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八章 崔康的暗中手段

三月四日戌時,禮部東大院。

科考結束的當天,千多份試卷就被妥善的運到了禮部東邊大院,而東邊大院隨即就被封閉起來。與此同時,從各部抽調來的二十名官吏也被關在了裡面,協助孔穎達和崔康閱卷。

不過這二十人並沒有決定權,僅僅是將考卷進行一番篩選,諸如字跡零亂卷面骯髒,滿篇不知所云的都會被剔除。然後選出優秀的試卷,再由孔穎達和崔康最終批閱。

崔康挑了下燈花,站起來伸個懶腰,伸手拿起茶壺卻發現裡面是空的,搖搖頭向對面的孔穎達走去。

“崔侍郎,有事嗎?”孔穎達眼中滿是血絲,見他過來放下試卷低聲詢問。

崔康笑道:“聽說孔大人得了好茶,特來討一杯水。”

“呵呵,這茶還是你大哥託人帶給我的呢,難道你不知道?”

“好教孔大人得知,因下官擔任今科主考,家中多有子侄輩應試,爲了避嫌和家中往來都暫時中斷了。”

孔穎達滿意的捋捋鬍鬚道:“做的不錯!你那裡進展怎麼樣了?”

“估計明天早間就可以整理完畢,篩選出最後的考卷。”

“那就好啊!在這裡窩了這麼多天,一把老骨頭都發黴了。這次監考圓滿完成的話,你也該在禮部右侍郎的位置上挪一挪了。”

崔康拱手笑道:“多謝孔大人吉言了,只是下官忙於案牘俗務,哪比得上孔大人的清貴,專事研究學問教誨他人。”

孔穎達近年來年事漸高,三年前就上書想要告老回鄉。李世民甚爲體恤,準許他辭去了給事中、太子右庶子、禮部尚書等職務,不過並未準許他告老,而是任命他爲國子祭酒。這國子監祭酒等同於教育部長,正合孔穎達編書育人的心意,也就欣然答應了下來。

聽到崔康如此說,孔穎達笑道:“都是爲朝廷效力,何來的高下之分?老夫還要看幾分試卷,茶葉自己拿吧。”

崔康道了謝,拿了茶葉回到座位,這才記起沒有滾水,吩咐一個吏員去向僕役要水。

不一會一個僕役提了水壺走了過來,彎下腰給崔康添水時低聲道:“崔大人,二月初二!”

崔康眼神一閃道:“本官不明白你在說什麼。”

這人輕聲道:“崔大人真是謹慎。二月初二龍擡頭!”說完藉著添水的機會,手指在桌面上輕叩幾下,長短不一。

崔康不動聲色道:“殿下有何吩咐?”

“讓江都張煥中進士科第十名左右。”

“那件事情殿下可有別的吩咐?”

“一切照舊!小人告退了。”

這人退下後,崔康將一杯茶水緩緩的喝完,伸手從一疊試卷裡面取出其中一份,赫然就是張煥的試卷。崔康仔細的看了兩遍之後,放下試卷緊鎖著眉頭思考起來。

“崔大人,戌時末了,該休息了。”

崔康想得入神,竟然沒注意到時間流逝,被人提醒纔回過神來。見孔穎達還在閱卷,起身走了過去。

“孔大人,該休息了。”

孔穎達揉揉臉頰,放下試卷站起來道:“什麼時辰了?”

崔康笑道:“戌時末了。大人先去休息吧,我看著他們收拾好了再走。”

孔穎達捶捶腰眼道:“老了,不中用了!那就麻煩你了,老夫先去了。”

“大人客氣了,這是下官該做的。”

孔穎達讚賞的點點頭,整理了一下衣襟走了出去。崔康等到人都走完了,這才最後一個走出去。到了門口,爲首的軍士按慣例隨意的檢查了一下,就笑著放行。

崔康走出幾步後一拍額頭道:“看本官這記性!剛向孔大人要來的好茶,竟然忘在桌上了。”

“可要小人幫大人去取?”

“不必了,本官自己去取,你等的職責是守住這道門,本官豈能爲了這種小事讓你們擅離職守?”

“大人真是嚴於利己。”

崔康笑著勉勵了幾句,從容的走回房間。到了自己桌前,藉著身子擋住那幾個軍士視線的時機,迅速抽出張煥的試卷放在袖中,再若無其事的將茶葉拿在手上走了出去。

到了門口,崔康一臉嚴肅道:“爾等可要仔細看守,切記不可走了水,忙過這兩天之後,本官自會爲你們請賞!”

“多謝大人體恤!”

崔康點點頭,雙手負在背後不慌不忙的向自己房間走去。到了房間門口,崔康四下看了看,見周圍空無一人,迅速進去關上了門,接著湊近門邊豎起耳朵仔細傾聽起來。

過了許久,崔康確認沒有人在附近,這才從袖中取出張煥的試卷,輕輕地鋪在桌上。接著從書櫃裡取出一個木盒,從裡面取出幾樣東西來,小心翼翼地在張煥的試卷上做起了手腳。

次日一早,利用吃早點的機會,崔康對幾個閱卷的吏員低聲吩咐了一陣子。回到閱卷的房間時,趁著別人不留意,崔康悄然將張煥的試卷放了回去。

不一會孔穎達走了進來,見衆人都到了,滿意的點點頭道:“諸位,老夫先了解一下,最後入選的試卷有多少份?”

崔康趕緊拿起紙筆,統計了一番之後,確認是二百八十九份。其中進士科試卷共計一百零三份,剩下的則都是明經科。

孔穎達道:“今日就要將中舉名單呈報皇上,因此酉時之前一定要完成閱卷。崔侍郎,請你協助老夫完成這最後的任務吧。”

崔康躬身道:“下官自當全力以赴!”

報考明經科的大多數都是寒門學子,再加上崔康的刻意安排,明經科最終入選的一百八十六份試卷中,有一百六十餘人都出身寒門學子之手。

孔穎達不算太重視明經科,不過仍然認認真真的篩選。因此時的試卷並未實行糊名制,所以考生的姓名籍貫都赫然在目。孔穎達見入選的大都是寒門學子,心裡十分驚訝,忍不住就詢問起了崔康。

崔康笑道:“回孔大人,其實這件事情一點都不奇怪。因爲家境的關係,寒門學子很難得到名師的教導,又缺乏大量書籍,很多家貧的學子不得已專攻明經科,畢竟明經科只需要好記性就行,不比進士科需要作試帖詩和策問,難度較大。再者說了,家境好的學子們,也大都報考了進士科。下官就事論事,並沒有絲毫看不起寒門學子的意思,還望孔大人不要見怪。”

孔穎達點點頭:“你所說都是實話,老夫爲何見怪。皇上在各地舉辦官學,鼓勵寒門學子進學,可惜因爲書籍印製過於困難,成果很是一般,令人嘆息!”

孔穎達花了足足倆個多時辰,纔將百多份試卷全部看完。然後在崔康的協助之下,篩選出了其中最好的四十份來,仔細記錄在案,這四十個人也就是本次明經科的進士名單了。

輪到篩選進士科試卷時,崔康忽然道:“孔大人,關於進士科試卷,下官有件事要稟報大人。”

孔穎達一怔:“何事?”

“進士科試卷裡面,有一份下官拿不定主意,還請孔大人把把關。”

孔穎達十分驚奇:“什麼人的試卷?”

崔康道:“葉大人,韓大人,趙大人,還是你們來說吧。”

崔康招呼的這幾人,正是剛纔吃早點時,崔康吩咐過的那幾人,也都是這次閱卷的主要官吏。

“孔大人,下官等人發現了一個人的試卷,試卷中試帖詩乃是絕頂佳作,不過策問卻有些問題。因那人身份特殊,下官等人拿不定主意,因此才請孔大人決斷。”

孔穎達皺眉道:“是何人的試卷?”

“江都張煥!”

在場諸人,無人不知張煥的大名,聽說張煥的試卷有問題,大都一臉驚訝的低聲議論起來。

孔穎達一驚:“怎麼是他?試卷呢,快快取來。”

崔康故意找了許久,才從試卷堆裡將張煥的試卷,捧給了孔穎達。孔穎達接過試卷,一看到那筆瘦金體,就知道肯定是張煥的試卷。

“曉凌飛鵲鏡,宵映聚螢書。真是絕妙好句!老夫也看過不少以《清如冰玉壺》命題的試帖詩,唯有這首纔是箇中翹楚!”

“果然是好詩!這張煥不愧偌大的名頭!”

“不錯,這首詩當爲試帖詩範本!”

孔穎達吟誦完之後,衆考官都齊聲稱讚。

崔康也讚歎道:“若是單論試帖詩,張煥憑藉這首詩就足以成爲狀元!只是可惜,這篇策問出了問題。”

孔穎達皺皺眉頭,開始看起了張煥的文章。只看了幾眼,就喟然長嘆一聲,仔細看完之後更是微微搖頭。

崔康低聲道:“孔大人已經看出問題了?”

孔穎達點點頭:“你說這個張煥,怎麼連避諱都不知道?看這句‘如此,則天下太平,萬世民安’。還有這句‘若任由高昌依附於突厥,不吝於爲淵驅魚爲叢驅雀’。”

這倆句話中,分別有李世民和李淵的名字,自然是大大的犯忌諱了。

崔康道:“不錯,而且張煥在文中大肆鼓吹對異族實行霸王之道,說什麼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皇上乃是萬世明君,被人尊爲天可汗,即使是蠻夷,也是我大唐百姓。張煥此舉,不但大大違揹我儒家宗旨,而且會讓皇上名聲受損!”

張煥在文章中,確實宣揚對不服王化的異族實行霸道,還舉了高句麗和高昌突厥等爲例。不過並未一味的宣揚霸道,而僅僅是把武力作爲手段。

至於文中所謂的犯忌諱,張煥熟讀史書豈能不知?這幾處犯忌諱的地方,自然都是昨晚崔康做的手腳。

崔氏一門藏書甚多,有時候不免將書籍弄髒弄壞,令人嘆息不已。後來崔氏研究出了一種秘法,可以輕易抹去書上被墨跡污漬弄髒的痕跡,有此一法,更是能輕易塗改字跡。崔康乃是崔氏嫡系,自然精通這方法,而且崔康還有個極大的本事,那就是模仿別人的字跡!有這兩點,想要在張煥的試卷上輕微的改動一下,並非難事。

孔穎達嘆息道:“真是令人惋惜!可惜這首經典的試帖詩。崔侍郎有何看法?”

崔康沉吟片刻道:“張煥名滿天下,又是曹憲大夫的弟子,曹大夫德高望重,和孔大人一樣乃是儒學大家。僅此兩點,似乎也不能讓張煥落選。不過張煥文章中大爲犯忌,也令人頭疼得很。”

崔康這些話說了等於沒說,孔穎達自然不滿意,沉著臉再次詢問他的看法。

崔康肅然道:“既然孔大人一定要下官說,下官不妨說些淺見,若是說的不對還請大人不要見怪。”

“但說無妨!”

“想來張煥也是一時糊塗,纔出現了這些不該有的錯誤。下官認爲,不妨將張煥先錄取在案。不過畢竟事關犯忌,下官以爲張煥的名次不能太高。可是其人名滿天下,名次過低也說不過去,所以下官認爲,先將張煥排在第十名左右,然後呈報名單的時候請皇上定奪。”

“崔大人所言極是!”

“下官贊同崔大人所言!”

“下官也附議!”

崔康話音剛落,就有人出言附和,其他人見了也都紛紛附議。孔穎達皺著眉頭想了想,勉強答應了下來。

孔穎達和曹憲私交極好,又都是儒學大家,自然希望張煥能高中三甲,哪想到會出這檔子事。被張煥這份試卷一鬧,孔穎達心情很是不愉快,沉著臉開始翻閱其他的試卷。

因閱卷是在禮部大院,所以抽調來閱卷官吏中,禮部的人最多。崔康在禮部就職多年,人脈極廣,禮部被抽調的這幾人都唯他馬首是瞻。而從別處抽調的官吏,大多也被人暗中打過招呼,所以大多數人篩選試卷時,都會暗自詢問崔康的意思。

這樣做自然導致最後入選的試卷,幾乎全是世家子弟的試卷。不得不說,這些世家子弟雖然自傲,不過大多也都有真才實學。所做的詩詞文章雖然比不上張煥,不過確實比大多數寒門學子的要好很多。

孔穎達心情不樂,再加上崔康等人在一旁蠱惑,並未留意入選試卷中大都是世家子弟。認真的篩選出了二十九人,加上張煥,正好湊齊了三十人的大名單。

名單中諸如崔翰崔林,盧思德李伯彥等世家子弟俱都入選。寒門學子中,除了張煥之外,只有王玄策名列第二十四位,還有一名劍南道學子名列二十六,曹巖名列末尾。除此四人之外,竟然再無一名寒門學子入選。

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幕拉開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絕對不可和親!第一百四十七章 謀劃伏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二百零八章 紡織城的建立第一百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二章 學友第一百八十一章 初會袁天罡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五章 蕉葉練字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四百一十三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一十章 交戰(中)第一百零六章 前往高昌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零二章 伏俟城(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克遼東城(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條件達成第三百八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一百四十七章 謀劃伏擊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六章 找工作第九章 排戲(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師的作戰計劃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克遼東城(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二章 學友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動亂將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第四百一十八章 志大才疏的內賈德第一百七十七章 滿月宴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至嬀水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二百二十章 初遇高句麗人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二百四十章 敢做唐奸者,滿門抄斬!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鬆行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二)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二百九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二百六十章 攻克遼東城(五)第五十章 李靖原來是二哥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三百五十二章 火焚山林(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四十四章 皇家親情第二百零八章 紡織城的建立
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幕拉開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絕對不可和親!第一百四十七章 謀劃伏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二百零八章 紡織城的建立第一百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二章 學友第一百八十一章 初會袁天罡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五章 蕉葉練字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四百一十三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一十章 交戰(中)第一百零六章 前往高昌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零二章 伏俟城(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克遼東城(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條件達成第三百八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一百四十七章 謀劃伏擊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六章 找工作第九章 排戲(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師的作戰計劃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克遼東城(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二章 學友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動亂將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第四百一十八章 志大才疏的內賈德第一百七十七章 滿月宴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至嬀水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二百二十章 初遇高句麗人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二百四十章 敢做唐奸者,滿門抄斬!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鬆行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二)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二百九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二百六十章 攻克遼東城(五)第五十章 李靖原來是二哥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三百五十二章 火焚山林(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四十四章 皇家親情第二百零八章 紡織城的建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车致| 沁阳市| 青冈县| 菏泽市| 临颍县| 准格尔旗| 昆山市| 太仆寺旗| 准格尔旗| 罗定市| 霍邱县| 唐海县| 临武县| 兰坪| 新闻| 高安市| 迭部县| 蚌埠市| 广昌县| 安顺市| 科技| 双鸭山市| 五指山市| 安新县| 安吉县| 政和县| 安化县| 东阿县| 台江县| 罗平县| 湄潭县| 广安市| 陕西省| 云浮市| 乐业县| 鹰潭市| 南和县| 读书| 贵州省| 三门峡市|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