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三章 疾風(二)

只是到了今天,三更造飯對於大蘭山來的輔兵和伙伕來說到不算問題,只是五更拔營卻萬萬不能了。因爲到了五更,不少友軍還沒有到齊,甚至還有些依舊賴在被窩裡,更別說是吃飯後出兵了。

整整一個早晨,沈調倫始終奔波於樑弄鎮外的各部友軍的營地,好容易把他們全都弄起來了,也吃過了早飯,並且全副武裝的準備啓程了,中午飯的飯點兒也快到了。對此,他也只能以著這是第一次動員如許多的友軍聯合作戰,這份經歷對於日後王翊調集大軍收復失地也是一種經驗來安慰自己。

從三更造飯,接近五更時分很多友軍還沒起牀開始,王翊就始終在壓抑著心的不快,說好的五更點兵聚將,結果到了時辰,將倒是基本都來了,可是兵就沒見到多少,如果不是劉翼明早前建議集結完畢前先不在臨時搭建點兵臺上誓師,只怕到時非要鬧出些事端不可了。

既然三更造飯、五更拔營已經不可能了,王翊也只好將計劃修改爲吃過午飯再行出發。這麼多的友軍,一個個良莠不齊,實在讓他找不到曾經僅僅指揮本部作戰時那種如臂使指的感覺。

看來劉翼明和黃中道的想法還是很有建設性的,日後還是不能聚集太多的友軍,實在是有些手忙腳亂。現在只希望這次被冷藏的經歷可以讓陳文這個他始終很看重的年輕武將得到些教訓,這樣使用起來也不會再像現在一般唯恐培養出一個日後會爲禍於大明王朝的混世魔王了。

只不過,聚將時那些友軍將領的解釋,還是把王翊氣了個夠嗆,什麼“明天就開戰了,士兵們晚上興奮得睡不著覺”、“平日裡睡得晚,起這麼早不習慣”、“晚一點兒拔營讓韃子多走點路也好節省下兒郎們的體力”之類的理由比比皆是,更可氣的還是那個趕來要飯的將領的那句“昨天吃得太飽了,肚子脹得睡不著覺”。

你特麼怎麼不撐死呢。

腦子裡面剛蹦出這個想法,王翊立刻將其強行壓制了下來,以防止面上帶出絲毫不悅。

他很清楚,此時此刻,大明王朝的權威已經遠不及當年了,他這個經略名義上可以調遣、指揮各部,但實際上這些人能來也不過是看在自己個人的面子上罷了。此間一旦協調不好,就很可能會敗壞了國事,這讓他做起事情來始終束手束腳的,很不自在。

國事如斯讓王翊很是心傷,但是即便再不自在他也沒有選擇過放棄,江上師潰時如此,被撫標營追殺時亦是如此,就算是剛剛得到這份情報那時也是如此。

只要肯付出努力,國事也一定會不斷變好的,這份信念支撐著他走到現在,而眼下的這場大戰便是決定這些年努力是否有成效的關鍵了。勝利的話,守住四明山,甚至是配合舟山王師恢復寧紹都將不再是夢想;若是不幸敗了,至少自己還留下了一顆種子,那時候這顆種子會長成什麼樣子他也眼不見爲淨了。

午飯時分,斥候傳來了清軍在中午前已經接近了位於四明湖畔的丁山的消息。

得到消息,王翊在飯後立刻點兵聚將,以著忠君的大義和豐厚的物質獎勵激勵了一番士氣後,參戰各部便魚貫而出,並且按照先前制定好的計劃行軍。

從提標營進駐永和鎮開始,雙方的哨騎就始終保持著接觸。隨著今天清軍開始向樑弄鎮前進,明軍的哨騎也隨之遭到了擠壓,以至於不斷的後退,但是卻依舊頑強的清軍保持著接觸,絲毫沒有斷絕彼此之間的信息的意思。

隨著雙方的哨騎將對手的動向不斷反饋回來,約莫一個多時辰後,北上的明軍和南下的清軍終於在後俞村一帶遭遇了。

比起頗爲臃腫的明軍,清軍的移動速度很快,他們迅速佔據了後俞村,並且開始在村子南面沿著四明湖列陣;而明軍則不甘示弱,在發現己方已經無法搶佔有利地形,進而背村列陣後,立刻在一處小山坡北面停了下來,並按照先前制定好的方案開始沿湖列陣。

此刻雙方距離甚遠,只是哨騎才能隱約觀察到對方的動向。被背靠著主力的清軍哨騎不斷向南擠壓的明軍哨騎,而在得到了進入戰場的本部騎兵的支援後,明軍的哨騎也開始憑藉著數量優勢試圖驅逐清軍的斥候,也方便獲取更多的軍情,以及打壓對手的士氣。

比起清軍剛剛入關時,各路明軍望風而逃的年代已經過去數年了,四明山一帶的明軍由於大蘭山明軍兩次攻陷上虞縣城,使得清軍在紹興府壓力驟增被迫採取守勢後,也得到了一些休養生息的時間。當然,魯監國大鬧福建也是浙江清軍在那段時間幾乎毫無作爲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利用這一段時間,明軍各部即便滿腦子都是自守的短視之徒也知道要好好操練下兵馬,並且在和四明山左近的清軍的小規模衝突中,士卒也得到了鍛鍊,戰鬥能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只是相比提標營那些自崇禎朝就在黃得功麾下,追隨那時還只是中軍將校的田雄一同圍剿流寇的百戰老兵,四明山一帶的明軍斥候雖然也都是由軍中驕子組成,但無論是騎術武藝,還是經驗都要差上一截。此刻即便人數佔優,卻也不過和對手平分秋色罷了,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將對手的哨騎驅逐出戰場。

站在山坡上,頂盔束甲的王翊遙望著戰場上狗鬥一般追逐廝殺的雙方哨騎。雖然數量佔優的明軍也只能和對手打個五五開,但是對此王翊到也還算滿意,畢竟明軍這邊的士卒從軍最久的也不過五六年的光景,而對手卻大多是打了十幾年仗的老兵,眼下能做到如此已經不容易了,至少這兩年的時光沒有白白浪費。

“好!”

一片歡呼聲傳來,王翊定睛一看,卻是一個明軍的哨騎在馬上側身躲過了對手的一箭,反手便是一箭卻射中對手的胳膊。雖然對手已經憑藉著馬速脫離了戰場,但是這個哨騎的表現還是讓明軍的士氣不由得一振,而且關鍵的是那個兵還並非是大蘭山的人馬。

“任總兵的兵練得很不錯嘛。”

王翊誇讚道的那個任總兵便是那名哨騎的將主,這個姓任的將軍早年曾在方國安軍中坐到過千總,和陳文軍中那個火器隊第二小隊的隊長到還算得上是曾經份屬同僚。

不過此刻之前,王翊對於此人的感官卻非常不好,因爲這廝便是那個除了親兵、家丁外其他戰兵什麼兵器鎧甲都沒帶的“乞丐”將軍。

這次聯合作戰,王翊提前準備很多備用的兵器,可是現在看來,把全部四明山明軍武裝起來還是過於癡心妄想。所幸的是,這次頗有些明軍沒有赴約而來,而他在把家底掏的七七八八之後,也總算是保證了軍中銳士的披甲和兵器,至於剩下的人,他們的武器卻只有找不到,沒有想不到。

對面的清軍已經披甲完畢,整個陣型開始緩緩的向前壓迫,明軍的哨騎再一次受到擠壓之後,便撤出了戰場,趕回來將獲取到的情報在彙總之後上報給主帥。

“提標中營在右翼?提標右營在左翼?提標左營在中軍?”

比起提標左營和右營的位置轉換,王翊更加奇怪的是提標中營。據他所知,提標營之中,戰鬥力最強的乃是中營,然後是左營,最後纔是右營,田雄爲什麼把戰鬥力最強的擺在了這片戰場上最沒有可能決定勝負的位置呢?

由於雙方是沿著四明湖決戰,靠近湖水的一側,因爲湖岸的土地鬆軟泥濘使得攻擊方的行進更加艱難,而相對的防守的一方在地形的優勢下則更容易堵住缺口;再加上即便對手一側是湖水,另一側有中軍的友軍支援,遠不如遠離湖水的那一側更容易形成包抄,或是在中路強行突破對手的防禦以取得勝利來得輕易。

按照這個道理,明軍這邊,由於對友軍戰鬥力瞭解的不是很透徹,所以王翊在和劉翼明、黃中道這兩個老於兵事的將領探討後,決定以大蘭山明軍的中營和前營還有部分友軍佔據中路,以劉翼明手中的左右兩營和部分友軍佔據負責包抄的右翼,而沿湖的左翼則全部交給了包括馮京第的部下在內的幾支規模比較大的友軍。

至於清軍,他們以提標中營佔據沿湖的右翼,主要還是由於這支軍隊剛剛從會稽山一帶趕回來,雖然經過了一天的休整,但是依舊遠不及其他兩個營那般養精蓄銳良久;而相對最弱的右營其實也比清軍的地方綠營或是大多四明山左近的明軍要強的很多,田雄以這支軍隊來負責左翼,爲的便是抵擋住明軍右翼主力配合騎兵的攻擊;至於提標左營佔據中路,就更簡單了,正常的中央突破戰術而已。

無論是王翊所選擇的側翼包抄,還是田雄所指定的中路突破,其實都是在受到了地形限制所產生的作戰計劃。此刻,雙方就好像兩個摸進了同一個口袋的小偷,將所有決定勝負的關鍵全部壓在遠離湖岸的一側,是明軍先行完成包抄,還是清軍在中路完成突破前壓住左翼陣腳,這纔是整場戰役的關鍵所在,所以雙方不約而同的將騎兵集中起來,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相比清軍,明軍這一邊由於兵力更加雄厚,所以陣型也相對要厚重很多,而且除去陳天樞的那個兵力超過三百的騎兵營此時已經戰場側面的一側隱蔽待命外,王翊手中還有另外一個殺手鐗,那可是他壓箱子底的寶貝,輕易不會拿出來用的。

大蘭山明軍的中營分爲四個守備,其中三個和其他各部一樣乃是由步兵、親兵家丁組成的騎兵和弓箭手火銃手混編組成的;而另外的那個守備則不同,這是一支專司火器的部隊,從佛郎機炮到虎蹲炮,這些東西對面的提標營雖然不多,但是也並非沒有,只是這個守備有一門紅夷大炮卻是在正常野戰中少見得緊的物事。

紅夷大炮源於歐洲,在明朝後期由葡萄牙傳入中國。紅夷大炮屬於典型的前裝滑膛炮,和線膛炮相比,由於炮彈與炮膛彌合不嚴,火藥燃氣外瀉,火藥推力減小,所以射程較近。但是在明朝後期傳入中國那時,膛線拉制不易,無法普及,其較之傳統本土火器,射程更遠,威力也更爲驚人,所以深受大明朝廷的大小文官的喜愛,從購買,到仿製,再到自行研發,甚至在技術上一度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明清兩朝購買、鑄造了數量驚人的紅夷大炮,不過這種火炮由於炮體笨重,以及每次發射後都會因爲後坐力過大而嚴重偏離原有射擊位置,以至於時間都浪費在復位、裝填上面,致使其發射速度較慢,甚至有記載當時最爲訓練有素的英國炮兵也需要長達兩分鐘才能完成一次炮擊,這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所不可想象的。

王翊手裡的這門紅夷大炮來源於上虞,早在他第一次攻陷上虞縣城時就發現了這個稀罕物件,只是那一次他屁股還沒坐熱就在當天晚上被清軍的撫標營趕了出來,然後一路追殺到天臺山,投奔了俞國望。

或許是因爲過於笨重,清軍並沒有將其帶走,依舊留在了那裡。到了轉年,王翊第二次攻陷上虞縣城後,這門大炮就被帶回了大蘭山,而今更是出現在了戰場之上。

其實早前劉翼明曾經勸說過王翊,他在劉穆帳下時見過此物,認爲其過於笨重不說,射速還慢,野戰完全沒有用處,最好是留著攻城或者守城時候再說。只不過,王翊和這個時代的其他文官一樣,比起跟隨野戰部隊的運輸速度和射擊速度,他們更加看重於射程和威力,所以劉翼明也就算是白勸了。

明軍在披甲列陣完成後,並沒有急於發起進攻,反倒是數量只有明軍一半的清軍始終在節節逼近,絲毫沒有把占人數優勢的對手放在眼裡。

就在這時,明軍的戰陣後一騎輕騎飛奔而至,身份得到印證後,此人便被帶到了王翊的面前,將奉命傳遞的書信交給了王翊。

這個騎士便是陳文派出的信使,王翊在看過書信後也流露出了一絲憂色。王善長和章欽成的牽制行動徹底失敗不說,更是全軍覆沒了,而圍攻他們的清軍便是由提標中營和紹興府的綠營組成的。

此刻,提標中營已經出現在戰場上了。那麼,紹興綠營的那一個協的兵力會在什麼地方?

雖然即便是紹興綠營出現在戰場上,明軍在數量上依舊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封建軍隊的應變能力低下,明軍這邊更是由各路分屬於不同上官的軍隊組成,一旦突現異變,後果很可能會不堪設想。

將幾個沒有出動過的哨騎向己方出發的樑弄鎮方向派了出去,王翊在得到了清軍已經進入紅夷大炮的有效射程內的彙報之後,便立刻下達了開炮的命令。

一邊是成軍十餘年,足足三千之衆,多是由百戰餘生的老兵所組成的浙江提督標營,以及由清軍控制區編組而成的超過五千的輔兵;另一邊則是由超過八千戰兵、一萬兩千輔兵的四明山地區明軍各部組成的聯軍,其中更有這幾年橫行寧紹兩府、盤踞四明山腹地的大蘭山明軍主力。

雙方劍拔弩張,只爲了決定勝負的那一刻,因爲這將決定著清軍是否有可能在明年進攻舟山,從而決定性的撲滅浙江抗清武裝。只不過,這場戰役的結局和尾聲卻是此刻的參戰雙方都遠遠無法預料到的。

第七章 新桃(四)第七章 打斷第二十九章 緩兵第二十九章 緩兵第一百零三章 如鯁在喉(中)第一百章 質變(完)第八十六章 緋聞(上)第二十八章 演技(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望(二)第六章 君臣第七十六章 大局第九十五章 質變(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殺王(完)第一百三十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零一章 破壁第八十六章 審判(中)第六十七章 三天(上)第三十六章 暗度(二)第六十二章 相見(下)第十四章 俱進第七十七章 大幕拉開(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師必遏第四十二章 同力(四)第二十章 解惑第十章 王命(上)第四章 新桃(一)第五十八章 破圍(一)第六章 君臣第二十八章 孔氏南宗第八十一章 岔路口(上)第五十三章 添磚第五章 新桃(二)第六十一章 變相(下)第三十九章 復活第二十七章 解套第五十四章 惡化第八十一章 抉擇第五十三章 雙王會(上)第六十章 相見(上)第四十二章 兵法第六十二章 秀才造反第四十四章 練兵第六十五章 舊恨(二)第十九章 向西第一百三十三章 逆轉未來(二)第三十三章 蘿蔔第三十八章 暗度(完)第二十五章 天誅(中)第七十四章 勁草(三)第八章 新桃(五)第九章 擴編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進(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慣例第六十二章 破圍(五)第四十四章 練兵第八十三章 掙扎(中)第七十九章 偉力(下)第七十七章 先發制人(下)第一百二十章 革新第十三章 做媒第三十九章 同力(一)第十三章 借款第五十五章 應對第三十二章 因果第七十二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上)第五十三章 比試(下)第九十四章 質變(三)第九十六章 變起第五十九章 破圍(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坐困第六十七章 閃擊(下)第九十七章 曙光初現(上)第五十二章 運去(上)第二十二章 放棄第二十三章 無題第五十七章 決裂第一百二十二章 御前會議第十五章 恆心第三十三章 逆轉第一百五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三章 蘿蔔第四十三章 歸來第五十章 潛伏第八十章 初戰第一百章 曙光初現(完)第四十八章 封侯第一百五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八章 條例第四十一章 革新第一章 南北第五十二章 運去(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四十章 貓鼠第七十九章 疑團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一百二十六章 變數(上)第七十八章 勁草(七)第三十五章 野望(中)第七十八章 勁草(七)
第七章 新桃(四)第七章 打斷第二十九章 緩兵第二十九章 緩兵第一百零三章 如鯁在喉(中)第一百章 質變(完)第八十六章 緋聞(上)第二十八章 演技(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望(二)第六章 君臣第七十六章 大局第九十五章 質變(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殺王(完)第一百三十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零一章 破壁第八十六章 審判(中)第六十七章 三天(上)第三十六章 暗度(二)第六十二章 相見(下)第十四章 俱進第七十七章 大幕拉開(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師必遏第四十二章 同力(四)第二十章 解惑第十章 王命(上)第四章 新桃(一)第五十八章 破圍(一)第六章 君臣第二十八章 孔氏南宗第八十一章 岔路口(上)第五十三章 添磚第五章 新桃(二)第六十一章 變相(下)第三十九章 復活第二十七章 解套第五十四章 惡化第八十一章 抉擇第五十三章 雙王會(上)第六十章 相見(上)第四十二章 兵法第六十二章 秀才造反第四十四章 練兵第六十五章 舊恨(二)第十九章 向西第一百三十三章 逆轉未來(二)第三十三章 蘿蔔第三十八章 暗度(完)第二十五章 天誅(中)第七十四章 勁草(三)第八章 新桃(五)第九章 擴編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進(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慣例第六十二章 破圍(五)第四十四章 練兵第八十三章 掙扎(中)第七十九章 偉力(下)第七十七章 先發制人(下)第一百二十章 革新第十三章 做媒第三十九章 同力(一)第十三章 借款第五十五章 應對第三十二章 因果第七十二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上)第五十三章 比試(下)第九十四章 質變(三)第九十六章 變起第五十九章 破圍(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坐困第六十七章 閃擊(下)第九十七章 曙光初現(上)第五十二章 運去(上)第二十二章 放棄第二十三章 無題第五十七章 決裂第一百二十二章 御前會議第十五章 恆心第三十三章 逆轉第一百五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三章 蘿蔔第四十三章 歸來第五十章 潛伏第八十章 初戰第一百章 曙光初現(完)第四十八章 封侯第一百五十四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八章 條例第四十一章 革新第一章 南北第五十二章 運去(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四十章 貓鼠第七十九章 疑團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一百二十六章 變數(上)第七十八章 勁草(七)第三十五章 野望(中)第七十八章 勁草(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云| 鹤峰县| 加查县| 铜梁县| 昌图县| 醴陵市| 桃园县| 玉山县| 武宣县| 神木县| 霍林郭勒市| 井研县| 西安市| 新晃| 张家港市| 安宁市| 温宿县| 玉门市| 潞城市| 友谊县| 土默特左旗| 沛县| 会昌县| 宁强县| 澄迈县| 株洲县| 天镇县| 合水县| 陆河县| 枞阳县| 墨玉县| 浮梁县| 宜兰县| 上犹县| 襄汾县| 遵义市| 杭州市| 贞丰县| 饶平县| 平顺县|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