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

歷經幾十朝代,跨越上千年,屹立不搖,穩坐釣魚臺……不用說,傻子也知道是誰了。

蹇義和夏原吉都錯愕地看著徐景昌……你小子是真的瘋癲!

徐景昌卻是很坦然,他可沒有建立千年世家的想法。

甚至能不能與國同休他都不在乎,只要有樂子看,能釣魚聽曲,高興這一輩子,也就夠了,其餘想那麼多幹什麼。

既然如此,他還有什麼好怕的。

朱棣重用他,朱高熾依賴他,朱瞻基害怕他,至於再往下……只要不出意外,大不了行霍光舊事。

所以說徐景昌是肆無忌憚。

夏原吉低著頭,心中不停盤算著,死也不開口,蹇義卻是不能無動於衷,“啓奏陛下,衍聖公一脈,只是祭祀夫子,不掌兵權,不掌財權,更沒有不臣之心。有他們在,反而能更好籠絡人心,安穩天下……臣以爲陛下務必要慎重,定國公之言,不能說沒有道理,卻也不能輕易聽信。”

朱棣笑了,“朕也不是三歲孩子,誰說得對,誰說得錯,朕還是知道的……對了,朕記得當年漢武帝遷居豪強,有個叫郭解的人不願意去,大將軍衛青幫忙求情,說郭解只是個窮酸,不是什麼豪強,漢武帝怎麼說的?”

朱棣含笑盯著蹇義。

此時蹇義的臉色蒼白,無奈低頭道:“漢武帝說能讓大將軍幫忙求情,其人必是豪強中的豪強!”

朱棣淡淡一笑……盡在不言中。

你說孔家沒有勢力,可有人剛說了兩句,吏部天官就義無反顧站出來維護孔家,這是沒有勢力的人能做到的?

蹇義講的道理沒錯……這位天官大人很有水平,他的傾向不言自明,但是哪怕徐景昌也不會說蹇義不合格。

孔家就是一面旗幟,收攏天下士人之心,本身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威脅,歷代都尊奉孔家,哪怕到了元朝,也是如此。

畢竟優待孔家,好處極大,處置孔家,後患極大,強如朱元璋,也沒把孔家怎麼樣……

但這只是浮在表面上的一層,

還有更深的一層,卻是隱藏起來。

爲什麼古聖先賢那麼多,老子、莊子、管子、韓非子……大傢伙卻總是把目光放在孔家身上?

道理很簡單,這些先賢,雖然也有著作流傳,也在潛移默化影響著華夏大地……但是他們已經煙消雲散太多年了,也沒有後人在臺面上。

唯獨孔家,他們有世代傳承的衍聖公。

他們代表儒家,他們跨越朝代,享受著至高榮耀,矗立在齊魯大地之上。

其實最初的孔家人地位並不高,甚至都不叫衍聖公,而是歷代加恩的結果。

也就是說,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時候,孔家無足輕重,儒家不過是漢武帝手中的一張牌,輔佐他實現大一統而已。

彼時儒家,是完全臣服於皇權的。

但是經歷了無數次改朝換代,皇帝輪流做,孔家巋然不動,儒家根深蒂固……這就形成了奴大欺主的問題。

到了趙宋以後,皇帝和士大夫公天下,也就是說,從主僕變成了夥伴。

孔府、儒家、士大夫……一個旗幟,一套思想,一羣掌握資源的實力派……他們湊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士紳集團。

如果你非要叫尼山鴻儒會,也不是不可以。

“陛下所言郭解之事,臣無言以對。論起孔府勢力,遠勝郭解萬倍。臣更不敢強辯。”蹇義低垂頭,沉聲道:“可是臣只想提醒陛下,孔府非比尋常,大明天下亂不得,如果沒有萬全之策,臣以爲絕不可輕易觸碰此事。不然勢必不可收拾。胡亂改革,急功近利的後果,陛下最清楚啊!”

能不清楚嗎!

如果沒有建文帝胡來,哪來朱棣的皇位啊?

朱棣微微沉吟,心緒煩亂……登基一年多,真正開始執掌權柄,開始做事……朱棣就感覺到了那種無所不在的限制掣肘。

幾乎是全方位的,籠罩著他。

甚至當第一次看到尼山鴻儒會的說法之時,朱棣都差點信了。

或許真有這麼個組織吧!

但是很快朱棣又明白過來,並非如此。

事實上真有這麼個會,那還好了。

朱棣手握著錦衣衛,想要在華夏大地上,找出一羣奇奇怪怪的人,並不困難。不管他們有多少人,有多大勢力,都沒法和朝廷抗衡,直接派大兵剿滅,必要的時候,朱棣還能御駕親征。

可事實上朱棣在山東幾乎打了四年,什麼尼山鴻儒會,屁都沒見到!

但伱要說真的沒有,那也不對……前面說了,儒家最初只是漢武帝手裡的一個工具,可是隨著改朝換代,時間推移,儒家士大夫羣體,已經漸漸成爲了一種職業經理人的存在。

改朝換代相當於換個董事長,換個大股東,但是儒家士人始終是總經理,高級主管,把握著公司的實際運行。

如果攤上了一個雄才大略的董事長,固然能駕馭整個公司。

但是大多數時候,還就是管理層說了算。

朱棣要做事,結果處處掣肘,不能隨心所欲,毛病也就出自這裡……

“朕不會胡來的。”朱棣斟酌著說道。

這話讓蹇義和夏原吉鬆了口氣,可下一秒,他們的心又懸了起來。

“但是……這個大明朝,到底誰主誰從,必須說清楚。朕不能遺禍後人。”朱棣緩緩道:“皇考就是這件事沒做好啊!”

最後一句話,乍聽之下,沒頭沒尾,可再仔細琢磨,竟然讓蹇義和夏原吉驚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在位,固然靠著自己無上權威,壓制了所有聲音,大明朝只有朱皇帝說了算。

可這只是心照不宣,並沒有形成規矩……結果朱元璋一走,那些文人就慫恿建文推翻舊制,逼出了靖難之役。

朱棣也是雄主,他自信可以壓制孔家,左右文官士人……但是朱棣死了怎麼辦?

難道讓後人推翻朱棣的舊制,或者再有藩王奉天靖難?

無論如何都不行,這事情必須解決!

朕要超越皇考,這也是其中一項!

熟悉朱棣的都知道,他做事的緊要程度,未必是看這件事情到底有多重要,而是和朱元璋比較,只要老爹沒幹成,或者沒做好的,朱棣就有百倍決心,千倍意志,無論如何,都要辦成!

提到了老朱,就代表朱棣必將全力以赴!

而此刻徐景昌終於露出了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其實當他問出大明更大,還是儒家更大的時候,就已經沒有懸念了。

朱棣這種人,怎麼可能放棄至高無上的權柄?

不管蹇義如何勸說,天子都要動動儒家。

只不過要怎麼下手,還需要一番思量……

“徐景昌。”

朱棣突然低吼了一聲,“你小子也吃飽喝足了,有什麼牛黃馬寶,全都說出來。”

徐景昌無奈,只能道:“辦法是現成的,就是派衍聖公去北平,修建大明英烈祠堂,並且擔任祭祀官,順便把曲阜的祭孔降格,低於英烈祠堂,表明大明在儒家之上,然後再潛移默化,不斷修改,也就是了。”

徐景昌說完,並沒有得到預想中的讚歎,相反,包括朱棣都黑了臉。

“那個……你知道現任衍聖公是誰不?”朱棣問了一句。

“聽說是孔彥縉,好像剛繼承爵位不久。”

朱棣點頭,“沒錯,他比太孫還小兩歲呢!”

一句話,弄得徐景昌瞠目結舌。

疏忽了!

絕對疏忽了!

他什麼都想到了,卻忘了打聽一下,現在的衍聖公多大年歲。

這回好了,你讓一個三歲的娃娃去監督工程,主持祭祀,萬一人家餓了,哭著要喝奶,那可怎麼辦?

蹇義和夏原吉都冒出了笑容,老夏更是瞇縫著眼睛,能看到這小子吃癟,也是個樂子。

夏原吉呵呵道:“陛下,定國公的想法很好,臣也贊同,只是等衍聖公行冠禮之後,再去北平主持祭祀,陛下以爲如何?”

這老夏就是個混蛋,等孔彥縉行冠禮,朱棣都六十了,這麼多年,早就失去了作用。

夏原吉純粹不安好心。

徐景昌腦筋迅速轉動,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

“陛下,既然北宗孔家人不行,就讓南宗去啊!”

“南宗!”

朱棣一驚。

蹇義也突然瞪大眼睛,傻傻看著徐景昌,“定國公,你,你瘋了!”

徐景昌笑道:“蹇天官,我哪裡瘋了?都是孔府子孫,請南宗北上,去主持祭祀,有什麼不妥的?他們就不是大明子民了?”

“你,你這是挑唆孔府爭鬥,你居心不良!”蹇義氣得想罵人了……要說壞水,徐景昌已經不是八斗之才了,全天下的壞水共一石,他肚子裡裝的至少一石二斗,大傢伙虧欠他兩鬥。

孔府確實是在靖康年間,分成南北二宗,後來雖然衍聖公的位置歸了北宗,但南宗依舊存在傳承,生生不息。

提拔南宗去北平祭祀大明開國功臣,留北宗繼續祭祀孔子,這南北二宗,到底誰纔是正兒八經的孔府後人?

朝廷以後加恩,是給南宗還是北宗?

會不會有朝一日,南宗並了北宗?

這裡面的故事層出不窮……難怪蹇義都變色了。

可徐景昌又怎麼會在意,他甚至笑道:“蹇天官,你多慮了,南北二宗,朝廷一併重用,才體現了陛下對孔家的重視……至於內鬥的事情,要我說,誰給大明出力,誰就是真正的聖人後裔。畢竟就算夫子重生,還能不效忠國家嗎?”

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番外篇:真宰相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二百八十二章 沒收土地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番外篇:敗家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的官學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三百三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
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番外篇:真宰相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五十四章 射虎車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八十六章 幫朱高熾治病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二百八十二章 沒收土地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番外篇:敗家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的官學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三百三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车险| 伊金霍洛旗| 吉木萨尔县| 油尖旺区| 卢龙县| 石屏县| 汪清县| 嘉禾县| 竹山县| 河津市| 庆阳市| 桑日县| 壤塘县| 蕉岭县| 文成县| 开鲁县| 溧水县| 共和县| 沁源县| 肃北| 旬阳县| 富川| 万山特区| 厦门市| 泗阳县| 射洪县| 大宁县| 常宁市| 西吉县| 邳州市| 灵璧县| 定安县| 内乡县| 赤峰市| 嘉祥县| 新宁县| 新源县| 南陵县| 泾阳县| 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