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章 一縣之主

這場宴會的主體氣氛還是和諧的。雖然出了趙高和趙雲這麼一檔子事,不過大多數人也只當是小孩子間的笑鬧,並沒有放在心上。當宴會接近尾聲的時候,不出趙雲所料,皇帝向衆人宣佈了對趙雲的封賞。

趙雲被冊封爲文安郡王,封地文安縣。其他的賞賜在趙雲看來到沒有什麼重要的了,不過,有了自己的地盤,還是讓趙雲這個屌絲出身的草根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在自己的領地,自己可以好好過一把皇帝癮,封地內的政策、經濟、軍事、文化等等,全部都有自己說了算。

不得不說,這個世界的皇帝還都是蠻大方的,自己的子孫,都會賜予封地,這也是對後代的一種培養。

每位皇子皇孫在封地內的表現皇帝都能看在眼裡,有能力的,皇帝會給你更大的舞臺,讓你得以發展。昏庸無道的,在小小封地內,也折騰不起多大的浪花來,皇帝也不會去幹涉。

每位皇子皇孫只要不舉旗造反,一生榮華富貴還是有保證的。就算將來皇帝歸天,新皇登基,也不能收回分封出去的土地。

不過,除了皇帝嫡系一脈,其他郡王沒有重大功勞,也無法獲得新的封地,所以他們又有了後代之後,只能將固有的封地再重新劃分給自己的子孫。

這個情況有點和地球上華夏古代的推恩令差不多。一代代下去,那些皇室的旁支宗親,領地只會越來越小。有些團結的還能多挺幾代,那些窩裡斗的,很快就會衰敗下去,直到再也沒有影響力,領地就會被皇帝收回,重新分封。

如此循環,大勢總是在皇帝手裡掌握的。所以,皇帝很放心。就算郡王與郡王之間偶有摩擦,皇帝也由他鬥去。

七月盛夏,烈日炎炎。

文安大街上。八擡大轎,銅鑼開道,兩個差人舉著“肅靜”“迴避”的大牌子。

趙吉見兒子要遠赴封地,將府上的賬房、管事、家奴、護衛,選出精明能幹的若干人,組成了趙雲的班底。畢竟都是自己人用的放心。

趙雲坐在轎子上,有一種威風八面的感覺。這片土地,是屬於他的了。

趙雲未到文安之前,這裡的一切皆有皇帝派人管理。如今趙雲既然已經接手,縣令將一切政務交接完畢,便可順利調任到別處去了。走之前,趙雲特意命人設宴送行。畢竟在這裡幹了這麼多年未出紕漏,縣內也算治理的井井有條。

送走了縣令,趙雲自己親自坐在縣衙當中,吳二先生將文安縣的系統情況及賬目整理完畢,報給趙雲聽。

吳二先生原是太子府的賬房先生,跟隨趙吉多年,做事很有分寸。

不管趙雲能不能聽的懂,他都是這一縣之主。吳二先生還是將整理出來的東西仔細的向趙雲解釋說明。

吳二先生心中暗暗稱奇,自己這位“新老闆”小小年紀,居然有耐性聽自己說完。要是一般同齡小孩子,早就不耐煩了。而且,看他的表情變化,顯然是聽得懂其中的利害關係。真是奇哉怪哉。

聽完吳二先生彙報,趙雲對自己這領地有了個大概的瞭解。

文安縣面積不小,可是,方圓五百里的範圍,只分散居住了區區兩萬餘人,耕地面積也不多,大部分土地還屬於荒蕪狀態,沒聽說有什麼礦產資源。不遇上災年基本上能自給自足。

按照吳二先生的預算,每年徵收上來的糧食、稅金,除了上繳皇帝的,剩下的自己用於日常開銷,還是有所富餘的,整體生活還是可以活得很滋潤的。

可是趙雲並不這麼看。

自己來到這裡,可不是單單的爲了解決溫飽的。更何況,這裡的農業本來就是靠天吃飯的。而且農業還是支柱產業,一旦遇到災年,如果照常徵稅的話,絕對會有很多人吃不上飯的。這個縣人口分散且稀少,自己帶來了五百護衛,到是不擔心災民暴亂造反。他們現在都是趙雲的子民,趙雲又怎麼忍心看他們活活餓死?趙雲可不想成爲這片土地上的吸血鬼。

而且,自己的文安縣,恰恰毗鄰老冤家趙高的高陽縣,難保那趙高不來尋釁滋事。自己總要有自保的手段才行。

再說,自己豈能安守這一郡一縣?總是要發展的吧?現在修生養性,爲將來能攀上修煉更高峰做準備,可沒幾年體內的先天之氣就會轉化完成,那是就得按部就班的煉精化氣。自己的實力倒時候會突飛猛進。總得趁現在打造好自己的家底,不能到時候拖後腿纔是。

所謂看花容易繡花難。看起來皇帝一天很風光,可自己僅僅管理這一縣之地,要操心的事情就太多太多了。

首先就是吃飯問題。趙雲看了往年的賬簿,全縣耕地不到七萬畝,人均耕地才三畝多,將縣內從事商、樵、漁、獵等人口刨除,種地的農戶人均耕地也不會超過五畝。這在附近的縣中已經算很多了,可趙雲看來這遠遠不夠,何況科技水平落後,畝產量不高,這點地一年才能產多少糧食,雖然上繳賦稅不多,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飽飯的。大多數時候還要靠挖野菜充飢。

還有就是安全問題。自己境內治安管理需要人手,一旦與人發生衝突,還是需要人。北方草原上蠻人屢屢犯境,邊境上的三河縣也是無主之縣,因爲北蠻每次來都只是掠奪財物,並不佔領,皇帝也就並沒有派重兵鎮守。這樣一來就苦了當地的老百姓了。時間一長,人們都總結出了規律。但凡草原上出現天災或是糧食短缺的冬天,北蠻就會出動來掠奪。屆時,三河縣的人們就紛紛逃難,文安縣就難免受到波及。所以,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是必須的。

總結了半天,趙雲覺得歸根結底,最缺的還是人。

有了勞動力,就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自然吃穿不愁。有了兵源,自然安全無憂。有了人口,經濟就能得到發展。發展經濟有了錢,教育和社會公益方面纔能有精力去搞。

可是溫飽問題和安全問題不解決,誰又會來這安家落戶呢?

趙雲想的頭都要大了。一口吃不成胖子。趙雲也不會急於求成,一步一步來吧。

第二章 山中歲月 師從自然第十章 一縣之主第二章 山中歲月 師從自然第四章 歸來第十四章 五年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十章 一縣之主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九章 毀你三觀第二章 山中歲月 師從自然第七章 獸王令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十章 一縣之主第四章 歸來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六章 小人如鬼第三章 你成年了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三章 你成年了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四章 五年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十四章 五年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八章 孔融讓梨第四章 歸來第六章 小人如鬼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四章 五年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二章 山中歲月 師從自然第十四章 五年第七章 獸王令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六章 以武服人第十五章 比武大會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五章 比武大會第八章 孔融讓梨第十六章 以武服人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七章 獸王令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章 你成年了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十章 一縣之主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五章 偶遇逗比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章 你成年了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九章 毀你三觀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七章 獸王令第十六章 以武服人第四章 歸來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五章 偶遇逗比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五章 偶遇逗比第十章 一縣之主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四章 歸來第八章 孔融讓梨第五章 偶遇逗比第十四章 五年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六章 小人如鬼第九章 毀你三觀
第二章 山中歲月 師從自然第十章 一縣之主第二章 山中歲月 師從自然第四章 歸來第十四章 五年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十章 一縣之主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九章 毀你三觀第二章 山中歲月 師從自然第七章 獸王令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十章 一縣之主第四章 歸來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六章 小人如鬼第三章 你成年了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三章 你成年了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四章 五年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十四章 五年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八章 孔融讓梨第四章 歸來第六章 小人如鬼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四章 五年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二章 山中歲月 師從自然第十四章 五年第七章 獸王令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六章 以武服人第十五章 比武大會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五章 比武大會第八章 孔融讓梨第十六章 以武服人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七章 獸王令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章 你成年了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一章 異界第一劫第十章 一縣之主第十七章 長河落日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五章 偶遇逗比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章 你成年了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九章 毀你三觀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七章 獸王令第十六章 以武服人第四章 歸來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五章 偶遇逗比第十八章 再回禁地第五章 偶遇逗比第十章 一縣之主第十二章 小試身手第四章 歸來第八章 孔融讓梨第五章 偶遇逗比第十四章 五年第十三章 挖牆腳第六章 小人如鬼第九章 毀你三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城县| 盐池县| 阿鲁科尔沁旗| 金昌市| 锦州市| 武功县| 江油市| 淮北市| 漳浦县| 龙口市| 焉耆| 镇原县| 雅安市| 郸城县| 邢台市| 剑阁县| 天水市| 固镇县| 保靖县| 罗田县| 丰台区| 潮州市| 肃南| 惠安县| 长沙县| 郯城县| 利辛县| 栖霞市| 板桥市| 墨竹工卡县| 如皋市| 尚志市| 大荔县| 天等县| 崇明县| 博野县| 余姚市| 乃东县| 青岛市| 家居| 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