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章 分歧

“簡直是胡鬧,若湯公在京中,必以死抗諫,使立寧王不得行……”

離開總督府,林縛坐上顧悟塵的馬車,翁婿二人在馬車裡議論冊立寧王事,顧悟塵的態度之激烈,令林縛頗爲意外。

“張協、陳西信、郝宗成二三子,誤國之賊,非能與謀?!鳖櫸驂m此時視林縛如己出,說話沒有以前的隔閡,也將他的尖銳一面展露在林縛的面前,換作以往,他即使對張協等人再不滿,也不會在林縛面前拿“誤國賊”罵他們。

林縛靜坐著聽顧悟塵抱怨,轉念想到他與顧悟塵想法的分歧在哪裡。

近幾十年來,中樞對南方諸郡的控制權已經降弱許多,此時豫東、魯西等地爆發大規模的民亂,除了津海糧道勉強唯系外,南北阻絕,中樞很可能失去對南方諸郡的控制權,冊立寧王代爲立嫡,配合以江寧六部的舊設,則容易在江寧形成南方諸郡的政治權力中心,有利於集中力量鎮壓奢家的叛反以及各地風起雲涌的民亂,更可以集中力量確保津海糧道的暢通。

不立寧王,江寧六部權柄又不足以統御南方諸郡,一旦南北信路阻絕,除江東郡外,南方其他諸郡的漕糧,怕就不會那麼老實的聚到津海糧道上來運往北方。

林縛以這樣的立場,猜到有冊立寧王的可能,也是贊同這種做法的。

林縛纔不關心誰做皇帝,將局勢平定下來纔是最關鍵的。

中原爆發大規模的民變,南方諸郡不能集中資源、兵力,很可能給奢家各個擊破。

現實的情況,東閩虞萬杲不聽兩浙郡的命令,董原在兩浙又不聽虞萬杲的轄制,江西郡與江東郡又無瓜葛,就是一盤散沙。

顧悟塵對冊立寧王一事的態度卻與林縛迥然不同,顧悟塵關心的是元氏帝權能否順利傳續一事,擔心是冊立寧王會給將來的帝位傳承埋下難以消除的禍根。

不要說其他的,只要寧王日後能得到一個李卓式人物的忠心,寧王很可能就會有請皇上早日退位、頤養天命的想法,要是皇上不幸生出子嗣,寧王會拱手將唾手可得的帝位讓出來不成?

在林縛看來,與其替當今皇帝考慮以後的帝權危機,還是渡過眼前的難關要緊。慶裕帝遇刺,德隆帝繼位,這背後又幹淨到哪裡去?

林縛不與顧悟塵爭辯什麼,說道:“事情已成定局,也非我們能干涉,多想無益,這邊事畢,待薰娘到江寧,我再留一兩天,就要先回崇州去……”

顧悟塵愁眉不展,思慮道:“也不曉得餘心源如何處置漕事,要是今年秋漕還往淮口涌,簡直就是吸引流寇往淮河邊趕,問題一大摞,也看不到有什麼頭緒。仙霞關與杉關給封,浙西與贛南都抽不兵力去奪,也不知道虞萬杲在閩北情勢如何……我看啊,也許隔不了多久,奢文莊就要自立爲閩王了!”

這年頭可沒有“緩稱王”的說法,要是虞萬杲在閩北不能對奢家造成威脅,使奢家有能力將閩北與浙南聯成一起,奢文莊是非常有可能稱王的。

“我眼下只能跟奢家爭島地,”林縛說道,“爭島地也頗爲不易,奢家不會輕易放棄昌國、岱山諸島,海戰倒是不怕,奪島傷亡太重,很可能短時間內就是在岱山一線進行拉鋸,失奢家無力派戰船騷擾嵊泗以北的海域……”

林縛組織了兩次強襲大橫島,第一次打殘寇兵在清石灣的防線,第二次才攻下北麓營堡,兩次強襲殲敵一千六百人,自身傷亡也差不多在一千兩百人左右,完完全全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硬仗。

短時間內,林縛不會強行攻打岱山、昌國諸島,而是以鞏固嵊泗防線爲主,以打擊寇兵島塢、封鎖其海路爲輔,逐步的擴在嵊泗海域的優勢,真正的會戰,要等董原、虞萬杲以及江西郡都做好準備對奢家反攻之後,才能同時進行。

以奢家此時的動員能力,從晉安還能抽出五六萬的精銳兵力。要是奢文莊不會太笨,他在浙東應該以打擊豪族大戶、拉攏破產農民爲主,甚至在浙西可以鼓動大批的破產礦工加入奢家軍隊(浙西雖然是山地爲主,但仙霞嶺以北一帶有較多銀礦)。

林縛還沒有自狂到以江東左軍一家的力量就將奢家掐死在搖籃裡。

************

到宣撫使司衙門,林縛先下了馬車,他的左參政銜不大可能在宣撫使司衙門裡領實職,但他畢竟要算宣撫使王添的佐官。

在路上故意壓著車速,林縛趕過來,王添、韓載等人已經先回到衙門。沈戎、林庭立、劉師度、孟心史等府縣主官也到宣撫使司衙門落腳議事。

林縛不關心江東郡的錢糧支度,他有左參政之銜,但是王添不會給他實權,他在宣撫使司裡也是孤家寡人一個,沒有援應,也無法跟王添要權。

他關心的是原寧海鎮水營的餉銀,宣撫使司會如何拔給他。

林縛銳氣十足,江東又需林縛鎮守江口,庇護側翼,王添也不在糧餉的事情上刁難他,爽利的將原來寧海鎮水營的糧餉份額劃撥給靖海水營,由地方按夏秋糧季運付。

好在事變之時,一年中最重要的秋糧餉還沒有運付,林縛倒是一下子能得兩萬五千多兩的折賦銀,算是一樁好事。

***********

林縛在宣撫使司耗了半天,將晚時分,才與林庭立一起到顧府來喝酒,商議要事。

趕到顧府,覺得府裡氣氛有些壓抑,僕役、丫鬟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錯了事。

林縛以爲顧悟塵還在爲冊立寧王的事情鬧心,拿下人出氣,遇到趙勤民才知道另有煩心事。

“江寧水營有個喝醉酒的校尉,下午闖到衙門來鬧事,說是這邊扣了他們的糧餉,要大人吐出來,”趙勤民搖頭嘆息說道,“大人將那混蛋綁到大院裡抽了八十鞭子,竟然惹了好幾百號人過來鬧餉。大人要楊樸、柳西林帶人過去抓人鎮壓,程餘謙卻跳出來做和事佬,大人立威也立不得,這短掉的糧餉又從哪裡去補去?”

“這個問題是棘手……”林縛也咂嘴。

爲限制江東左軍的勢力,嶽冷秋有意加強江防力量,在過去兩個月,曾大幅度提高對水營的撥銀,不僅寧海鎮水營受惠、江寧水營的撥銀也大幅提高。

蕭濤遠叛變,寧海鎮水營解散,以及朝廷調顧悟塵出任江寧兵部左侍郎,分轄江寧水營,使得江防力量脫離嶽冷秋的掌握——同時帶來的後果就是,經嶽冷秋努力大幅提高的糧餉撥銀又回到之前的低水平上。

寧海鎮水營已經解散了,錢餉收不收縮,只要林縛認了,就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宣撫使司拔給的糧餉,林縛最終還是要拿到整個江東左軍的體系內統籌支度。

江寧水營卻鬧翻了鍋,將卒提高了兩個月的餉錢又驟然變回原樣,又如何甘願?

至於今日的鬧餉,大概是有人在背後搗鬼,有程餘謙作梗,顧悟塵還是沒有辦法抓一批人、殺一批人立威。

趕著張玉伯、柳西林過來,林縛與他們一起去後園角亭去找顧悟塵,顧悟塵倒也將氣強行消掉,苦笑道:“手裡無兵時頭痛,有兵時也頭痛,這些兵痞子,當真難治,也難怪李卓在江寧一年多,以他的治軍之才,也沒能讓江寧水營改頭換面……林縛,你來說,要如何纔好!”

“平實之道,無非嚴紀律、擠空額、汰弱留強,將擠出來的錢餉改善餘下將卒的代遇,而後提拔勇健,練成精銳。將卒善戰、敢戰,千餘足以擋萬師,怯戰、無勇,雖百萬不足以擋一軍,”林縛在外面就考慮過,就直接回答顧悟塵的問題,說道,“李卓在江寧也基本這麼做,但受程餘謙制肘,短時間內沒見什麼效果。如今程餘謙權位更重,他要制肘,庇護那些庸劣將卒,更是沒有辦法——倒也不是沒有反擊之策?!?

“說來聽聽。”顧悟塵聽林縛胸有成竹,倒也放寬心來,要大家坐下來,聽林縛說策。

“暨陽一戰,東??芙^大部分還是東海寇,但到今年夏秋時,東??軐嶋H已經是晉安老卒居多了,”林縛說道,“若是江寧水營爛到根子花再大的心思都無法改造,那就只能使他消耗掉,再從別處補充新鮮血液!此爲一策也。或者從東陽鄉勇調兩營健銳,由楊釋率領編入江寧水營,再起爐竈,有了這個基礎,再逐步的將江寧水營的其他山頭下狠手削掉,也是可行的……”

顧悟塵摸著下頷鬍鬚,思慮了片晌,說道:“雙管齊下,速度更快一些。浙東請援,江寧水營就分撥往援,全權交給董原去掙扎,想來董原不會有替我恤惜兵力的心思……我身邊有四百人,從東陽調八百人,另募四百輔兵,應該能編兩營水師,便讓楊釋帶著先交給你訓練三個月?!?

“行啊,我在崇州還能多兩營的水師能用?!绷挚`笑道,爽利答應下來。

林庭立也沒有意見,顧悟塵控制江寧水營之後,能促進林顧兩族的利益,再說顧悟塵將楊釋調到身邊,東陽軍將領就以林濟遠、陳壽巖爲首,他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有何不好?

第10章 淮西第43章 潰不成軍第102章 未雨時第18章 長亭相迎第46章 控田第15章 財大氣粗第3章 寧王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22章 突圍第86章 纏殺第55章 閱事第53章 破營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41章 軍需第12章 津海號第97章 聯兵拒寇第15章 財大氣粗第24章 潘家舊部第46章 柳暗花明第16章 糧荒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146章 奪城第53章 襲東陽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31章 風向變了第5章 初襲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116章 亂兵第61章 特旨之危第97章 晉安攻守第45章 行路難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46章 緩兵之計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51章 驅虎吞狼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48章 殘寇第18章 備戰(一)第10章 虎將有謀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73章 籌劃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80章 王成服第31章 疑形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28章 雙面第46章 不過空城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4章 備戰糧荒第2章 新學第10章 血書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6章 私糧入京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06章 渡河第28章 廢除匠戶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46章 緩兵之計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49章 追敵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168章 太湖盜第31章 江島佈局第33章 進城殺馬第79章 火中慄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67章 自顧不暇第81章 藩樓依舊第62章 北還徐州第59章 父女論策第56章 顧嗣元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2章 江寧風潮(2)第56章 飛熊之死第89章 勸進(一)第110章 援軍第19章 遼西大捷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96章 後院滅火第23章 南洋擴張第20章 梟勇無畏第52章 鬍子叔叔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67章 北地第31章 風向變了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119章 崇城基業第55章 黃河決堤第73章 花燭夜
第10章 淮西第43章 潰不成軍第102章 未雨時第18章 長亭相迎第46章 控田第15章 財大氣粗第3章 寧王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22章 突圍第86章 纏殺第55章 閱事第53章 破營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41章 軍需第12章 津海號第97章 聯兵拒寇第15章 財大氣粗第24章 潘家舊部第46章 柳暗花明第16章 糧荒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146章 奪城第53章 襲東陽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31章 風向變了第5章 初襲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116章 亂兵第61章 特旨之危第97章 晉安攻守第45章 行路難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46章 緩兵之計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51章 驅虎吞狼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48章 殘寇第18章 備戰(一)第10章 虎將有謀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73章 籌劃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80章 王成服第31章 疑形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28章 雙面第46章 不過空城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4章 備戰糧荒第2章 新學第10章 血書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6章 私糧入京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06章 渡河第28章 廢除匠戶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46章 緩兵之計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49章 追敵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168章 太湖盜第31章 江島佈局第33章 進城殺馬第79章 火中慄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67章 自顧不暇第81章 藩樓依舊第62章 北還徐州第59章 父女論策第56章 顧嗣元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2章 江寧風潮(2)第56章 飛熊之死第89章 勸進(一)第110章 援軍第19章 遼西大捷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96章 後院滅火第23章 南洋擴張第20章 梟勇無畏第52章 鬍子叔叔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67章 北地第31章 風向變了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119章 崇城基業第55章 黃河決堤第73章 花燭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井陉县| 香格里拉县| 斗六市| 临桂县| 平罗县| 肃北| 平顶山市| 启东市| 梁山县| 大埔区| 前郭尔| 南岸区| 广安市| 白朗县| 碌曲县| 富平县| 登封市| 东丰县| 吉隆县| 石城县| 新沂市| 卢龙县| 新干县| 宜兰市| 信丰县| 凭祥市| 四子王旗| 通辽市| 博白县| 房山区| 紫云| 桦南县| 红原县| 林甸县| 田东县| 灵宝市| 西乌珠穆沁旗| 北宁市| 富源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