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德克威爾終於得到了拉瑪四世的召見。
曼谷的午後總是十分悶熱的,大殿之中卻傳來絲絲寒意,不過這並非某人散發出來的超自然力量,而是奧地利帝國科技的力量。
數臺巨大且昂貴的空調是弗蘭茨送給拉瑪四世的禮物,這曾經是兩國友誼的象徵。拉瑪四世也曾經考慮過將其丟入海中,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他實在離不開這種神奇的機械。
其實拉瑪四世也嘗試仿造過,但這種複雜的機械對於此時暹羅的鐵匠和木匠來說還是太過超前了。
因爲空調的存在,西裝革履的德克威爾在此也就不顯得那麼突兀。
“陛下,請恕我直言。我們兩國簽署的橡膠獨佔協定還有25年。貴國何以公開向他國出售本該我國獨佔的貿易品?”
拉瑪四世左肩披著金色外袍,外袍之下是一襲白衣,穿著一條紅色的帕囊裹裙緩緩走來。
這是暹羅王室的特殊服飾,裸露的右肩是他們亦爲凡軀的象徵,爲的就是體現他們半人半神的特質。
只見他不慌不忙地說道。
“德克威爾先生,您沒讀過《國富論》嗎?一切不過都是生意而已。何必這麼斤斤計較。
我一直以爲你們奧地利人的涵養都很好,我曾與貴國的皇帝有過一面之緣。他年紀雖小卻是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我想他一定會同意我的做法。”
拉瑪四世的話中隱含著很多信息,他一方面想用西方的著作爲自己的行爲洗白,另一方面則是想用弗蘭茨來壓一壓眼前的外交官。
但《國富論》也好,弗蘭茨可能的想法也罷,大抵是在狡辯和拖延時間而已。
德克威爾笑了笑,作爲低級的駐外官員,他確實沒怎麼見過弗蘭茨,但關於皇帝陛下的傳聞可是聽過很多,他不相信那樣的人會輕易放棄苦心經營多年的區域。
如果弗蘭茨真的不在乎也就不會給他那麼多特權了,所以德克威爾並沒有對自己產生懷疑。
相反他覺得對方都不裝了,自己也就沒必要繼續裝下去。
“陛下,貴國是在單方面違約,這是背信棄義,是對兩國之間神聖條約的踐踏!英國人的那本書上沒說清楚嗎?”
拉瑪四世擡頭直視德克威爾,此時按照暹羅的規矩德克威爾應該表現出惶恐然後避開視線或者選擇低頭,以示恭順。
拉瑪四世也一直都堅信著自己有這種神力,當他看別人的時候會直刺對方的靈魂。
然而此時德克威爾卻緊盯著拉瑪四世的眼睛,這讓他有些不悅,不過神不該與螞蟻計較。
“此協議本屬不公。彼時我暹羅國弱勢微,方纔不得不允了爾等所奏。然今日之暹羅,雖不若貴國之強,但也非易於之輩。
此橡膠之利本可造福萬民,豈可爲一國所據?
吾當大開方便之門,造福萬邦。
故先前所籤之協議理應作廢。”
德克威爾又被氣笑了,他本以爲自己這些所謂的文明人就夠虛僞,眼前這個暹羅國王更加虛僞。
“陛下,當年主動找我國籤協議的可是您。怎麼就好像我國逼著您一樣?我直說吧。
橡膠涉及到我國根本的經濟和軍事利益,我們不可能同意您的做法。
貴國原本沒有橡膠這個物種,是我們不遠萬里從歐洲帶來了橡膠樹的種子,並且派出農業專家教授貴國農民如何培植橡膠樹。
我國這些年來傾注的心血還不夠嗎?我們一直以高於市場平均的價格從貴國收購橡膠,更是爲貴國提供大量的工業品和軍工產品,甚至還替您培養了不止一批人材。這些又該怎麼算?
如果您能收回命令,我願意替弗蘭茨·約瑟夫一世陛下承諾再將收購價格提高20%。
您看如何?”
眼見拉瑪四世並不作答,德克威爾又說道。
“若陛下執意違約,我奧地利帝國將不放棄包括軍事行動的一切手段作爲迴應。”
拉瑪四世做出沉思狀似乎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然後說道。
“今我願奉銀一百萬兩,以償貴國之損失。此非懼也,實乃誠摯之舉。”
德克威爾覺得對方完全是在侮辱自己,一百萬兩白銀對於奧地利帝國來說最多隻能算是九牛一毛。
“您就沒有一點契約精神嗎?英國能在緬甸橫行,我國也不見得沒有那個實力!”
對於德克威爾的直接威脅,拉瑪四世則是早有準備,或者說他等的就是這個時候。
“既然貴國執意如此,寡人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拉瑪四世在德克威爾拿來協議副本上打了一個大大的叉子便厲聲說道。
“送客!”
拉瑪四世倒是沒有過分爲難德克威爾,這讓德克威爾有些慶幸,他立刻離開王宮準備到金邊商議下一步對策。
德克威爾離開之後,拉瑪四世叫出了藏在帷幔後面的羣臣。
“諸君可見到了?奧地利人如此無禮,野蠻霸道。仗著自己船堅炮利便想要將暹羅作爲他們的牧場,作爲神的子民,你們答應嗎?”
“不答應!”
衆臣的聲音在大殿想起久久不散。
這些大臣中絕大多數都是少壯派和排外主義者自然是齊聲迎合,哪怕有人不同意也不敢提出來。
“好!若天命使我暹羅受辱,即便是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亦無所懼!然若天命欲使我暹羅獨立,我拉瑪四世在此向佛祖發誓,必使我暹羅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以天下各國爲棋子,執棋天下!”
拉瑪四世此番豪言壯語一出,大殿內立刻呼啦啦跪倒一片,然後便是山呼萬歲的聲音響起。
其實拉瑪四世是真的想有一番作爲,交通各國,發展貿易也都是爲了讓泰國有機會走上世界這個大棋盤而已。
對於奧地利帝國可能的報復他倒不是太擔心,實際上拉瑪四世已經得到了英國人、法國人和葡萄牙人的承諾。
只要奧地利帝國膽敢進攻暹羅,三國就會以保護貿易爲名打擊奧地利帝國的遠征軍。
英國人更是已經派出兩千英軍準備在曼谷建立軍事基地,隨時應對奧地利帝國可能出現的報復。
但無論是拉瑪四世還是英法葡三國公使都覺得奧地利帝國報復暹羅的可能性不大,畢竟奧地利帝國與暹羅相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