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章 還我國籍(4)

這羣穿黑衣服的人影迅速散開,用腳蹬住石壁凹處或突出的石塊,手指摳住石縫或抓住樹根藤葛,像一隻只頑強的大蜥蜴緊貼在陡峭的懸崖上,向上一點點蠕動。幾隻受到驚嚇的飛鳥發出驚慌叫聲,拍著翅膀劃破夜空的寂靜飛走了。隊伍中不時有人發出淒厲絕望的慘叫,他們不幸因爲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手指痠軟,一腳蹬空,或者手沒有抓牢,或者腳下一塊石頭鬆動,樹根藤葛因不堪重負而斷裂被連根拔起,或者稍一分神——就跌下懸崖,摔成肉餅,被同時趕來的黑暗中飢餓的死神吞噬。

開戰第四天拂曉前,他們從帕當主峰背後,摸進了游擊隊後方陣地。游擊隊員們睡得正香,政府二十多年對他們無所作爲,帕當峰的險惡地勢,以及連續作戰的疲倦麻痹了他們的神經,一個個睡得屍挺屍挺的。望著這些“可愛”的游擊隊員們,突擊隊員們一聲冷笑,非常輕鬆地幫助他們從夢中就直接進入了地獄。

游擊隊後山空虛,突擊隊打了他們一個冷不防,活捉了敵人司令和政委。但突擊隊也爲此付出了慘重代價,至少有將近一半人不是死在戰場上和敵人槍口下,而是從絕壁上滾落下來,屍骨無存,永遠消失在黑暗的深淵裡。這時,前方傳來殘軍的衝鋒號,兩支軍隊前後夾擊,一個半小時內戰鬥結束,游擊隊大部分被俘,小部分潰逃。

隊伍凱旋班師,迎接他們的卻是親人的一片號啕之聲。出征五百男兒,只有半數人活著歸來,其中還有不少缺胳膊少腿或者高低不齊的傷兵。幾天前還活生生的父親、丈夫、兒子,如今卻變成冰涼的骨灰;有人甚至連骨灰也沒有,只好在盒子中裝一抔戰場泥土代替。

悲痛的哭聲潮水般淹沒了金三角。在隨後的幾天內,舉凡金三角漢人村,幾乎家家辦喪事,戶戶門前都掛出召喚死者亡靈的招魂幡。披麻戴孝的孤兒寡婦比比皆是,悽慘的哀嚎和啼哭此起彼伏,晝夜不息。人們渴望和平,但是和平竟要以如此沉重的代價來換取!殘軍官兵正是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爲他們的妻子和兒女,換取在泰國的居留權。

段希文、雷雨田、錢運周來到陣亡的徐師長家慰問。師長遺孀全身披麻戴孝,三個孩子,最大的男孩子才十三歲,見了長官就哭成一團,哭得死去活來。大家都唉聲嘆氣,黯然淚落。按規定,陣亡將士除少量撫卹金外,滿年齡的男孩子還可以當兵,這樣可以爲家裡掙得一份薪餉。徐師長兒子才十三歲,不夠當兵年齡,段希文想讓他提前進部隊,在總部當個小勤務,掙份薪餉。不料卻遭到師長遺孀惡狠狠的拒絕。她紅腫著一雙眼睛,大聲嚷道:“你們滾開!我們一家要死就死在一起,我再也不讓兒子去當兵!”

人們好意勸說,寡婦就是不允,他們只好悻悻地離開。段希文苦笑道:“要是政府不能兌現諾言,我們都是歷史罪人了。”

雷雨田慨嘆:“這場戰鬥,雖然我們大獲全勝,但已經傷筋動骨,大傷元氣了!今後這些老弱病殘,再也不能像正規軍那樣去應徵打仗了。”

錢運周說:“是啊,這樣我們會被徹底搞垮。”

段希文表情異常堅決地說:“馬上給曼谷發報,催他們派特使來,公開對陣亡將士進行撫卹,兌現和平協議。”

然而,禍不單行,當天夜裡,更加不幸的災難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席捲美斯樂,將所有茅屋草房和宿營地變爲焦土。大火接連燒了幾天幾夜才熄滅。關於失火原因衆說紛紜,有的說是燒紙錢點燃草屋,有的說香蠟火燭燃盡燒著枯草,有的說故意縱火,也有的說是天火。因爲失去現場,到處一片狼藉,所以始終沒有定論。

流離失所,失去親人,現在又失去家園,艱難的生活把難民推向了更加絕望的深淵。人們流乾眼淚,默默坐在廢墟上,等待下一個未知的命運。

這時政府特使、未來的政府總理差猜大人一行出現了。差猜大人親自視察了火災現場,望著山坡上矗立的數百座新墳,眼前燒焦的廢墟,以及成千上萬坐在廢墟上面色焦枯黝黑的漢人難民,未來的泰國總理深感震撼。他彎腰抱起一個失去父親的孤兒,並且當場掉下眼淚,這個細節立刻緩和了在場難民與政府的對立情緒。特使大人雙手合十,親自爲死者靈魂和婦女兒童祈禱祝福。他還逐一看望慰問殘軍死難官兵家屬,到醫院看望傷兵,向他們保證政府將會給予撫卹優待。

特使返回曼谷,不久金三角便傳來喜訊。國王陛下親自頒給段希文將軍一枚勳章,對所有非法入境的前國民黨殘軍官兵及其家屬實行特赦,嘉獎所有參戰官兵。陣亡官兵按照政府軍待遇給予優厚撫卹,負傷官兵依傷情分類撫卹。所有漢人官兵及家屬可以難民身份志願加入泰國國籍,宣誓效忠國王,信仰佛教,政府接納其爲泰王國公民。

原國民黨殘軍取消“國民黨東南亞遊擊總指揮部”稱號,改爲“泰北山區民衆自衛隊”(這些沒有撤往臺灣的部隊後來被稱爲“泰北孤軍”。作者注),段希文將軍任總指揮官,李文煥將軍任副指揮官。自衛隊仍然駐紮原地,保留軍事組織形式,保留槍支武器,協助政府軍維持治安,由政府發給薪餉,服從政府調遣。殘軍不得再種植鴉片,販運走私,只能重新建立生產基地,種植糧食作物,自給自足。(但泰北地區氣候土壤根本不適合種植糧食。憑著微薄的收成,殘軍的日子仍然艱苦。作者注)

進入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就像一條孽龍,歷經數十載滄桑鉅變,吞雲吐霧興風作浪,攪得周天不得安寧,如今終於皈依佛門,雖未修成正果,卻也立地成佛了。

段希文向他的部下,宣佈姍姍來遲的和平喜訊。他的聲音卻一點兒也激動不起來,好像已過時令的水果的味道。

“我宣佈,從今天起,我們不再是……不再是……中國人,我們是……大仁大德的泰國國王的忠實臣民……”總指揮的聲音在風中斷斷續續、顫顫巍巍地傳到昔日漢人部落的各個角落,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傳到今天每個“泰國臣民”的耳朵裡。從此,他們再也不用漂泊流浪,過上和平日子了!從此,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居住在泰國,擁有正式的國籍了!然而,卻沒有一個人歡呼,人們都沉默地低下頭。“中國!我的祖國啊!!”人羣中突然有人號啕大哭起來,繼而人羣中哭成一片。有人則“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面向北方,金三角對面那個神秘的國度,那個他們日思夜想的故鄉,磕起頭來,撕心裂肺地大哭。獲得即意味著剝奪,從此他們將不再是中國人!從此,他們將割裂那生我養我的父母之邦!從此,他們將變成遊蕩的靈魂,與祖國隔河相望,悠悠盪盪,漂泊四方!

“我們不再流浪,我們的土地就在腳下!……我們的任務是蓋房子,重建家園!我們要蓋最好的住房,鐵皮頂,磚瓦房,樓房,琉璃瓦,不許搭草房!誰搭草房我就掀掉它!……漢人住草房的流浪日子從今以後一去不復返了!”總指揮宣佈完畢,人們發現他已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當美斯樂、唐窩的殘軍獲得泰國居住權成了合法公民,並分了田地之後,臺灣當局竟慌了手腳。他們擔心殘軍被泰國收買,會影響國民黨軍聲譽,被外界罵臺灣無情無義,於是急忙派出中央情報局局長葉翔趕赴金三角,會見段希文、李文煥。葉翔對段希文說馬上恢復補給,望不要接受泰國的補給,有什麼困難臺灣都會解決的。段希文則直言相告:“一切都晚了!我們苦了幾十年誰管過我們?你拿什麼東西來證明臺灣管過我們的死活?換句話說,我們***二十多年,死了多少人,你們給了我們什麼撫卹金?一分錢也沒有,軍餉也扣發了!螞蟻拱不倒泰山,別做***的美夢了。你走,我們不想見到臺灣來的人!”

帕當山戰役結束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980年6月18日凌晨1時30分,被泰國稱爲“殘軍的靈魂”的段希文心臟病猝發,在曼谷與世長辭,享年80歲。知悉噩耗,泰國舉國震驚。泰國國王親自發唁電追悼。次日,泰國前總理江薩上將親臨批耶泰醫院,向段希文遺體告別。望著靜臥在鮮花中的段希文遺體,他情不自禁走上前,伸手撫著段希文肩膀,許久無語。

6月24日,覆蓋泰國國旗的段希文靈柩,由泰國高級將領護送,從曼谷經清邁再轉回美斯樂。公祭在當地延續了整整15天,數萬羣衆冒雨從緬甸、泰國前來祭奠。7月24日,葬禮舉行。其間泰國總理差猜及多名將領敬獻花圈,送葬隊伍長達兩公里。按其遺願,他被安葬在美斯樂的他那翁山之巔,面朝北方——自己的祖國。

1982年,雲南同鄉主持建成了希公陵。其中一副輓聯概括了段希文的一生:揚威異域,樹立風範,領導中原豪士,開荒拓土,孤忠撼中外,功勳永銘照佛國;創立會館,惠澤同鄉,相率南詔健兒,興學建教,桃李滿天下,楷模常留在人間。

1980年正在大陸的段浩川收到一封臺灣的來信,寫信的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段湄川。“父親段希文因心臟病突發於6月18日逝世,快來參加葬禮。”驚悉噩耗,他和哥哥立馬動身準備前去奔喪。但因當時出國手續辦理起來十分繁瑣,到曼谷的航班又十分稀少,直到9月26日,段浩川和哥哥段峻川才乘飛機趕到曼谷。聽說是段將軍的大少爺和二少爺來了,曼谷的華人和雲南籍商人非常熱情,輪番宴請段氏兄弟倆,一住就是一個月。

之後他們才輾轉到了美斯樂,同樣受到了熱情款待。村民們都爭相前來訴說段將軍生前的好,並詳細描述了舉行葬禮時的盛況:“那天數萬人冒雨送葬,200多輛車從清邁一直開到美斯樂,還一度造成了交通阻塞,這種待遇連泰國元首都自嘆不如!”“在送葬當天,一些人家找不到父親的相片,還請人畫了遺像懸掛弔唁。”段浩川從鄉親們的言語間瞭解到,父親在泰國是一個受尊敬的人。“沒有希公,就沒有美斯樂!”現在這句話在金三角還廣爲流傳。之後他們又被邀請到清邁居住了一段時間,直到在泰國過完春節,段浩川哥倆才返回國內。

從1979年開始,一直到1983年,美斯樂、唐窩全體殘軍人員辦完登記、入籍手續,正式成爲泰國公民。若段希文泉下有知,當可瞑目了。

3.最後的沒落

公元1950年雨季,時任李國輝“復興部隊”參謀長的錢運周從山外帶回來一羣可疑分子,其中一個瘦高個青年,疑是奸細,於是關押起來,嚴加審問。不料這一問卻引出一個大人物,他就是日後金三角大名鼎鼎的總指揮雷雨田將軍。

雷雨田原名張秉壽,雲南曲溪(現建水縣)人。1918年生,1937年畢業於南京中央憲兵學校,歷經八年抗戰,任昆明憲兵隊長。1950年沿滇緬公路外逃,化名雷雨田,投奔金三角國民黨殘軍。歷任師長、軍參謀長,是段希文的老部下,1980年段希文去世後,接任泰北山區民衆自衛隊總指揮兼第五軍軍長。(李文煥仍爲副指揮官,兼第三軍軍長。作者注)從此,金三角開始了最後的“雷雨田時代”。

雷雨田剛擔任總指揮官就受到至高無上的泰國國王的“重用”,一道來自曼谷的詔書傳來緊急命令,要他派兵攻打考牙山游擊隊。據泰方說,這是泰國境內最後一支武裝,也是泰國的心頭大患。對於剛剛以戰爭換來和平,安居樂業建設家園的前國民黨殘軍來說,這道詔書無疑是道勾命符,它預示許多家庭又將大難臨頭。

人人心裡都明白,這又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只有硬仗惡仗纔會留給漢人。而打硬仗是要死很多人的,很多家庭會再次失去父親、丈夫和兒子,對面的山坡上會再次增添幾百座新墳!雷雨田拿著國王電報的手微微發抖,隊伍已非昔比,帕勐山一戰元氣大傷,精銳幾乎耗盡,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殘,如今再度出征,多少人會生死難料,而能否打勝還是個未知數啊!

如同世界末日來臨,漢人自衛隊營地一片悽風苦雨,美斯樂到處籠罩著悽悽哀哀的悲慘氣氛。戰爭陰影壓迫在每個人心頭上,誰都知道在劫難逃,因爲至高無上的國王命令是不能違抗的。漢軍歸順之後,美斯樂村口就豎起一座醒目的標語牌,這座標語牌至今依舊保存,只是已經破舊,上面用紅油漆大書四條效忠誓言:

我們要時常想著:

1.遵從泰國法律和服從國家命令。

2.以生命來愛護和保衛我們所生存的國土。

3.忠誠擁戴當今皇上和皇族。

4.以身體和生命保衛皇上和寶座。

殘軍以區區五百破破爛爛的鬍子兵,幾天時間就消滅了政府軍二十多年沒有消滅的游擊隊,這使原先一片聲討之聲的泰國輿論改爲一片讚美之詞。然而泰國政府和軍隊也非常尷尬,有這樣一支驍勇善戰的外隊駐在境內,當政者睡覺怎會踏實?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泰軍也不想每次都讓殘軍搶風頭,可泰軍對現在這支游擊隊實是無可奈何,不請殘軍幫忙,還真沒有別的辦法可想!

考科山與考牙山是兩座姊妹山,位於湄公河西岸泰國境內,同屬金三角邊緣最大的鑾山山脈。由於山勢陡險地廣人稀,這裡從來都是苗族山民聚居地,同時也是販毒集團和武裝出沒的地方。

1970年代後期,一支游擊隊來到這裡開闢根據地,頻繁襲擊城市,破壞交通樞紐,多次造成鐵路運輸中斷。游擊隊司令吳沙沙金是個老資格國際人,從小生在老撾,父親是泰國人。還在學生時代就投身越南人民反法戰爭,後來又投身抗美越戰,再後來又到過柬埔寨,支援紅色高棉革命,總之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無私地貢獻給了東南亞革命運動。他到過莫斯科學習革命理論,接受軍事訓練;到古巴參觀學習,見過著名的大鬍子革命領袖卡斯特羅;他在南越叢林中打了整整十年游擊戰,算得上一個經驗豐富的遊擊專家。

他領導的游擊隊從最初幾十人發展到幾百人,最終壯大到兩三千人規模,對外號稱考科軍區和考牙軍區,佯稱萬人。游擊隊巧妙利用互爲掎角之勢的有利地形,運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屢屢大敗前來圍剿的泰國政府軍。1980年旱季,泰國政府下決心從考科和考牙兩山之間開闢一條戰略公路,及時調動和運送軍隊物資,圍剿和掃蕩游擊隊。這就相當於把游擊隊根據地攔腰切斷,因此游擊隊不惜代價拼命反擊,力圖挫敗政府軍的修路陰謀。這場修路之戰打了兩年,政府軍出動美式F—100超級佩刀式和F—4鬼怪式強擊機,還有眼鏡蛇直升機,配合精銳的黑虎師大舉掃蕩游擊隊。然而這對於經歷過十年越戰炮火洗禮的吳沙沙金和他的游擊隊戰友來說,泰軍的立體攻勢只能算美帝國主義越戰的一個拙劣模仿。號稱世界霸主的美帝國主義都被他們打敗了,泰國政府軍不更是小兒科嗎?在他們眼裡,政府軍的飛機不過是紙糊的風箏,更不用說放屁一般的大炮了。

第4章 大逃亡(4)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53章 還我國籍(9)第30章 誰的利益(7)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31章 誰的利益(8)第41章 撤還是不撤(8)第53章 還我國籍(9)第10章 天 涯 孤 軍(5)第52章 還我國籍(8)第30章 誰的利益(7)第20章 抗爭(5)第37章 撤還是不撤(4)第34章 撤還是不撤(1)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24章 誰的利益(1)第19章 抗爭(4)第54章 還我國籍(10)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15章 天 涯 孤 軍(10)第27章 誰的利益(4)第18章 抗爭(3)第9章 天 涯 孤 軍(4)第25章 誰的利益(2)第16章 抗爭(1)第7章 天 涯 孤 軍(2)第18章 抗爭(3)第2章 大逃亡(2)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23章 抗爭(8)第46章 還我國籍(2)第1章 大逃亡(1)第41章 撤還是不撤(8)第8章 天 涯 孤 軍(3)第10章 天 涯 孤 軍(5)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10章 天 涯 孤 軍(5)第37章 撤還是不撤(4)第23章 抗爭(8)第21章 抗爭(6)第36章 撤還是不撤(3)第22章 抗爭(7)第27章 誰的利益(4)第7章 天 涯 孤 軍(2)第17章 抗爭(2)第26章 誰的利益(3)第23章 抗爭(8)第23章 抗爭(8)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18章 抗爭(3)第8章 天 涯 孤 軍(3)第13章 天 涯 孤 軍(8)第10章 天 涯 孤 軍(5)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40章 撤還是不撤(7)第4章 大逃亡(4)第7章 天 涯 孤 軍(2)第33章 誰的利益(10)第34章 撤還是不撤(1)第16章 抗爭(1)第32章 誰的利益(9)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53章 還我國籍(9)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48章 還我國籍(4)第26章 誰的利益(3)第1章 大逃亡(1)第2章 大逃亡(2)第3章 大逃亡(3)第18章 抗爭(3)第19章 抗爭(4)第25章 誰的利益(2)第22章 抗爭(7)第46章 還我國籍(2)第22章 抗爭(7)第17章 抗爭(2)第31章 誰的利益(8)第26章 誰的利益(3)第51章 還我國籍(7)第1章 大逃亡(1)第38章 撤還是不撤(5)第28章 誰的利益(5)第48章 還我國籍(4)第28章 誰的利益(5)第16章 抗爭(1)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22章 抗爭(7)第45章 還我國籍(1)第3章 大逃亡(3)第11章 天 涯 孤 軍(6)第12章 天 涯 孤 軍(7)第19章 抗爭(4)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19章 抗爭(4)第14章 天 涯 孤 軍(9)第1章 大逃亡(1)第24章 誰的利益(1)第38章 撤還是不撤(5)
第4章 大逃亡(4)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53章 還我國籍(9)第30章 誰的利益(7)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31章 誰的利益(8)第41章 撤還是不撤(8)第53章 還我國籍(9)第10章 天 涯 孤 軍(5)第52章 還我國籍(8)第30章 誰的利益(7)第20章 抗爭(5)第37章 撤還是不撤(4)第34章 撤還是不撤(1)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24章 誰的利益(1)第19章 抗爭(4)第54章 還我國籍(10)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15章 天 涯 孤 軍(10)第27章 誰的利益(4)第18章 抗爭(3)第9章 天 涯 孤 軍(4)第25章 誰的利益(2)第16章 抗爭(1)第7章 天 涯 孤 軍(2)第18章 抗爭(3)第2章 大逃亡(2)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23章 抗爭(8)第46章 還我國籍(2)第1章 大逃亡(1)第41章 撤還是不撤(8)第8章 天 涯 孤 軍(3)第10章 天 涯 孤 軍(5)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10章 天 涯 孤 軍(5)第37章 撤還是不撤(4)第23章 抗爭(8)第21章 抗爭(6)第36章 撤還是不撤(3)第22章 抗爭(7)第27章 誰的利益(4)第7章 天 涯 孤 軍(2)第17章 抗爭(2)第26章 誰的利益(3)第23章 抗爭(8)第23章 抗爭(8)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18章 抗爭(3)第8章 天 涯 孤 軍(3)第13章 天 涯 孤 軍(8)第10章 天 涯 孤 軍(5)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40章 撤還是不撤(7)第4章 大逃亡(4)第7章 天 涯 孤 軍(2)第33章 誰的利益(10)第34章 撤還是不撤(1)第16章 抗爭(1)第32章 誰的利益(9)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53章 還我國籍(9)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48章 還我國籍(4)第26章 誰的利益(3)第1章 大逃亡(1)第2章 大逃亡(2)第3章 大逃亡(3)第18章 抗爭(3)第19章 抗爭(4)第25章 誰的利益(2)第22章 抗爭(7)第46章 還我國籍(2)第22章 抗爭(7)第17章 抗爭(2)第31章 誰的利益(8)第26章 誰的利益(3)第51章 還我國籍(7)第1章 大逃亡(1)第38章 撤還是不撤(5)第28章 誰的利益(5)第48章 還我國籍(4)第28章 誰的利益(5)第16章 抗爭(1)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22章 抗爭(7)第45章 還我國籍(1)第3章 大逃亡(3)第11章 天 涯 孤 軍(6)第12章 天 涯 孤 軍(7)第19章 抗爭(4)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19章 抗爭(4)第14章 天 涯 孤 軍(9)第1章 大逃亡(1)第24章 誰的利益(1)第38章 撤還是不撤(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丰县| 元江| 四平市| 拉孜县| 灵丘县| 巢湖市| 定西市| 台湾省| 株洲市| 抚顺市| 静海县| 梁河县| 汉中市| 石门县| 黄梅县| 海伦市| 长白| 麦盖提县| 玉龙| 衡阳县| 万荣县| 碌曲县| 醴陵市| 永泰县| 城口县| 仪征市| 涿州市| 亚东县| 安达市| 靖西县| 垣曲县| 绍兴县| 文昌市| 海原县| 汾阳市| 潜山县| 亳州市| 高要市| 渭源县| 夏津县|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