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章 下

走了約二三十分鐘左右,洛陽那高大的城牆,便出現在衆人的視線當中。

“啊?那是什麼?”甚少大驚小怪的侍劍忍不住發出驚呼之聲。石越與李丁文、陳良、劉道衝,以及所有一行近百人,都被眼前之情景驚呆了。

數以萬計的人,整整幾萬人,擁簇在洛陽城的東門前,翹首望著石越一行的到來。這是石越從未想像過的壯觀場面,他忍不住小聲的問道:“他們在做什麼?”

“似乎是在歡迎公子。”李丁文微笑道。

“我不過是路過洛陽……”

“也許正因爲這樣才讓他們如此熱情。”

“會不會太張揚了一點?”石越想起了自己目前的處境。

“這似乎不是公子所能控制得了的。”

彷彿是爲了印證李丁文的話,忽然,便聽到史洪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門高聲喊道:“石學士來了!”

頓時,平靜的現場沸騰起來。城樓上鞭炮聲響起,人們爭先恐後的踮起雙腳,努力看著騎著一匹白馬進城的石越,一面還大聲的議論著自己的觀感。不知是誰最先拿起繡球拋向石越,頓時便有無數的手帕、香囊拋向石越,瘁不及防的石越被這些東西弄得尷尬不已,還不好意思躲避,只能一直保持笑容硬生生的忍受著這些飛來的“暗器”。好在史洪的騎兵很快發現了這個狀況,立即排成密集的隊型擋在了石越的兩旁。

“子明。”

“韓國公?!”

富弼出現在石越等人眼前之時,連李丁文都竦然動容。須知富弼自從退隱西京後,別人若想見他一面,都是千難萬難,不料他竟然會親自到東門迎接石越。

“子明光臨洛邑,竟讓西京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真讓老夫大開眼界。昔日王相公過洛,洛陽萬人空巷,但是他亦不曾受過這許多繡球與手帕。”富弼親熱的挽著石越的手,迎他入城,一面不忘調侃著石越。

石越郝顏笑道:“勞動韓國公大駕,晚輩心中難安。本當晚輩上府請安的。”

“你遠來是客——來,子明,這位是……”富弼一面給石越介紹洛陽的主要官員與名流,包括嵩陽書院的山長、《西京評論》的社長等等。

入到城中,卻見城中街道早已清道,但是兩旁觀看的民衆卻一點也不曾減少。還有不少商家,主動在門口焚起了香案,以示歡迎……

石越知道自從王安石變法以來,西京洛陽聚集了一大批鬱郁不得志的舊黨大臣。因此,西京洛陽,在某種意義上,是舊黨的老巢。自己和舊黨關係一向良好,和富弼更有特殊的交情,而且以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受到百姓的歡迎也並不奇怪。但是如此大張旗鼓的歡迎,卻讓自知受到皇家疑忌的石越有點忐忑不安起來,這不是更加增添了皇家猜忌自己的理由麼?

他看了一眼和自己顯得親密無間的富弼,卻見富弼滿臉的笑容,不斷的在馬上向百姓點頭致意,似乎全然沒有想到過這一點,石越心中不由奇怪起來——富弼難道會不知道自己出任陝西路安撫使的真正原因?

當天晚上。韓國公府。

小客廳中只有石越、富弼、李丁文三人。

石越注目那幅旌鶴降庭圖良久,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韓公,今日之事,會不會太過於張揚?晚輩現在身處嫌疑之地……”

富弼似乎早已知道石越必有此問,不待他說完,已經微笑道擺了擺手,轉目注視李丁文,笑道:“先生可知道老夫何以如此大加張揚,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子明深得百姓之愛戴,元老之器重?”

李丁文略略欠身,回道:“在下亦覺疑惑,不過在下知道韓公之安排,必有道理。”

富弼得意的捋了捋鬍鬚,笑道:“朝廷之事,老夫大體已是知道。皇上讓子明安撫陝西,爲的是三個字——不放心。”

石越黯然點頭,嘆了口氣。

“但是子明也要看到,皇上卻是一片成全之心。”

“晚輩已經知道,司馬君實在晚輩離京之時,寫了一封書信給我,已點明此意。”

“朝中暗潮涌動,有人妄想身居九五,若子明在朝中,則子明是必爭之人,皇上是聰明之君,皇上既怕子明你立場不堅定,又怕你立場過於堅定。因此迫不得已,才把子明你放到陝西來。”

“這……”石越與李丁文面面相覷,皇帝怕他立場不堅定倒也罷了,怕他立場過於堅定,卻未免有點匪夷所思。

“依老夫的猜測,則宮中必有人向皇上進言,猜忌子明你。大抵之言,無非你過於自愛,矯情近僞;又或者萬一有不測,主少國疑,而子明又過於年輕之類。而子明平素謹慎,必然於內侍宗室,皆不敢得罪。若皇上知道此事,必然會懷疑這些猜忌之語,終會傳到子明你的耳中。因此,既便皇上本來無疑你之意,此時卻也不得不疑你。皇上擔心的,是怕你聽到有人進言,因此立場不穩,鑄成大錯。但這些話,皇上卻不能向你明言。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本無貳心,因爲被猜忌,反生出貳心。老夫料來,這纔是皇上所不放心你的。”

石越與李丁文聽到富弼的這番分析,不由暗自歎服。

“因此,若子明你處處小心謹慎,堤防這,堤防那,你越怕惹疑忌,皇上就越是要疑你。因爲皇上就是在懷疑你認爲皇上在疑你。自古以來,君臣之間,最難善始善終。因爲每個皇帝有不同的才華與性格,你若以爲韜晦便能讓皇上信任你,那你便是大錯了。大丈夫,要審時度勢,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對策。所以,老夫纔不憚御史彈劾,大張旗鼓迎你入城。一來讓朝廷知道你的聲望,二來釋皇上之疑。至於那些猜忌你子明太年輕太能幹的人,不管他是誰,子明你都管不了,也不用管。因爲這種猜忌,你怎麼樣都躲不掉的。你只要讓皇上放心你就行了,因爲只要皇上在一日,皇上就不會怕你能幹,不會怕你年輕,皇上就怕你不能幹不年輕!”富弼若有所感的嘆道:“——這個道理,老夫用了近十年時間才明白過來。”

石越站起身來,恭恭敬敬的向富弼行了一禮,謝道:“晚輩謹受教。”

富弼微笑受了這一禮,又道:“但所謂過猶不及。子明你亦不必刻意張揚。老夫替你張揚,與你無關,你受了便是。若是你自己,謹慎慣了的,如今要反其道而行之,也不可以太過了。凡事皆須適度。這個就要看你自己去把握。”

“是。晚輩理會得。”石越自從回到宋朝以來,還從未對人如此恭敬過。連李丁文都正襟危坐,認認真真的聆聽富弼的建議。

“方纔我又說皇上又怕你立場過於堅定,子明可知道是爲什麼?”

“還請韓公賜教。”

“原因亦很簡單,皇上怕你步王介甫的後塵。”

“這?從何說起?”

“子明你若立場過於堅定,兩宮太后,子明你敢保證你不會至少得罪一位?”富弼含笑問道。

“這……”石越與李丁文已經明白了八九分了。

“皇上日後還要倚重你改革圖強,王介甫爲兩宮太后所不喜,於是反對者更加堅定。前車之鑑,皇上豈可不防?這種爭權奪位的旋渦,但凡沾上了,要不樹強敵,除非是強敵全死了。但是偏偏皇上要做仁愛之君,這些人最終絕不會如何。若子明你立場過於堅定,到時候就會招人忌恨,於改革圖強之大業,頗有妨礙。這是皇上一生志向所寄,皇上卻是會要儘量避免的。”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晚輩可謂茅塞頓開。”

“老夫宦海沉浮幾十年間,做過三朝皇帝的臣子,至今也不是很懂帝王的心思。不過此次身在局外,反倒看得格外清晰。子明與潛光先生皆是不世出的人傑,切不可當局者迷。朝中之事,子明不妨暫且丟到一邊,看看皇上怎麼樣運籌帷幄。子明不如好好想想,怎麼樣在陝西路做出政績來,讓關中這個天府之國,重現汊唐風采。到京兆府後,子明就會知道,陝西路安撫使雖然位高權重,但是本朝最難治理的一路,也就是陝西路了。內政不修,邊患頻頻,以范文正公之英材,成績亦非常有限。老夫希望子明能給大宋帶來一個驚喜……”

“此事還要向韓公請教……”

同一天。汴京。

昌王府。

王府中一片忙亂,自王妃以下,沒有人想到,皇太后竟然會親自前來“探病”。

“你們不必亂了,哀家不過看看自己的兒子而已。”高太后望著一臉驚慌的跪在自己面前的昌王妃,淡淡的吩咐道:“你帶哀家去。”

“這怎麼敢?臣妾已經讓人去喚大王了。”昌王妃膽怯的垂下頭來,不敢直視高太后。

“怎麼?你連哀家的話也不聽了麼?”

“臣妾不敢。”

“那你前面帶路。”

“是。”昌王妃心驚膽戰的領著高太后,向趙顥的“病房”走去。高太后一向寵愛趙顥,而且對於立長君似乎也抱著一種默許的態度,甚至還會不經意的放任趙顥去做一些事情。但這次趙顥裝病,卻是高太后所“不知道”的。而且高太后突然來“探病”,究竟打的什麼主意,也讓人大費思量。

昌王妃故意領著高太后在昌王府內多繞了幾道彎,纔到了趙顥所住的精舍。

趙顥早己由兩個僕人攙扶著,跪在門口等候。高太后見趙顥雖然臉色蒼白,眼窩深陷,神情憔悴,但是一雙眸子卻依然炯炯有神,心中暗暗嘆了口氣。她徑自進屋,在一張椅子上坐了,柔聲說道:“讓昌王進來,哀家要和他說幾句話。”

“是。”不多時,趙顥被扶了進來。病怏怏的說道:“母后。”

高太后點點頭,向內侍、宮女與王府下人說道:“你們都出去吧。”

“是。”瞬間,所有的人都退出了精舍。

高太后打量著跪在自己面前的趙顥,溫聲道:“你的病可以好了。”

趙顥心中一震,不過他卻並不害怕被自己的母親識穿。他膝行至高太后的膝頭,泣道:“母后,孩兒是迫不得已。”

“哎!”高太后長嘆了口氣,沒有說話。

“並非孩兒敢有非份之想,實是此時孩兒不宜離京。自古以來,主少臣強,社稷多危。孩兒是不忍坐視太祖太宗皇帝的江山社稷,落入他人之手。”

“你當真是如此想?”高太后的目光中,說不清是懷疑還是信任。

“孩兒若有半句虛言,天地不容。”趙顥仰面望著高太后,賭咒發誓道:“孩兒亦盼著皇兄大好,也好少操這份心。若爲此事,讓母子相疑,兄弟生隙,孩兒縱是死了,也帶著罪過。”

“你能如此想,那還有可恕之處。”高太后幽幽說道,“哀家最擔心的,是你們兄弟鬩牆,骨肉相殘,爲後世所譏,爲天地不容。”

“孩兒若有此心,叫天誅地滅。”

“若說你與傭兒,一樣是與哀家骨血相連的,一個是兒子,一個孫子,哀家又豈敢厚此薄彼。哀家這幾日,半夜常常驚醒,擔心你侄兒將來會如德昭一般,難得善終。”高太后的語氣黯然。德昭是宋太祖的兒子,宋太宗即位後,本說要傳位給他,最後卻被逼死了。此事是天水之朝皇室的一大忌諱。

“孩兒絕不敢做這種事。天幸皇兄無恙,自然更好。若有萬一,孩兒亦不過爲了江山社稷,替侄兒守幾年江山,待他成年,定然把皇位歸還給他。若有負此言,讓孩兒死後不能歸宗廟。”

他番話說得冠冕堂皇,但是高太后又如何相信?但是趙顥胸中的熱切,她又豈能不知?高太后搖了搖頭,道:“最好是你皇兄沒事,都是一樣的兒子……若有萬一,哀家知道也阻不了你的心,但你能做到哪個地步,全看你的造化。羣臣擁戴你,哀家亦不阻你;只是若你要逼宮奪位,哀家卻也不能容你。只是萬一你事成,哀家也不爲孫兒求什麼皇位——那是害了他。只讓他有柴家的尊榮,便是你的仁愛了。”

趙顥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道:“若孩兒敢加害傭侄兒,便讓我死後入阿鼻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罷、罷。”高太后心煩意亂的站起身來,道:“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你好自爲之吧。”說罷,也不再聽趙顥多說什麼,便出門回宮了。

某府。

“仙長可知富弼給皇上獻了藥方。”

“那是數日之前的事情了,我見從太醫那裡抄來的藥方,無非是阿膠、當歸、黃連、防風、毛薑之類,未必見效了。否則禁中早有消息傳出來。”

“這倒也是。”

“大人放心,皇上之病,顯然己經到了大漸之期了。連續處分朝廷重臣,擺明了是給新皇留人用了,把石越外放陝西路,更是做了等新皇親政後再大用的打算。這明明是防止石越在新皇新政前,官做得太大。獎賞司馬光、文彥博、楊士芳,這幾人是給新皇登基保駕的。禁中也開始封鎖皇上的病情外泄,而班直往講武學堂的培訓計劃也暫停——今天早上,還得到消息,八百里加急前往各地,召富弼、王安石等七八位元老重臣入京,事情已經一目瞭然……”

“嗯。”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亦當五鼎烹!此成王敗寇之時,大人當速下決斷。皇上擺明是了支撐不下去了。但是若不能在富弼與王安石等人進京之前早定大局,待這一班元老重臣入京護衛幼主,一切都晚了。外有富弼、王安石、文彥博、司馬光等人在朝堂上護主,內有狄詠、楊士芳統率侍衛,滿朝大臣,誰敢有異意?就算是兩宮太后,也抵不了這一干人的聲望。大人可還記得英宗時,韓琦一人,就敢逼太皇太后撤簾之事?”

“但是我總覺得其中有什麼地方不對……”

“大人,你已經沒有反悔的地步了。自古以來,行此大事者,最忌的就是猶豫不決。大人即便現在去告密,前途也已經毀了!你與我家大王,是在一條船上了。”

“我只欲謹慎……”

“箭在弦上,不能不發。縱然知道不夠周詳,也不能等到富弼、王安石等人進京。何況,大人也不需要很明顯的支持我家大王,只需要大人一封奏章,請求皇上爲社稷計,早立儲君。由此在朝中掀起討論立儲的話題。到時候,自然有人與大人呼應。”

“是啊,若是一直風平浪靜,又如何會有機會?”

次日。

自這一天起,石越離開西京洛陽,走陸路前往京兆府長安。

自這一天起,趙頊陸續接到數十封奏章,請他早立儲君,以安天下之心!

第07節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二十四節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10章 下15 汴京杭州3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三)第2節 聲名鵲起下(01)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三)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七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一章第5章 上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三)第12節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三章第3節 終南捷徑中(03)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第二十七節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16節 十字(三)第二十四節第六章第9節 上第三章第2節 聲名鵲起下(02)第4節 下第十章第1章 下第四節第十六章第2節 上第十九章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九章第10章 下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九章第二十七節第四章第二章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1)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5節 下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四)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二)第10節 下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三)第8節 離間計上(02)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8章 上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2)第13節 婚姻大事(中)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3節 終南捷徑上(01)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六節第五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六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9節 上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2)第三章 下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三)第三十章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五)第1章 一聞戰鼓意氣生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二)第2章 下第八章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3節 終南捷徑上(02)第四章第三章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15 汴京杭州4第9節 汴京新聞(上)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6節 上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一)第七節15 汴京杭州3第六節
第07節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二十四節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10章 下15 汴京杭州3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三)第2節 聲名鵲起下(01)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三)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七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一章第5章 上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三)第12節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三章第3節 終南捷徑中(03)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第二十七節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16節 十字(三)第二十四節第六章第9節 上第三章第2節 聲名鵲起下(02)第4節 下第十章第1章 下第四節第十六章第2節 上第十九章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九章第10章 下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九章第二十七節第四章第二章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1)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5節 下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四)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二)第10節 下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三)第8節 離間計上(02)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8章 上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2)第13節 婚姻大事(中)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3節 終南捷徑上(01)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六節第五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六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9節 上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2)第三章 下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三)第三十章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五)第1章 一聞戰鼓意氣生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二)第2章 下第八章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3節 終南捷徑上(02)第四章第三章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15 汴京杭州4第9節 汴京新聞(上)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6節 上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一)第七節15 汴京杭州3第六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乌拉特中旗| 漳州市| 凤阳县| 沁阳市| 清镇市| 舟曲县| 平山县| 湖北省| 崇义县| 临漳县| 巴林右旗| 浮山县| 革吉县| 会泽县| 盐亭县| 长丰县| 商南县| 东台市| 延边| 独山县| 界首市| 广丰县| 涞水县| 新野县| 清原| 湖北省| 新绛县| 西昌市| 巴青县| 孟村| 南通市| 长寿区| 密云县| 彭泽县| 郁南县| 北京市| 星座| 京山县| 桓仁|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