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武者的武技會隨著其自身的實力和真氣的強度逐漸提高,但是要說進階,這樣的程度顯然還達不到。
於是周齡便在興奮之後又是一臉疑慮的望著他。
不過這回他竟然發了狠話:“你這個臭學霸,擺什麼架子啊!有話一口氣說完,不然我現在就讓你嚐嚐冰火連環掌的威力,而且是全力狀態下的“冰火連環掌!””
錢萬立馬跑到周齡跟前抱著他說道:“別呀,你前兩天那一招的威力大家都看見了,你要是全力使下去,那書學霸不就廢了?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噗”看著周齡滿臉假裝地的怒氣,書靖遠還真就差點相信了,不過想想之前在無極門周齡突破靈武境的那一晚,周齡也是這樣裝這樣子向他“逼問”。
八卦戰陣的相關信息,只不過這回從“無限連環空氣動力球”換成了“全力冰火連環掌”。
當然,書靖遠從這兩次周齡的“怒氣”上臉可以看出,周齡的骨子裡完全就是一個求知若渴的學生!只不過是對象是從普通的學習知識變成了武道理論而已。
“好啦好啦,胖子你別演了,周齡裝樣子嚇唬我,你還就配合上了,要不要我下跪求饒,磕頭謝罪啊?”
“哈哈哈哈哈”一時間整個宿舍的人都哈哈大笑。
而笑過之後,書靖遠繼續說道:“就接著剛纔真氣轉化爲液態的話題說起吧,真氣一旦轉化爲液態將大大提高身體內的儲存量,冰火連環掌在這種狀態的真氣加持之下。”
“將獲得更強大的力量,甚至於由於真氣的液態效果,會使得瞬間出手的冰火掌力在出手的瞬間不完全觸發冷熱結合效應,而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力量以達到破壞效果不斷加劇。”
舉個例子,將液態氫氣向著火焰方向噴射,氫並不會第一時間完全燃燒,而會在氫由液體轉化爲氣體的時候燃燒釋放出所有的能量。
因此,臨仙境的武道修爲之下,“冰火連環掌”的威力將會比起我們已知的所有武技都要強,或者說是增幅強度要強一大截!這一階段的冰火連環掌可以定階爲二階“冰火連環掌”。
“那不就是說,一旦周齡武道修爲提升到臨仙境,他就會在同境界中處於無敵姿態?”
“不好說!說不定還有能力越階挑戰更高一級大境界的強者!”
“可他現在不是已經是同境界無敵了嗎?老書你說,你境界高一級,你爲什麼打不過周齡?”
“這你就不懂了吧!武道修爲,越是往上其越階挑戰的難度就越高,內武境初期的武者如果憑藉自身外功的紮實,完全可以血虐內武境巔峰武者。”
“但是一旦到達神武境,這樣會的越階挑戰就幾乎變得不再可能,更別說神武境之上的臨仙境了!”
總之餘慶賢、蘇文生和錢萬三個人便開始了你一言我一語的論斷辯駁。
書靖遠看在眼裡有些好笑但是也倍感欣慰,自己冥思苦想多日,不僅使得自己對武道的理解更爲透徹,更是帶動了自己一干死黨。
而周齡見情況差不多,便打斷了他們:“好啦好啦,這二階“冰火連環掌”我們也基本理解了原理,你們先彆著急啊,還有三階四階學霸還沒說完呢!等完事兒想不懂的再慢慢思考去。”
餘慶賢三人便立即停止了爭論,書靖遠也繼續暢談他的領悟結果。
“如果說二階冰火連環掌其要求已經達到了臨仙境水準。那麼三階之上,恐怕至少要傳說中的仙人才能做到了。不知道你們是否瞭解極限溫度產生的加速物質衰變效果?”
“物質衰變?那不是放射性材料纔會出現的效果嗎?”
這回第一個回答的是餘慶賢,而書靖遠見有人接話便繼續說下去:“放射性元素在正常儲存和放置的情況下會出現衰變而質量缺失,從而釋放出大量放射性能量,然而其實我們身邊的一切物質都具有質量缺失效果。”
“只不過這樣的效果比起放射性元素來說不僅速度慢得多,而且不會產生有害的能量,而極限溫度的存在就會加劇這種質量的缺失從而釋放出無法想象的巨大能量!”
“我知道!在宇宙形成初期,那時候溫度極高,物質和能量相互之間在不停的轉換,所以從理論上來說。”
“在極限溫度下,物質完全有可能造成質量缺失而釋放大量能量,如果再由極限的溫度進行干擾,便可以反向影響,將大量能量轉化爲物質,對不對!”
說這話的是蘇文生,周齡沒想到蘇文生自稱是一個電腦黑客,竟然對宇宙物理學也有這麼深的涉獵,想都不用想,絕對是書靖遠這個傢伙帶領下的效果。
但當他看向書靖遠時,才發現對方依舊是簡簡單單扶了扶眼鏡平凡的繼續說道:
“說的不錯,但這還不是全部,三階和四階的“冰火連環掌”其釋放的能量可以參考正反物質的泯滅效果。”
“這”
周齡等人聽到這裡再沒能接上一句話,心中震撼無比,這書靖遠是學霸嗎?
是,但是他們更願意稱呼這傢伙爲瘋子,一個是因爲他能夠將武者的武技進階通過物理學的原理作出假設並提供依據。
另一個是預測二階“冰火連環掌”其對應的武道修爲爲臨仙境,那麼三階呢?
豈不是就是傳說中的仙人才能夠具備?那麼四階呢,難不成這個世界上還有比起仙人還要更爲強大的存在?
書靖遠說道這裡緩緩吐了一口氣,就好像身上沉重地擔子卸下一般,再看看周齡、餘慶賢、蘇文生和錢萬,沒有人再說一句話,都在低下頭思考。
思考武者的修行極限究竟在哪裡,這個世界的真正頂點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或者說這個世界還真的就具有創世主,那麼科學不是說創世一說純屬神學嗎?
而這在多年以後,他們才意識到一個極爲淺顯卻也極爲深刻的真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的盡頭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