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

“徐景昌,你謀算無雙,老衲是萬分佩服……但是老衲想問你一件事,你如此處心積慮,擴充朝臣權力,又增加官吏數量。伱到底在打算什麼?你又是站在哪一邊的?”

姚廣孝捏著手裡的棋子,遲遲沒有落下,“老衲捫心自問,也算是有識人之明……但這些年下來,我始終猜不透你的心思。原本以爲你是陛下一邊的,後來覺得你是淮西勳貴一邊的,再後來又發覺你和文臣走得很近。直到最近,你又和工商的人眉來眼去。老衲實在是想不通,你到底是哪一邊……此事想不通,老衲也就不能幫你。”

徐景昌淡淡一笑,“少師,人難道一定要確定站在哪一邊嗎?就不能有靈活的底限嗎?”

“不能!”

姚廣孝正色道:“這事情屬實不能含糊,老衲不想成爲千古罪人,必須問清楚。”

徐景昌頓了頓,向前提了一下“車”,這才道:“少師,我如果說是站在大明的立場上,你相信嗎?”

“信!”姚廣孝很乾脆道:“但你必須跟我講清楚其中的道理,不然老衲也不會輕易相信。”

徐景昌失笑道:“少師是要我剖心見膽啊!其實這道理也不復雜……我想問少師,建文皇帝爲什麼接不住太祖的基業?”

“這個……他自己糊塗,任用腐儒,自取滅亡,你比老衲清楚啊。”

徐景昌笑道:“少師,我不妨問得更明白點。太祖皇帝以嚴刑峻法治理天下,建文爲什麼不能學?”

“因爲他不是太祖,他沒有太祖的威望!”姚廣孝道:“冒犯太祖跟冒犯建文帝,不是一回事。”

徐景昌給他豎起了兩個大拇指,“少師高見,其實話到了這裡,也就說明白了,就算建文帝不更改太祖舊制,他也沒法像太祖一樣,治理國家。或者說,在太祖皇帝那裡不是問題的問題,到了建文那裡,就是天大的問題。”

姚廣孝點頭,“老衲似乎明白了一些……你的意思是,當今天子就如同太祖皇帝,他可以靠著威望手段,治理天下,等待後來者繼位,即便想維持,也十分困難?”

徐景昌用力點頭,“創業難,守業更難啊!如果只是想著陛下聖睿,大刀闊斧,固然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做得越多,接下來的繼任者就越難。不管是誰,都是一樣的。現在讓更多的朝臣分擔政務,未必會撼動陛下威望,但是在接下來,必定能安定大明天下。”

姚廣孝長長鬆了口氣,整個人也陷入了沉思,他已經很老了,年過古稀……朱棣雖然還算盛年,但是徐皇后這一次病重,也提醒了所有人,或許某個時候,永樂皇帝也會承擔不住。

如果陛下撒手,這麼大的江山,該怎麼維持?

朱棣在,以現在這些人,掌握朝局,半點不難。可朱棣不在,這幫翰林出身的尚書,還能延續朱棣的國策嗎?

增加尚書數量,重新劃分朝堂權力,爲了日後做出準備。

“老衲明白了,定國公屬實深謀遠慮,老衲愧不能及。”姚廣孝看了看眼前的棋局,笑道:“老衲輸了,這次改革官制的事情,老衲替你做了。”

徐景昌臉上含笑,“少師,時間不早了,在我這裡吃點素齋?”

姚廣孝點頭,“行啊,準備二三十個菜就行,不用太麻煩了。”

徐景昌半點沒有反對,還給拿來了一罈子好酒。

大元朝的窖藏,連皇宮都沒有,當真是喝一罈子少一罈子。

姚廣孝倒是不在乎這些,而是一把將徐顯忠扯了過來,伸手抓了抓孩子的筋骨,姚廣孝手勁兒極大,可小小的徐顯忠沒覺得疼,反而衝著他笑。

老和尚立刻歡喜起來,“這孩子不錯,跟我修佛吧!”

徐景昌立刻瞪了他一眼,“你別過分!”

姚廣孝笑道:“這就是你糊塗了。佛門有金剛怒目,也有菩薩低眉,孩子想學什麼,老衲就教什麼,這不是挺好的嗎!”

“好?我可聽說佛門最多的還是尼姑跳牆。你要是害了孩子,我給你沒完!”

姚廣孝笑道:“放心吧,我會好好教的,你別低估我的本事啊……陛下也是我教出來的。”

他這話剛說完,徐景昌就劈手把兒子搶過來。

“你個老賊禿,我纔不會讓你害了我兒子。”

徐景昌抱起徐顯忠,直接往後面走。

把孩子交給了他孃親,“你可看好了,等孩子外公回來再說。”

黃觀要還朝了?

夫人一怔,心中喜悅,她屬實是有點思念老爹了。而且丈夫怎麼願意把兒子交給老爹啊?這不合理啊!

黃夫人沒反應過來,可有些人已經想通了,這是要佈局下一代人了。

作爲徐景昌的兒子,徐府嫡系,徐顯忠這小子的未來,簡直不可限量啊!

其實從嫡長來說,徐輝祖那一支纔是徐達嫡系,而且他還繼承了魏國公爵位,更是地地道道的大宗。

但凡事都有例外,徐增壽拼了命掙來了定國公爵位。

徐景昌不光把定國公發揚光大,還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

勳貴之首,百官之首!

這時候誰提到徐府,提到中山王,嫡傳子孫,必然是定國公這一脈。

而且徐景昌這傢伙滑不留手,一肚子心眼子,不從下一代人下手,也沒有別的辦法不是……

徐景昌已經意識到了,一定要嚴防死守,不能讓外面的壞人得手。

姚廣孝倒也不著急,他還是去主持九卿議政。

“少師,這裡有增設兩萬三千海軍陸戰隊的提議,本是定國公確定的。”

“這裡有一筆擴建武學的開支,需要七十八萬兩。”

“朝廷要改革宗室,設置九等爵位。”

……

幾位尚書不斷拿出政務,向姚廣孝通報。

老和尚拿著,一份份瀏覽,看了一會兒,突然揉了揉酸脹的眼睛,嘆了口氣,“快八十的人了,縱然有心,精氣神也跟不上了。現在的政務又是這麼多,老衲就有些應付不過來了……譬如說這個海軍陸戰隊,兵部說要挑選良家子弟,從西北邊軍調撥……這些人可是合適嗎?”

姚廣孝嘴上說老糊塗了,可思維依舊敏捷……他看過徐景昌有關海軍陸戰隊的規劃。這是一支非常特殊的兵馬,由於他們作戰範圍在海外。這裡面就有個問題,當真需要直接抽調邊軍?

需要良家子弟嗎?

老衲怎麼覺得,加上些海外蠻夷更加方便啊!

這還只是軍務的事情,姚廣孝很有經驗,至於其他幾項政務,他就不甚了了了。

姚廣孝看了看這幾個翰林出身的尚書,心中冷笑。

你們這是欺負老衲上了年紀,精力不濟啊!

果然,徐景昌那小子沒錯,有些時候,不算計這幫東西,他們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朝政如此複雜,老衲力有未逮,定國公又請假了,屬實需要仔細思量纔是。”

聽姚廣孝這麼說,楊士奇、楊榮、胡廣、金幼孜等人,紛紛心中凜然,這是要遞補通政使嗎?

姚廣孝都放棄了,那就只有從九卿重臣當中選拔了。

究竟誰才能宣麻拜相?

衆人一下子都熱切起來。

又是五天過去,朱棣終於捨得主持朝政了。

可就是短短的日子,朱棣鬢角白髮多了起來,根本遮掩不住。皇后病重未愈,對他傷害很大。

“朕並非不知道國事爲重,無奈夫妻之情,數十年相濡以沫,等閒豈可拋之腦後?現在國政繁雜,一時間也難以理出個頭緒。急需能臣幹吏,分擔政務,諸卿皆是朝中棟樑,有什麼妙法,可以上奏?”

朱棣看了一圈,除了姚廣孝,其餘幾個都低下頭,不敢輕易回答。

“少師,你有什麼高見?”

姚廣孝道:“陛下,老臣重新出來,才幾天下來,就心力交瘁,難以招架。朝政複雜,遠非當日可比。現在老臣只有兩個辦法,其一,就是挑選賢臣,繼任通政使,或者安排幾位重臣,一起主持通政司,讓他們來平章政務。”

朱棣沉吟道:“這不就是唐宋的羣相嗎?少師是要把通政司變成政事堂?”

姚廣孝忙道:“這個老臣倒是沒有想那麼多,如果不方便增設通政使,那就只有徹底拆分六部,把朝政仔細拆分,每人負責一部分,然後衆臣共議朝政,或許可以減輕負擔。”

朱棣依舊眉頭緊皺,並不滿意,“少師,恢復宰相,這是太祖皇帝不答應的。而拆分六部,也是古往今來,並沒有過的事情。前面也只是說增加尚書和侍郎的數量,這兩個辦法都談不上好啊!”

姚廣孝道:“屬實如此,但兩害相權取其輕,朝政耽誤不得。”

朱棣想了想,依舊搖頭,“還是不妥,朕不能輕易答應。”

姚廣孝道:“陛下,要不這樣,下旨讓重臣入朝,共同商議此事吧。”

“你說的重臣是誰?”

“自然是原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黃觀,戶部尚書夏原吉等人……他們經驗豐富,又忠心耿耿,自然是最好的商議人選。”

朱棣略做思忖,就說道:“按少師的意思辦吧,朕還要去看皇后。”

說完朱棣轉身離去,留下傻愣愣的衆臣。

怎麼能讓這幾個老東西回來啊?

要是知道如此,還不如讓徐景昌穩坐通政司呢!

這下子可失策了!

(本章完)

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一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二百二十九章 北平發展計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一百七十章 禍國殃民的朝貢貿易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一百七十章 禍國殃民的朝貢貿易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
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二百六十六章 梅開二度的徐景昌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一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三十一章 臥龍鳳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十三章 給朱高熾的大禮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羣弟弟第二百二十九章 北平發展計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朱棣一點天津震撼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零三章 武英殿議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一百七十章 禍國殃民的朝貢貿易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一百七十章 禍國殃民的朝貢貿易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七十八章 寧王栽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王的葬禮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淮安市| 张家港市| 永丰县| 乌鲁木齐县| 织金县| 武城县| 兴业县| 五大连池市| 德昌县| 德化县| 济南市| 寿光市| 湘潭县| 凤冈县| 浮梁县| 离岛区| 巩留县| 改则县| 微博| 稻城县| 丹棱县| 来宾市| 偏关县| 时尚| 鄯善县| 榕江县| 盐源县| 滨州市| 濮阳县| 舒城县| 江永县| 安泽县| 伊通| 山西省| 佛坪县| 溆浦县| 阆中市| 靖江市| 门源|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