給了瑟琳娜其實也不丟人。一旦以後在獎項或者票房上壓過去了,反而會更有看點。”
而一旦成功壓過了瑟琳娜的話……那可就更是不得了了。
當然也很可能引起瑟琳娜粉絲的抗議和不滿就是了,不過那並不重要,無爭議不明星嘛!
只是老先生還真沒想到,裴青的腦子竟然也如此好用,跟修斯倒還真是一對的樣子。
裴青這個人就像是一顆原石一樣,乍一看挺不起眼的。在美人云集的娛樂圈裡,長得漂亮算不上什麼優勢,當然也並非完全不是優勢。只是相對來說,娛樂圈裡大美人很多,裴青這樣看上去更稚嫩清純的類型,或許在東方還會好些,在西方則就不那麼引人注意了。
大概是種族優勢的原因,很多西方人五官立體,很容易就覺得驚豔。尤其是集聚了無數焦點和無數人夢想的好萊塢裡,就更是美人云集的地方了。
像裴青這樣清淡溫和沒什麼侵略性的長相,是需要放在特殊的環境裡才能驚豔的,平時也是需要細看的。如果放在一起,則很容易被忽視過去。
正如有的美人是第一眼美人,越看越不如第一眼一樣。
裴青則是反之的類型,第一眼或許不是那麼驚豔,但卻越看越耐看。
而裴青整個人也正是如此,第一眼似乎並沒有什麼,結果竟然演技超出了期待!結果竟然還有著聰明的頭腦!這就是一次又一次超出預期的驚喜,讓人漸漸的覺得難忘。
這樣的人,需要耐心打磨,才能綻放出獨特的光芒。
瑟曼導演雖然並不擅長於商業運作,不過既然瑟琳娜那邊接受了,這整件事情就已經超出了瑟曼導演的能力和管轄範圍。這件事情被交給了一家專業的公司來運作推廣,瑟曼導演如今是真正的迴歸到了一個導演的職位上去了。
不出他們的所料,這件事情一經曝光之後,頓時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們做出了一個專門的網站,評論員的名字和簡介一排出來,頓時引起了一片驚呼。
專業的公司當然也有著專業的水準,整個網站都被製作的十分大氣精緻,圍繞著一個主題來進行。
頁面上左右兩邊擺著裴青和瑟琳娜的視頻和照片,下面則是評論員的生平介紹以及各自意見,再下面則是網友們的評論。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卻因爲本身事件的衝突性而充滿著吸引力。
而在網站上的照片,除了伊莎貝拉一世這個角色各自的定妝照之外,就只有在拍攝時候的照片,也是圍繞著伊莎貝拉一世的。
沒有過往的劇照,同樣也沒有生活照。
這個網站就是爲了評比出誰纔是最適合的伊莎貝拉一世才存在的,所以壓根就不允許存在其他任何會影響到觀衆目光的東西。儘管先前的印象是必然存在的,但他們不會主動的拿出來影響觀衆的判斷。
目前放上去的都不是完整版的視頻,而是在拍攝時期的花絮和在片場的狀況而已。
但僅僅是這樣,就已經讓這個網站的流量節節竄高,不斷的有人點擊了。
這件事情不僅在網絡上引起了一片浪潮,在主流媒體上同樣也是如此。打開電視的時候,你會看到有主持人和評論員敘述這件事情,並且猜測結局。打開報紙的時候,會發現這件事情已經佔據了頭條和大篇幅板塊。
就目前來說,出乎裴青預料的是,大衆對於猜測的結局竟然是抱著保守態度的。
她原以爲瑟琳娜在美利堅這麼多年的粉絲基礎會讓她在先期的輿論上佔據著有利的地位,結果大概是因爲她之前演繹的伊麗莎白這個角色,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讓那些評論員們對於她同樣也抱著期待。
西班牙人其實依然屬於是歐羅巴人種,其先民主要爲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伊比利亞,和來自北方的凱爾特人結合而成的凱爾特伊比利亞人。在之後,來自東方的腓尼基人、西哥特人、北非的摩爾人先後都曾征服過西伊比利亞半島,所以西班牙人也混有這些民族的成份。所以總的來說,很多人覺得他們跟正宗白種人外貌有差距,便是因爲混血而來。
這樣的白種人,也可以被稱爲拉丁人種,又或者是南方暗白種人或者叫南歐人種。
南歐人種的相貌很典型,皮膚稍黑,身材稍矮小一點。這都是由於民族混血的原因。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居住的伊比利亞半島與阿拉伯一道淺淺的海峽相隔,所以曾經一度被伊斯蘭化,成爲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這一伊斯蘭化長達700多年,長時間的通婚,改變了西班牙民族的血統。所以現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血統中,不可避免的含有了阿拉伯閃族人的血統。當然,閃族人也屬於白種人,但跟歐洲的沒有被混血的白種人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所以,在這樣的民族背景之下,裴青混血的身份和外貌,可能反而會在西班牙人民心中更貼合一些。
而且如果真要論起來的話,歷史上伊莎貝拉一世的畫像中,她是小波浪金色的頭髮,就算是瑟琳娜也不合適。如果要出演,當然是要重新染髮的。
兩個人在花絮和照片中都是一模一樣的打扮,可很多人都認爲,兩個人變裝之後,不知爲什麼,裴青貌似更貼近一些。
伊莎貝拉一世流傳於世的畫像其實各自差別很大,所以演員扮演更多的是需要在氣質上去貼合,而並非是外貌。如果僅僅只是外貌相似就可以完全的演繹出一代傳奇女王的話,那演員的工作大概是世界上最輕鬆的工作了。
在打扮上,有專業的團隊去復原去構思,兩個人完全是同等的待遇。
但是在劇照出來了之後,尤其是拍攝花絮出來了之後,很多評論員的態度都漸漸的變得謹慎矜持了起來。
當然,身爲瑟琳娜鐵桿粉絲的觀衆們當然還是堅信,最後的角色肯定是會屬於瑟琳娜的。但是激動偏執的人並不算太多,至少比裴青預想中的要好上不少,所以她反倒是覺得有些驚喜。
正如裴青之前所預料的,如今在大衆的眼中,哪怕是極端反對裴青的人眼中,潛意識裡,裴青已經跟瑟琳娜是在一條線上的對手了。
這樣一來,裴青比起那些跟她同期出來的新人們,地位上頓時高了好幾條街的距離。
在網站的一角上還有介紹伊莎貝拉一世生平的地方,不過並不算多,更多的是在觀衆討論區裡。
伊莎貝拉於1451年出生於卡斯提爾王國的牧歌鎮。她小時候受過嚴格的宗教訓練,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天主教教徒。她的同父異母長兄恩裡克四世從1454年到1474年死去時一直就任卡斯提爾國王。
十五世紀六十年代末期,伊莎貝拉是繼承卡斯提爾王位的候選人,又是歐洲最富有的女子,因此許多王子都向她求愛。她同父異母兄長恩裡克四世希望她嫁給年老的葡萄牙國王。於是年滿十八歲的伊莎貝拉逃出家門,不顧恩裡克國王的反對,與阿拉貢王位的繼承人裴迪南結了婚。
伊莎貝拉這一違命舉動激怒了恩裡克,他於是便指定他的女兒胡安娜爲他的繼承人。
恩裡克四世死後膝下只有一個女兒胡安娜?拉?貝爾特蘭尼哈,而且已經嫁給了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有著父親的遺命和支持者的胡安娜理所當然的準備繼承王位。
但是身爲一代傳奇女王,有野心的伊莎貝拉自然不會放棄繼承王位的機會。在哥哥死後,伊莎貝拉同樣宣佈繼承卡斯提爾王位,這遭到胡安娜支持者的反對,於是卡死提爾王國內部便爆發了一場內戰。
胡安娜的背後有葡萄牙的國王,但伊莎貝拉的身後同樣有自己的丈夫裴迪南。葡萄牙的阿方索五世發兵聲稱胡安娜應該繼承王位,但1476年在託羅一役徹底失敗。之後阿方索五世被迫簽署阿爾卡索瓦什和約,放棄對卡斯蒂利亞王位的一切要求。
1479年2月,伊莎貝拉的武裝力量取得了勝利。同年阿拉貢國王胡安二世——也就是裴迪南的父親死去,裴迪南成爲阿拉貢國王稱斐迪南二世。
伊莎貝拉也就此迅速繼承了王位,從此裴迪南和伊莎貝拉共同統治卡斯提爾和阿拉貢的大片江山。
儘管兩個人是分別稱爲國王與女王,但兩個國家的政策統治都是由兩個人一起制定頒佈的,這也爲今後西班牙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在伊莎貝拉真正上位擁有統治權,成爲女王的時候,年僅二十八歲。
宣稱繼位的時候,年僅二十三歲。
這一個分割點,同樣也是《女王》這部電影上下部的分割點。在二十八歲之前的人生,更多的是少女時期,也正是裴青和瑟琳娜兩個人爭奪的部分。而在下部,年紀更大的伊莎貝拉一世,並不是化化妝就能由年輕的姑娘演出來的。
尤其是二十三歲宣佈繼位到二十八歲完全掌控的時期,戰爭更是讓人迅速成熟的催化劑。
這一個時間段的伊莎貝拉一世完全的脫離了少女時期的氣質,戰爭洗禮了一代女王的心靈,煅煉了她的靈魂,讓她更加堅定,氣質同樣也變得截然不同了。
雖然前面的年齡跨度並不算大,但是這樣一個心智成熟堅韌,具有女王風範的角色,也不是一般沒有閱歷的小姑娘可以演的有說服力的。
如果說之前叛逆兄長的伊莎貝拉是一個早慧的相對同齡人要成熟的小姑娘的話,那麼在這一段時期的伊莎貝拉一世,則是徹底的從少女走向了女王的轉變。要表現出這樣的轉變,則絕不僅僅是演技的問題了,有的時候動作表演都很好,但卻照樣沒有說服力。
因爲缺乏了眼神中的閱歷。
那種真正經歷了戰火的殘酷和滄桑,那種一步步鐵與血磨礪出的堅韌和成熟,是很難做做動作就讓人信服的。
這也是爲什麼一開始瑟曼導演其實在心底會更偏向於裴青的緣故,因爲在之前裴青出演那個掙扎了數百年的吸血鬼伊莎貝拉的時候,她甚至連在形象上都沒怎麼改變,依然是一個優雅漂亮的貴族少女形象。
但是爲什麼裴青能夠讓諸多影評人誇讚呢?就是因爲狀態和眼神的改變。
那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氣質沉澱在你的骨子裡,由內而外的散發出去。如果真要去看,可能很難捕捉,僅僅只是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者眼神而已,卻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那些滄桑感。
這是需要底蘊的,也是需要時間沉澱的。
裴青的表現簡直跟她的年紀完全不符合,而相對來說,瑟琳娜就表現的正常的多了。
雖然演技比起同齡人來說要妖孽很多,但也在正常的範疇裡頭,年齡感和滄桑感,在她的眼神裡還是有破綻的。
儘管她可以很好的模仿出一個成熟女人的動作和樣子,但看在觀衆的眼裡,總免不了覺得有些違和,就像是一個聰慧的小孩子在穿著媽媽的衣服模仿她的樣子似的。
這種違和感儘管不多,但累積下來,就是瑟琳娜的大缺陷了。
而當這件事宣傳到了西班牙國內的時候,同樣的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議論。
裴青和瑟琳娜的名字,倒是跨過了海洋,在西班牙人民的心中留下了印象。
“最近瑟琳娜和辛蒂兩個人的角色之爭非常的紅火,瑟曼導演執導的這部電影——《女王》,在官方消息中是分爲上下兩部的,上部中的伊莎貝拉一世的角色,則同時是由瑟琳娜和辛蒂兩位演員來飾演,讓西班牙的觀衆們投票決定誰纔是最適合的伊莎貝拉女王。”
這個是某個節目裡,主持人請了專家來剖析最後的勝利者會是誰。
哪怕是走在大街上,也可以看得到宣傳和爭議。
不得不說,這次請的這家公司的確很專業,宣傳的工作做得如火如荼,就算是多年不看電影電視的人,大概也或多或少的聽聞了這個消息。
而在華夏,這個消息同樣的也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
正如裴青之前跟祁茵說過的,她並不在意一開始被餘菲封殺所有的消息,因爲只要她在好萊塢這邊真正有了成績,華夏那邊的媒體記者們是不可能放棄收視率高漲或者報紙雜誌大賣的機會,繼續封殺下去的。
更何況,這又不是來自於官方的封殺,無非是之前裴青遠走好萊塢又不怎麼出名,看著似乎不會有後續了,也就順便給個面子罷了。
一旦裴青這邊有了動靜,她相信,媒體記者們是不會那麼犯傻的。
果然不出她所料,一開始在裴青出演了伊麗莎白這個角色的時候,國內就已經開始有報道了。
網上甚至還有電影的圖播,角色的分析貼,以及裴青的粉絲樓,都統統的開始建立起來了。
而在這次裴青與瑟琳娜爭奪伊莎貝拉一世這個角色的時候,幾乎所有會關注這個消息的人都忍不住關注起了裴青,並且爲她加油鼓勁。
只要是稍微有點兒民族榮譽感的人,都會支持裴青這一邊的,這也導致裴青雖然沒有身在華夏,卻照樣在華夏的人氣爆棚。
當然也不是沒有唱反調的,但都被人給拍了下去。
在這個節骨眼上搗亂的,吃飽了撐著麼?
國內出一個能跟國外知名的天才演員爭奪角色的演員容易麼?不是說國內的演員演技不好,而是好萊塢那邊的水太深,能從好萊塢開始出頭的華夏演員更是難得。雖然有人說裴青是因爲混血兒才容易被接受,但好歹裴青是有華夏血統的啊,還是一半!更別說裴青當初是從國內出道的,如果不是去了好萊塢,都沒有人知道她混血兒的身份好麼?
當然……這也讓餘菲的名聲受到了阻礙……
之前的帖子雖然刪掉了,但知情人又不可能被刪除掉記憶。
於是在裴青又紅了一把的時候,也有網友開始科普起了爲什麼裴青會不得已放棄當時大好的機會,遠走好萊塢發展的原因。
同時,在這期間喜歡上裴青的粉絲們,也開始蒐集起了裴青之前演過的角色,頓時發現,雖然主演的角色不算多,但是裴青竟然出演過的角色竟然還挺多的!如果是經常喜歡看美劇的觀衆,對裴青肯定是有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