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九〇章 原因

奴隸制度,即便在古老的矇昧時代,事實上都是一種很穩定的社會態勢,倘若沒有更先進的生產力、更高效的生產關係發起挑戰,這制度完全可以波瀾不驚的長期運轉,持續時間可以長達幾千年之久。

考慮到人類文明的歷史,有記載的,也不過才幾千年,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殘暴、血腥而落後奴隸制度,究竟會有多穩定,這無需空想,人類歷史的諸多分支就是現成的佐證。

直到所謂現代文明時期的十五世紀,隨著科技的發達、人類活動的拓展,許多隱匿在極寒地帶、崇山峻嶺、茂密雨林中的與世隔絕文明被發現,這些文明,在進入現代人類的視線之前,幾乎都已延續了數千年之久,而當它們被人發現時的社會形態,無一例外,全都是建立在暴力統治之上的奴隸制。

對封閉文明而言,奴隸制度,簡直就是一個繞不出去的奇點。

除非被外來的力量所摧毀,否則,一個文明可以在這種制度下,平穩運作長達數千年之久,相比之下,反而是從奴隸制度到封建制度的演變,更像是人類文明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才會發生的“意外”。

奴隸制爲什麼會如此穩定,在社會科學界,是一個探討已久的話題。

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無須刻意搜索,方然也能查閱到很多,結合自己的思考,他很快發現,這是因爲奴隸制度下的社會運轉目標所致。

奴隸制,本身的實施,往往伴隨殘酷的暴行,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不過若撇開這一層表象,就不難發現,這些暴行的直接動機,無非是圍繞奴隸制的中軸而展開,而奴隸制度的根本目標,則是滿足奴隸主、也即頂層的需求。

問題在於,在奴隸制的運行態勢下,頂層的需求,是糜爛而一成不變的。

奴隸制度的運轉目標,是滿足頂層的需求,這並不奇怪,事實上人類文明走過的路,除原始時代外,一切社會制度的運轉目標都概莫如此(只有理想聯盟勉強算是例外),然而與其他制度相比,奴隸制在目標上的“專一性”,格外強烈。

奴隸制的目標,是滿足頂層的需求。

不僅如此,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目標,這,纔是其穩如狗的關鍵。

一樣生而爲人,作爲頂層,努力時代的頂層,其會有些什麼樣的需求,是不難想見的。

這些需求,憑藉暴力維繫的奴隸制度,從奴隸身上獲得自己所需的一切,對奴隸主而言,就是生活的全部意義,除此之外的其他念頭,都很罕有、事實上也並不需要有。

譬如說,研究自然科學,發展促進生產的科學技術,這就是一種多餘、甚至危險的念頭。

憑藉舊時代極其低下的生產力,暴力維繫奴隸制,是一種相當容易的操作,手無寸鐵、至多隻有工具的奴隸,即便人多勢衆也很難反抗奴隸主的武裝,不僅如此,奴隸的文化水平也很低下,因此而很難有組織起來的覺悟,更像是一盤散沙,根本就不足爲懼。

在這種態勢下,與收益未知、風險未知的探索相比,奴隸主的選擇,自然是穩定高於一切。

頂層沒有探索的想法,至於奴隸,每天茍活都十分艱難,更不會有時間、精力、資源和興趣去搞什麼科學研究。

頂層無意研究,底層無力研究,漫長的奴隸時代,纔會一直在科學方面裹足不前。

在這樣的社會體系中,生產,目標十分明確,就是爲奴隸主的需求而竭盡全力,此外再勉強滿足一些奴隸的基本生活需要,除此之外,任何多餘的事情都不需要做。

需要多少,奴隸就生產多少,這裡根本就沒什麼“擴大再生產”。

產出等於消耗,產品百分百對應需求,在經濟領域,這是一種很完美的狀態。

即便在奴隸時代,也有朝代更替、政-權更迭,舊的奴隸主往往死於非命、被新上位者所取代,奴隸制度本身卻還是一成不變。

這種態勢,在當今時代的聯邦,造就了奴隸制的死灰復燃。

這種“新時代的奴隸制”,並非繼承舊時代奴隸制的“暴力控制奴隸”之表象,而是在生產過程的組織上,重走舊路,以頂層需求爲唯一的目標,以滿足頂層、奴隸與奴僕的需求爲生產的全部意義。

這種新時代的奴隸制,毫無疑問,會對聯邦社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奴隸制會如何戕害現代社會,一言蔽之,並不在於人身控制、暴力濫施,而是在當前的生產力水平下,以聯邦頂層的寥寥之數,根本就不需要三億民衆來充當奴隸與奴僕。

在資產主義時代,爲得到剩餘價值、滿足自身的需求,聯邦的有產者、工場主們,曾經僱傭大量人手,從產業巨頭到街頭小店的大小經濟體,吸納了一億勞動力,讓聯邦民衆有起碼的收入,進而托起整個社會的運轉。

在那時,聯邦的頂層,也就是掌控生產資料、無需親自勞動就能坐享其成者,大約在三十萬人左右。

三十萬頂層,平均下來,每一個人的生活所需,要有一千名聯邦民衆來服務。

滿足從一日三餐到理髮、拔牙的所有需要,在二十年前,頂層與底層的比例大約是一比一萬,但是到了今天,資產主義的大魚吃小魚法則,讓大量聯邦小有產者、小工場主破產,進而被踢出頂層的行列。

西曆1483年的統計數據,方然查到的資料,聯邦的頂層數量大約爲三萬,比十年前減少了九成之多。

如此稀少的頂層,在當今時代的生產力水平下,一個人生活所需的“奴隸”數量,則大幅度降低至約五百人,那麼折算下來,聯邦頂層所需的勞動者、服務者總數,就將從約三億驟減爲一千五百萬。

這其中,直接受僱於公司、實體的勞動者,數量更只有五百萬左右。

從一億到五百萬,數字,是冷酷無情的,百分之九十五的勞動力需求萎縮,對應的,

則是觸目驚心的失業率,和茫然無措的失業民衆。

第十六章 概率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一二四章 平衡第二三四章 無用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六九八章 儀式第一五七章 協議第十二章 壽限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四二九章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四二九章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五一六章 劃算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六章 渺茫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十一章 中學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五二八章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五〇三章 治療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五八九章 會面
第十六章 概率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一二四章 平衡第二三四章 無用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六九八章 儀式第一五七章 協議第十二章 壽限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四二九章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四二九章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五一六章 劃算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六章 渺茫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十一章 中學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五二八章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五〇三章 治療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五八九章 會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东兰县| 新宾| 慈利县| 鲁甸县| 渭源县| 哈巴河县| 卓资县| 阿尔山市| 万年县| 全南县| 鸡东县| 景东| 洛川县| 昭觉县| 罗定市| 广州市| 扎鲁特旗| 陆良县| 六安市| 香河县| 南木林县| 蒲城县| 襄樊市| 天津市| 通渭县| 蓬安县| 余干县| 凤庆县| 穆棱市| 嘉荫县| 通山县| 始兴县| 成安县| 郴州市| 大理市| 双城市| 瓮安县| 开鲁县| 防城港市|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