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

如果你每天的生活就是起牀、做飯、送孩子上學、上班、回家、吃飯、洗澡,然後上牀,每天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著好似自動模式的生活,從來不去反思、回觀自己,那你就不要抱怨命運對你不公、生活不幸福。因爲你沒有觀察你的生活,你沒有掌握你的人生。

有位女士,在臺灣最有名的一個企業工作,每年股票分紅就有上千萬人民幣,她老公也很有錢。她買了很多房子,老公想要退休,她一直不讓,總覺得錢不夠用。在別人看來她的錢已經很夠用了,爲什麼她還是沒有安全感?因爲內在的匱乏沒有去除、恐懼沒有去除。

我們人很多時候就是在自動巡航系統裡面。我們在生活當中不斷地打轉,忙了半天,爲什麼心裡卻不快樂?你不停地追逐,好像實現目標了,可是怎麼還是那麼空虛呢?這是因爲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被父母設定了一些既定的模式和程序。大家都瞭解飛航安全,飛機上有一種模式叫“自動巡航”,設定好之後,飛機就可以自動駕駛了。這時機長可以喝杯咖啡,甚至可以打個瞌睡。其實我們人很多時候就是在自動巡航系統裡面,真的很可怕。

回憶一下,有沒有過曾經開車從甲地到乙地的經歷,你根本不知道你走了哪條路,碰了幾個紅綠燈,完全沒有感覺,突然就開到了。你腦子裡想別的事兒,可是身體像一個機器人一樣,遇到紅燈會停車,遇到有車切過來的時候,你會踩剎車,遇到該轉彎的時候,你會轉彎……可是在到達乙地後,你會忽然覺得不知道怎麼就到了。

在我們的生命裡,有一臺自動巡航的儀器。其實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很多很多時候,都是在這個無意識的運作模式下運行的。當我們脫離不出來時,我們就會責怪別人,責怪時局。責怪自己的命運:怎麼會這個樣子呢?我這麼努力了,我對他那麼好,他怎麼還這樣對我呢?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到,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在我們的生命底下,有一臺自動巡航的儀器,它在自動巡航。就像你每天起牀是從左邊下,還是右邊下。這就是潛意識,都是它在主導我們每天的行爲。每個人都有他想要過的日子,想要做的事情。而且一直都是在自動巡航的模式下運作。這時你跟他說什麼都沒有用,你改變不了他。

沒有觀察你的生活,就不能掌握你的人生。你必須不斷地去回觀自己內在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什麼在運作,什麼在導航。什麼在巡航你的人生。這樣你纔有主控權,否則你就是你思想的奴隸,你就是你情緒的奴隸,你就是你命運的奴隸。如果你每天的生活就是起牀、做飯、送孩子上學、上班、回家、吃飯、洗澡,然後上牀,每天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著,從來不去反思、回觀自己。那你就不要抱怨命運對你不公、生活不幸福。因爲你沒有觀察你的生活,你沒有掌握你的人生,也不知道你的人生之旅的目的。

天地人身心靈會所一位趙姓女會員的提問:有時候面對一些讓自己痛苦的情境,比如一個工作環境或一段關係。我不知道這時候應該在這樣的痛苦裡修煉自己去接納,還是離開去更好的環境裡?令人痛苦的環境,可能會讓自己內在成長更快。但一些更好的環境,可能會讓自己的外在發展更好;

。這時候,我該如何選擇呢?

夢靈的回覆:當下發生,當下接納、便是“最好”。人生,永遠都是在不停闖關中。如果這關沒過。換個環境,這關還會不斷被重現,不斷ng。精神分析講的修通,也在此理。更好的環境,只能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條件,並不會讓自己的外在發展更好。生命,是由內而外的展現。萬法唯心造。最好的環境,於每個衆生都是不一樣的。更何況,根本就沒有“最好”,只能是:剛剛好。由你因緣、業力決定的剛剛好。而已。

沒有最好的環境,只有最好的意識狀態。親愛的,你的選擇其實不是選擇一個什麼樣的成長環境,而是選擇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的,更深的,是你選擇一個什麼樣的意識狀態。是要弄清楚你的人生之旅的內在目的。

我們的人生之旅有其內在的目的:覺醒和合一,覺知到自己的真實的本體。爲了這個目的,需要不斷得提升自己的意識,而痛苦的環境,會逼著我們更深地向內走,去更貼近我們的本

我們的人生之旅有其內在的目的:覺醒和合一,覺知到自己的真實的本體。爲了這個目的,需要不斷得提升自己的意識,而痛苦的環境,會逼著我們更深地向內走,去更貼近我們的本體。

所以,對於人生之旅的內在目的而言,也許,令自己痛苦的工作環境或關係,反而是我們內在成長的助力。但是,這需要一顆清明的心去體驗;需要一份清醒的意識去覺知;需要一份深刻的臨在,去感受,才能成長。否則,即便離開,也會在無意中吸引相似的情境,來讓你不斷完成未了的功課。

人生之旅的外在目的。我們的人生之旅也有其外在的目的:顯化和創造,在有形世界創造豐盛和美。爲了這個目的,我們也許需要一些比較好的環境,來發揮我們的創造力,來顯化我們內在的靈性。但是不要太執著,外在之旅就像一場好玩的遊戲,盡情享受創造的樂趣,而不要從其中找尋自我感。

最終會讓我們大敗的人生目的。很多時候,我們不僅遺忘了人生之旅的內在目的,找不到回家的路;也誤解了人生之旅的外在目的,無法享受創造的滿足。

我們忘了我們與萬物合一的圓滿具足,從外在的功名、成就、財富、地位中找尋自我感,創造的熱誠和享受,被執著和欲求所取代。這是最終會讓我們失敗的人生目標。

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目的?所以,什麼樣的環境是最好的,取決於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目的:如果你說我要讓自己變得更有意識,更臨在。那麼,接受人生給你的“痛苦環境”吧,它會讓你成長得更快。

如果你說我要去熱誠地創造,去享受我靈性的顯化。那麼,你也可以選擇一個“更好的環境”,但是,不要爲了逃避而離開,凡是你所逃離的都會緊追著你。

如果你說我要功名地位財富,那麼,即便最好的環境,也無法給你內心的滿足,甚至有可能會讓你陷入深深的失落,因爲那是一個錯誤的追尋。

內在之旅是外在之旅的基礎。很多人都會因爲在追逐外在的功名利祿的過程中大敗。或即便成功了,也無法體驗到內在的滿足時,才發現了人生之旅的內在目的。

其實,更深刻得去看,那些人生之旅的外在目的比較順利的人。必是內在之旅走得順利的人,因爲他的外在之旅充滿了內在的靈性力量,順應著宇宙之流;

而那些在人生外在之旅中不斷遭遇挫折的人,他可能遺忘了自己人生之旅的內在目的。

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是什麼?不是昨天的輝煌,也不是明天的希望,而是現在。

永平寺裡,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禪師在烈日下曬香菇。住持道元禪師看到以後,忍不住說:“長老,您年紀這麼大了,爲什麼還要做這種事呢?請老人家不必這麼辛苦!我可以找個人爲您代勞呀!”

老禪師毫不客氣地道:“別人並不是我!”

道元禪師說:“話是不錯,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這種大太陽的時候呀!”

老禪師說道:“睛天不曬香菇,難道要等陰天或雨天再來曬嗎?”

道元禪師一時語塞。

人們常說“今日事今日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話雖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人們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爲自己開脫,但結果是不會欺騙人的,到頭來欺騙的還不是自己?

人這一生有兩件事情絕不能做:一是“等”,不能等明天;二是“靠”。不能靠別人,否則你這一生就算白活了。

人活著就要努力,勿使今天依然成爲過去的一部分

日本淨土宗的創始人親鸞上人自小父母雙亡。九歲時,他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於是跑去找慈鎮禪師爲他剃度,慈鎮禪師就問他:“你還這麼小,爲什麼要出家呢?”

小親鸞答道:“我雖年僅九歲,父母卻都不在了,我因爲不知道爲什麼人一定要死亡,爲什麼我一定要和父母分離,所以,爲了探索這個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鎮禪師非常嘉許他的志願,說道:“好!我明白了。我願意收你爲徒,不過,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我再爲你剃度吧!”

小親鸞聽後,非常不以爲然地答道:“師父,雖然你說明天一早爲我剃度,但我終是年幼無知,不能保證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可以持續到明天。而且,師父,您都那麼老了,您也不能保證您是否明早起牀時還活著啊。”

慈鎮禪師聽了這話以後,拍手叫好,並滿心歡喜地說道:“說得好啊!你說的話完全沒錯,現在我馬上就爲你剃度!”

如果還有明天,你將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

每個人都要面對生老病死,小孩子不知道今天的決心能不能堅持到明天,老人家不知道自己這條老命能不能捱到明天,你能保證今天的計劃明天還記得嗎?是的,沒有人能預知未來,誰也不能確定明天帶來的是新的希望,還是未知的絕望!所以人活著就要努力,勿使今天依然成爲過去的一部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修行不是讓你沉寂在你的內在,僅僅只是覺察而已。需要在覺察中瞭解自己,然後行動。“行動”纔可以產生生命的力量,一切方可有轉機。今日事今日畢,生命經不起等待。

第19章 輪迴3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癥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6章 佛陀6第45章 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75章 心靈環保1第107章 不替代孩子成長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28章 菩提果第27章 神秘電話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36章 讀書會2第22章 積極應對混亂時刻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20章 愛的教育第67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2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30章 靈性覺察力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經驗第12章 天力講《易經》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45章 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第40章 親子之爭戰可以優雅地進行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26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3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89章 休學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50章 我們到底從哪裡來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4章 夢魘2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4章 佛陀4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2章 靈心療法第2章 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第83章 四梵行2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12章 渡5第102章 重生訓練之接納父母第70章 慈悲喜捨(3)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28章 謀劃人生從自己的興趣開始(2)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34章 愛的法則第5章 畫在紙上的花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17章 輪迴1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72章 念力第32章 這個世界已然不一樣了第73章 靈魂伴侶與緣分第2章 成爲心理諮詢師第2章 何處不是水雲間第93章 給孩子安全穩定的關愛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51章 超渡自己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10章 星雲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97章 與孩子一起創造共同的幸福時光第20章 接納父母第8章 渡1第6章 活在當下3第31章 天力回國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86章 平行宇宙1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5章 什麼遮住了太陽與藍天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56章 罪孽清理第73章 靈魂伴侶與緣分第93章 給孩子安全穩定的關愛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幾個案例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25章 自性本空
第19章 輪迴3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癥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6章 佛陀6第45章 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75章 心靈環保1第107章 不替代孩子成長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28章 菩提果第27章 神秘電話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36章 讀書會2第22章 積極應對混亂時刻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20章 愛的教育第67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2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30章 靈性覺察力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經驗第12章 天力講《易經》第15章 蘇格拉底之死第45章 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第40章 親子之爭戰可以優雅地進行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26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3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89章 休學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50章 我們到底從哪裡來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4章 夢魘2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4章 佛陀4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2章 靈心療法第2章 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第83章 四梵行2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12章 渡5第102章 重生訓練之接納父母第70章 慈悲喜捨(3)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28章 謀劃人生從自己的興趣開始(2)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34章 愛的法則第5章 畫在紙上的花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17章 輪迴1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72章 念力第32章 這個世界已然不一樣了第73章 靈魂伴侶與緣分第2章 成爲心理諮詢師第2章 何處不是水雲間第93章 給孩子安全穩定的關愛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51章 超渡自己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10章 星雲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97章 與孩子一起創造共同的幸福時光第20章 接納父母第8章 渡1第6章 活在當下3第31章 天力回國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86章 平行宇宙1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5章 什麼遮住了太陽與藍天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56章 罪孽清理第73章 靈魂伴侶與緣分第93章 給孩子安全穩定的關愛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幾個案例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25章 自性本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三门峡市| 襄汾县| 澳门| 尖扎县| 赤城县| 水富县| 襄汾县| 安岳县| 郴州市| 云阳县| 富平县| 汉源县| 遂溪县| 奉新县| 祁连县| 睢宁县| 宾阳县| 噶尔县| 莆田市| 抚顺县| 荣成市| 张家界市| 错那县| 绥德县| 随州市| 涿鹿县| 筠连县| 烟台市| 明水县| 青铜峡市| 盐山县| 徐汇区| 镶黄旗| 札达县| 新泰市| 常熟市| 阿尔山市| 合山市| 汤原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