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章 長漆會戰

大王!”張耳新入李信軍中,被任命爲諫議大夫。麼實權,但可以直諫李信,提醒李信所下的每一道旨意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說白了,這個官職就是專門給李信找彆扭的,此中也有以人爲鑑的意思。

張耳既是新官上任,自然得點上三把火,更何況他確有些才華,當然不能放過這個表現自己的機會。道:“劉邦雖無百萬大軍,但六十萬五大軍比之我們仍是多了二十萬。兵書上有云:兵力十倍則可包圍,兵力超過一倍纔可攻擊。現如今,我們莫說十倍於敵,兵力比之敵人尚不及,談何言戰?”

“照你這麼說,這仗就不用打了!”李信呵呵而笑,半躺於王榻上道:“因爲我們的兵力永遠也比不過劉邦,更別談去十倍於敵,只能眼看著劉邦進一步我們就退一步了。”

“哈哈!”諸位將領也跟著大笑。

韓敬道:“張大夫莫非忘了韓將軍是如何以三萬破你十萬?”

“這……”張耳臉面一紅道:“臣身爲諫議大夫,直管諫義不管其它。”

“大家都別笑了!”李信從榻上直起身,道:“對我的命令提出異義,是張耳的職責所在,不然我留他在此又有何用?而我又不能以威勢將其壓服,更不能對他這個直諫裝聾作啞、不管不問,還請韓將軍把他駁個心服口服吧!”

“張大夫說的沒錯!”韓信站起身,朝李信拱了拱手,道:“兵書上有這麼一說,可正如大王所說的那樣。盡信書不如無書。關於敵多敵少的問題。我們不能籠統地數對方地兵卒人數,應該從全局上邊看。首先,我們要清楚,劉邦的六十五萬大軍中,有近六十萬是從雍、塞、翟三國新得的降兵,士兵不夠忠誠,訓練也都沒有達到應該達到的水準,與烏合之衆無異,真正的善戰之兵不過是他從漢中帶來的那幾萬人馬罷了。”

韓信頓了頓。對張耳笑笑,接著道:“我爲何敢以三萬之衆對付您的十萬大軍?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此!當然,這裡邊還有排兵佈陣等諸多原因,不過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可,我們地兵馬之中也多是秦國降兵!”張耳有些不服。梗著脖子接著道。

“對!我們的兵馬裡有九成往上都是秦國的降兵。但是我們的降兵都經過了刻苦的訓練。對軍中地紀律以及陣形地使用都牢記心中,又豈是劉邦這羣烏合之衆可以比擬地?況且。劉邦用兵多用降兵打頭陣。而我軍用兵則由降兵壓陣。用降兵打頭陣者,無疑會讓降兵誤以爲這是主將對他們心生隔閡。因爲不信任他們所以派他們前去送死,更讓降兵無法忠誠。用降兵壓陣者,則可以讓降兵認爲這是主將愛惜他們的生命,怕他們與大軍還沒有經歷戰仗,貿然使用出去一來誤了大事,二來也白送了他們地性命。所以心中既對主將心生好感,忠誠有加,更是憋著一口氣,盼望著能夠上陣殺敵展現實力。由此可見,劉邦與我軍雖都由降兵組成,可忠誠與戰力卻有天壤之別,兩軍交戰誰勝誰負,早就一目瞭然。”韓信道。

“韓將軍說地有理,張耳心中也服!可人少的總打不過人多地,兩個拳頭始終鬥不過四個手掌!敵人雖比我們少了忠誠與戰力,但比敵少了二十萬兵馬,誰勝誰負著實難料。”張耳道:“當然,韓將軍曾用三萬人馬戰勝過我十萬大軍。但難不成我軍將領個個都如將軍一樣聰穎,劉邦軍中將領又個個都如張耳蠢笨?萬不可以一場勝利推及全局,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一步踏錯將落入萬劫不復之地,不可不小心從事。”

“張大夫想的極是周到,這也是我要說的第二點!”韓信道:“剛纔信已說過,人多人少不能籠統的統計人頭,這場位於‘長武’、‘漆縣’之間的會戰也不是一仗就可以打完的。別看,劉邦表面上比我們人數多,真要戰起來他的那一點兵馬還真沒有我們多!”

“此話怎講?莫非韓將軍還有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法術不成?如果真的有,那張耳可要拭目以待,大開眼界的瞧瞧韓將軍的這等神術。”張耳道。

“法術我倒沒有,不過勝敵的計策卻有千千萬萬,這些計策又有哪一個不能當十萬精兵使用?”韓信昂首挺胸,神情得意的走到掛著‘長漆’地形圖的那面牆前道:“劉邦仗著人數比我們多,根本不把我們放在眼裡!古語說:虛心謙躬者長存,驕傲自滿者速死!劉邦如此目空一切,也就鑄成了他速死的大錯!其見我軍嚴密屯守‘長武’、‘涇川’、‘寧縣’一帶,看不出我們擺的這個是‘品’字形大陣,互爲犄角之勢嚴陣以待,還當我軍怕了他,龜縮在這三縣死守不敢出擊。於是,他派出二十萬大軍,齊頭並進分三路朝‘長武’而來,紛紛在‘長武’縣前百里左右紮下營壘伺機而動。

這三支人馬分別爲左路夏候嬰的七萬人馬,右路周勃的七萬人馬,以及中路張平的六萬人馬。三路人馬離劉邦‘漆縣’大軍最遠的二百二十多裡,最近的也有二百里,離我們最近的卻只有八十里左右,這說明了什麼?”

韓信笑看張耳,張耳細細品味,似乎是明白了韓信語中透露出的意思,道:“將軍的意思是把此三路人馬吃掉,這樣我們與劉邦的人馬就相若了?妙!太妙了,劉邦兵馬距我軍甚近,離‘漆縣’甚遠,我軍四十五萬大軍戰敵軍二十萬人馬,這正合了一倍於敵便可擊的兵法精要!”

“張耳真是聰明人也,韓信只是稍稍的一點,他便明白過味來了!”李信呵呵而笑,站起身亦走到地形圖前。道:“正如韓信所言。兵馬人數的多少不在於籠統的去數敵我雙方地人頭,而在於對陣雙方人數地多寡。雖然劉

比我們強大,可他分兵而出與我們對陣的人馬也就少們反而在人數上佔了上風!所謂彼一時也,彼一時也,戰場上誰弱誰強,誰勝誰負又有誰能說的準呢?”

“這麼說大王同意信調集三縣總兵馬包圍這三路人馬的設想了?”韓信喜道。

“不!”李信搖了搖頭,道:“夏候嬰、周勃、張平這三路大軍雖離我軍較近,可我軍大隊人馬一動。劉邦必然察覺,會派大軍隨後跟進。到時若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剿滅這二十萬大軍,將會陷入劉邦後續人馬的混戰之中,就算勝利也是慘勝,將來如何對付項羽?我有一策!”

李信笑了笑。環視周圍的一將領一圈。道:“劉邦收我書信。還以爲我定是怕他不敢與之一戰,會令這三支人馬再度前移。我想。應派出三支精兵。總數爲五到十萬,對敵速戰速決。在劉邦反應過來之前,拿下這三支人馬。”

“這麼說要以一敵二或者以一敵四了?”韓信面露難色的道。 щшш★ T Tκan★ ℃o

“正如你剛纔所說,以我精兵對敵烏合之衆何需那麼多人馬,派出這麼多的人馬我都認爲有些多了。”李信哈哈笑道,友善地拍了拍韓信的肩膀。

“可……”韓信想說剛纔那麼說完全是爲了說服張耳,其實劉邦兵馬沒有他說的那麼不堪一擊。而且,這三路人馬的大將分別爲夏候嬰、周勃、張平,此三人也都算是有本事的人,不然劉邦焉敢如此放心大膽地令這三人率大軍前壓。可他還沒開口,李信已經攔道:

“人馬不能太多,我看還是以五萬爲數吧,派地多了劉邦會起疑心,在我們還沒把他地二十萬前軍拿下,就派大軍迎來!”

“啊!”衆將領全都異常吃驚的呼道。

“險是險了點,不過並非沒有勝算!”李信擡起頭,道:“五萬出擊,五萬後援,再令‘涇川’、‘寧縣’地兵馬悄悄朝‘長武’集結,等到拿下這二十萬兵馬後,迅速離城與前軍會合!”李信中指在‘長武’與‘漆縣’中間標註有‘五龍’字樣地地方一指,道:“我要在此以四十五萬對四十五萬,大破劉邦兵馬。”

見李信決心已下,衆將領不好再說什麼,紛紛給張良使眼色。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張良站起身來道:“大王決心已下,我等只能領令!但不知大王可否給我等透露一下此戰將以誰爲主將,誰爲副將,又將以何計破敵敵二十萬大軍?”

“此戰以趙梅爲主將,韓信、英布爲副將!”李信剛說了一句,趙梅吃驚地把手中的樽丟落在地上。一直以來,她以一女子身份,襲其哥哥爵位當上了猛虎營統領的高位,軍中早有議論。說什麼的都有,甚至於西擊匈奴無功而返的責任也都推到了她的頭上。

此次出擊劉邦兵馬的二十萬大軍,趙梅也是有些想法的,戰匈奴,戰富平,兩戰未立寸功,她早就想打一場仗以證明自己的實力。不過她沒有敢想當這個主將,更何況去當功勳卓絕的韓信與以勇冠全軍的英布兩人的主將,她那不大的心裡只不過巴望著能當一個衝鋒陷陣的前鋒罷了。

韓信與英布的面色沒有什麼變化,依然如剛纔那樣剛毅,看不出是喜是怒。可趙梅似乎看到兩人心裡的不服以及對她的鄙夷來,正要起身請辭,身旁的親兵隊長李敢碰了碰她的手臂。趙梅回頭一看,見李敢的眼裡滿是自信與鼓勵她的神色,頓時心中豪情萬丈,起身道:“末將趙梅領令!”

“好!”李信點頭而笑,道:“韓信,英布,我知道你們面色自若,其實心裡頗不服氣。可這一次是否能勝劉邦前軍全看趙梅手下的騎兵營是否能發揮巨大的威力,連破周勃、張平、夏候嬰三路大軍,她不爲主將誰夫我指揮騎兵?”

“臣未嘗不服,一切聽從大王號令!”韓信、英布起身道。

“嗯!大家同爲一軍,自當團結纔好!”李信點了點頭,道:“我知道,上次我親率大軍西擊匈奴,歷經數月而寸功未立還在一不留神的情況下把三秦之地給丟了,你們在底下頗有議論。但,那次也並非沒有任何的收穫,最少讓我明白瞭如何用騎兵衝鋒陷陣!

以前我們太傻,學著匈奴人的樣子一窩蜂的讓騎兵向前衝,能戰勝就大勝不能戰勝就敗逃,使重金裝備出來的騎兵發揮不出應有的威力。這些日子我也沒閒著,不斷回想與匈奴騎兵對陣的場景,終於讓我想出適用於騎兵的陣法!”

“是何陣法?”對於陣形已至癡迷的韓信忍不住問道。

“此陣名曰‘車懸’!”李信搖搖頭笑道:“其實以你韓信的眼力,只要掃一眼就明白這只不過是對步兵錐形陣的改變,兩騎之間的寬度比錐形陣大了些,深度比錐形陣小些罷了。這兩個月,我調齊全軍馬匹得馬二萬匹,又讓趙梅試練過兩次,由她率兩萬騎兵兩萬步兵突擊中路的陳平六萬人馬應該是沒有問題。”

“這麼說可供我與英布指揮的人馬也就只有一萬人了?”韓信問道。

“英布勇猛,可感召其下兵卒都如他一樣英勇,所以以五千之衆抵抗右路的周勃七萬人馬三個時辰,應該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英布把胸膛拍的震天響,道。

“你韓信隨便使個陣形都可當十萬大軍使用,對付左路的夏候嬰人馬並堅持到趙梅前去破夏候嬰的陣形亦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韓信點頭道。

“如此,一日之內便可破了夏候嬰等的二十萬大軍,三天後於‘五龍’與敵展開決戰!”李信握拳狠擊牆上掛著的地形圖一下,道。

第4章 徐福東渡第4章 角木蛟楊環第11章 虛者實之第12章 兵分柏人第97章 蒙恬自殺(二)第36章 龍游淺水第77章 千鈞一髮(六)第49章 雷神之怒第20章 龍騎士第1章 離郡第68章 繳獲(四)第50章 雷神之怒(二)第3章 彭越歸降第41章 兵駐鴻門第19章 夜遇蘇角軍第33章 周文敗走戲城 陳勝惜誅葛嬰第20章 借刀殺人第7章 一破糧道第21章 立威第10章 喬裝入營第1章 五百壯士第18章 一收蕭何第21章 飛將軍出世第10章 喬裝入營第15章 二破柏人第16章 順手牽羊(四)第18章 天助匈奴第22章 趕匈奴入海第8章 大澤鄉何在?第62章 弒父第20章 借刀殺人第23章 博奕第22章 怪力亂神第27章 陳勝稱王第41章 高臺鬥法第32章 嬴嬰約降第33章 周文敗走戲城 陳勝惜誅葛嬰第3章 雲臺二十八將第79章 千鈞一髮(八)第22章 出關第40章 漢亡第38章 半渡而擊第20章 重任(二)第35章 大破八陣第88章 扶蘇之死第26章 英布被圍第74章 千鈞一髮(三)第2章 大雨第43章 夜襲曹陽城第2章 李信西出雁門關 項羽怒殺宋義第50章 遊說李良第14章 順手牽羊(二)第72章 千鈞一髮第27章 陳勝稱王第22章 兵者,詭道也第23章 如雁行第52章 渡河第17章 爭鋒第20章 三破蘇角軍第20章 重任(二)第53章 陳勝敗走下父第96章 蒙恬自殺第30章 鄣邯歸降第4章 分說天下大勢第36章 龍游淺水第43章 禍起蕭牆第34章 斷其一臂第42章 御風飛昇第40章 項羽入關第33章 援兵第17章 爭鋒第6章 禮教之爭第2章 李信西出雁門關 項羽怒殺宋義第90章 扶蘇之死(三)第96章 蒙恬自殺第10章 加官進爵(二)第80章 千鈞一髮(九)第20章 借刀殺人第32章 李信兵圍戲城 田儋狄邑稱王第11章 以面打點第46章 趙佗歸附第32章 變陣第35章 悟道螃蟹第31章 劍指‘函谷’關第35章 海冥遇田橫第7章 解救黑夫第5章 送馬第37章 李斯遭陷(三)第19章 二戰富平第18章 爭鋒(二)第52章 李良降秦第2章 御風回秦(二)第8章 削番第50章 雷神之怒(二)第19章 精兵政策第89章 扶蘇之死(二)第45章 殺將刈旗第30章 匈奴兵退高句麗第5章 青龍七將第32章 李信兵圍戲城 田儋狄邑稱王
第4章 徐福東渡第4章 角木蛟楊環第11章 虛者實之第12章 兵分柏人第97章 蒙恬自殺(二)第36章 龍游淺水第77章 千鈞一髮(六)第49章 雷神之怒第20章 龍騎士第1章 離郡第68章 繳獲(四)第50章 雷神之怒(二)第3章 彭越歸降第41章 兵駐鴻門第19章 夜遇蘇角軍第33章 周文敗走戲城 陳勝惜誅葛嬰第20章 借刀殺人第7章 一破糧道第21章 立威第10章 喬裝入營第1章 五百壯士第18章 一收蕭何第21章 飛將軍出世第10章 喬裝入營第15章 二破柏人第16章 順手牽羊(四)第18章 天助匈奴第22章 趕匈奴入海第8章 大澤鄉何在?第62章 弒父第20章 借刀殺人第23章 博奕第22章 怪力亂神第27章 陳勝稱王第41章 高臺鬥法第32章 嬴嬰約降第33章 周文敗走戲城 陳勝惜誅葛嬰第3章 雲臺二十八將第79章 千鈞一髮(八)第22章 出關第40章 漢亡第38章 半渡而擊第20章 重任(二)第35章 大破八陣第88章 扶蘇之死第26章 英布被圍第74章 千鈞一髮(三)第2章 大雨第43章 夜襲曹陽城第2章 李信西出雁門關 項羽怒殺宋義第50章 遊說李良第14章 順手牽羊(二)第72章 千鈞一髮第27章 陳勝稱王第22章 兵者,詭道也第23章 如雁行第52章 渡河第17章 爭鋒第20章 三破蘇角軍第20章 重任(二)第53章 陳勝敗走下父第96章 蒙恬自殺第30章 鄣邯歸降第4章 分說天下大勢第36章 龍游淺水第43章 禍起蕭牆第34章 斷其一臂第42章 御風飛昇第40章 項羽入關第33章 援兵第17章 爭鋒第6章 禮教之爭第2章 李信西出雁門關 項羽怒殺宋義第90章 扶蘇之死(三)第96章 蒙恬自殺第10章 加官進爵(二)第80章 千鈞一髮(九)第20章 借刀殺人第32章 李信兵圍戲城 田儋狄邑稱王第11章 以面打點第46章 趙佗歸附第32章 變陣第35章 悟道螃蟹第31章 劍指‘函谷’關第35章 海冥遇田橫第7章 解救黑夫第5章 送馬第37章 李斯遭陷(三)第19章 二戰富平第18章 爭鋒(二)第52章 李良降秦第2章 御風回秦(二)第8章 削番第50章 雷神之怒(二)第19章 精兵政策第89章 扶蘇之死(二)第45章 殺將刈旗第30章 匈奴兵退高句麗第5章 青龍七將第32章 李信兵圍戲城 田儋狄邑稱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青冈县| 芷江| 安泽县| 灵川县| 汶上县| 乐山市| 运城市| 天等县| 青河县| 原平市| 博湖县| 顺义区| 邮箱| 康乐县| 柞水县| 吴旗县| 深圳市| 临澧县| 天全县| 新邵县| 仪陇县| 宁德市| 太谷县| 大方县| 色达县| 密山市| 和平区| 新乡县| 吴忠市| 宜昌市| 涟水县| 武山县| 安龙县| 布尔津县| 庆阳市| 体育| 合水县| 淮南市| 民权县| 隆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