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05.第 105 章

可不知爲什麼, 陛下被皇后所害,活活餓死在宮中的傳聞不脛而走,一時間民怨更加沸騰。

不過京城的驚變消息, 還未傳到遙遠的北地。

當陛下的親筆求救的密信來到北地的時候,趙棟正帶兵配合著韓臨風攻打著北地最後兩處被鐵弗人佔領的州縣。

雖然趙棟當初一口拒絕了韓臨風通力協作的請求。

可是在隨後的幾場戰役中, 有那麼幾次,鐵面軍和鐵弗人激戰焦灼, 一時難分勝負的當頭, 大魏王師都不請自來, 恰到好處地幫著鐵面軍圍堵合擊, 連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

鐵弗王庭因爲趙棟與韓臨風的聯手, 已經兩次被迫後撤千里。

昔日鐵弗橫行的幾處州城, 幾乎看不到鐵弗人的身影了。這在最近幾十年來,實屬罕見。

今日,二人相約,一路馳騁來到了一處地方。

此時, 他們二人正好站了當年聖德先帝被包圍的丘臺山之上。

過去了幾十年, 當年被戰火燒得光禿禿的山坡已經是草木繁生。

韓臨風在一片草木中,找到了鐵弗人在此立下的石碑, 在這石碑上刻著密密麻麻的鐵弗文字,應該是在炫耀當年圍困大魏皇帝的歷史。

而在石碑的背面居然還刻下了幾個碩大的漢字——大魏皇帝在此受降。

明明是鐵弗人雕刻的碑文,卻偏故意用了一串漢字,羞辱的意味十足!

趙棟看了看韓臨風,而韓臨風則朝著身邊的侍衛彎了彎手指, 侍衛立刻心領神會, 遞給了韓臨風一把鐵鎬,

韓臨風脫了戰甲和上衣, 露出了緊實的肌肉,舉起鐵鎬,朝著那刻滿屈辱的石碑狠狠砸去。

趙棟也脫了戰甲,揮手也要來了一隻鐵錘,幫著韓臨風一起砸。這一下下砸去,砸得石子橫飛,卻讓周遭的將士心中無比亮堂。

就在韓臨風一腳踹掉剩餘的石碑碎塊時,周圍的將士齊聲呼和,響徹凌霄。

待砸碎了石碑,兩個男人又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相視大笑。

男兒生在世間一遭,要的就是這種酣暢淋漓,抱負成真之感!

趙棟雖然日日夜夜思念收回故土,可是站在丘臺山上,夢境成真的時候,卻還有如夢似幻的恍惚感。

此時四下望去,萬里疆土被青草覆蓋,到處都是融融生機。

趙棟長長出了一口氣,卻不能不提醒韓臨風道:“有人已經跟朝廷奏報,說你與鐵面軍聯繫緊密,大約過不了多久,朝廷會派人查你的底細……”

韓臨風倒是不介意這些,而且他也預料到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如今,他佔領的地盤整整擴大三倍,手裡的兵將上萬。一個武裝到牙齒的猛獸,難道會怕身上爬上幾隻跳蚤?

所以韓臨風摟住了上將軍的肩膀,從容道:“今日不提這些掃興之事,你我能踏在丘臺山上,此生應無憾事了!”

說完,他命人拿來水酒,敬奉天地後,鄭重澆在了丘臺山的土地上:“大魏韓氏列祖列宗在上,我韓臨風不負祖宗遺訓,終於率領軍隊打到了丘臺,如今雖還剩兩州尚未光復,但光復山河指日可待!還請祖宗保佑我和趙棟將軍旗開得勝,凱旋而回……”

就在這時,不遠處有驛站的馬匹一路跑來。

原來是京城傳遞來了書信,

趙棟收到了信,只看了幾眼,神情立刻大變,不過他擡眼看向韓臨風時,卻力持鎮定,與韓臨風告辭之後,便匆匆上馬離去。

而韓臨風雖然沒有看到陛下的求救密函,但不久後也猜到了那封信函的內容。

因爲僅隔半日,他也收到了京城李歸田大人的信。

信裡少了客套寒暄,只細說了宮變的細節,眼下陛下被妖后挾持,九皇子被殺,而六皇子無昭傳位,雖有登基的野心,恐難上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大人只言簡意賅寫了一句:正位承襲須德行兼備之皇嗣,眼下宮中無龍首,各地宗親蠢蠢欲動,遵循祖訓,紛紛要入宮勤王。他和羣臣都逃出京城,人心惶惶。

韓臨風不動聲色地合上了信件。

因爲皇族內鬥,現在羣龍無首,那逃逸行宮的六皇子雖然匆忙登基,可是宣讀的那份陛下傳位的詔書,所有人都知是假的。

而魏宣帝其實已經死了的傳聞也宣揚得到處都是,現在李大人都不知道陛下是死是活。

像六皇子這樣殺害至親,篡權奪位之人,哪配得帝位?

而且隨著京城周遭的動盪越來越大,許多藩王也紛紛打著勤王護駕的名義紛紛朝著京城挺進,再加上各色起義的農民軍,已經亂成一片。

若是沒有強有力的王師入京穩定時局,也許大魏篇章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

李歸田的學生遍天下,自然也聽聞了北地鐵面軍收復失地振奮人心的消息。

就在朝廷動盪前,就一直有人影傳北鎮王府世子似乎跟那義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有人言之鑿鑿,說北鎮世子就是那隱身在後的魁首。

李歸田雖然不盡信,不過也是在匆忙逃亡前,給韓臨風寫了一封信。

他並未領到聖旨,也不清楚此時朝廷時局變化,自然無法向掌控兵權的趙棟救助。要知道趙棟娶的可是王皇后的女兒,誰能清楚,他若回來是勤王救駕,還是要助紂爲虐?

所以李歸田不能搬請趙棟救駕,請了便是越權逾矩。

可是他給韓臨風的信,乃私人交情。

李歸田雖也是大儒,可是爲人哲學與在宮門前死去的孔老又有些不同。

就如他的名字一般,從農田裡出來的人,天生帶著一股務實的爲人之道。在李歸田看來,陛下的幾個兒子都太不成器,從彥縣之災,到京城之亂,其實都是人禍!

聽到了關於韓臨風的傳言後,李大人一時想起了那個與他共度難關,在洪水絕境裡也一直樂觀坦然的那個英偉青年!

以至於再聽聞關於北地義軍擊退鐵弗人的捷報時,李歸田都是心有感慨——皇室韓家不是沒有帝王之相的人,只是那人離京城和王座都太遠。

這次京城劇變時,李大人也是鬼使神差,就是想給北方的那位小友寫信告知一下。

至於接下來如何,便如地裡播種,稻田插秧,收成好壞也要看一看天命。

李歸田決定一併交給老天,端看大魏的運氣造化,能不能恩賜一位心懷百姓的帝王了。

韓臨風收到了李大人的信後,便也匆匆趕回了王府,找尋到了北鎮王。北鎮王看過信後,也是臉色一變,父子二人迅速入了書房。

這幾日,京城裡動盪的消息其實也陸續傳入了過來。不過那些傳聞都沒有李大人傳來的這麼詳實。

北鎮王再仔細看信後,便問兒子:“吾當如何?”

韓臨風道:“先祖將韓氏子孫封王分疆,駐守各處,就是爲了在皇權生變的時候,本族子弟能力挽狂瀾,匡扶皇權。先祖冊封二十七同姓王,就是爲了避免曹魏皇家當年孤立無援的禍事。如今既然朝中生變,按祖制,同姓王當入京勤王。我想各地的韓式藩王應該已經傾巢而動,紛紛趕往京城。我願護送父王即刻進京平亂!”

韓毅聞言,卻覺得兒子有些癡人說夢:“憑什麼?就憑你糧草營裡費心招攬的那些兵卒?我等原本就是被排擠的偏宗,這個動盪世界,唯有明哲保身,何必去京城丟人?”

韓臨風卻穩穩道:“我糧草營裡的兵將不夠,可若加上鐵面軍萬人鐵騎呢?”

韓毅猛然看向了韓臨風。

他當然知道兒子在背後鼓搗些見不得人的東西,也知道兒子似乎跟那曹盛關係匪淺。

可韓臨風如此篤定要將鐵面軍引入京城,豈不是要引狼入室?他怎麼就肯定曹盛肯配合著他,匡扶韓家王室?

到了這個節骨眼,韓臨風也算是可以跟父親毫無顧忌地亮出家底了。

當他說出自己鐵面軍的主帥,傳聞中的那個鐵戰神時,韓毅也算是印證了心中的猜測,坐在書齋的椅子上,百感交集地看著兒子良久。

他總覺得自己這個兒子絕非池中之物,臨風小時,他也費心不拘謹兒子的性子,讓韓臨風可以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過韓毅這麼做並非臥薪嚐膽,而是夾雜了補償情愫——總是想將自己年少未完成的事情,讓愛子盡情做個遍而已。

可萬萬沒想到,這小子竟然揹著自己不聲不響,差點捅破了天!

北地之人,有誰不知,鐵面軍已經基本收復了二十州的失地,如今在北地儼然已經原地封王封神!

昔日的曹盛裘振一類的散軍,完全沒法同今日的鐵面軍比擬!若能掌控這樣一支鐵血之師,走到哪裡都不怕!

想到這,北鎮王在書齋裡繞走了好幾圈,越走越是激動。

最後,他從書架的暗盒裡拿出了一隻陳舊的錦盒,打開盒子,裡面躺著一枚田黃石雕刻的方正大印,印上盤踞著一條栩栩如生的龍,嘴裡銜環,異常精緻。

“這是聖德先帝的印,雖然是私印,不過多用於宗親書信。我現在把它交給你了,能不能用它平定叛亂,重振我們這一族,就要看我們北鎮一支的造化了!”

當韓臨風伸手要接的時候,北鎮王卻一把緊握住了他的手:“我一併交給你的,還有我北鎮王府一家老小的性命!”

韓臨風穩穩回握住了父親的手:“請父王放心,此番進京,就是要與諸王展示我北鎮王府的實力,最後無論哪位皇子坐在龍椅上,都不會再小窺梁州。最起碼以後我的子嗣不必再入京爲質,被人呼來喝去了!”

天子的位置不好坐,京城的局勢也不甚明朗。但是韓臨風知道該讓鐵面軍在京城的一衆權貴前亮一亮相了。

既然是武裝到了牙齒的猛獸,總得讓人知道,才能避免有人以後想不開來招惹梁州。

北鎮王府父子倆商議著入京的事宜,而趙棟的營帳桌上也是信箋如雪花一般。

韓氏皇族當初封王無數,而這次京城動盪羣龍無首,自然也燃起了那些宗親王爺們角逐王位的野心。

可是那些王爺也知道,只頂著皇室王爺的頭銜,兩手空空地回京的話,是肉包子打狗,要被淹沒在那些起義流民的喊打喊殺裡。

只有帶著強有力的軍隊入城之人,纔是真正可以力挽狂瀾,穩住韓氏江山的定海神針。

所以身在北地的趙棟也成了各路藩王極力爭取的對象。什麼天花亂墜的允諾都有,甚至有人在信裡暗示,一旦趙棟能助他入京穩坐王位,便將自己的女兒送給趙棟爲奴,任憑他打罵差遣。

各種幾近醜態的信箋,讓人看了也是大倒胃口。

漁陽也從惠城匆匆趕來,哭著入了營帳,求著自己的夫君趕緊回京,解救自己的母后和六弟弟。

趙棟擰眉冷聲道:“你可知陛下被皇后和恆山王挾持去了行宮?他們還需要救?”

漁陽一聽也傻眼了。

她平日受夫君的影響,儘量不參與皇家政事,甚至六弟和九弟之間的皇儲之爭也從不摻和。生怕讓自己的夫君夾在中間難做。

可是現在聽趙棟說,母后挾持了父王,甚至已經宮變殺了瓊貴妃和九皇弟,她震驚之餘,自得慢慢消化一下。

不過想起自己母親爭強好勝的性子,還有她離京前,兩個皇弟已經陷入白熱化的爭執,所以母后若是悍然發起宮變,似乎也不太讓人吃驚了。

不管怎樣,京城如今陷入了一片動盪,趙棟必須馬上帶兵回去清君側,再將二聖迎回宮中。

正在這時,公主一眼看到了滿桌子各路宗親投送來拉幫結夥的信箋,只看了幾封就氣得她心悸氣短!

“一羣無恥之輩,居然還妄想著這個時節拉攏著你!他們也不想想,你是何人的女婿!”

趙棟沒有說話。畢竟從外人看來,他一直屈服於皇室的淫威,不得已娶了驕橫的漁陽公主,平日應該憋屈得很。

他們也應該是猜測著此番皇室遭逢劫難,被迫成爲駙馬爺的趙棟一定迫不及待也想革新換代,不再受那帝后挾持了。

所以這些宗親們纔會紛紛寫信,試圖拉攏趙棟。

趙棟不讓漁陽再看那些氣死人的信,只是命令大軍即刻拔營起寨,他要儘速趕回京城。

漁陽公主也要去,可是趙棟不肯,只說京城混亂,他若帶女眷會不方便,漁陽還是留在北地惠城,待京城平定後再回去。

現在,大魏各處能有實力挑戰王位的宗王,幾乎都集結著各路軍隊,朝著京城的方向進發。

宗王妃並不太關心京城政局,可是也知道王室生變的時候,宗親入京的意義。

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突然帶兵入京,在她看來應該不會是去爭搶虛空的王位,而是想要跟陛下表一表忠心,入京勤王護駕去了。

只是宗王妃並不覺得憑藉著梁州這些蝦兵蟹將,能創下什麼驚世奇功,更覺得這父子二人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居然也眼巴巴地帶著一點家當入京丟人現眼。

所以大家閒坐一處時,她忍不住跟落雲抱怨起來。

落雲沒有說話,也是心事重重。她在回憶三日前的凌晨,她在梁州城門外親自送走了韓臨風的情形。

跟矇在鼓裡的宗王妃不同,她清楚韓臨風的實力,此番他帶著鐵面軍入京,絕對不可能是簡單的勤王護駕。京城此時風起雲涌,羣雄逐鹿,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發生驚天動地的變故。誰也不清楚此番赴京是吉是兇。

落雲將自己從寺廟親自求來的靈符掛在了他的脖子上,雖然覺得有千言萬語的叮嚀,可是話到嘴邊時,卻只剩下一句:“一定要平安回來……”

跟封王拜相,一朝成龍相比,她更希望自己的夫君能平安回到自己的身邊。

至於其他,她並不強求,只希望這一遭之後,北鎮王府起碼不用憋屈夾著尾巴過日子。

在宗王王妃有一搭沒一搭的話裡,她始終一語不發。

小公子韓逍卻發起了長篇大論。他對於哥哥非要與父王領兵入京的行爲,很不以爲然,引經據典地評價古往今來,投機取巧的人大都沒有好下場。

京城動亂,真正的聰明人都唯恐避之不及,韓逍很不明白兄長怎麼突然功利心大盛,竟然做出如此賭徒之舉,更是不高興父兄不跟自己商量。

好歹家裡他的書讀得最多,若是父兄同他商量,他一定勸諫二人不可入京犯險。

雖然北鎮王和世子都去了京城,但這也沒耽誤小公子在自家的庭院裡,跟一府女眷賣弄自己廣博深沉的見識。

結果宗王妃被兒子說得心煩意亂,只恨不得立刻騎馬去攔截了那二人,萬萬不能入京闖下潑天大禍。

而那趙棟入京時,並沒有帶走兒子趙歸北。畢竟北方的的二十州剛剛平定,而鐵弗人雖然短期不會來犯,也要防患未然。

而且趙棟還有一點私心。他知道京城如今變數太大,兒子還年輕,又是剛剛成婚,何必去趟那渾水?

所以他乾脆留下了小夫妻在梁州。所以此時韓瑤也在孃家裡坐著,聽了弟弟的一番高談闊論。

她卻是聽了不甚順耳,瞪眼道:“你一介書生,又懂什麼?哥哥厲害著呢,用不著你這般咒他!”

受了趙歸北的影響,韓瑤知道的可比宗王妃母子多了許多。雖然她也不知哥哥就是威震北地的鐵面戰神,不過在韓瑤看來,兄長是比父親還要可靠的存在。

所以聽到自己的弟弟在那不知天高地厚地品評兄長,韓瑤立刻毫不客氣地出言申斥。

韓逍斜看姐姐一眼,冷笑一聲道:“傾巢之下無完卵,別以爲你嫁給趙家就能置身事外!趙歸北可不是人家漁陽公主的親兒子!到時候也護不住你這個亂臣之女!”

這話氣得韓瑤起身要打弟弟。

可是宗王妃向來護著兒子,立刻瞪眼道:“逍兒有何說錯的地方?你嫁人之後越發能耐了,時不時跟我頂嘴,現在還要當著我的面耍家姐威風!要是這樣,你立刻搬出府去,少回來氣我!”

韓瑤在母親面前是討不到好的,只能委屈地坐在了嫂嫂的身邊,不接母親的話茬。

不過落雲此時卻擡頭瞟了小叔子一眼,淡淡道:“王室動盪,藩王入京勤王護駕乃是祖訓。父王是韓氏子孫,焉能偏居一隅,茍且偷安?你方纔之言就止於院中。若是出去跟你的友人說,纔是會給家宅招惹災禍!”

平日落雲從來沒有跟小叔子爭論過什麼,聽了他那些書生意氣的酸話,也是笑笑就罷了。畢竟他是宗王妃的親兒,總要讓一讓。

可是他今日之言,完全是無知的誑言浪語,落雲不能不出聲申斥。

韓逍在王府裡除了父兄,一向說慣了上句,冷不丁被他一想看不起的平民嫂子申斥,竟然愣在原處,有些轉不過臉來。

宗王妃也有些不高興,不過她也知落雲說得在理,韓逍平日總是跟一羣跟他年齡相仿的友人交際,若是不注意言語,的確惹禍。

於是她終於不輕不重地說了兒子幾句,氣得韓逍臉色漲紅,一副不愛跟婦人口角的憋氣樣。

落雲也不想再跟黃毛小子口舌,藉口要讓韓瑤看看她新繡的花樣子,當下起身,跟宗王妃施禮後拉著小姑子出了園子。

韓瑤跟著落雲一起,說話倒是沒有拘束,不過她其實也心懸著哥哥和父王,小聲道:“歸北這幾日得到的消息都是京城裡亂極了。我的公公也趕回了京城,父王和兄長也去了。他們會不會政見立場不同,鬧出亂子來?”

落雲抿了抿嘴,沒有接話,因爲她也不知現在的情形,唯有期盼著月餘之後,從京城傳來好消息。

只不過沒有過多久,從京城來的書信越來越少,整個驛道如同荒廢了一般,等不到半點消息。

就算宗王妃去各處夫人府上打探,得來也是形形色色不太靠譜的傳聞。

有從京城逃過來的人說,整個京城乃至周遭鄉縣,都被起義的流民佔領了,許多州縣官員甚至被那些流民抓住,吊死在了衙口。

許多世家紛紛逃離京城,京城周遭也沒有官署衙門了,燒殺搶掠不斷,儼然是要亡國的亂世情景。

宗王妃聽了這些,在惠城官眷宅門裡也坐不住了,左右一看,發現陪她來的落雲不知蹤影,於是便問身邊的媽媽,世子妃去哪了。

這麼一問,才知世子妃好像是去城中的錢莊辦事去了。

宗王妃氣得朝天翻著白眼,自言自語道:“這都什麼是時節了,還有心思擺弄她那些閒錢!”

71.第 71 章65.第 65 章54.第 54 章105.第 105 章25.第 25 章117.第 117 章111.第 111 章53.第 53 章122.第 122 章17.第 17 章118.第 118 章10.第 10 章86.第 86 章27.第 27 章39.第 39 章126.大結局117.第 117 章38.第 38 章8.第 8 章4.第 4 章24.第 24 章11.第 11 章11.第 11 章27.第 27 章60.第 60 章67.第 67 章101.第 101 章59.第 59 章11.第 11 章42.第 42 章70.第 70 章108.第 108 章60.第 60 章38.第 38 章120.第 120 章31.第 31 章62.第 62 章67.第 67 章11.第 11 章92.第 92 章70.第 70 章121.第 121 章72.第 72 章99.第 99 章20.第 20 章41.第 41 章92.第 92 章33.第 33 章94.第 94 章49.第 49 章122.第 122 章10.第 10 章77.第 77 章103.第 103 章115.第 115 章23.第 23 章52.第 52 章106.第 106 章7.第 7 章81.第 81 章74.第 74 章94.第 94 章44.第 44 章29.第 29 章22.第 22 章17.第 17 章38.第 38 章71.第 71 章87.第 87 章110.第 110 章56.第 56 章16.第 16 章10.第 10 章43.第 43 章35.第 35 章49.第 49 章33.第 33 章14.第 14 章26.第 26 章23.第 23 章71.第 71 章84.第 84 章126.大結局52.第 52 章63.第 63 章21.第 21 章91.第 91 章54.第 54 章19.第 19 章55.第 55 章107.第 107 章106.第 106 章65.第 65 章23.第 23 章122.第 122 章91.第 91 章29.第 29 章22.第 22 章125.第 125 章29.第 29 章
71.第 71 章65.第 65 章54.第 54 章105.第 105 章25.第 25 章117.第 117 章111.第 111 章53.第 53 章122.第 122 章17.第 17 章118.第 118 章10.第 10 章86.第 86 章27.第 27 章39.第 39 章126.大結局117.第 117 章38.第 38 章8.第 8 章4.第 4 章24.第 24 章11.第 11 章11.第 11 章27.第 27 章60.第 60 章67.第 67 章101.第 101 章59.第 59 章11.第 11 章42.第 42 章70.第 70 章108.第 108 章60.第 60 章38.第 38 章120.第 120 章31.第 31 章62.第 62 章67.第 67 章11.第 11 章92.第 92 章70.第 70 章121.第 121 章72.第 72 章99.第 99 章20.第 20 章41.第 41 章92.第 92 章33.第 33 章94.第 94 章49.第 49 章122.第 122 章10.第 10 章77.第 77 章103.第 103 章115.第 115 章23.第 23 章52.第 52 章106.第 106 章7.第 7 章81.第 81 章74.第 74 章94.第 94 章44.第 44 章29.第 29 章22.第 22 章17.第 17 章38.第 38 章71.第 71 章87.第 87 章110.第 110 章56.第 56 章16.第 16 章10.第 10 章43.第 43 章35.第 35 章49.第 49 章33.第 33 章14.第 14 章26.第 26 章23.第 23 章71.第 71 章84.第 84 章126.大結局52.第 52 章63.第 63 章21.第 21 章91.第 91 章54.第 54 章19.第 19 章55.第 55 章107.第 107 章106.第 106 章65.第 65 章23.第 23 章122.第 122 章91.第 91 章29.第 29 章22.第 22 章125.第 125 章29.第 29 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溪县| 南木林县| 南川市| 屏山县| 宁阳县| 全州县| 湖北省| 宁阳县| 泾川县| 广元市| 松滋市| 宣武区| 湟中县| 鄢陵县| 西畴县| 平南县| 合山市| 南澳县| 牟定县| 得荣县| 河源市| 南岸区| 崇州市| 蓝山县| 阿克陶县| 宁陕县| 乳山市| 襄城县| 涟源市| 石河子市| 丰顺县| 新乐市| 永靖县| 丰台区| 青冈县| 苍南县| 玉树县| 西贡区| 墨玉县| 雅安市|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