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齡瞬間明白其中原因,不由得加大音調喝道:“怎麼?是本公子的牌面不夠還是你不夠權威?行吧,胡主事,既然如此那我就定個過橋費如何?”
胡沒風頓時一陣冷汗,說道:“全憑公子區處。”
胡沒風說完身後的部下立馬就開始唱反調了,其中一名年長的武士說道:“請恕在下多言,參雲橋過橋費確有不妥,但胡主事,這也是周家的事應該輪不到外人置喙吧。”
“哦?好個囂張的武士,難怪胡沒風在這裡毫無權威。喂,你看看這個?”
那名修士聞言雖不敢輕易動手,但卻是一臉怒容就要開口反駁。不料周齡立馬從車內甩出一面令牌到了他手中,那名修士翻看一看登時汗如雨下,雙腿立馬跪在了地上雙手恭恭敬敬地將南明離火令高舉。
“小的不知公子駕臨,望公子恕罪。”
周齡冷哼一聲,說道:“現在我可以決定過橋費了?”
那人顫抖地點點頭,已是嚇得不敢言語!
周齡清了清嗓子,說道:“參雲橋久遭黑惡勢力荼毒早已民怨四起,這是我周家失察,本來應該免去過橋費以安撫衆人,但我若完全取消又有點越過代家主的權限,這樣吧,以後凡過橋者每人僅收一枚靈石如何?”
胡沒風連連點頭,說道:“一切依公子所言,只是怕日久生變無以爲憑啊。”
周齡不由得輕笑一聲,說道:“難怪你會受嬌姐重用,也罷,就如你所言。”
只見車內周齡信手一揮,南明離火令登時從那名跪下的修士手中凌空飛起,隨即在空中翻旋帶起陣陣火光。再聞車內周齡大喝一聲,從南明離火令內頓時激射出一道熾烈紅焰直向參雲橋橋頭石碑。
石碑立時起了變化,又見烈焰行書,書曰:“南明耀天,離火行令,一文尚值,萬世不易。”
南明離火令留書完畢便化爲一團赤色烈焰重回車內周齡手中,此時衆人的注意力還在參雲橋橋頭石碑的文字上,待衆人反應過來時紅獅靈乘香車乘風已至參雲橋中段。
衆人立馬歡呼朝紅獅香車揮手感謝,但見紅獅沖天一吼似歡欣似得意,隨後又見一枚晶瑩剔透的靈石從後車篷布中飛出直接嵌在了橋頭石碑的留書下方。
圍觀衆人又是一陣歡呼,目送著紅獅遠去。
橋頭的胡沒風不禁捏緊了刀柄,揚刀緩緩轉身朝身後的部下沉聲喝道:“南明離火令大令已下,衆將有不服者可上前一步。”
場面頓時一片寂靜,先前還氣焰囂張的部下竟緩緩單膝屈地順從之意不言而喻。
胡沒風豹眼環視,隨即鋼刀向前一指再次大聲喝道:“既然衆將並無異議,那本管事即下達第一道命令:‘整頓自代家主頒佈降低過橋費以來參雲橋胡亂受費的亂象!’”
胡沒風一連發布三道命令,一衆部將一一應答,圍觀人員再次爆發陣陣歡呼!看著部將服膺的樣子,胡沒風不禁一陣歡欣,再次回首看向早已消失的紅獅香車的方向!
此刻的紅獅香車早已駛出十來裡,香車內杯莫停不停拍打著周齡的後背說道:“周齡兄要裝逼也要注意身體啊。”
周齡此刻臉色蒼白,一雙死魚眼死死地盯著陰陽怪氣的杯莫停,口中除了上氣不接下氣的咳嗽外竟不能發言反懟。
先前爲了在氣勢上壓倒傷疤青年,周齡便飽提真元刀劍齊出,那電光火石的一擊就已經消耗了周齡一半的真元。
而後在胡沒風來到後又強行驅使南明離火令篆刻石碑大令,每一筆精細的把控都需要極大的精神力與極細膩的真元操控。
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尤其是胡沒風那些桀驁不馴的部下,周齡可不願意出醜。要是寫出一筆彎彎扭扭的筆畫那豈不是要永世被人蔘觀,指不定會留下什麼笑柄。
只是裝逼是要付出代價的,一個華麗的轉身一個完美的出場都是需要許多鋪墊的。叫出一聲牛逼很容易,但只有那名被稱頌的人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
周齡在花式收回南明離火令裝完最後一個逼後便已經氣空力盡,只能示意杯莫停趕緊驅動紅獅香車華麗絕塵而去。
“媽的,是你的話難道要中途漏氣?”
在稍稍平復內元后,周齡再次瞪了杯莫停一眼。杯莫停緩緩收起了嘲笑,嘆了一口氣說道:“想不到周齡兄身份如此顯赫,竟是……”
不等杯莫停把話說完,周齡立馬打斷道:“我在最後重申一遍,我只是南風學院的學生,你的同修與好友而已。”
杯莫停聞言一怔,旋即朗聲大笑,紅獅再次向前奔馳。
“再有十來裡就到了南中無限林海的僱傭兵總部,到了那裡就離我父親領導的朋遠傭兵團不遠了,紅獅香車太過顯眼,不如收起來吧。”
周齡點點頭,旋即收起了紅獅香車,說道:“那就麻煩杯兄收留在下囉,請。”
二人一陣大笑,開始朝朋遠僱傭兵團而去。期間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周齡不時對杯莫停的介紹點評一番,不知不覺間二人已經走了十來裡地。
此時周齡早已化消掉吞服的回元丹藥,內元已然完全恢復,他知道每到一個新地方總會有一些試探,這也許是高等級修士與低等級修士之間的傳統,不過在經歷這麼多地方之後周齡早已習以爲常了。
“怎麼沒有看到你所說的僱傭兵總部?”
周齡估摸著現在應該差不多要到杯莫停所說的僱傭兵總部了,他還想要見識一番。
“僱傭兵總部要走方纔我們經過的另一條岔路才能到。難道周齡兄要去看看?”
“不必了,還是去你家吧。”
二人行走間遇到不少身著代表不同僱傭兵團衣服的修士,期間還有不少杯莫停認識的人。
“嚯,看不出來你在這一帶還是挺受歡迎的嘛。”
杯莫停擺擺手,說道:“都是在這裡討生活的人,雖然大家所屬僱傭兵團不同,但身處同一片雲彩之下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樣的。融洽和諧纔是共贏的基礎,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