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斷空術的運行,兩儀劍出現在他的手中,頓時狂亂的氣流開始有規律的圍繞著張靜武劇烈旋轉起來,冷熱交替的不適感即便周齡二人已經撤開了好一段距離仍舊感受得到。
兩儀劍也是陰陽之劍,一劍斬萬物、一邊是冷、一邊是熱,當今天下恐怕也只有張靜武手中拿著這把劍才能展現出如此威能吧!
龍庭光和周樹凌見狀立即運行內力催動真氣化出真氣形態的黃龍連嶽刀和舟山戰戟,值得一提的是周家傳統的武器爲舟山戰戟。
也是走強攻路線的,相傳在歷史上,戰戟曾是攻擊力最強、殺傷範圍最大,行軍作戰最有效的武器,沒有之一。
當年秦國一掃六合最終成功的原因也和戰戟這類先進武器的使用密不可分,即便放在今天,戰戟的威力依舊不可小視,同時戰戟也是不少古物門派和世家的主戰武器。
沒有過多廢話,二人立即衝上去與張靜武戰鬥到了一起,剎時間兵器交接,戰況激烈,鏗鏘作響的聲音此起彼伏,看得所有人都心潮澎湃、幾欲先走。
而張奇峰倒是問了一個問題:“書靖遠,這張靜武以一敵二,真的沒有問題嗎?”
書靖遠微微一笑,擦去了嘴角的鮮血:“放心,太上長老是我無極門如今的最強者,武道修爲神武境中期,並且對於所有無極門的功法運用自如、瞭解深厚,也屬於天才一類。”
“行走江湖幾十年,同等級別還未遇敵手,越階也有足夠的戰力,更何況他最晚加入戰圈,龍庭光和而周樹凌都已經消耗不小,他一定能贏!”
書靖遠不僅表面上這麼說、實際上也是這麼想的,因爲之前在無極門相處一個多月,張靜武就將他對武道的理解融會貫通,並且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不出十天成功晉級神武境中期。
而且張靜武雖然沒有書靖遠那般對科學的博聞多識。
但畢竟幾十年行走江湖,見多識廣又戰鬥經驗豐富,其領悟能力也是大大超過了書靖遠的預料,要說如果時間足夠,書靖遠甚至有信心在一年以內的時間幫助其登頂神武境巔峰。
當然,書靖遠幫助的提升,僅僅是境界的提升,實力要增長還得靠張靜武自身的積累,所以兩人都認爲見好就收最穩妥。
面對書靖遠一臉的自信,張奇峰點了點頭表示信任。
哪怕在此之前,自己曾經和周齡還是對手,但現在已經成爲了一個戰壕的隊友,就應該相互信任。
眼下既然張靜武已經說了由他接管戰場,兩人也沒有矯情,直接撤出足夠安全的距離,等待張靜武大發神威。
果然,張靜武的表現沒有令大家失望,只見他手持兩儀劍一手《太極劍法》神鬼莫測變幻多端,時而萬劍狂出,時而一招猛斬,打得龍庭光和周樹凌連連招架不住,不斷後退。
而這時的周龍兩人也反應了過來,己方之前的戰鬥消耗太大,張靜武以逸待勞自然很難戰勝。
尤其是張靜武本身實力也很是強橫,竟然在他們兩大神武境巔峰高手身前還能夠打出優勢。所以他們必須改變策略。
“一起出手!”
龍庭光一聲令下,周樹凌點頭答應。隨即他們一人出拳、一人用掌,同時發動進攻:
“龍鳴拳!”
“排山掌!”
兩個神武境強者的至強一擊就在這狹小的通道內同時強勢壓向了張靜武,其威勢所過之處風流亂舞,甚至水面都颳起浪潮。然而張靜武依舊是面不改色。
“八卦掌分山式!”
收回兩儀劍、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斜向對拍,強橫的真氣力量隨著他的身體洶涌流出,而後與周龍二人的招式激烈碰撞在一起。
但張靜武所使用的八卦掌除了“游龍式”等少數招數以外,均是以抵擋爲主,殺傷爲輔。所以三股力量碰撞之時所產生的爆炸效果並沒有特別強烈。
倒是“分山式”的作用使得一拳一掌分別偏向了兩邊直接衝進了水裡。
原本就不再平靜的湖面突然炸裂冒起兩道沖天水柱,整個水平面由撞擊位置爲圓心,超過十個平方米的湖中水位瞬間下降了超過半米之深,並掀起了巨大的浪潮。
一擊不成,龍庭光率先衝擊而來,再次化出真氣黃龍連嶽刀高高躍起一記跳斬迅猛撲來。周樹凌反而沒有向前,而是往後快速移動。
他是要跑嗎?張靜武沒有時間去注周樹凌的動作,因爲龍庭光的進攻眨眼就到,在不動就要捱打了,於是他手握兩儀劍沒有選擇硬鋼,腳下八卦步瞬息而動輕而易舉躲過這一擊。
伴隨著劇烈碰撞聲和滿場的煙塵快要消散之時,龍庭光又是欺身而上,與張靜武貼身近戰。
處在場外觀戰的人感覺十分疑惑,按理說之前的近身搏戰中,龍庭光和周樹凌哪怕聯手都險些吃虧,現在龍庭光竟然單獨一人再次嘗試這種戰法。
如果不是有了新想法,那絕對就是自暴自棄的打法。
這時候衆人也開始留意起了在兩人身後的周樹凌,此刻的他雖然沒有加入戰圈,但是站在遠處根本就沒有閒著、也沒有撤離,而是在運行功力。
沒錯,有點類似於書靖遠所發明的那招巨型空氣動力球。
此時的周樹凌正在右手凝聚著極爲恐怖的力量!那是周家一直以來極少在世人面前展露的“排山掌”第二式——翻山撼海。
由於“排山掌”的力量要藉助速度和距離才能爆發,所以一般而言,周家人的這一招多數情況下都發揮不了應有的效能。
但是如果有人進行協作,替使用功法之人拖住對手,那麼“排山掌”也就能夠發揮出完整的戰鬥能力。
由此自從周家和龍家結盟之後,兩家就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尤其是在面臨強敵的時候,相互間合作的緊密情況就能直接影響他們的戰鬥能力。
在此基礎上,爲了達成更高的戰鬥力,周家先祖就“排山掌”的基礎之上研究出了第二式“翻山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