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忽然燃起希望:“既然如此,誰來做這統領?李將軍生死不測,如今誰能堪此大用?”
大宋能堪大用的統領就兩個。
一個是玄甲蒼雲軍統帥長孫忘情。
另一個人是天策飛將統帥李淵疾。
現在爲平叛長孫忘情,李淵疾又音信全無,生死不測,大宋統帥還是有的。
可能承擔這種局面的人,在趙欣思謀裡卻是沒有。
“如果陛下不嫌棄,我願做這統帥!”那臣子斬釘截鐵道。
趙欣投去目光:“你是誰?”
大宋臣子實在太多,這人是誰趙欣一時半會想不起來。
而且看他穿的官袍,地位很低,勉強能夠上朝而已。
“在下王守仁,官職不必再說,雖力微,卻甘願爲民除惡,爲大宋留下顆希望種子。”
他目光堅定,話語中更是充斥著不容反駁的力量。
趙欣鬼使神差地信了:“此事全交由你左右,大宋社稷,擔負在你一個人的肩上。”
說完趙欣給太監個眼神。
太監馬上心領神會地取來一根長數尺的亢龍鐗:“此乃聖上御賜,上可打昏君,下可打奸佞,你拿著它,行走東京城做任何事,都可以無需被盤問。”
王守仁跪地:“謝陛下。”
朝廷裡的其他臣子,多都覺得王守仁是賣弄愚蠢之人。
而今大宋積弱已久,僅憑寥寥數萬人,怎能抵擋得住玄甲蒼雲數十萬大軍。
這買賣虧的很,而且兩頭不討好。
只有傻子纔會主動擔下來。
王守仁無視衆人奇怪目光,從金鑾殿裡離開,馬上游走於天牢和戶部。
他需要人,如今的大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人。
武器,戰馬,盾牌,弓箭,這些東西都不缺,甚至就連乾糧也積累很多,現今當下,只要有人一切就都好說。
天牢裡的死刑犯和僅存不多的天策飛將,甚至就連四十歲以下的普通百姓都得被迫充軍,可想而知王守仁已經瘋狂到了何種地步。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
那就是知道結局的慘烈,還仍舊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去。
王守仁緊鑼密鼓的同時。
玄甲蒼雲大軍才緩慢向東京城肆虐。
西北三郡本來就屬於他們,沒有遇到太多的阻礙,能在這三郡都城做官的人,或多或少都是玄甲蒼雲嫡系。
出得西北三郡以後,長孫忘情命令大軍休整,再往前纔是要攻城拔寨的真正的大戰。
休息時,長孫忘情說:“不得恣意殺戮,若遇降軍不得侮辱,若整城投降,不得燒殺擄掠。”
“要是被我知道欺辱害民者,你們知道結果是什麼!”
長孫忘情該硬的時候就硬,如今說這些,絕對能讓士兵們都暗暗記住。
而且所有大軍都分成小隊,在他一人掌控之下,一般情況下反叛軍攻城,都會選擇兵分多路,從各個角度攻擊,爭取多破幾座城池。
長孫忘情劍走偏鋒,偏偏是以點破面,將所有人的精銳都聚集在一起,爭取用最快的速度奪取大宋堅持千年的江山社稷。
還有一點就是黎幽道宗。
因爲忌憚黎幽道宗,所以長孫忘情不敢分佈軍力,免得被對方逐個擊破。
要是沒有黎幽道宗,以大宋國力直接投降就行,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
休整妥帖以後,長孫忘情下令繼續行軍,速度不減,直取入大宋疆域的第一座城池。
而長孫忘情攜大軍攻出西北三郡的消息不脛而走。
趙欣慌的不行,緊忙召見王守仁。
“守仁,此事該如何是好?”後花園裡,趙欣著急忙慌地問。
戰火還沒燒到東京城。
這裡還是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
王守仁道:“放棄從西到東十一郡,獨守東京城。”
“如今我已召集死士數萬,各地徵調來的士兵也有二十餘萬,守城不成問題,如果黎幽道宗出手,此戰我有七成概率能勝。”
七成概率已經很高了。
趙欣本以爲王守仁至多隻有三成概率。
今日乍然聽他這麼說,心中又騰起無邊希望。
只要有概率能夠獲勝,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有概率代表有希望。
只要不是徹底的絕望,他就還能繼續自欺欺人。
“若沒有黎幽道宗勝率多高?”趙欣問。
王守仁道:“不過兩成,死士全部都是天牢死刑犯,因文字獄入牢較多,武夫偏少,戰鬥力自然不能跟玄甲蒼雲軍相提並論。”
“各地徵調來的士兵,無外乎都是些垂老之人,年輕力壯者幾乎都在玄甲蒼雲軍那裡,如果沒有黎幽道宗從旁協助,此戰勝的概率將微乎其微。”
王守仁並沒有刻意誇張,他所說的一切都是擺在明面上的真實情況。
人就這麼多,他也不能化腐朽爲神奇。
趙欣凝重起來,剛剛燃燒而起的希望再度被澆滅。
而今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仰賴黎幽道宗,再無其他法子可走。
然而,自從雁門大敗以後,黎幽道宗從此銷聲匿跡,已有數日不曾出面。
這個時候去找他們,會不會有用?
王守仁見趙欣面露難色,就說:“陛下,您仔細想想,我們現在跟黎幽道宗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生關係,他們不幫我們,待玄甲蒼雲軍攻進來,他們又豈能善終?”
“鄭臨沅和鄭州在玄甲蒼雲軍中都身居高位,他們二人被迫離開東京城,黎幽道宗難辭其咎,到時候肯定會像瘋了般報復黎幽道宗,咱們藉此威脅黎幽道宗,我就不信他們會按捺不出。”
趙欣點頭,王守仁說的有幾分道理,這種共生關係是很明顯的。
“我即刻就去黎幽道宗主宗找他們掌教商議此事,你多撐幾天,朕一定爲你帶來好消息。”
王守仁得令就要離開,趙欣沒忘給他畫餅:“若江山社稷守住,你絕對會記頭功,到時朕讓你做這天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
王守仁抱拳:“我行此事,不爲功名利祿,只爲大宋社稷永昌!”
趙欣眼角泛著淚花:“好啊,好啊,真沒想到事到如今,我們大宋還有你這等忠義之臣,真是疾風知勁草,日久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