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5章 心靈環保2

不知足的人,雖然富有卻是貧窮的。因爲一個有著極大的人,即使富如龍王、應有盡有,但在“我要、我還要”的不知滿足的心態中,感受著內在貧窮的煎熬。相反,一個知足的人,雖然貧窮卻是富有的。想想看,一貧如洗也自得其樂,還有什麼能讓他失去精神的滿足感?

這兩種人社會上都有。有些人物質富有而精神貧窮,有些人物質貧窮而精神富有,誰更快樂?一定是後者。

шшш¤ тTk an¤ c○

我認識一個修行人二三十年了。他的生活非常簡樸,別人供養點東西,哪怕是一小塊地毯也覺得多餘,擔心增加執著,送人了。“有點吃的,就夠了。”這是他的生活,一輩子以修行度日,特別快樂。

我也認識一些富人,但正如佛經裡所說,他們確實很貧窮,因爲想要的太多:一輛車不夠,要兩輛;兩輛不夠,要三輛……可能有能力的話,一百輛都不夠。沒有車時覺得一輛就夠了,但有了,爲什麼又不這麼想了?

也許你們不理解那個修行人的簡樸,但他擔心增加執著的智慧,或許能提醒我們:即使你實現了某個夢想,得到了你想要的生活,也要留心隨之而來的痛苦。

我們追求一樣事物,通常的理由是,我們覺得它美好。但在真實的觀察中,這種美好是不確定的。

比如這束花,當你心情好的時候,覺得它美,但心情不好的時候又覺得不美;這個人覺得美,那個人覺得不美。如果在花的本體上確實有“美”這樣東西,一種恆常性的、一成不變的或說實有的特性,那麼所有人都應該看得到,你在任何心情下都應該這麼認爲,但實際上卻不是。這說明什麼?在任何事物上,都沒有一種實有的特性。

這剛好符合佛教所謂的“空”。正因爲本體是空的。你的感覺可以不同,每個人的評價也可以不同。

用“空”的認識看待人生,如果你能體會到一種虛幻性,就接近它了。可惜。年輕時你不一定懂。

人在年輕的時候,會認爲有錢有地位才幸福,也常會想著“怎麼更好看”、“怎麼更快樂”。但長遠想想,即使你變得好看了、有錢了,短暫風光一過,幾十年後一樣會成爲特別難看的老人。那時候,你有再多的財富,能受用多少呢?能抵擋缺乏思想或信仰的落寞與孤獨嗎?

要知道,這些屬於內心的東西,年輕時就該好好培養。但正值20歲的時候。我們根本不去想它。我們不思考人生的哲理,不探索宇宙萬物的真相,也不想著將來有機會時去幫助可憐的人、回饋社會,我們不想這些。我們只顧眼前,不爲將來準備。更不考慮來世,儘管這些必定會到來。

所以我認爲,年輕人身體是成熟了,但心理還不夠成熟,這種道理,可能要等到五六十歲的時候纔會明白。

有些東西是不需要的

如今網絡發達,但很多同學上網。把太多時間花在一些沒有用的知識上,以至於自己的心靈如同沙漠,沒有智慧教言甘霖的滋潤,也沒有播下善法種子,一片貧瘠。

其實,你們自己也知道。有些東西是不需要的。

我們需要對今生乃至生生世世有用的知識,需要慈悲助人的理念,而不需要那些損人損己的思想。

我們需要好好上課,過單純的學生生活,而不是天天上網玩遊戲。不好好睡覺,讓生活失去規律。

我們不需要攀比,讀大學期間,穿得一般好就可以,不需要太好,不需要這樣那樣地裝飾自己。

我們可以吃得健康一點,這對身心、對學習有利。

寢室最好保持整潔,不要塞太多吃的穿的,弄得房間裡亂七八糟。住處不清淨,也說明心裡不清淨。以前我在泰國參觀一些禪師的住處時,一進去就感覺特別舒服,簡單、整齊,而且他們只吃中午一頓,其餘時間都在修行。

其實生活可以這樣,簡樸一點好。爲什麼蘇格拉底走進市翅感慨說:“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我們也一樣,不需要那麼多東西。我們覺得需要這個、需要那個,多數是貪慾作祟,弄來了也不會滿足的。內心裡這個越來越大的坑,用什麼東西能填滿呢?

所以,我們要經常清理帶來的各種垃圾,綠化心靈,這樣才能過一個乾淨、舒適的人生。

當然,活在今天的世界裡,如果不能與時俱進、不肯享受物質文明,就會成爲“怪物”而與世隔離。我並不是讓你們變成這樣。我的意思是,貪婪不會帶來真正的人生品質,一味跟隨而行,會活得很累、很苦。

滿足感就是幸福感

應對貪婪之火的燒灼,最好的清涼劑就是滿足感。有了滿足感,我們的人生會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所以我一向認爲,滿足感也就是幸福感,二者緊密相連。

最近新聞中常報道,在包括北京、上海等38座城市中,拉薩的幸福指數最高。連續六年都是如此。

有人說是“因爲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此我並不否認。但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拉薩人信仰佛教,並因爲信仰而有了滿足感,有面對困難和痛苦的能力。而且和拉薩一樣,在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那些有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大家也是因爲信仰藏傳佛教,懂得用佛教調整內心,才普遍享有一種幸福感。

有信仰可以隔絕災難、度越痛苦

信仰的力量是可以被看到的。信仰佛教的人有道德約束,知道斷惡行善,因而可以隔絕災難。

前段時間,在就少數民族預防艾滋病問題舉辦的論壇上,人們發現,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吸毒及艾滋病蔓延非常嚴重的情況下,與之相鄰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卻沒有發現有人吸毒。是什麼形成的隔絕?道德圍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理由呢?兩州之間沒有阻隔,氣候及經濟條件也差不多。

我們不是要評判哪個民族如何如何,但在某些時候,優秀的文化傳統一定會體現它的價值所在。尤其是在一匈滅性災難面前,你會發現它強大的支撐力。

玉樹地震後,我在那邊呆了六天,遇到很多受災的人。但前所未有的是,很多人發現,這些人不需要心理安慰。我記得最典型的是一位老太太,六十多歲,一隻腳斷了,正在臨時醫院接受治療。她面帶微笑,念著咒語。

“聽說你家裡的人都死了?”我問她。

“是。”

“那你……以後怎麼辦?”

“也沒什麼吧。人這一輩子什麼都會遇上,一切都是無常的,我是修行人,知道這個道理。”

看著她,我開始問自己:我從小信佛,出家後也一直在研究佛法,但如果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我會不會有這種境界?

大家也可以這麼問問自己。因爲人生不可能總是平安、順利、不遇到任何困難,這是不可能的。人生是此起彼伏的。在此起彼伏的生命旅途中,痛苦就是痛苦,快樂就是快樂,這一點誰都知道。但當你極度痛苦時,是否能找到生存的希望?當你快樂自在時,是否能保持平和,甚至隨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果是,你就是智者了。

隨緣

智者是隨緣度日的。隨緣一詞看似平常,卻有很深的智慧內涵,當你不論走進任何一種生活情境,如果始終能保持隨緣心態,快樂就不會遠離你了。

很多人認爲佛教是消極的,其實不是。佛教向來不鼓勵懶惰或逃避,不是讓你一學佛就什麼都不管了。真正的佛教徒會全力投入,他會以知足少欲對待自己,滿懷慈悲關愛他人,進而在不斷省察內心的過程中,讓心漸漸開放,進入一種誰也奪不走的快樂中。

我們都希求快樂,但有徐樂是不長久的。如果你到一個不健康的誠感受刺激,短暫的快樂之後,你的身心上會留下巨大的副作用,讓你深陷痛苦。所以,我們應該接受心靈培訓,這樣纔會有智慧過好生活的每一天,甚至坦然地走過生老病死,這不是很快樂嗎?

我不是來傳教的,“佛教如何如何,你們一定要皈依,學佛會得到什麼……”不需要。我是在真誠地、負責地爲諸位介紹一味心靈妙藥。

思想貧乏的人,如果不服用心靈妙藥,即便你擁有全世界的財富,也不會快樂。否則,億萬富豪應該再快樂不過了,但實際不是,他們還是愁眉苦臉,有的連覺都睡不好,要吃安眠藥。

你有了錢,錢沒有帶給你快樂,你也沒有用它利益社會,那這個錢的價值,到底在哪兒?

所以,不是非要往外求,如果能從內心裡找到快樂或滿足的點,人生就是幸福的。我很隨喜老師們講授心靈方面的課程,這對年輕人是有益的,如果讀書期間聽不到這些,離開校園,有沒有機會就難說了。

日後你們肯定會有財富、有地位、有名望,但那時候你會最關心什麼?是自己,還是社會?我們從小到大想的都是自己了,最多也就是家人或親戚,除此之外,不會太關心我們的周圍或世界。這是自私的。自私不會帶來光明前途,只有無私和利他的心,纔會發出光芒照耀世界。

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7章 渡第49章 低成本做女人第86章 平行宇宙1第119章 改命,從孝養父母開始第50章 “定家神針”第12章 靈心療法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2章 渡5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25章 處理情緒之痛第3章 佛陀3第18章 輪迴(2)第17章 滋養自己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29章 狗屠夫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111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3)第3章 他爲何總是**第36章 讀書會2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35章 布財陣2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21章 輪迴5第17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2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9章 靜享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第9章 渡2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14章 兒子的夢第95章 不生不滅第5章 牌坊林的秘密1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38章 定期清理心靈垃圾第84章 四梵行3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87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1第13章 渡6第4章 活在當下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5章 牌坊林的秘密1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23章 五奶奶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60章 星光體第20章 涅磐的體驗第10章 渡3第7章 渡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35章 淨土情懷1第54章 成長空洞第67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2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20章 接納父母第20章 真相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三 卷前言空靈第7章 我的指導靈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11章 神奇的催眠術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28章 如法求財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6章 福報第85章 四梵行4第13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3第83章 四梵行2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64章 內外整合法則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12章 靈心療法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50章 “定家神針”第3章 愛的語言3第25章 不再評判第47章 孝親
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遊第7章 渡第49章 低成本做女人第86章 平行宇宙1第119章 改命,從孝養父母開始第50章 “定家神針”第12章 靈心療法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2章 渡5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25章 處理情緒之痛第3章 佛陀3第18章 輪迴(2)第17章 滋養自己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29章 狗屠夫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111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3)第3章 他爲何總是**第36章 讀書會2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35章 布財陣2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21章 輪迴5第17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2第18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3第9章 靜享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第9章 渡2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14章 兒子的夢第95章 不生不滅第5章 牌坊林的秘密1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76章 非言語治療與後現代心理學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38章 定期清理心靈垃圾第84章 四梵行3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87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1第13章 渡6第4章 活在當下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5章 牌坊林的秘密1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23章 五奶奶第104章 當你感覺被人控制的時候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60章 星光體第20章 涅磐的體驗第10章 渡3第7章 渡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35章 淨土情懷1第54章 成長空洞第67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2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20章 接納父母第20章 真相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三 卷前言空靈第7章 我的指導靈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11章 神奇的催眠術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28章 如法求財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6章 福報第85章 四梵行4第13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3第83章 四梵行2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64章 內外整合法則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12章 靈心療法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50章 “定家神針”第3章 愛的語言3第25章 不再評判第47章 孝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大埔区| 巧家县| 柘荣县| 宜都市| 白朗县| 台北市| 叙永县| 利辛县| 宣化县| 霍林郭勒市| 白银市| 耒阳市| 许昌市| 长乐市| 安吉县| 浦江县| 连江县| 孟村| 宜宾市| 临武县| 桓仁| 福建省| 通化县| 元江| 东平县| 濮阳市| 内丘县| 郓城县| 新泰市| 寿光市| 太湖县| 綦江县| 鲁山县| 贞丰县| 鄂州市| 宁阳县| 华蓥市| 全州县| 浠水县|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