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

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

盧溪到辰溪之間的沅江江面上,三艘槳船在魚貫逆江而上。

王一鶚站在船頭上,迎面吹來的江風,把他的衣衫吹得嘩嘩作響。

兩岸青山翠屏,連綿起伏,彷彿遠古之際就沉睡於此的巨人。

山上植被層層迭迭,彷彿披在巨人身上的綠色衣袍。

有的山高聳險峻,雲霧繚繞,時不時鳥叫猿啼,破空而出。

陽光照得江水波光粼粼,船槳劃開水面聲,在寂靜的江面上,在高聳的夾山間迴響。

看著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王一鶚興致大發:“諸位,千年前,屈原大夫正是逆著這條江而上的。

‘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茍餘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入漵浦餘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吳承恩在旁邊說道:“枉渚是枉水流入沅江的小水灣,在而今常德以南。

辰陽就是而今辰溪。漵浦也有此縣,辰溪上游的漵水之畔。傳聞楚漢爭霸時,項羽葬楚義帝於此地,故而又名義陵。”

王一鶚哈哈一笑,“屈大夫悲憤絕望,那是因爲身逢亂世,楚王昏庸,所以有‘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之哀嘆。

而今大明天子聖明,朝廷煥然一新,上下奮發圖強,故而有‘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之壯言。”

湯克寬欣然說道:“每次讀到皇上這首《少年中國說》,我都會心潮澎湃。是啊,而今我大明正脫胎換骨,煥然一新,故而纔有這少年朝氣蓬勃之相。”

全慎勇、任博安和姚丙周看著眼前景色,神情激盪。

川邊都司都指揮使劉顯已經離開盧溪,順江出常德,再轉澧水去澧州,北上至長江邊上的枝江,轉船逆江而上,去四川赴任。

下午王一鶚一行來到辰溪縣城。

辰溪城位於辰水入沅江口,是銅仁府、麻陽、鳳凰、漵浦、黔陽、沅州、晃州通往常德府的水陸要道,比盧溪縣城略大一些。

這裡也有兩個碼頭,官碼頭和民碼頭,也叫水碼頭和旱碼頭,相隔不遠,都在沅江邊上。商鋪也集中在附近一處,顯得更加繁華熱鬧。

街道也是石板路,往來的人也多是頭纏包布,藏青斜襟衣衫寬腿褲,揹著竹揹簍。相比盧溪城,多了不少身穿襴衫衫袍,頭戴儒巾的文人學子,以及短打勁衣裝扮的旅商。

碼頭上辰溪縣丞徐耕田帶著縣衙十幾位官吏來迎接。

“辰溪縣衙就你們十七人?”

王一鶚皺著眉頭問道。

徐耕田被王一鶚一問,嚇得臉色發白,身子哆嗦,“下官,下官有失遠迎,還請督督.督爺恕罪。”

他嚇得連如何稱呼王一鶚都不記得了。

全慎勇上前一步,替他解釋道:“啓稟王督憲,辰州府盧溪、辰溪、漵浦、黔陽、沅州、麻陽六縣,縣衙主佐官總是會缺一兩位。

好一點的有縣丞、縣尉和主簿,差一點的只有主簿或縣丞一肩挑。”

王一鶚點了點頭:“此前國朝吏部分揀官吏,全靠抽籤。只是上有計策,下有對策。說是全憑天意,實際上多有舞弊。

給錢的就上天保佑,中個好籤。沒給錢的就中籤偏遠邊陲之地。這裡此前是荒蠻流放之地,就算被吏部籤中,多半也是告病推辭不來。

現在新官制改革了數年,湖廣還未被惠及到。不著急,凌撫臺已就任,這次鄉試雖然被宵小擾亂,只不過是推遲半月而已。

現在已重開鄉試,錄取的乙丙三科舉人,按照律制將分揀本省爲官。等到他們培訓期期滿,撫臺會優先安排到辰州府、永順府。

此外吏部會選調五百名國子監和學院招錄生,分到各省鍛鍊。本督找方天官要了五十個名額,屆時也會優先分到辰州和永順府。”

全慎勇驚喜道:“那可太好了。多謝督憲。”

王一鶚揮了揮手,“改土歸流,永順府和辰州府是另一處戰場,最是鍛鍊人的地方,好鋼用在刀刃上,希望你們辰州府給湖南,給吏部好好錘鍊幾把好刀來。”

進到辰溪縣衙裡,王一鶚在全慎勇的陪同下,找徐耕田談話。

“辰溪縣事繁嗎?”

“回督憲的話,辰溪縣事不繁。此地百姓苗漢五五開,苗民平日自行其是,就算有糾紛也是各寨內部或互相協商,少有到縣衙告事。

漢民多爲此前的辰州衛軍戶,還有部分商旅。行事彪悍,多有紛爭卻喜歡自行處理。

此外本縣檢法官、司理官尚缺,鞫讞之事難以遵行。”

王一鶚笑著問道:“如此說來,你是偵辦、緝捕、檢法、司理一肩挑,一手包辦?”

徐耕田雙手一攤,十分乾脆地答道:“沒錯,如督憲說的一樣,我什麼都做。還有徵糧、縣試、祭祀、修橋、河堤.其中最令下官頭痛的是縣試。

因爲學子不足,漵浦縣的學子也到辰溪來考試,嘰嘰喳喳,鬧得下官頭大。”

“你是什麼功名?”

“南京國子監監生。”

王一鶚猛然想起,“前些日子長沙城傳的縣試笑話裡,那位主考官就是你?”

“對。當時下官第一次任考官,東拼西湊,湊齊了考題,制詩詩名卻犯了難,想了三五天都想不出來,臨考時隨意點了個《明月》爲題。

有位鄉下教書先生寫了一首詩,‘團團離海角,漸漸出雲衢;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下官見教書先生考了十來年,連個庠生都考不上,一時憐憫,便說他,意思是好,可就是沒韻,有韻本官就點你。

結果這個教書先生嘆息道,我就是沒運,才一直教書,要是如大人一般有運早就做官了。當時把下官氣得都笑了,活該十年未中,當即把他趕了出去。”

王一鶚笑了,“而今天下讀死書的人太多了,只知其字不知其義。這樣人的還考什麼啊,就算僥倖考出來,也是渾渾噩噩,與國與民無益。

供銷社,還有工商實業會陸續進入辰州府,這種讀書人可招錄進去做個賬房或記室。百姓中讀書人不多,工商大興,又急需能識字算數的人,不要浪費了。”

“遵命!”

又問了辰溪縣其它的政事。

田賦沒有一年是能繳足的。此地多山寨苗民,結寨自保,外人少有踏入,官府沒人敢到山寨去收糧食。

只能在縣城附近徵收,那裡多是世家地主,以及軍戶轉過來的民戶,一言不合就要開打的。

怎麼收?

“督憲,此地苗漢雜居,民風彪悍,偏偏官吏缺員,又招不齊衙役快班。縣衙毫無威嚴。年年徵糧不足,次次磨勘爲下。

此前辰溪縣有知縣和縣丞,吃了兩三次磨勘劣下後,前途無望,乾脆掛印離去,此後辰溪縣就十幾年沒有知縣了。

下官這個縣丞是趕鴨子上架,原本還一腔抱負,當了一兩年後也無慾無求了。”

全慎勇在旁邊補充道:“辰州府七縣加鎮溪所,沒有一縣能足額徵糧。國朝地方吏治,以徵糧爲第一要務。

田賦不足,前途免說。加上這裡原本是偏遠鬆疲之地,出了名的簡缺。

在辰州府任職的官吏,或是無資歷背景的老實本分人,被隨意打發到這裡。或是得罪了上司,被故意挪到這裡貶斥刁難。

於是多半渾渾噩噩混日子。”

王一鶚默然一會,深有感觸地說道:“本督離京辭陛時,皇上說道,地方吏治,首在各縣知縣。

知縣爲大明第一親民官,是一縣之長,承上啓下,理政親民。中樞三司制定再多再好的政策,知縣沒有用心執行,老百姓還是得不到一點恩惠。

今日一見,本督終於明白石汀公交流改土歸流經驗時,切切交代。改土容易,歸流不易。不易在於流官選任。選任不慎,全盤皆失。

果然說得沒錯。

千辛萬苦把土司一併廢除,改爲流官。可是選用的知縣、縣丞等一縣主佐官不得力,造成民怨沸騰。不僅無法爭取到民心,還會激起民變。”

王一鶚嘴裡說著,心裡感慨更深。

辭陛離京前,皇上召自己進西苑,詳談了七八次,次次都提到地方吏治在於知縣、縣丞一級官吏的選用和管理。

自己八百里加急上稟李珊等湖南世家首腦,暗地裡串聯,意欲罷考以破壞湖南第一次鄉試。

皇上八百里加急寄回的廷寄,御批言辭間,對破壞鄉試十分憤怒,要自己嚴懲李珊等人不殆。

批語中皇上也點出了他的憤怒根源。

湖廣改土歸流工作步入正規,辰州、永順兩府最是需要合格官吏的時候。

原本趁著湖南鄉試,錄取一批乙丙科舉人。他們都是湖南本地人,熟悉當地情況,稍加培訓就能上手,充實到辰州、永順兩府,一邊歷練一邊選拔。

李珊等人居然組織罷考,要破壞鄉試,他們不是撞刀尖上嗎?

現在看了辰州府各縣縣衙如此稀爛的情況,更不敢想象改土歸流新成立的永順府各縣會是怎麼樣。

一羣渾渾噩噩擺爛的官吏管著從諸多土司那裡接管過來的苗民百姓,天知道會出多少亂子?

到時候民心沒有爭取到,還激起民變,震驚天下。

那改土歸流就成了笑話,自己也成了笑話。

終於領悟到皇上的一番苦心了。

難怪凌雲翼一到任湖南巡撫,一邊接手李珊等人的案子,一邊立即接管嶽麓書院,把它改爲學習班。

親自主持本次鄉試,以京師調來的吏部、鴻臚寺以及政宣局官員爲“協助閱卷官”,足額錄取甲乙丙三科,然後把乙科三百六十七名,丙科四百七十九名舉人全部塞進去。

協助閱卷官搖身一變成爲教師,加緊培訓。

想必也是得了皇上的切切叮囑。

還是皇上站得高,看得遠啊。

打發徐耕田離開後,姚丙周和任博安聯袂參見。

“督憲,黔陽縣發來信鴿,楊兆龍上船了,明日可至。”

“那好,全知府。”

“卑職在。”

“你和吳長史一起跟他談。本官和湯都使不出面,我們先去麻陽看看,那裡是通往銅仁和思南府的要道。”

“遵命。”全慎勇馬上答道,“督憲,下官如何跟楊兆龍談?”

“先扯皮!扯個五六天,等本督和湯都使從麻陽回來再說。播州三千狼兵,只能還一千回去。”

湯克寬在一旁說道:“都司政宣局動員了三四個月,才湊足一千人。

這些官兵都是長眼睛的。楊氏拿他們的性命換朝廷的犒賞。以前拼死拼活,流血捨命,只能得些殘羹剩湯,好處全進了楊應龍的囊中。

現在犒賞直接發到官兵手裡,一切待遇等同鎮衛軍。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除了楊氏的心腹和死忠,是人都會選。”

王一鶚等湯克寬說完,繼續說道:“這一千狼兵換那兩千狼兵的家眷。楊應龍要是捨不得,那就一個都不要拿回去。”

吳承恩說道:“督憲放心,楊氏野心勃勃,這三千狼兵是他們的精銳,又都是百戰老兵,楊氏捨不得。能還回一千,雖然十分氣憤,但總比一個都沒有要強。

拉扯一番後,他們肯定願意換。”

王一鶚冷笑道:“本督就是要跟拉扯一番。等到扯完皮,估計得兩三個月了,天寒地凍,什麼事情等萬曆二年開春再說。我們就有充裕的時間準備。

姚丙周,你那邊的計劃進行得如何?”

“回督憲的話,一月內必見分曉。”

“幾成把握?”

“回督憲的話,六成把握,但卑職一定全力促成此事,讓督憲的妙計得以實現。”

“妙不妙計的,看最後的效果再說。

楊氏轄下有多少人口,他們一直不肯說。

你們鎮撫司刺探的情報,去年楊氏存有糧食六百萬石,馬五百餘匹,牛二千餘頭。貴州布政司去年田賦才十二萬六千石。

他們還擅開銀場遞年煎銀兩萬餘兩,黑鉛數萬餘擔。聚集人夫每年砍花杉板一萬餘副,一半賣於來往官員,一半順江發往蘇州等處變賣,又是一筆鉅富。”

王一鶚揹著手,在屋子裡慢慢踱步轉圈,衆人坐在椅子上,目光隨著他轉。

“楊氏麾下有多少兵丁,也不知道。成化年間,四川鬆州茂州番兵作亂,左副都御史張瓚張公奉詔平叛。

他調集西南各土司土兵,據他的《東征紀行錄》有寫,播州宣慰楊輝父子率其部屬土兵八千餘人從徵,並留兵丁萬餘留守。

成化年間,楊氏有兵丁近兩萬,而今近百年過去,楊氏聚集這麼財貨,丁口又日漸增長,麾下三萬兵丁應該有的。

播州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動員精銳鎮衛軍,四面合圍,少說也需要十萬兵馬。

調遣十萬兵馬,需要耗費多少錢糧,耗費多少民力。所以皇上同意了本督的計謀。此計能不能成事,關鍵還在姚丙周你能不能說動那兩人。

姚丙周,你要全力以赴!”

“遵命!明日卑職就潛行去思南城,務必把此事辦下來。”

“好,廣寧,你要竭盡全力配合姚都事。播州一下,你二人當爲首功次功,本督定會爲你二人上疏請功!”

“督憲放心,我二人必定全力以赴,以全此事。”

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第839章 有些事有些人是忘不掉第790章 李藥王研製新神藥第380章 安南莫氏還在?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第677章 到底釣沒釣上?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838章 看我幹什麼啊!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549.第546章 又玩兵法的海瑞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第940章 一羣“義士”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140.第140章 太僕寺濟南站起火了120.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214.第214章 海瑞要查案了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第842章 想不想當遺民女婿?123.第123章 心裡都有數的高拱和王崇古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133.第133章 北邊談好,東邊談了個寂寞第835章 我老了,大明未來全靠你們了第670章 煩躁的張居正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278.第278章 圖們汗,怎麼對付?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第866章 德雷克的投名狀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第402章 爾日本國知罪了嗎?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897章 潼關是陝西的!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第837章 都不簡單!第799章 思想要統一哈532.第529章 鏟屎官 割草使兼放羊指揮使宋藥師第842章 想不想當遺民女婿?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780章 刑部尚書和御史中丞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第717章 一錘定音!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第943章 天大的案子啊!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586.第582章 一身羈苦俗人輕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第52章 接牌的衆人(二)604.第600章 果阿海大敗天方海盜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459.第457章 朱紫少年第934章 這纔是生機勃勃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538.第535章 與民同樂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142.第142章 張師傅,這樣做不行啊!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第832章 他們已不是時代的主角了第896章 火車上的試探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第722章 專案組啊,榮幸不?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687章 你能活下來了!第953章 宴無好宴第387章 子象,認命吧。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
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第839章 有些事有些人是忘不掉第790章 李藥王研製新神藥第380章 安南莫氏還在?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第677章 到底釣沒釣上?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838章 看我幹什麼啊!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549.第546章 又玩兵法的海瑞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第940章 一羣“義士”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140.第140章 太僕寺濟南站起火了120.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214.第214章 海瑞要查案了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第842章 想不想當遺民女婿?123.第123章 心裡都有數的高拱和王崇古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133.第133章 北邊談好,東邊談了個寂寞第835章 我老了,大明未來全靠你們了第670章 煩躁的張居正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278.第278章 圖們汗,怎麼對付?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第866章 德雷克的投名狀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第402章 爾日本國知罪了嗎?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897章 潼關是陝西的!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第837章 都不簡單!第799章 思想要統一哈532.第529章 鏟屎官 割草使兼放羊指揮使宋藥師第842章 想不想當遺民女婿?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780章 刑部尚書和御史中丞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第717章 一錘定音!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第943章 天大的案子啊!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586.第582章 一身羈苦俗人輕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第52章 接牌的衆人(二)604.第600章 果阿海大敗天方海盜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459.第457章 朱紫少年第934章 這纔是生機勃勃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538.第535章 與民同樂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142.第142章 張師傅,這樣做不行啊!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第832章 他們已不是時代的主角了第896章 火車上的試探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第722章 專案組啊,榮幸不?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687章 你能活下來了!第953章 宴無好宴第387章 子象,認命吧。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策勒县| 汝州市| 乌兰浩特市| 漳州市| 饶平县| 仪陇县| 噶尔县| 沙河市| 屏东市| 临城县| 彩票| 蒲城县| 比如县| 靖西县| 阳山县| 电白县| 全州县| 思茅市| 稻城县| 三亚市| 微山县| 绍兴市| 安泽县| 玛沁县| 建平县| 中江县| 甘洛县| 棋牌| 木里| 广昌县| 澄城县| 淳安县| 开江县| 仙居县| 海口市| 林甸县| 中方县| 元氏县| 汨罗市| 科技|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