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以面打點

高把半瞇著的那隻眼閉上,過了好一會再度睜開,眼之色,嘆了口氣,道:“天底下,無論英雄還是巨寇,又有哪一個不愛自己的父母妻兒?這是人之常情!我只要把頭點上一點,我的父族、母族、妻族就可以從被屠戮的危險之中走出來,可我不能點這個頭,不能把謀反這件事情扣到大王頭人,你能說這是因爲我愛大王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兒嗎?不是!我不點頭說此事乃是受了大王指使,並非是因爲我愛大王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兒,著實是因爲大王與這件事情無關,全是我與趙午擅自拿的主意作的主!那一天,陛下在朝堂上對大王橫加指責……”

貫高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詳詳細細闡述了一遍,完全按照事實來說,裡邊沒有一絲的添油加醋也沒有一點的避重就輕,說完,他艱難的咧嘴一笑,道:“齊王,我剛纔所說便是事情的全部經過,望您能如實向陛下稟報,救我家大王於危難之中。如此,便是做了鬼也會感激齊王的大恩大德。”

韓信表情複雜的出了監牢,來到衙門大堂之上。張良正捧著一卷書籍細細觀看,聽到腳步聲擡頭一望,把手中書籍放下,站起身打了個躬問道:“事情如何?整件案子是否審理明白!”

“張大人!”韓信順手還了個禮,把貫高所說之話毫無遺露的轉述一遍,道:“照貫高所說。這件事情應該跟張敖沒有一絲的關係,我們是不是可據此結案,寫道摺子交由陛下定奪?”

“你以爲陛下不知道這事與張敖無關?”張良冷冷一笑,道。

韓信一愣,問道:“大王知道張敖是被冤枉地?那爲什麼還讓你我前來審案?”

“我的傻哥哥啊!”張良拉著韓信在一張椅子上坐下,道:“豈不聞臥榻之側難容他人酣睡的道理?代國、趙國兩地緊臨長城關隘,與匈奴人接壤。韓王韓信不聽陛下調遣,竟敢投了匈奴人。陛下擔心趙王張敖也會順勢投了匈奴人。所以想借此時機殺了張敖。取消趙國的封地,以除後顧之憂。”

“臥榻之側難容他人酣睡?”韓信喃喃了一句,道:“張大人,陛下要拿掉趙國的封地是他親口對你說的,還是隻是你的猜測?”

“這事陛下又怎會親口說,可整件案情的事實已經十分清楚,大王卻不願接受這個結果。更是派他最信任地你我前來再審,不是明擺著要給張敖落實這個謀反地罪名嗎?哥哥,剛纔你入監牢時我想了想,覺得要給張敖落實罪名也並非什麼難事,我們只需改變審訊地目標便可實現。貫高嘴硬,忍受身體上的痛苦也不願承認造反的事情跟張敖有關,那麼我們就審張敖。張敖是個年輕公子哥,不像他爹張耳那樣是馬上賺取功名的英雄豪傑。我想只需把對付貫高的嚴刑使一半用在張敖身上。他必將頂不住承認這件事情全是他的主意……”

張良自顧自的說著話,韓信整個思索卻遨遊於九天之外,滿腦子所想地都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句話。趙國是個小國。只有一郡的封地李信還處心積慮的要除掉,他韓信可是有三郡封地的王啊,李信能不覬覦他這個王嗎?看來下一步要剷除的一便是他了!

韓信有些明白爲什麼李信要把他提升爲此次圍剿匈奴的副總指揮了,因爲這樣一來他就只能呆在李信的身邊出謀劃策,而不能帶兵出征。圍剿匈奴副總指揮?看似個位高權重的職位,其實手中地兵權已經被盡剝,帶來地十萬兵馬全部被整編於大軍之中。一個手中沒有兵的王者,算個什麼東西!

韓信想,李信所以要讓他來審張敖的案子,其實用意也很簡單,就是希望用這件事情來達到敲山震虎地目地,希望他不要再貪戀齊王這個王位,主動請纓辭去王這個封位,不然張敖今日的下場便是他韓信明天的下場。

“先收我兵權,讓我就算要反也不能反。然後敲山震虎,留足了面子希望我能主動讓出齊王這個王位。看來陛下始終對我不放心,使出諸多的手段來讓我明白其中道理,可惜我卻始終被蒙在轂裡無法體會陛下的深意,還得讓張良來提點才能明白!”韓信在心中暗道,擡頭看了一眼仍在喋喋不休說著話的張良。

“哥哥,你以爲如何?”

“什麼以爲如何?”

“轉移審訊的目標啊!”

“我……不知怎麼搞的,突然之間我有些頭暈目眩,想回去休息休息。至於該如何審理此案,全看張大人的意思!拜託,拜託。告辭,告辭。”

“哥哥說的什麼話?保重身體要緊,這兒的事情小弟一力承擔!”目送著韓信離去,張良捧起書接著看了起來,讀到高興之處忍不住吟唱了一句。良久後,他放下書籍擡手輕輕一拍,叫來兩個衙役吩咐道:“先去抽張敖五十鞭子,然後帶來大堂問話!”

韓信出了衙門,也不坐車,一人行走於繁華的‘’城大街上猶如一具沒有靈魂的屍體。迷迷糊糊正走間,聽到有人喝斥,擡頭一看竟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趙王宮門前,守門的兵卒提槍持劍攔在身前擋住了去路。

“我……”韓信搖了搖頭,想亮明自己的身份入宮,可又著實不願就此放了齊王這個王位。猶豫片刻後,還是拿不下一個主意,轉身正欲離去,從宮內駛出一輛四馬拉的官車,近得身側停了下來,從車內跳下一人正是韓敬。

“哥哥何去?”

“想進宮見陛下,可是卻被攔在門外不讓進去!”韓信苦笑一下,指著攔在身前的兵卒道。

“這些人都是新來地。哪認得哥哥!其實也怨哥哥,若哥哥坐著五匹馬來的王車前來,他們又哪敢攔著哥哥!”韓敬笑道,回頭對那隊兵卒喝道:“知道他是誰嗎?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神——齊王韓信,是當今皇帝任的重臣!你們這些只認車不認人的傢伙,竟敢攔住他的大駕,要是讓陛下知道了還不治你們個死罪!都給我看清楚認仔細了,以後誰還敢攔他。小心我敲折你們的腿。”

兵卒們退了下去。韓敬朝韓信拱了拱手道:“哥哥。我還有事就此告辭,等辦完了事今晚邀上英布、彭越等人前去哥哥府上痛飲,不知哥哥是否歡迎?”

“歡迎!求之不得!”韓信道。送走韓敬之後,走入王宮大門,遞了牌子等著李信召見。

寢宮地上鋪著一張碩大無比的地形圖,李信趴在地形圖前對著‘曲通’、‘東垣’、‘真定’三縣一帶凝目相視,見韓信走了進來。擡頭順口問道:“案件審地如何?”

“張良還在審著,臣有一事相報就趕了過來!”

“哦!”李信從地形圖上站了起來,朝韓信招了招手道:“把鞋脫了陪朕站在地形圖上研究研究這仗該怎麼打?探馬剛剛送來了消息,‘曲通’地守將是代國名將王喜,手下有五萬人馬。‘東垣’地守將是大將曼丘臣,手下有兵馬四萬左右。‘真定’守將是王喜的弟弟王黃,手下兵馬大約也是五萬。冒頓把代國的兵力全部放在這三縣上,這三路人馬呈品字形防守態勢。我軍無論攻打哪個縣。其餘兩個縣馬上便成爲兩翼相援,你說該如何攻打?”

“攻打這三縣不是問題,我軍人馬四十多萬。完全可以兵分三路把這三縣分割包圍,使他們首尾不能相顧,各個將其擊破。陛下所擔心的應該不是這三縣,而是另有其慮!”韓信笑道。

“是嗎?說說我擔心的是什麼?”李信道。

“陛下所擔心的是匈奴兩萬騎兵?害怕他們會抄我們的後路,斷我們地糧草!”韓信道。

“你可有計策不讓匈奴斷我們的糧草?”

“臣以爲這兩萬騎兵不足爲慮!”韓信指著三縣道:“匈奴兩萬騎兵化整爲零隱藏在這三縣一帶,每次攻擊必會在某一點聚集之後再行攻擊,我們可以打敵於將聚未聚之時,使敵不能相聚成軍,敵也就不足爲慮了!”

“十分有理!不過可惜的是這次來的人馬全是步兵,數千騎兵也是以探查敵情傳遞消息之用,以步兵之慢打騎兵之快只怕不能吧!”

“以步兵之慢完全可以打騎兵之快,因爲我們人多!”韓信笑道:“冒頓想以三縣爲誘餌吸引我軍主力,然後靠兩萬騎兵攻擊我軍後路。臣以爲我們完全可以將計就計,用少於敵人三縣之兵的兵力佯攻三縣,使敵誤以爲我軍主力出動,實行兩萬騎兵聚集打後的戰法。而我軍主力則以五千人馬爲一股,其中兩千人馬爲主力,三千人馬再分十隊以圓形分散於兩千人馬之外,如此一股人馬便可控制方圓五十里的地界,三十萬大軍便可完全控制三縣一帶所有的地界。匈奴兩萬騎兵無論在哪個點出現,五千人馬都可在一個時辰之內趕到打擊,使其無法聚集形成有效地戰鬥力。如果他們不尋機逃竄,硬要把兩萬騎兵在那個點聚集起來,那麼五萬人馬可在六個時辰之內齊聚,圍而將匈奴騎兵殲之!”

“三十萬步兵對付匈奴兩萬騎兵是不是有些擡舉了他們,不過這個以面打點地方法實在很妙,最少可以把匈奴兩萬騎兵趕出‘曲通’、‘東’、‘真定’這三縣一帶,使他們無法抄到我們的後路,有充裕的時間解決了‘代國’兵馬主力!對了,你剛纔說有事要報,不知所報何事?”李信拉著韓信地手,兩人走到椅子前坐下。

“自從臣爲王之後就只能呆在遠離陛下的東海,不能與陛下把酒言歡促膝長談的日子久了實在讓人難受。所以,所以臣恭請陛下奪了臣的王位,給臣在朝廷隨便找個官職乾乾,也好讓臣時時伺候在陛下身側,以盡爲臣之道!”

“這……這話從何說起,你有功無過朕怎能奪了你的王位?是不是有人對你說了些什麼?”李信皺眉詰問道,馬上他又笑道:“不過你說的也十分有理,朕也十分希望天天跟你在一起喝酒談天,如果可能的話朕真想把你帶在身邊。”

“陛下,說實話先前臣之所以想當一個王,就是爲了在家鄉的父老鄉親面前揚眉吐氣。如今,衣錦還鄉的事情臣幹過了,給洗衣服老媽媽一個衣食無憂後半生的承諾臣也實現了,臣的父母以王者的身份下葬也辦妥了,臣今世今生再無憾事,唯一的希望就是永遠留在陛下的身邊……”韓信說著說著竟哭了起來,李信嘆了口氣道:

“既然你主意已定,朕再攔著就有些不近情理了!明天早朝你上個摺子,朕準了你也就是了!”李信輕輕拍了拍韓信的胳膊,道:“韓信,‘’城之大,人口之多,商業之繁華,朕走遍天下能與其相比的只有咸陽城與洛陽城。你沒了王位之後,朕改封你爲關內候,城便是你的食邑,所有的人家都得向你交稅,如何?”

“謝……謝陛下恩典!”……

行刺之事終於有了一個說法,主謀便是原趙王張敖。不過念在其父的功勞,李信特別大赦饒了張敖的死罪,其王位被拿掉貶爲庶民,貫高、田舒、孟叔因爲忠心與自身的才幹也都被李信大赦,調入官府爲官。

韓信連續上了三道折要求辭去齊王的王位,李信連續三次駁回其請。然而韓信並不罷手,第四次上折要求辭去齊王之位,這一次李信終於同意,改封韓信爲關內候,食邑‘’。不明真相的官員暗暗譏笑韓信的愚蠢,搞不明白韓信齊王當的好好的爲何要辭去王位?

第38章 聯弱抗強第10章 喬裝入營第83章 晉見(二)第1章 五百壯士第79章 千鈞一髮(八)第30章 匈奴兵退高句麗第79章 千鈞一髮(八)第28章 臨危受命第41章 反其道行之第7章 埋伏第1章 五百壯士第40章 拿下成皋第14章 順手牽羊(二)第89章 扶蘇之死(二)第30章 李信出擊第8章 抱得美人歸(二)第7章 匈奴射鵰手第53章 陳勝敗走下父第26章 權衡第27章 決裂第33章 去其手足第24章 夜探第96章 蒙恬自殺第35章 悟道螃蟹第15章 順手牽羊(三)第27章 初戰告捷第13章 王驚獻寶第17章 甕中捉鱉第13章 王驚獻寶第2章 漠北王第84章 晉見(三)第85章 晉見(四)第20章 借刀殺人第21章 揮軍南下第66章 繳獲(二)第47章 敖倉決戰第12章 全線出擊第19章 精兵政策第47章 下毒第55章 雪戰第5章 美夢成真第83章 晉見(二)第28章 明升暗降第6章 暗箭行動 高潮篇第19章 爭鋒(三)第35章 退兵霸上第20章 重任(一)第46章 趙佗歸附第23章 劉邦隱碭山第27章 初戰告捷第20章 水淹富平第34章 斷其一臂第57章 收張良第12章 黑夫遭陷第49章 冒頓死第35章 李斯遭陷第54章 李信孤身勸楚王第41章 兵駐鴻門第21章 飛將軍出世第45章 宴請聖使第19章 二戰富平第32章 借神行計第33章 援兵第2章 出鬱州島第43章 禍起蕭牆第15章 二破柏人第14章 突襲柏人第27章 初戰告捷第10章 嚴刑第4章 徐福東渡第50章 遊說李良第16章 三笑樓第9章 定計第15章 拜見蕭何第8章 抱得美人歸(二)第12章 騎兵對決第3章 彭越歸降第32章 背水一戰(四)第39章 槍挑王車第48章 富貴天降(五)第31章 爲奪郡 項羽殺人立威第17章 羣雄聚會第34章 李信兵駐戲城第49章 出使趙國第30章 匈奴兵退高句麗第26章 跪見霸王第16章 深夜探訪第30章 佔盡優勢第25章 屈人之兵第25章 軍中市場第13章 請君入甕第23章 出關(2)第5章 劉邦得陳留要衝第50章 遊說李良第17章 打富平第20章 借刀殺人第38章 突圍(二)第42章 南門突圍第59章 魏王自殺第34章 約法三章
第38章 聯弱抗強第10章 喬裝入營第83章 晉見(二)第1章 五百壯士第79章 千鈞一髮(八)第30章 匈奴兵退高句麗第79章 千鈞一髮(八)第28章 臨危受命第41章 反其道行之第7章 埋伏第1章 五百壯士第40章 拿下成皋第14章 順手牽羊(二)第89章 扶蘇之死(二)第30章 李信出擊第8章 抱得美人歸(二)第7章 匈奴射鵰手第53章 陳勝敗走下父第26章 權衡第27章 決裂第33章 去其手足第24章 夜探第96章 蒙恬自殺第35章 悟道螃蟹第15章 順手牽羊(三)第27章 初戰告捷第13章 王驚獻寶第17章 甕中捉鱉第13章 王驚獻寶第2章 漠北王第84章 晉見(三)第85章 晉見(四)第20章 借刀殺人第21章 揮軍南下第66章 繳獲(二)第47章 敖倉決戰第12章 全線出擊第19章 精兵政策第47章 下毒第55章 雪戰第5章 美夢成真第83章 晉見(二)第28章 明升暗降第6章 暗箭行動 高潮篇第19章 爭鋒(三)第35章 退兵霸上第20章 重任(一)第46章 趙佗歸附第23章 劉邦隱碭山第27章 初戰告捷第20章 水淹富平第34章 斷其一臂第57章 收張良第12章 黑夫遭陷第49章 冒頓死第35章 李斯遭陷第54章 李信孤身勸楚王第41章 兵駐鴻門第21章 飛將軍出世第45章 宴請聖使第19章 二戰富平第32章 借神行計第33章 援兵第2章 出鬱州島第43章 禍起蕭牆第15章 二破柏人第14章 突襲柏人第27章 初戰告捷第10章 嚴刑第4章 徐福東渡第50章 遊說李良第16章 三笑樓第9章 定計第15章 拜見蕭何第8章 抱得美人歸(二)第12章 騎兵對決第3章 彭越歸降第32章 背水一戰(四)第39章 槍挑王車第48章 富貴天降(五)第31章 爲奪郡 項羽殺人立威第17章 羣雄聚會第34章 李信兵駐戲城第49章 出使趙國第30章 匈奴兵退高句麗第26章 跪見霸王第16章 深夜探訪第30章 佔盡優勢第25章 屈人之兵第25章 軍中市場第13章 請君入甕第23章 出關(2)第5章 劉邦得陳留要衝第50章 遊說李良第17章 打富平第20章 借刀殺人第38章 突圍(二)第42章 南門突圍第59章 魏王自殺第34章 約法三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佛冈县| 壶关县| 义乌市| 东兰县| 翁牛特旗| 昆明市| 鄂尔多斯市| 那曲县| 当雄县| 威信县| 钦州市| 广饶县| 平江县| 英山县| 广东省| 汝城县| 洪泽县| 淮安市| 托克逊县| 疏附县| 潞西市| 江川县| 孝昌县| 辽阳县| 南岸区| 正阳县| 东山县| 大同市| 元谋县| 东辽县| 四会市| 尉氏县| 漾濞| 新泰市| 遵义县| 融水| 晋江市| 无棣县| 广西|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