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三部曲》收官之作《王者歸來》以3.7億票房登頂2003年北美年度票房榜。 (w )”
儘管《王者歸來》仍然以數百塊銀幕的數量持續上映,但觀察家普遍認爲後續票房潛力已經不大,總票房摸高到4億的可能性比較小。當然,即便如此,這部新作的北美票房也已經超過了系列的前兩部,三部合計在北美收割了11億以上,全球超過25億,堪稱最賺錢的系列電影之一。除此之外,電影口碑之好在今年的好萊塢出品中也獨佔鰲頭。
《魔戒》迎來收官,媒體針對這一系列的總結性評論也漸漸增多起來。
彼得.傑克遜一躍成爲好萊塢頂級大導演,新作《金剛》的導演片酬也劇增到1500萬以上。
丹尼爾.桑德勒不必多說,從一文不名到好萊塢的招牌男星,不能說全都歸功於《魔戒》系列,但他的全球影響力從此發跡,卻是誰也沒法否認的。儘管《加勒比海盜》的傑克.斯派洛船長的橫空出世,讓萊戈拉斯在他的角色收集冊裡退居次席,也沒法讓人忽視掉精靈王子龐大的追隨者羣體。
除此之外,凱特.布蘭切特、伊利亞.伍德、維果.莫里森等人,也憑藉這一系列,留名影史。
《紐約客》將之稱爲最優秀的系列電影之一,“在新世紀之初,《魔戒》系列以極其雄厚的原著基礎、讓人驚歎的特效技術和龐大宏偉的史詩背景,爲好萊塢影史奉獻了一個永不褪色的經典系列。”
相較於衆多評點總結式的報導,《華盛頓郵報》將目標聚焦到了丹尼爾.桑德勒個人身上,這一獨特的視角,也讓報導的影響力相當可觀,被諸多網絡媒體和個人轉載。
“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王者歸來》的巨大成功,讓丹尼爾.桑德勒即便暫時離開了好萊塢,卻仍然能夠充分活躍在媒體上,暑期檔即將上映的《諜影重重》系列第二部。被譽爲今年暑期檔最具競爭力的電影之一,影評人和分析專家普遍仍未它將超越《諜影重重1》的票房,畢竟,這可能是丹尼爾在本年度,甚至包括下一年度,唯一上映的電影。畢竟,即便描述醫藥黑幕的新片——《不朽的園丁》能夠在2005年6月如期開拍。也不能保證其能夠在2005年上映。因此,丹尼爾數量龐大的影迷。在觀賞完《王者歸來》之後,在長達兩年的空窗期內,就只有傑森.伯恩能夠寥解。而環球影業對保羅.格林格拉斯的評價口氣相當之高,這可能意味著,粗剪版本的《諜影重重》的第二部,已經讓環球高層非常滿意——至少比第一部更好,不然朗.梅耶不可能如此盛讚格林格拉斯,稱他是‘一位天賦卓越的現實主義高手’,或許。我們可以期待伯恩新的冒險之旅,更加精彩,畢竟,這一次他們連印度都去了。”
《郵報》的報導當然不會這麼淺嘗輒止,他們將目光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雖然丹尼爾.桑德勒的英俊面孔不會再像前幾年那樣頻繁地出現在電影屏幕上,但這並不等於他離好萊塢越來越遠,事實上。他只是躲在了陰影當中。dd影業今年將推出三部影片,下個星期上映的恐怖片《鬼兆》,由首位黑人奧斯卡影后哈利.貝瑞,攜手小羅伯特.唐尼,西班牙美女佩內洛普.科魯茲一同出演,據悉製作成本爲3500萬。是恐怖片中少有的大製作。除此之外,史蒂夫.馬丁出演的喜劇電影《愛到屋倒房塌》也將於奧斯卡頒獎典禮前後上映,這部以中年危機和網絡戀情爲賣點的喜劇片,因其新穎的切入點,很早就備受關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主演史蒂夫.馬丁主持並參與制作了第7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正是在那一屆奧斯卡上,丹尼爾.桑德勒以《鋼琴師》中的斯皮爾曼一角成爲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男主角,兩個人的緣分可謂不淺。這部電影之外,dd影業還投資製作了一部小成本的恐怖片,據悉暫時定名爲《電鋸驚魂》,投資僅400萬,在上月的聖誕斯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之後,受到多方關注,年輕的導演和編劇被認爲具有‘天才的恐怖思維’,電影的恐怖和血腥,應該能夠讓恐怖片愛好者非常驚喜。
除了這三部已經完成的作品,dd影業和福克斯正在洽談合作,雙方可能將共同製作一部電影,……。更受矚目的動作是,dd影業近期已經和《達.芬奇密碼》的作者丹.布朗碰了多次面,據知情人透露,去年丹.布朗到訪洛杉磯的時候,和丹尼爾.桑德勒有過一次會面,雙方談的非常投機。《達.芬奇密碼》已經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多個星期,它的改編權也吸引了包括索尼哥倫比亞、新線影業在內的多家業內巨頭,但目前看來,dd影業似乎已經領先一步。而根據可靠渠道透露,dd影業對《達.芬奇密碼》的製作,將相當大手筆。
暫別幕前,隱居在背後的丹尼爾.桑德勒,顯然將持續霸佔觀衆的注意力。”
《郵報》可以說爲dd影業打了一次時機不錯的廣告。
dd影業投資不小的《鬼兆》在宣傳期內,反響並不熱烈,最終戴維同意塞巴斯蒂安的演員推薦,邀請了哈利.貝瑞等人擔綱,投入3500萬,顯然目的並不止於以小博大。但目前看來,《鬼兆》在院線內能談下來的上映規模也只有1200塊出頭,預估票房也不樂觀。
在這種前提下,《華盛頓郵報》能夠有一次影響力巨大的報導,不得不說,對電影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
這也是丹尼爾應戴維的要求聯繫的本.布萊德利——《華盛頓郵報》的主編。
在《洛杉磯時報》的約翰.卡羅爾背後桶刀之後,丹尼爾並沒有玩一笑泯恩仇的戲碼,儘管和迪士尼已經取得一致和解,但迄今爲止,《時報》和丹尼爾團隊良好的合作關係,已經基本喪失,合作等級也淪爲一般。
羅伯特.艾格當然也居中調解了幾次,可是丹尼爾的心意沒有改變。
好萊塢分分合合。確實利字當頭,這沒有什麼不能說、不能做的。但想要摻和進來的人,必須要做好一個心理建設,你究竟玩不玩得起,你能不能承擔相應的後果。
《洛杉磯時報》缺了丹尼爾這一條線,不會產生不可承受的惡果,這說明他們承受得起參與到丹尼爾和迪士尼之間的後果。《時報》當初之所以作出這一決定,當然也已經考慮好這些。
丹尼爾要表達的意思是。不要妄想不付出代價,即便代價你可以承受!
弄不死你,不是我放棄弄你的原因!
這個決定,對丹尼爾本人和dd來說,當然也是有危害的,儘管特里弗的人脈網絡已經成型,但《時報》這種級別的合作者肯定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有一個密切的媒體合作方,也很重要。重新選擇一個人選。也就自然而然了。
《華盛頓郵報》入選其中,也沒有什麼可意外的。
雙方本來就合作良好,現在只是把關係推進一步而已。
《郵報》報導中的知情人士、可靠渠道,當然都是來自丹尼爾這一方,不然,沒有人知道丹尼爾和丹.布朗碰面過,也沒有人具體掌握了《博物館奇妙夜》的合作事宜。這些新動靜,毫無疑問是吸引關注的重要因素。
對《郵報》來說,和丹尼爾合作,同樣意義非凡,讀者是有慣性的。
近幾年來,丹尼爾的關注者越來越堵。涉及丹尼爾的新聞報道吸引的讀者也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有丹尼爾的獨家,你就能吸引到相當比例的娛樂新聞受衆——通常來說,他們在《郵報》上看丹尼爾的新聞,也會順其自然地在《郵報》上看其他明星的新聞。
從娛樂版塊到其他版塊的手中過渡,當然也是《郵報》考慮的範圍。
何況,今天的丹尼爾也不僅僅是個娛樂圈人士。
1月底的時候。丹尼爾特地飛了一趟華盛頓,舉辦了一個簡單的酒會,《郵報》主編布萊德利受邀參加,其他嘉賓還包括兩個非洲國家的駐美大使、華盛頓前市長馬裡恩.巴里和一位教育事務委員會的民主黨國會議員,陣容堪稱豪華。
布萊德利當然明白,丹尼爾邀請他的原因所在,旨在說明,他並非只能爲《郵報》提供娛樂信息,他還有更多的、層次更高的關係網絡。
當然,對丹尼爾來說,向布萊德利亮肌肉只是一個附屬理由。
更重要的目的,是爲了f2f的大學推廣。
1月份下旬,f2f正式上線,首輪在哈佛等常春藤名校推出,馬克和雪莉以谷歌前高管的身份,前往各個大學洽談事宜,因爲這涉及到蒐集到各個學校的學生信息,儘管信息的上傳是學生的自主行爲,但顯然這一嘗試,還是會讓大學有所顧忌。
馬克和雪莉當然能在一定意義上解除對方的擔心,畢竟作爲科技界名聲顯著的人物,他們本身的信譽就相當有說服力。但這還不夠,所以丹尼爾才藉由各方力量,在華盛頓舉辦了一個小型的酒會,親自爲f2f公關。
他甚至把電話達到了紐約參議員希裡桌案上,不過對方沒有時間,儘管如此,她還是很給面子,在丹尼爾透露自己在馬薩葡萄園島上有一處居所之後,兩人很快約定,在她去馬薩島度假期間,可以邀請丹尼爾到家裡做客——從她的丈夫擔任總統開始,希裡一家每年都會到馬薩島上度假。
這一表態,已經是對丹尼爾某種程度的支持了,希裡夫婦作爲民主黨的重要任務,他們的善意足夠讓丹尼爾邀請到夠分量的嘉賓。
何況,達蒙家族的關係、特里弗的人脈、聯合國領域、權利平等聯盟、反戰議題、普路託思投資公司的公關對象……等等,這些林林總總的關係網在丹尼爾手上交匯一處,酒會的陣容讓人驚歎也就不出乎意料,只是多多少少也透露出一點丹尼爾的底細,不過已經有所決定的丹尼爾,現在也不是特別在意,至少,在辦正事和隱藏自己上,他的選擇是非常明確的。
所以,在馬薩島上短暫的休息之後,丹尼爾其實比原來還要忙碌一點,雖然沒有見諸報端,但飛來飛去一點也不少。
而且,目前爲止,他還沒有和拉里.佩奇交流過——雪莉提議,如果f2f的推廣能夠進行,不妨等到有了成果之後,再和佩奇溝通。到時候,f2f的底氣會足很多。即便佩奇還有芥蒂,作爲更加純粹的商人,谷歌ceo施密特會知道該怎麼選擇的。
丹尼爾先期撥付了3000萬美金給f2f,用以進行校園推廣。財大氣粗,加上大學生們對社交媒體的濃厚興趣,讓馬克等人的成果還是非常讓人滿意的。目前來說,哈佛大學將近8成的學生已經註冊了自己的f2f主頁,哈佛大學圈子的有效交流度也非常高,顯然,近乎一步到位的f2f對他們的吸引力不是一點兩點。
馬克在來到丹尼爾位於規格的臨時住宅的時候,臉上也表現的更加輕鬆——這在最近幾個月,非常少見。
“戴維那邊搞定了?”
馬克和戴維,這兩個丹尼爾的老朋友,現在算是把丹尼爾一分爲二,電影和f2f的事情交叉著來,如果不是丹尼爾足夠強悍,恐怕會神經錯亂。
回到山景城之前,丹尼爾返回了洛杉磯一趟,和戴維商議《鬼兆》和《愛到屋倒房塌》的發行工作,後者和微軟的msn,非常切題,反響也很好,前者則一直平平無奇。《郵報》這一次的報導,也是丹尼爾此次和戴維爲最後的機會進行的嘗試,《郵報》的報導之後,dd影業會在mb和各大論壇上開始一輪新的宣傳,但結果如何,丹尼爾自己也沒有把握,只能說看命了。他畢竟沒有上帝之手。
“稍後還得飛回去一趟,院線那邊,戴維希望我出面溝通一二。”
“我覺得你可以買架私人飛機,這樣就方便多了,你也不用每次會洛杉磯,都像是非法移民一樣偷偷摸摸的。”
“……飛機更容易被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