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3章 溫仲舒

“諾,延昭兄,前方便是張師的宅院了。”

指著身前不遠,一間略大的宅子,溫仲舒笑著道,一路走來,特別是在得知楊延昭身份之後,對方的謙遜有禮讓他很是感動,心中也多了結交之心。

看著那宅子前掛著的兩盞緋紅的燈籠,門額上書著‘張府’的額匾,楊延昭也明白是到了目的地。

遂與溫仲舒道謝,“有勞秉陽兄了。”

“延昭兄可氣了,能與延昭兄結識是溫秉陽的的福氣纔是,天色已晚,我也得回去了,否則家中孃親得掛心了。”

兩人約好改日再聚後,溫仲舒便欣然離去了,這時郭淮才走上前,有些吃痛的揉了揉頭甕聲道,“還是師傅說的對,文人說法辦事都酸縐縐的,也幸好他老人家只學了個半吊子,否則,日子當真是不好過。”

對於郭淮的抱怨,楊延昭爲之一笑,話說回來,這種禮數繁多的交際他也有些不喜,可身在遵禮尚德的年代,那只有來適應它了。

在朱門的銅環上敲了敲,不多時,一個老家僕探著身子出來,打量了楊延昭二人幾眼道,“你們找誰?”

“老人家,我們來此拜訪張師,還請老人家代爲通傳一聲。”

也許是常有書院的學子來此,這老家僕聽聞後倒也不覺得奇怪了,應了一聲,便關了門往屋中傳信去了。

不多時,門開了,老家僕引著楊延昭二人到了書房,送來一壺茶水與些糕點,“老爺正在用膳,還請二位等上片刻。”

“多謝老人家。”

待老家僕走後,楊延昭爲郭淮倒了杯茶水,之後開始打量起張浩的書房來。

眼睛在書案上擺放整齊的書籍掃過,大多是經史子集,不過在書案的一邊,竟也有著‘尉繚子’,‘六韜’等兵家之書。

心中存著好奇,走上前翻開了最上面的‘尉繚子’,裡面多數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當他正欲仔細查看,門外傳來了急促腳步之聲。

忙將書擺放好,做到了郭淮一側的木椅之上,須臾,門被推開,走進來一老者,滿面笑容。

竟然是他,楊延昭有些愣住了。

而看到楊延昭,後者也顯然有些意外,笑意凝住了片刻,稍後卻放聲大笑起來。

“何伯說有少年郎來訪,還以爲是書院的學子,沒想到竟然是你!”

看著眼前歡喜而笑的老者,楊延昭也覺得有些緣分,那日,初次前往三醉庵,墨竹前,清潭邊,便是與他有著幾片言語。

也正是那時,楊延昭搬出了‘爲天地立心,爲萬民請命’的大賢之語。

曾經,也幾度猜測老者的身份,不過後來再也沒有機會相逢,因而便將這個氣度儒雅的神秘老者暫且放置到了一邊。

卻沒想到,他竟然是睢陽書院的張師。

稍許的驚訝之後,楊延昭對著張浩行了一弟子禮,“學生楊璟受恩師所薦,來尋張師,望能有幸在睢陽書院研讀聖賢之道。”

“呵呵,元符那傢伙終於鬆口了,倒也是讓老夫喜得良才”,張浩笑意仍未退去,不過待看到一邊立著的郭淮時,有些疑惑的問著,“不知這位是?”

“晚輩郭淮見過先生。”

“原來是郭淮賢侄,你不說話,老夫還當真認不出你來了,數年不見,怎麼容貌變化如此之大?”

“晚輩受恩師所託,伴在延昭師弟左右,以經歷紅塵歷練,怕被他人所認出,因而做了些易容。”

兩人原來相識,這讓楊延昭有些吃驚,不過更爲吃驚的卻是張浩,當聽到郭淮稱呼他爲延昭師弟時,不禁多看了後者兩眼。

“元符收了你做徒弟?”

“恩師不因延昭天資愚笨而心生嫌棄,能進恩師的門下也是學生前世修來的福分。”

張浩低首沉思了片刻,稍後道,“既然如此,你我之間也無需見外了,明日,徑直去睢陽書院,憑你的府州解元身份,想來山長與其他也不會刁難與你。”

又與張浩聊了片刻,楊延昭與郭淮謝絕了他的挽留,二人出了張府,燈火初上,街道上仍是接踵而至的往來行人。

找了家酒肆,點了幾個小菜,便坐下歇息來。

“合德師兄,你是不是與張師有舊?”

先前,聽到郭淮與張浩兩人的對話楊延昭心中就已經起了好奇,只是場合不適宜,所以直到現在纔不禁問了出來。

接過楊延昭倒上的茶水,郭淮喝了幾口,也未作隱瞞,將所知的一一道來,“說起先生,少陽師兄與蓮蓉師妹也是知曉的,延昭師弟你入門晚,所以纔不知曉。

我與先生也只是見過幾次面,那還是當年他與師伯,恩師以及小師叔一道遊歷的事情了。

那時,我也很奇怪,師伯他們爲何要與絲毫沒有修爲的他結交,直到後來,一次恩師醉後才吐露了實情。

張先生他是鬼谷傳人。”

這一句讓楊延昭差點驚得將手中的杯盞給脫落,竟然是鬼谷傳人,縱使千年之後,世人提及鬼谷都是肅然起敬。

捭闔陰陽之道,縱橫九州之術,都源於鬼谷之中。

真是沒想到,張師竟然是鬼谷後人,也怪不得恩師與兩位師叔會與他相識與相交。

與郭淮隨意的吃了些,兩人便回了小院,也幸好此處靠著睢陽書院,做筆墨經書的鋪子比比皆是,因而楊延昭能容易的購了些筆墨紙張與經書之類,也省的明日書院空手而去。

翌日,楊延昭去睢陽書院尋張師,而郭淮不喜書院的氣息,便留在了小院中學習起擒拿十四式。

出小院之時,楊延昭已經練了一套拳,也吃了些點心,所以天色是大亮,路上的行人也絡繹不絕,多數還是揹著書卷的學子。

一邊欣賞著街邊已經開門做生意的小鋪,一邊順著人望著南邊走去,沒多久,便到了睢陽書院的正門前。

門口,兩位身著青衫的中年之人靠著柱子而立,過往的學子紛紛與他們行禮問好。

看到這情形,楊延昭響起了曾經學校抓遲到的場景,當即一股難以抑制的狗血之情油然而出。

“延昭兄!”

在楊延昭準備擡腿拾階而上的時候,身後卻傳來喚聲,轉過頭,卻是昨日所見到的溫仲舒。

仍是穿著被水洗成有些皺痕的青色長衫,懷中抱著幾卷書,從轉角處大步走了過來。

“秉陽兄”,楊延昭駐步等著他,笑著道,“還想著進去不識得路,秉陽兄就出現了,還真是小弟的及時雨。”

被楊延昭這般一說,溫仲舒倒是不以爲然的搖首,“延昭兄,你又在說笑了,書院雖大,但不識得路還不至於,此刻想來張師已經到了書院中,我這就領你去。”

說著,也不看要做謝意的楊延昭,溫仲舒直接走上臺階,對著門前的兩位中年人行了弟子禮,問了聲好。

照葫蘆畫瓢,楊延昭也學著他那般行了禮,好在書院學子衆多,這執勤的監院先生也不知他是不是書院的學子,於是便這樣跟著溫仲舒走了進去。

踏進書院,兩側皆是檐廊走道,樸實而不奢華,越往裡走,所見之景才越來越開闊,兩邊的學舍整齊林立,其間人影攢動,想來已有不少人來用功苦讀了。

跟著溫仲舒,邊走邊聽著他將這睢陽書院的佈置與構成。仔細聽來,倒也和三醉庵有幾分相似,這裡,也是將書院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層次,最低的是垂髻的小兒所學論語的啓智堂,最高的則是應試科舉的明德齋。

而溫仲舒便在明德齋之中。

“先生,你這是要去何處?”

在溫仲舒帶著楊延昭行走時,一個灰衣少年猛然衝了過來,對著他不倫不類的行了個弟子禮,語中帶著取笑之意。

而此人的話音落下之時,周邊也是笑聲一片,這時,楊延昭才明白昨日溫仲舒爲何對他喚了一聲‘先生’那般的不喜了。

書院中,似他這樣年歲的人都已經做了先生,求學者,楊延昭一路走來的確真未瞧見。雖然應試時比比皆是,但那些人大抵在家中埋頭苦讀,不願,也沒有顏面進書院求學問道。

所以,楊延昭可以想象溫仲舒在書院所受取笑,不過,心中卻更加佩服他性子的堅韌,也同時使勁的轉著腦子想著太宗時期的良臣可有溫仲舒一人。

“哼,許由,你不必這番的折殺,溫秉陽也受不起!”

說罷,一甩衣袖,從那少年身邊繞道走過,楊延昭看著臉色笑意不減的許由,不知爲何突然覺得很是可笑,不過礙於時機不宜,遂板著個臉跟在了溫仲舒身後一道離去了。

有了那一出,溫仲舒的情緒低落了幾分,話語也不多了,待走到廊道的一處拐彎處時,才發現身後的楊延昭沒有跟了上來。

轉過頭,見楊延昭正盯著院牆腳邊那幾株還未吐芯開花的清脆臘梅,當下有些疑惑的走過去,“延昭兄,你這是在作何?”

像是被人打擾了沉思,楊延昭先是愣了下,這才笑著搖首,“沒什麼,秉陽兄,只是走到了此處,看到了那幾株寒梅有了些歡喜。”

“延昭兄也喜歡這臘梅?”

“恩,寒冬臘月,唯有此花不畏嚴寒,傲骨錚錚的立於冰雪之中,不過也正是這樣,才得世人所喜愛,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秉陽兄你說呢?”

看著那張掛著暖意笑容的臉龐,溫仲舒突然心中一陣悸動,這麼多年來,忍受的苦楚瞬間消失了大半,對著楊延昭很是鄭重的行之一禮,“延昭兄今日指點,溫秉陽畢生銘記於心。”

第256章 時局第234章 藏秘第276章 計取雲州遭圍困第383章 我心有志,卻不在仕第202章 兵行險招第321章 素筆生情第201章 巫合之衆第371章 癡者方爲奇第86章 儒道佛與摩尼第228章 破困契機第282章 兄弟相見第375章 雞犬升天第84章 解元於我如探花第267章 聖旨來 隨軍行第325章 手刃仇敵第60章 富貴生死皆命緣第59章 歸宋(三)第144章 推遲的殿試第245章 茶肆 三人第82章 秋意漸起第229章 御氣之境第92章 姑娘第108章 根不離土第175章 麻病第334章 願爲將軍輕生死第113章 寒門多苦子第81章 被禁足的何小胖第137章 禪機第6章 比試第236章 閉門羹第272章 三招第308章 雪山來的瘋子第41章 府州折氏第226章 恩情別離第269章 重回代州城第342章 趙家兄弟的態度第81章 被禁足的何小胖第251章 三館成第153章 深宮第235章 珍卷第118章 古來一大抄第128章 生意經第34章 熬鷹第275章 分兵而行第312章 又是封印第254章 命危第274章 拔營出擊第152章 與衆不同的長槍第341章 夜下來人第251章 瘦馬再現第127章 離散聚合第25章 蘭桂齋第289章 孤軍第267章 聖旨來 隨軍行第104章 塘前清水幾株梅第137章 禪機第125章 朝春而暉,垂暮而生第138章 蘭花漫山頭,我卻縱身而下第260章 再見碧月第323章 飛蛾撲火第273章 出兵了第314章 我說了算第379章 殺一儆百第256章 時局第321章 素筆生情第177章 治病施恩第284章 東路敗了!第58章 歸宋(二)第18章 對演(二)第177章 治病施恩第131章 投一石激數浪第332章 夜雨風中現舊情第59章 歸宋(三)第26章 做買賣第102章 莫來由的虛名第229章 鬧心事 聖旨來第113章 寒門多苦子第160章 一代風流滿寂寥第340章 古道瘦馬大乘境第39章 臨行前夕第250章 悠悠之口第72章 掃尾第340章 古道瘦馬大乘境第84章 解元於我如探花第48章 美人同殺第368章 人往人來第372章 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70章 都監與陣第258章 勸反第279章 大破敵營第80章 聽曲第99章 弱兔搏猛虎第108章 羣芳記第28章 夜下美人行第86章 儒道佛與摩尼第377章 深宮中的隱秘第105章 論學第82章 秋意漸起第242章 碧月第281章 搶功奪權
第256章 時局第234章 藏秘第276章 計取雲州遭圍困第383章 我心有志,卻不在仕第202章 兵行險招第321章 素筆生情第201章 巫合之衆第371章 癡者方爲奇第86章 儒道佛與摩尼第228章 破困契機第282章 兄弟相見第375章 雞犬升天第84章 解元於我如探花第267章 聖旨來 隨軍行第325章 手刃仇敵第60章 富貴生死皆命緣第59章 歸宋(三)第144章 推遲的殿試第245章 茶肆 三人第82章 秋意漸起第229章 御氣之境第92章 姑娘第108章 根不離土第175章 麻病第334章 願爲將軍輕生死第113章 寒門多苦子第81章 被禁足的何小胖第137章 禪機第6章 比試第236章 閉門羹第272章 三招第308章 雪山來的瘋子第41章 府州折氏第226章 恩情別離第269章 重回代州城第342章 趙家兄弟的態度第81章 被禁足的何小胖第251章 三館成第153章 深宮第235章 珍卷第118章 古來一大抄第128章 生意經第34章 熬鷹第275章 分兵而行第312章 又是封印第254章 命危第274章 拔營出擊第152章 與衆不同的長槍第341章 夜下來人第251章 瘦馬再現第127章 離散聚合第25章 蘭桂齋第289章 孤軍第267章 聖旨來 隨軍行第104章 塘前清水幾株梅第137章 禪機第125章 朝春而暉,垂暮而生第138章 蘭花漫山頭,我卻縱身而下第260章 再見碧月第323章 飛蛾撲火第273章 出兵了第314章 我說了算第379章 殺一儆百第256章 時局第321章 素筆生情第177章 治病施恩第284章 東路敗了!第58章 歸宋(二)第18章 對演(二)第177章 治病施恩第131章 投一石激數浪第332章 夜雨風中現舊情第59章 歸宋(三)第26章 做買賣第102章 莫來由的虛名第229章 鬧心事 聖旨來第113章 寒門多苦子第160章 一代風流滿寂寥第340章 古道瘦馬大乘境第39章 臨行前夕第250章 悠悠之口第72章 掃尾第340章 古道瘦馬大乘境第84章 解元於我如探花第48章 美人同殺第368章 人往人來第372章 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70章 都監與陣第258章 勸反第279章 大破敵營第80章 聽曲第99章 弱兔搏猛虎第108章 羣芳記第28章 夜下美人行第86章 儒道佛與摩尼第377章 深宮中的隱秘第105章 論學第82章 秋意漸起第242章 碧月第281章 搶功奪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剑川县| 翁源县| 鄂托克旗| 黄龙县| 嘉义县| 河东区| 城步| 溧阳市| 普兰店市| 富蕴县| 汕头市| 内丘县| 丰宁| 阿勒泰市| 南昌市| 娄烦县| 贡山| 渝北区| 丹江口市| 桑植县| 东阳市| 綦江县| 紫云| 威海市| 偏关县| 平远县| 芜湖县| 陇川县| 博客| 木里| 翼城县| 苏尼特右旗| 渭源县| 苍溪县| 吴忠市| 扶沟县| 岚皋县| 新河县| 柘城县| 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