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4章 塘前清水幾株梅

因爲楊延昭的話梅之言,溫仲舒的心性頓時灑脫了幾分,這也難怪,他本就與那些讀書玩樂之人不是一種心境,如今被前者兩句話解開了心結,自然也不與取笑他的人一般見識了。

穿過廊道,溫仲舒在一間屋舍前停下,叩門之後,屋中是張浩的聲音傳來。

“學生溫秉陽見過張師。”

“秉陽啊,進來吧”,待見到他身後跟著的楊延昭,不禁笑道,“延昭也來了,原來你二人早就相識了。”

“見過張師”,楊延昭行了一禮,“我與秉陽兄昨日相遇,卻是一見如故,也多虧了秉陽兄,學生才能尋得張師的住處。”

“怪不得,昨日老夫還納悶,我那府邸處在深街小巷,你是怎麼打聽到的,原來是秉陽帶路。”

張師的話語很是親切,言談之中,似乎與溫仲舒的關係還算不錯。

見此情形,楊延昭不禁暗歎,看來溫仲舒肯定是有學識的,張師作爲鬼谷後人,能得他另眼相看之人絕對不是平庸之輩。

或許,這場結交是碰到運起了。

又說了幾句,溫仲舒與兩人道了別回書舍看書去了,而張師則是帶著楊延昭往書院的後方走去。

越往裡走,眼中綠色卻也是越多,似乎沒有受到蕭瑟的秋寒之氣,這些她說不上名兒來的植物仍是清脆一片。

一方碧水小塘,塘邊,一間簡陋小屋臨水而居。

還未走到屋子前,張師便笑了出來,“平澤,趕緊來看看我的新弟子,絕對不是你那相州來的韓家小兒所能比及的!”

聽著言語,似乎有著間隙?

楊延昭心中有些疑惑,須臾,便聽到屋中也傳來爽朗的笑聲,“你這張虞和,老夫收了個得意門生你就眼紅至今,每年去各地遍訪良才,可到最後不都是徒勞而返,今日兒又來自取其辱了?”

對方的話絲毫沒有讓張浩生出慍色,繼續笑著道,“說了大話可是會被閃掉舌頭的!”

談話間,楊延昭已經隨著他走到了小屋前,因不知屋中所住是何人,所以也不敢冒然進入,反而是張浩對他迫不及待的招著手,“愣住作何,還不進來,讓這老傢伙輸的心服口服!”

應聲進入小屋,一股清香迎面撲來,屋內一張桌上擺著正小火煮著茶水的明爐,爐子的不遠處擺著個輕煙散舞的瑞腦消金獸。

幾張木椅,一張書案,書案之後,穿著褐色長袍,花白的頭髮盤髻的老者正左手提著寬大的衣袖,頭都未擡的在書案上寫著。

張師熟絡的拿起已被煮開的茶水倒了一杯,輕酌了半口,“平澤,你在寫什麼,倒是擡眼看看,是不是心虛了?”

“你這老匹夫當真是無趣,本想寫副字來卻被你給胡攪蠻纏沒了興致,老夫倒是要看看你究竟帶來了何方神聖!”

說著,將手中的筆放下,擡起頭來,楊延昭這纔看清了他的長相,圓胖的臉,拇指甲般短粗的眉頭也是白了大半,猛的看上去,與市井中所見的鄰家老者倒是並無差異。

但眼前之人並非無事曬著太陽,走街串巷的尋常老頭兒,因爲他在睢陽書院之中,在睢陽書院的最深處。

那毫無疑問,自然是山長,狄青,狄平澤了。

“看賣相似乎有些順眼。”

狄青慢慢的吐了一句,楊延昭則是彎身行了一禮,“學生楊璟見過山長。”

這句話說話,楊延昭突然感覺身上被一道穿透內心的氣息所籠罩,耳中也傳來了狄青驚訝的聲音,“楊璟,可是楊業家的小兒?”

雖然已被逐出家門,但生父養母卻是改變不得,楊延昭雖點頭應道,“正是學生。”

“如此說來,倒是個好苗子,也怪不得你這個張虞和能興奮如此。”

“那是當然,月底的論學之會就走著瞧了。”

張浩語中故作不滿的說了一句,後者聽了放聲笑了出來,“看你這副德行,別以爲找了此子就能得了光弼,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在說了,老夫可說過讓他進睢陽書院了?”

此言一出,楊延昭心頓時驚起,張浩卻不以爲意的給手中的杯盞添了些茶水,慢悠悠的道,“論天下愛才之士,你狄平澤若是居於第二,怕是沒人敢做那第一,既然你不收他,那我回去慢慢傳授。

只不過好玉難尋,楊璟的事情你也知曉,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收不收隨你了。”

說罷,飲完茶水,便要帶著楊延昭離去,身後的狄青不由的苦笑著搖頭,“你這潑皮,怎越發的如此無賴,依了你還不成,不過得有個條件。”

“說說看。”

“我睢陽書院雖廣招天下有才之士,但進我書院需得經過考覈才行,既然他已經取得府州解元,才學想來是毋庸懷疑。

古人常雲,字含風骨,露人之真性情,既然如此,不如由他給老夫寫上以手小詩如何?”

聞言,張浩指著狄青沒好氣的應著,“好你個狄平澤,竟然無恥到如此地步,罷了,延昭,你隨意寫上幾句,以免他整日的模仿不出個筋骨。”

似乎兩人是鬥嘴習慣了,被張浩點破,狄青也毫無羞愧之意,只是將身邊的白宣紙攤開,示意楊延昭上前書寫。

沒有拒絕的餘地,楊延昭走上前對著狄青躬了躬身,在書案的一邊,未遮蓋好的紙張上,露出的字跡恰與他所寫有些相似。

看來溫仲舒沒有騙他,瘦金體確實在北宋流傳了,只不過世上只有他這正宗一家。

壓制住心中的無名歡喜,待想著要寫何物時,不禁眉頭微皺。

狄青是睢陽書院的山長,在士林甚至是官場都有一定的影響,既然是爲他寫詩,自然是馬虎不得。

最好是能寫到對方的內心之中,如此一來,也能得他的青睞。

見楊延昭在思索,狄青與張浩這兩名大家都不再出聲,而後者也沒發現這突如其來的安靜,下意識的擡首望向窗外。

那是幾株在之前院牆處看到的臘梅,還未綻放,在秋風中輕輕的搖曳著身形。

如此場景,楊延昭腦海中有了熟悉的語句,遂提起狼毫小筆,在硯臺上輕沾了幾下,未作停留的揮筆於宣紙之上。

“衆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放下筆,對著狄青二人行了一禮,可是後者卻像是未曾瞧見,皆將雙眼停在了那飄逸鋼筋,風骨傲然的字跡上。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狄青低吟著,良久,才撫須嘆道,“好啊,詩爲佳作,字更是開古往之先河。”

楊延昭又一次的憑藉著優勢賣弄了一把,待此詩寫出之後,那狄青也無了待客之心,隨意的將他與張浩打發走,便迫不及待的捧著那詩研讀起來。

張浩帶著楊延昭繞著彎曲的廊道走著,臉上含笑待放,甚是春風得意,告誡了兩句,便讓一名堂長帶著他前往書捨去了。

踏進書舍,眼前之景與他剛進三醉庵有些相識,皆是陌生的面龐,目光在埋頭苦寫的衆人身上掃過,卻是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竟是溫仲舒,此刻他正捧著書,與其他人無異的搖著腦袋小聲誦讀著,也許是太過專心,連楊延昭坐到了他一邊的空位上都未察覺。

好一會,溫仲舒才發現身邊有人坐了,轉過頭,見到楊延昭,語中滿是歡喜,“延昭兄,怎麼是你!”

“張師讓我在這裡跟著夫子先行學習,也沒想到會遇見秉陽兄,只是剛纔進來見你專心於書卷,因而不忍出言打擾。”

“延昭兄說笑了”,溫仲舒的喜色不減,“有延昭兄在一旁,我溫仲舒也能有所長進。”

正說著,一弱冠少年抱著書匆匆的走了進來,見他坐下,書舍中頓時安靜了幾分,正在誦讀之人紛紛止住了聲語,開始提筆書寫。

如此情形,楊延昭不由得多看了來人兩眼,劍眉星眸,穿著白色長衫,頭戴綸巾,卻留的一絲髮梢垂下,看起來有些不羈,卻又顯得瀟灑英俊。

“他是韓國華,韓·光弼,平澤先生的關門弟子,睢陽書院少有的才學出衆之輩,常在書院的月講與論學中獨佔鰲頭”,溫仲舒小聲的解釋著,不過說到這,看了看楊延昭,“當然,現在延昭兄來了,這勝負就難以預料了。”

“秉陽兄太過謬讚了,楊延昭來此只是爲了求名師指點,這些爭風拔彩之事,還是不去沾惹爲好。”

這也是楊延昭心中的真實想法,他來睢陽書院只是爲了明年開春的科試,時日已久不多,自然是要全身心的用來苦讀功課,這些書院中的小打小鬧,確實是不放在心上。

可是溫仲舒卻不是這般的想,楊延昭的才學他雖未親眼所見,但能得衆多大家追捧,豈能是浪得虛名?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即便楊延昭有意避而躲之,但兩人肯定會遇到一起,到時候,會上演何種驚世之作,他還真是有些期待。

第105章 論學第33章 百人爲兵第5章 營旅第92章 破穴第314章 我說了算第227章 又遇佛宗第367章 長鞭染血第82章 秋意漸起第272章 三招第181章 入主興化城第146章 身不由己第117章 亂花迷眼,出謫仙第290章 困鬥第262章 傳召問策第108章 羣芳記第102章 莫來由的虛名第328章 聞得驚變第152章 與衆不同的長槍第80章 聽曲第372章 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65章 密室內第301章 謠言起第321章 素筆生情第57章 歸宋(一)第185章 出險境再遇敵第268章 舊相識 同北行第34章 熬鷹第389章 帝王術(二)第46章 退居幕後第277章 擒敵首第227章 都是銀子惹得禍第95章 華山之巔第155章 花魁選試第258章 朝野局勢第190章 不願應承的請求第79章 開張進財第58章 歸宋(二)第226章 吏部行 盧多遜第384章 南北之爭第384章 南北之爭第84章 解元於我如探花第249章 亂起第212章 送銀子第172章 隻身行第191章 闖邪壇第92章 破穴第234章 藏秘第318章 故人第318章 故人第25章 蘭桂齋第100章 新途第365章 那不多言的女孩兒第139章 山谷清幽第311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295章 遼主 耶律賢第304章 陳管家第38章 質子第288章 夜襲第98章 車輪戰第321章 埋恨於心第270章 都監與陣第19章 將軍怒第55章 覲見第383章 我心有志,卻不在仕第24章 六郎棋第245章 茶肆 三人第100章 新途第382章 林中秘事第204章 亂事平,今夕至第187章 邪僧第309章 心有青蓮 可吞日月第250章 悠悠之口第296章 你終究是我大遼的人第226章 恩情別離第251章 瘦馬再現第205章 災情生第278章 破敵之計第293章 城破第319章 潛移默化第15章 夜相尋第334章 願爲將軍輕生死第84章 解元於我如探花第239章 躲災第314章 我說了算第239章 躲災第99章 弱兔搏猛虎第385章 進諫第257章 甦醒第39章 臨行前夕第172章 隻身行第293章 城破第259章 逆局第58章 歸宋(二)第69章 燈下對花白第187章 邪僧第192章 佛宗大能第57章 歸宋(一)第252章 黃雀在後第154章 遵儒尚孔第69章 燈下對花白
第105章 論學第33章 百人爲兵第5章 營旅第92章 破穴第314章 我說了算第227章 又遇佛宗第367章 長鞭染血第82章 秋意漸起第272章 三招第181章 入主興化城第146章 身不由己第117章 亂花迷眼,出謫仙第290章 困鬥第262章 傳召問策第108章 羣芳記第102章 莫來由的虛名第328章 聞得驚變第152章 與衆不同的長槍第80章 聽曲第372章 有所爲,有所不爲第265章 密室內第301章 謠言起第321章 素筆生情第57章 歸宋(一)第185章 出險境再遇敵第268章 舊相識 同北行第34章 熬鷹第389章 帝王術(二)第46章 退居幕後第277章 擒敵首第227章 都是銀子惹得禍第95章 華山之巔第155章 花魁選試第258章 朝野局勢第190章 不願應承的請求第79章 開張進財第58章 歸宋(二)第226章 吏部行 盧多遜第384章 南北之爭第384章 南北之爭第84章 解元於我如探花第249章 亂起第212章 送銀子第172章 隻身行第191章 闖邪壇第92章 破穴第234章 藏秘第318章 故人第318章 故人第25章 蘭桂齋第100章 新途第365章 那不多言的女孩兒第139章 山谷清幽第311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295章 遼主 耶律賢第304章 陳管家第38章 質子第288章 夜襲第98章 車輪戰第321章 埋恨於心第270章 都監與陣第19章 將軍怒第55章 覲見第383章 我心有志,卻不在仕第24章 六郎棋第245章 茶肆 三人第100章 新途第382章 林中秘事第204章 亂事平,今夕至第187章 邪僧第309章 心有青蓮 可吞日月第250章 悠悠之口第296章 你終究是我大遼的人第226章 恩情別離第251章 瘦馬再現第205章 災情生第278章 破敵之計第293章 城破第319章 潛移默化第15章 夜相尋第334章 願爲將軍輕生死第84章 解元於我如探花第239章 躲災第314章 我說了算第239章 躲災第99章 弱兔搏猛虎第385章 進諫第257章 甦醒第39章 臨行前夕第172章 隻身行第293章 城破第259章 逆局第58章 歸宋(二)第69章 燈下對花白第187章 邪僧第192章 佛宗大能第57章 歸宋(一)第252章 黃雀在後第154章 遵儒尚孔第69章 燈下對花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和县| 潮安县| 四子王旗| 清新县| 新蔡县| 百色市| 鹤山市| 临清市| 松滋市| 砀山县| 虹口区| 布尔津县| 凤翔县| 水城县| 句容市| 富平县| 桂东县| 静乐县| 旬邑县| 中宁县| 北川| 丁青县| 布拖县| 滨州市| 岳池县| 东乌珠穆沁旗| 修水县| 温泉县| 铜陵市| 洛扎县| 故城县| 商河县| 临潭县| 旌德县| 吴川市| 宜川县| 峨边| 历史| 金门县| 大连市|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