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2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

“無過不及,隨屈就伸。人剛我柔,我順人背。活似車輪,偏沉則隨。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張原心裡默誦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他對王宗嶽有十足的信心,步戰(zhàn)一對一,王宗嶽無敵,驍勇的穆敬巖和精通少林武術(shù)的洪紀、洪信都領(lǐng)教過。

納巴泰左拳朝王宗嶽猛擊,這納巴泰身子前衝之際,腦後的兩條金錢鼠尾辮甩了起來,可見勢頭甚猛,王宗嶽並未急閃,只是右足輕輕一收,身子微側(cè),右掌如蛇信般疾吐,在納巴泰的左腕一推,納巴泰這威猛一拳就偏了方向,拳風從王宗嶽耳邊掠過“”

納巴泰的右拳緊接著朝王宗嶽胸腹橫擊而至,納巴泰不講究防守,他自信能在王宗嶽擊中他之前把王宗嶽擊倒,而且他皮粗肉糙,就算挨王宗嶽這小老頭幾拳又何妨,八旗軍的長甲騎兵素來就是這種兇悍的戰(zhàn)術(shù)

王宗嶽搭在納巴泰左腕上的右掌陡然用力下壓,納巴泰自然奮力相抗,王宗嶽左掌閃電般擊在納巴泰右肩,就是這一壓一擊,納巴泰整個身子頓時傾側(cè)扭曲,踉蹌了幾步,一跤倒在圈外。

昌慶宮別堂內(nèi)外的觀戰(zhàn)者起先是一靜,隨即爆發(fā)出喝彩聲,文官們看不出奧妙,只道是納巴泰魯莽跌倒,在場的朝鮮武將卻是知道這是王宗嶽借力打力之妙。

納巴泰雖然跌倒,卻未受傷,迅即爬起身,咧著大嘴,兩隻小眼惡狠狠盯著王宗嶽,這回穩(wěn)紮穩(wěn)打。一步一步逼近王宗嶽。他要讓王宗嶽先出手,他要後發(fā)制人,他要把王宗嶽打扁。

太極拳固然講究“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但真正的太極拳高手,硬碰硬時也絕不示弱,“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納巴泰剛踏入圈子,王宗嶽右腳已先往右踏出半步。左拳朝納巴泰脅下?lián)魜恚{巴泰竟不閃避,也是一拳砸向王宗嶽面門

納巴泰的拳頭離王宗嶽鼻樑還有一尺。王宗嶽已一拳擊中納巴泰左脅,納巴泰痛叫一聲,身子向後跌出六、七尺。爬起來時半晌站不直身子,他怎麼也沒想到王宗嶽拳頭這麼重。就好象一隻重錘掄起猛砸過來一般。

王宗嶽笑著招手:“再來。”依舊是先前的手掌陰陽、一高一低的姿勢。

這時李倧已經(jīng)和張原、阮大鋮離開座位,走到堂前,離王宗嶽、納巴泰大約三丈多的距離,李倧笑道:“這個女真人只是有幾斤蠻力而已,在大明技擊高手面前簡直不堪一擊,被戲耍得團團轉(zhuǎn)啊。”

張原低聲道:“殿下小心一些,兩個建奴還想做困獸鬥”

話音未落。那個躬著腰在喘息的納巴泰猛地向左前方一躍,那裡有一隊翊衛(wèi)廳的軍士。翊衛(wèi)廳屬於內(nèi)禁衛(wèi)軍,是朝鮮軍士中的精銳,見納巴泰衝來,兩把腰刀左右劈至,納巴泰狂吼,身子急閃,避開左邊一刀,右邊一刀則重重劈在他左肩上,這一刀深入肩胛骨,納巴泰悶哼一聲,身子疾衝,將執(zhí)刀的翊衛(wèi)撞翻,反手將斫在他肩胛骨上的腰刀拔出,轉(zhuǎn)手就砍倒了一個翊衛(wèi),旋風般轉(zhuǎn)身,向立在階陛上的李倧、張原幾人猛衝過去。

早有數(shù)名翊衛(wèi)上前攔截,納巴泰奮不顧身,揮刀猛劈,幾名朝鮮翊衛(wèi)竟抵擋不住,卻不敢退散,因爲綾陽君就在他們身後。

納巴泰砍翻了兩個翊衛(wèi),自己也捱了好幾刀,血流如注,先前左脅捱了王宗嶽一拳,受傷已然極重,而且這時身前身後已經(jīng)圍滿了朝鮮翊衛(wèi),他已無法威脅到張原和李倧

一刀橫削而至,削掉了納巴泰半邊腦殼,這兇悍的女真牛錄終於倒地,那些起先見納巴泰被王宗嶽戲耍以爲納巴泰不過爾爾的朝鮮官員這時才知這女真人的強悍,竟有六名翊衛(wèi)被納巴泰殺傷,其中兩名傷勢甚重。

納蘭巴克什瘋狂大叫要求速死,用頭猛撞押執(zhí)他的軍士,納巴泰身死,他絕望了。

張原命人把納蘭巴克什帶下去,對李倧道:“讓殿下受驚了,這建奴拼死一戰(zhàn)也很可怕啊。”

李倧沉默了一會,說道:“不德明白張大人的良苦用心。”當即對兩廡的文武官員大聲道:“衆(zhòng)卿都看到了,一個女真俘虜竟能在這裡奪刃殺傷我翊衛(wèi)多人,這個納巴泰是奴爾哈赤麾下的猛將,固非易與之輩,但我國軍士也太讓不德失望了,北嶽山伏擊以多擊少,我方死傷甚多”

李倧藉此機會要求兵曹和各道都護府整頓軍隊,加強義州鴨綠江一線的邊備,嚴防建賊侵擾……

李倧對羣臣訓(xùn)話之時,張原悄然退出別堂,走到廊下向那個拄著竹杖的金處士作揖,叫了一聲:“金先生。”

金處士趕忙還禮,二人說了一會方纔比武之事,而後張原問:“許醫(yī)官爲貞明公主診治結(jié)果如何了?”

金處士搖頭道:“許醫(yī)官也是束手無策,自來啞疾都是因爲耳聾,但貞明公主耳聰目明,只是不知爲何不能出聲說話!”

張原道:“宋人有云‘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yī)’貞明公主是受驚嚇而致失語,靠藥石是無法治癒的,這還要從別處想辦法。”

金處士雙眉一軒,臉現(xiàn)喜色,說道:“當年是鄭仁弘驚嚇了公主,如此說要治好公主還得落在鄭仁弘頭上?”

張原含笑道:“試試何妨。”

金處士道:“草民這就去稟知王大妃。”竹杖探路,很快就走了。

……

五月二十一日,綾陽君李倧在昌慶宮領(lǐng)仁穆王大妃詔旨正式署朝鮮國事,張原、阮大鋮兩位大明使臣參加了這一典禮,典禮散後,張原、阮大鋮向李倧辭行準備歸國,李倧竭力挽留大明使團多盤桓幾日,張原道:“不能多耽擱了,奴酋得知這邊的事定然狂怒,殿下也趕緊委派奏請使隨我們一道去北京吧,殿下早日得到大明的冊封纔是要緊事。”

李倧道:“奏請使已經(jīng)選定,由禮曹判書禹煙爲正使,許筠作副使,書狀官依舊是金中清,張大人以爲妥否?”

張原道:“甚好,那就三日後啓程吧。”

李倧躊躇了一下,說道:“張大人是不是去一趟慶熙宮向仁穆王大妃辭行,王大妃念天使恩德,幾番叮囑要多留天使一些時日。”

張原道:“我寫一封書信向王大妃辭行吧。”當即寫了一封辭行的表章,讓人送去慶熙宮,傍晚時仁穆王大妃命宮人送來了豐厚的禮物。

五月二十二日上午,張原和阮大鋮再次到宣武祠和宣聖廟祭拜,張原把光海君先前賄賂他們使團的一千兩黃金和八千兩白銀全部拿出來作爲重修宣武祠和賑濟成均館貧困館生之用,大明使臣此舉贏得了王京士庶的極大好感,五月二十四日大明使團與朝鮮奏請使禹煙一行離開王京上路之時,漢城百姓拖兒攜女相送,不亞於當年楊鎬班師回國的盛況,署國事的李倧領(lǐng)文武百官在漢城北郊依山設(shè)帳、夾道拜餞,爲天使送行,少不了要賦詩贈別。

午後未時初,大明使團和朝鮮奏請使禹煙一行離了宣武祠正式啓程,隨行的還有平山都護府的八百軍士,李倧擔心會有忠於光海君的兵將阻擊天使和奏請使,所以命李貴選了八百精兵要護送張原等人直到鴨綠江

五月下旬,天氣炎熱,白晃晃的烈日灸烤著大地,乘車悶熱難耐,還不如戴著遮陽笠策馬而行,阮大鋮騎著一匹青色騸馬,一手執(zhí)繮,一手搖著摺扇,望著遠山蒸騰起的雲(yún)氣,大聲道:“終於踏上歸程了,盛夏酷暑,行路更難了。”

張原道:“從明日起,我們清晨卯時初就上路,未時便覓驛館歇息,以免在烈日下趕路中暑生病,免得欲速反而不達。”

阮大鋮並馬過來,小聲問:“介子,那位朝鮮公主沒來給你送行嗎?”

張原橫了阮大鋮一眼,阮大鋮朗聲笑著打馬跑到前邊去了。

張原回頭望,王京漢城已看不到,不遠處的北嶽山在晃眼的白日下顯得突兀枯瘦,山嶺上的草木都是蔫蔫的,似乎水分全被灸烤蒸發(fā)了,張原心想:“貞明公主的啞疾也不知治好了沒有,這個少女公主經(jīng)歷了不少苦難,希望她以後過得安寧喜悅。”

張原當然知道貞明公主不便來送行,但想著從此不可能再見,心裡還是很有些惆悵,那次夜裡以筆交談的情景倏然浮現(xiàn)

“張大人,張大人。”

一個錦衣衛(wèi)校尉和一個平山都護府的軍士策馬奔回,那錦衣衛(wèi)校尉叫道:“那位金處士在前面鬆亭等著爲大人送行,大人要過去相見嗎?”

張原“哦”的一聲,在馬背上挺直腰桿向前方那片松樹林眺望,這片松林來時就曾經(jīng)過,此地距離碧蹄館約二十里,有一處涼亭,所以此地就叫鬆亭,遠遠的只見那座長方形的涼亭外立著兩個人,都是寬笠白袍,左邊那人身量高一些,手裡執(zhí)著細杖,那就是金處士了,右邊那人是誰?

更新晚了一些,明天爭取早更。(。)

第397章 公主的腳印第219章 揚州瘦馬第297章 知子莫若父第248章 風雨夜第21章 初出茅廬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321章 瘋狂的石頭第386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180章 及時雨第504章 薩爾滸!薩爾滸!第492章 秋夜第448章 東嶽廟的恐怖第416章 白浪子第280章 嫁禍大名士第382章 鴻漸於陸第60章 澹然心亂第484章 膽小如鼠張介子第234章 翰社首領(lǐng)之爭第335章 打臉第239章 女郎笑如王師妹第291章 東林辯難第310章 砎園夜第463章 各懷異心第433章 首輔的壓力第481章 拳打臥牛之地第134章 煙柳斷腸時第320章 毀與譽第157章 忠臣、名妓和太監(jiān)四封推感言第477章 景福宮之變第141章 訓(xùn)弟第128章 西湖功德主第416章 白浪子第74章 六寸金蓮嚇死人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185章 南屏晚鐘第122章 魚水之歡第48章 真真認主第318章 總裁錢謙益第472章 夜宿碧蹄館第34章 雙鏡記第408章 木瓜詩第101章 就是她第70章 臨死抱佛腳第488章 先知的苦悶第58章 暴雨下的溫馨第454章 拾遺之鞭第387章 落水第408章 木瓜詩第46章 敢出豪言驚上座第289章 三千里外萬言書第262章 又見阮大鋮第240章 有我之境第206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115章 利見大人第357章 又見客印月第142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161章 青樓與紅樓第313章 牆頭馬上第455章 誓言與喜事第224章 頂缸第143章 清風明月本無價第135章 驛遞斟合牌第393章 大風圈外第456章 山海關(guān)第216章 癲狂第364章 春秋房風波第95章 菊花之約第482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479章 約戰(zhàn)第4章 兔亭第219章 揚州瘦馬第489章 景徽的病四封推感言第403章 文華殿風波第155章 百人敵第292章 驚才絕豔第304章 動心污跡第335章 打臉第45章 熟讀唐詩三百首第110章 年節(jié)、燈景、拙荊第305章 王見王第8章 宿慧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327章 水是眼波橫第448章 東嶽廟的恐怖第396章 暴死第426章 生財有道第327章 水是眼波橫第92章 大宗師到第466章 端陽雨第127章 太監(jiān)的品味第57章 及時雨第414章 說死第226章 怒雨第320章 毀與譽第170章 情挑張案首書友曉月燦聽崑曲讀雅騷第224章 頂缸
第397章 公主的腳印第219章 揚州瘦馬第297章 知子莫若父第248章 風雨夜第21章 初出茅廬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321章 瘋狂的石頭第386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180章 及時雨第504章 薩爾滸!薩爾滸!第492章 秋夜第448章 東嶽廟的恐怖第416章 白浪子第280章 嫁禍大名士第382章 鴻漸於陸第60章 澹然心亂第484章 膽小如鼠張介子第234章 翰社首領(lǐng)之爭第335章 打臉第239章 女郎笑如王師妹第291章 東林辯難第310章 砎園夜第463章 各懷異心第433章 首輔的壓力第481章 拳打臥牛之地第134章 煙柳斷腸時第320章 毀與譽第157章 忠臣、名妓和太監(jiān)四封推感言第477章 景福宮之變第141章 訓(xùn)弟第128章 西湖功德主第416章 白浪子第74章 六寸金蓮嚇死人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185章 南屏晚鐘第122章 魚水之歡第48章 真真認主第318章 總裁錢謙益第472章 夜宿碧蹄館第34章 雙鏡記第408章 木瓜詩第101章 就是她第70章 臨死抱佛腳第488章 先知的苦悶第58章 暴雨下的溫馨第454章 拾遺之鞭第387章 落水第408章 木瓜詩第46章 敢出豪言驚上座第289章 三千里外萬言書第262章 又見阮大鋮第240章 有我之境第206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115章 利見大人第357章 又見客印月第142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161章 青樓與紅樓第313章 牆頭馬上第455章 誓言與喜事第224章 頂缸第143章 清風明月本無價第135章 驛遞斟合牌第393章 大風圈外第456章 山海關(guān)第216章 癲狂第364章 春秋房風波第95章 菊花之約第482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479章 約戰(zhàn)第4章 兔亭第219章 揚州瘦馬第489章 景徽的病四封推感言第403章 文華殿風波第155章 百人敵第292章 驚才絕豔第304章 動心污跡第335章 打臉第45章 熟讀唐詩三百首第110章 年節(jié)、燈景、拙荊第305章 王見王第8章 宿慧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327章 水是眼波橫第448章 東嶽廟的恐怖第396章 暴死第426章 生財有道第327章 水是眼波橫第92章 大宗師到第466章 端陽雨第127章 太監(jiān)的品味第57章 及時雨第414章 說死第226章 怒雨第320章 毀與譽第170章 情挑張案首書友曉月燦聽崑曲讀雅騷第224章 頂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西宁市| 海南省| 卢龙县| 绥棱县| 仙居县| 张家港市| 托克逊县| 博野县| 基隆市| 商河县| 祁东县| 稻城县| 峨眉山市| 柯坪县| 舞钢市| 铅山县| 郴州市| 苍溪县| 张家界市| 庆城县| 龙州县| 嵊泗县| 温宿县| 当涂县| 错那县| 赤壁市| 讷河市| 霍州市| 祥云县| 靖安县| 长泰县| 安康市| 江都市| 化州市| 霍城县| 土默特左旗| 潜山县| 五指山市| 康定县| 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