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大明帝國的陸軍的弱小真的是超出來了李將軍的預料了,要知道一開始的認爲的是大明帝國的陸軍就算是不是那麼的強大的話起碼的和自己的安南國的軍隊差不了多少的,不過現在相比較起來的話大明帝國的陸軍甚至和自己國家的軍隊的差距都是很大的。
說實在的或許之前人家李將軍對於大明帝國多多少少的都是還有一點畏懼的心理在裡邊的,但是經過了這兩次的戰爭之後可以說李將軍內心之中的畏懼基本上已經是消失不見了,要知道這樣的一個時代還是陸軍爲王的時代,海軍僅僅的是人家陸軍的一個輔助而已。
就算是大明帝國的海軍在強大那麼又能如何能?你能把你的軍艦開到我的國度上面來嗎?你能用你的軍艦佔領我的國家嗎?很顯然的在這個時代都是不能做到的事情,就算是安南這樣的沿海的國家都是認爲海軍只不過是陸軍的一個運載的平臺罷了。
自然的知道了大明帝國的陸軍的真正的勢力之後李將軍根本的就是不把人家大明帝國的陸軍放在眼裡邊了,不過說實在的現在李將軍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軍隊裡邊的武將並不是那麼的多的,而且自己距離自己國內的經濟中心比較的遠,相持對於自己相當的不利。
而人家大明帝國卻能在相持的時間之內從自己的後方調出來一大批的武將和援軍,這樣一來的話就算是人家大明帝國的陸軍勢力再不行那麼必然的也能在人海的戰略上面對於安南人取得巨大的戰略上面的優勢的,這樣一來安南落敗也是遲早的事情。
李將軍確實的必須要擔心這樣的事情,李將軍的擔心還是十分的有必要的,畢竟人家大明帝國的軍人的數量要比安南要多上很多的,人家隨隨便便的就能調集出來十萬人的軍隊,安南人才是東拼西湊的才弄出來了五萬人的一支軍隊。
人口上面的優勢永遠的都不是簡簡單單的能磨平掉的,要知道上一個時空之內的華夏人爲什麼在歷次的戰爭之中沒有滅亡呢?完全的是因爲華夏人的人口的優勢過於的巨大,巨大的人口基數讓華夏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種族屠殺面前覺醒了起來,並還是完成了民族的覺醒。
同樣的在收到了人家的攻擊之後大明帝國鎮南關的人也想著後方發出了求援的信號,很顯然的鎮南關的人並沒有弄清楚對方到底是多少人在攻擊自己的城池,竟然直接的謊報了一個幾十萬大軍的兵力來進攻鎮南關。
若是換成了上一個時空的話那麼這樣的情報就算是一切順利的話也是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讓後面的人知道的,但是很顯然這個世界上面出現了武將計這樣的東西,自然的不必要話費那麼長的時間就能把這樣的情報傳送到人家後方的軍營之內了。
這一夜的時間可以說安南人的軍隊簡直就是沒有停下來攻擊的腳步,而且一次比一次要兇猛,似乎想要一鼓作氣的能拿下來鎮南關這道天然的屏障,不過很遺憾的事情就是大明帝國的軍隊雖然並不是那麼的強大的,甚至是弱小的,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守城永遠是華夏軍隊最擅長的一種防禦的方式,這種優勢是天生的,別人學都是學不過來的。
李將軍這下子倒是被人家的作戰的意志弄了一個滿腦袋的疑惑,要知道根據大明帝國一開始的作戰的效果來看的話對方的士兵不應該有如此強悍的作戰的意識,並且也沒有發現什麼御兵技的存在,但是對方的士氣確實的是出乎意料的高漲。
其實李將軍不知道的是人家大明帝國的軍師早已經對著自己的軍隊暗暗地釋放了一個軍師技,要知道這個軍師技沒有別的功效,完全的就是保證大明帝國的軍人的士氣高漲,嚴格意義上面算起來的話這個軍師技沒有攻擊效果只有防禦的效果的。
這種軍師技釋放的時候往往的並不需要很強大的能量的,幾乎也就是一瞬間就能完成的事情,而且這樣的軍師技若是對方沒有發現的話那麼還是絕對的沒有辦法破解的,除非了軍隊的帥旗倒了下來或者是主帥釋放者出現了意外,不然的話這種軍師技是不會輕易的解除的。
第二天一大早收到了前方的求援報告的將領就坐不住了,要知道鎮南關簡直就是西南地區的防禦的屏障,一旦是讓人家安南人突破了鎮南關的防禦陣地的話那麼憑藉著大明帝國的軍隊的能力根本的就是抵擋不住人家安南人對於自己的攻擊的。
就在人家後方的將軍們準備出兵的時候監軍卻又是站了出來,很顯然監軍對於前方報的這樣的數字表示深深的懷疑,要知道安南人不是漢帝國的人也不是大唐帝國的人,安南只不過是一個小國家,哪裡能輕易的調動幾十萬人的軍隊呢?莫不是對方用出來的什麼計謀?
不能說所有的文臣都是不懂的軍事的,雖然懂軍事的人並不是那麼的多的,但是卻也是有的,于謙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僅僅精通四書五經,對於軍事戰略也是有一定的研究的,于謙就對於這一次前線將領爆出來的數字表示很大的懷疑。
監軍是軍事上面最高的決策的人,軍事統帥都是必須要聽從人家的命令的,思來想去的將軍都是覺得於謙說的也是有一點點的道理的,安南人一次性拿出來幾十萬人的軍隊真的不是那麼的現實的,不過卻也不能不救援,思來想去的卻想出了一個哭笑不得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