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轉睛地,諸葛亮轉看叔父,竭力地裝作渾然不覺,可卻沒法控制自己不去瞟向周瑜——
此時,周瑜應是及冠之齡,只大兄長一歲,生得好不俊氣:膚色白皙,體形修長,濃濃劍眉,一雙丹鳳眼……三分書卷氣息,卻有七分英武之姿,渾身上下,無一不透著此人五官之完美——不過,此人偏偏選擇了一套低調的青色綢衣,卻腰佩一柄寶劍,背有一把古琴,反而顯得更加與衆不同!
好個英氣少年!
無論那人多麼安靜沉默,其長相和氣質卻著實地出賣了他,使得他理所當然地被諸葛亮關注。
許是因爲諸葛亮看得太過明顯,荀彧和諸葛瑾也不由地望了過去——
頓時,荀彧微微地睜大了眼睛,眼裡劃過一絲驚奇,而諸葛瑾則兩眼一亮:看到同齡之人的喜悅以及對方氣質的獨特,立即令諸葛謹對周瑜的第一印象極其之好,更使諸葛謹對周瑜極有好感!
似是看穿了衆人的心思,諸葛玄撫了撫鬍鬚,十分滿意。
但他甚麼也不說,有意替周瑜保留一份神秘感和新鮮感。
“都別站著說話,先進府再說——”諸葛玄笑瞇瞇地說,“讓叔父替你們接風洗塵!”
言罷,諸葛亮一行人被一羣僕役們擁簇,跟隨諸葛玄踏進了府裡。
之後,諸葛玄先是安排府中僕役們帶諸葛亮一行人前往居處歇息,待到諸葛亮一行人安頓好後,又遣兩名僕役們通知他們前往堂屋小聚——說是小聚,其實是吃飯……諸葛亮一行人便又跟著那兩名僕役們前往堂屋,便見屋中熱熱鬧鬧,十分喜慶:一羣婢女們來來往往地端來十幾碟美味佳餚,還都熱氣騰騰,散發香味,直令人流口水。
諸葛均小臉通紅,拉著諸葛瑾,小手晃了又晃。
諸葛玄走來,先撫諸葛均的腦袋,笑道:“餓不餓?——在這就和在家一樣,不必拘禮……今日是咱們自家人團聚,你們隨便坐罷!”擡起頭來,諸葛玄招呼衆人依次地席地而坐。
衆人客客氣氣,只留主位給諸葛玄,餘下的便自由地坐下:諸葛雅和諸葛茹並坐,諸葛均則坐在諸葛玄的旁邊,諸葛瑾竟與周瑜坐在一塊——諸葛亮環顧四周,只留荀彧還有一位子,只好將就地走過去,和荀彧湊在一起!
此刻,在場之人除了諸葛玄,皆是少年、少女,大家時不時地瞄了一瞄諸葛玄,都不敢擅自地吃食,直至諸葛玄一邊喂諸葛均,一邊招呼衆人吃吃喝喝,衆人方纔放開膽子,開心地吃著菜飯。
……事實上,諸葛亮吃得味同嚼蠟。
不知爲何,諸葛亮總覺得自身被荀彧和周瑜時不時地關注。
真是奇了怪了:荀彧注視他還好說,周瑜的話……
——這是他這一世,第一次見到周瑜罷?……還在叔父沒有專門地介紹周瑜的情況下!
可是……可是,爲甚麼他總感覺周瑜似乎認識他呢?
再次地瞟了一瞟周瑜,便見周瑜和兄長談得極爲投機,根本沒注意到他——
果然,那是錯覺罷?
少時,衆人吃個半飽。諸葛玄見罷,又命人將碗剩飯剩菜盡數地轍去,換上一碟碟點心,以供衆人品味。
諸葛均卻皺起了眉頭,盯著一碟點心,小臉滿是憂鬱。
諸葛玄好笑道:“均兒,你怎麼了?”
諸葛均道:“均兒吃得太飽了,再也吃不動了……”
言罷,諸葛均盯著那碟點心,十分失望。
“均兒。”諸葛瑾小聲地低斥。
這實在太失禮了。
諸葛玄卻揮了揮手,表示無妨。末了,諸葛均一副睏倦的模樣,諸葛玄便讓諸葛均帶上那碟點心,由一名婢女領他回屋休息——待他半夜餓了,可食那碟點心,以便開胃!
隨後,諸葛雅和諸葛茹彷彿預感了甚麼,也以吃飽犯困的理由,端走兩碟點心,相繼地離開。
見狀,諸葛亮悄悄地朝諸葛瑾遞個眼色——是時候了!
……其實,諸葛瑾和諸葛亮早在前往豫章之前,就曾私下地約定過:與其猶豫要不要去冀州,不如把這個問題交給叔父來解決就好了——只要叔父不同意,任憑荀彧如何天花亂墜,他們也絕不去冀州!
畢竟呆在叔父身邊,遠比獨自前往北方闖蕩要來得安全……儘管年少需遊歷,但是如今世道混亂,倘若一個不留意,別說遊歷增長見識,怕是小命都難保!
更何況,荀彧的存在,隱約也不受北方世家的支持——這次,他們前往豫章,若無荀彧,的確麻煩許多……可是,話又說回來,正因有了荀彧,他們纔會不停地受到襲擊!
假如他們真的答應荀彧的舉薦而前往北方,還得當心北方那些世家派出的刺客們!
私底下,諸葛亮也佩服荀彧:不好好地呆在北方,偏要南下!南下也就罷了,偏被對手攻擊!被攻擊也就算了,還不考慮自保,依舊堅持地陪他們南下……到底圖甚麼呀?——難不成,是想圖他們知遇之恩嗎?
諸葛亮默默地心想,便聽諸葛瑾道:“叔父,有一件事情,侄兒必須向你稟報……”
荀彧目不斜視地看了過來。
諸葛玄「哦」了一聲,問道:“何事?”
諸葛謹看向荀彧,遲疑道:“叔父,他是荀彧先生……”
荀彧?
打個激靈,諸葛玄猛地轉看荀彧,驚道:“你就是荀彧先生?……北主的第一軍師?!”
諸葛瑾立刻閉上了嘴:看來,叔父也知荀彧的名聲?
荀彧及時地起身,行了行禮,溫聲道:“在下荀彧,見過豫章太守。”
諸葛玄上上下下地打量荀彧,不住地點頭,讚道:“不愧是北主的第一軍師,確實氣語軒昂……北主與袁將軍乃是兄弟,老朽雖未見過先生,卻聽過先生的大名!今見先生突來豫章,是爲何事?”
頓了一頓,荀彧開門見山道:“令侄風采令彧欣賞不已,並且吾家主公也極其看重令侄……不知太守願不願意讓令侄北上,去北方歷練幾年呢?”
“啊?……”諸葛玄吃了一驚,愣愣地瞧向荀彧。
荀彧張了張嘴,還想說甚麼,卻被一人打斷了話——
“這不大好罷?”那名年輕的英氣少年爲難極了,“公瑾早與太守說好,要替子瑜謀個差事,以便子瑜安心地辦事,不用總因親人離得太遠而分心。”
“你是……?”荀彧轉向那名英氣少年,終於有機會去詢問那名英氣少年的來歷了。
“他姓周,名瑜,字公瑾。”諸葛玄輕拍腦袋,一副恍然的樣子,“老朽本想把他介紹給你們來著,卻是人老迷糊,竟給忘記了……”歪了歪腦袋,諸葛玄抱歉地望向那名英氣少年,慚愧道:
“公瑾,可會生氣?”
“你都這樣問了,公瑾哪敢生氣?”周瑜,那名英氣少年,朗聲一笑地反問。
“周瑜?周公瑾?原來……”荀彧低聲呢喃,忽又話鋒一轉,“閣下的意思是子瑜必須留在豫章,對麼?”
“是的。”周瑜警惕起來。
荀彧淡淡地道:“那也無妨——只要他的弟弟願去北方也可!”
說罷,荀彧盯向諸葛亮。
諸葛亮一怔,差點被嗆著。
——甚麼情況?……怎麼說著說著,說到了他的身上?
敢情荀彧目的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