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章 權衡

姓們的猜測並非是毫無道理的!

‘彭城’方面吳與共敖已經失敗,五十萬楚兵分成兩路,一路朝‘臨江’、‘衡山’國進發,一路朝‘陽’而來,這些情況百姓們不知道他李信如何不知?這也是英布急忙從趙國韓信部返回的原因,希望可以從‘陽’調一支人馬去救‘衡山’國中的妻兒。然而‘陽’已到無兵可調的窘狀,李信東拼西湊的也只是給英布湊了百人讓其前去。

‘陽’方面,這幾日從‘九原’經‘咸陽’過‘敖倉’運‘陽’的糧草總會被一股盜賊所劫,李信連派數支人馬前去清剿,可每次都沒找到這股盜賊的影蹤。由此可見,這股盜賊並非普通的盜賊,似乎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兵馬,很可能是項羽派出的一支斷漠北糧路的奇兵。

‘’方面,韓信兵馬遲遲不來,每次派使節前去催促,韓信總是有諸般的理由。不過,那邊總算打開了一個局面,西魏、趙、代、燕四國已經拿下,緊接著齊國也將與韓信結盟,眼看就要與屯留齊地的楚軍接上陣了。諸多的原因使李信不敢很逼韓信,就連斥責怒罵的厲言也不敢說上一句,英布與陳嬰已回到‘陽’,黃河以北無人能制約得了韓信,他真怕韓信一發狠在四國土地上稱王稱霸,再不管黃河以南的這場大戰。

楚軍援兵馬上就到。自己這邊地援兵遙遙無期,‘陽’被圍是遲早的事情,所以對於百姓的出逃李信是不管不問。這也是一件好事,當城中百姓越來越少而‘陽’又被楚軍圍困住的話,可以不用去爲救濟百姓而發愁,蒐羅城中的糧草足夠二十萬大軍吃上兩三個月的。

李信把戰勝項羽地所有希望都交在韓信手中。打算就靠數萬騎兵與二十萬上下的步兵固守‘陽’三個月時間,直到韓信的兵馬趕到。雖然他知道把自己的命運交在別人手上是件挺危險的事情,但現在這種情況也只能等待韓信大軍渡過黃河斷了項羽的糧草,與‘陽’的兵馬對項羽形成夾擊之勢一條路可走。況且按照他對歷史微薄的記憶,印象中韓信在劉邦與項羽最後地決戰時明知倒向哪方哪方就會勝的前提之下,最後還是倒向了劉邦。而他對韓信不薄,相信韓信到時會助他消滅項羽的,至於抗令不遵這檔子事只能等以後再算了。

李信有十二分的信心相信韓信會助自己戰勝項羽。可是自己無端端的出現在這段歷史中間,又殺了劉邦創立出一個聞所未聞的漠北國。依據北美洲的一隻蝴蝶扇扇翅膀可引發亞洲一場急風暴雨的這個可怕定律,他內心最深處還是怕自己的出現改變歷史行進的腳步,最終出現一個項羽勝,楚國統一天下地結果。或者是出現一個韓信坐山觀虎鬥,漠北、楚兩強相爭,最後韓信稱帝的結果。

人一有懼意,思路就會不再清晰,以前所堅持的不再堅持,以前所信奉的不再信奉。變成一個畏首畏尾辦事糊塗的人。這是人性普遍存在的弱點,所以,當食其拿著韓信推薦張耳爲趙王地書信時,李信馬上就同意了,並詢問用什麼辦法才能戰勝項羽.

:.:了得,但對於時事的把握與戰局的控制哪有什麼獨到的見解。然而他見李信問起,又不能不答,以非凡的口才從湯討代桀談起一直談到武王討伐紂,最後得出一個古怪的結論,道:“湯勝後,把桀的子孫分封到杞國爲王。武王勝後,把紂的子孫分封到宋國爲王。而今。正品德敗壞,仁義淪喪,搗毀各國祭祀天地地神壇,使各國後裔連塊立足的地方也沒有。最終導致了天下大亂。如果大王此刻能夠再找出六國的後裔,封他們爲王,各國的百姓一定會感激大王地恩德,所有人都會敬慕大王的道義。如此,天底下的男人都真心實意的願做大王的奴隸,天底下的女人都都真心實意的願做大王的婢女。大王恩德與仁義俱備,天下百姓全部歸心,就是不想面向南方稱帝也是不能!”

說完,食其意識到自己說的話有些矛盾,要知道他此番前來最主要的一個目地是要促成張耳爲王,如果都找六國子孫爲王那張耳怎麼辦?他笑了笑,接著道:“當然,有些實在找不到子孫的,就應該讓得民心,曾經當過王的將領爲王!比如趙國這種特殊的情況,趙歇沒有子孫,張耳又在趙國當過王,深得民心可讓他爲王。這只是臣的一個建議,如何定奪還請大王示下!”

所謂病急亂投醫,李信細細思量覺得這個計策不錯,而且運行起來十分的容易,只需刻六個印章就行,不需費一兵一卒。當即把食其誇讚一番,並約以時日讓食其前來取印章,去尋找六國的王孫進行封賞。

過了兩三天,李信慢慢的從恐懼之中擺脫出來,意識到食其這些話聽似有理其實無理,明白了韓信推薦張耳爲王是在試探自己是否真的願封他爲王的道理。

本來,爲了能夠戰勝項羽,以封王來激勵韓信是他早已想好了的,對於一個有慾望的將領總比一個沒有慾望的將領好控制。可是食其的一番言論,加上韓信以一將軍的身份在‘’封臺拜將又讓他懷疑韓信的慾望不止爲王那麼小。他想銷燬那六枚已刻好的印章,又怕韓信一時激動,做出過激的事情來,所以到了約定的時日食其來向他要刻好的印章時總推說尚未刻好,如此過了十來日。

這些日子李信一直在權衡這中間地利弊。直到項羽率兵把‘陽’圍了三重,仍未下定決心。內有下屬爭權奪利之危,外有楚軍圍困之險,使得

的煩躁,就連吃飯的心思也沒有,總想找個人說道說不知該找誰說去。這一日,他正在帳內吃飯,體驗著食肉無味的痛苦,回‘咸陽’催促蕭何運糧運兵的張良返還‘陽’,站在帳外求見。

“唉!”李信長嘆一聲,放下箸看了張良一眼。

“大王是在愁城外的楚軍?”張良問道,擠到桌前不客氣地吃了起來。

李信點了點頭,又把頭搖了搖。城外的楚軍是他擔心的。不過只要不出城與項羽戰,守個二三月根本不成問題,所以這不是他最擔心的。他真正擔心的還是韓信,道:“你說,如果我給項羽寫封信,希望兩國可以罷兵,項羽會不會同意?”

“只怕不會!”張良搖了搖頭,道:“其實大王不必愁城外的楚軍,我有一計可使看似強大的楚軍削弱。”

“哦!”李信道:“何計?”

“臣進城之後,聽說楚國援兵不日便到。爲首的是鍾離昧。項羽地親信,最忠心,最耿直,從不阿諛奉承的不過鍾離昧、周殷,楊環等數人罷了,大王只要能拋出數萬斤黃金。派一得力屬下前去挑撥他們君臣之間的關係,使他們上下猜疑……”

“項羽天性多疑,極易相信讒言,這一定可以導致他們之間先內鬥起來。好極,該找什麼人前去挑撥楚軍,由你來辦!”李信點了點頭,兩隻眼睛一轉,想起食其所言。希望聽聽張良的意見,好給自己下個決心,道:“你不在這些日子,有一個人給我出了一個好計謀。兩個計謀合在一起就更穩妥了!”

“什麼計謀?”張良問道。李信把食其說的話重複了一遍,張良大驚,直接蹦跳起來,吐出嘴中來不及嚥下的食物,罵道:“誰給大王出的這個自尋死路的主意?大王快殺了他,不然漠北國也就完了!”

李信這些日子一直猶豫的是如果不封張耳爲王的話,韓信可能要反。見張良反應如此之大,心中‘嗝噔’一下,暗覺自己這幾天猶豫地有理,問道:“有這麼嚴重?”

“且聽臣慢慢說來!”張良在桌前走了幾步,道:“此人拿湯武來說事,聽著有理,可大王莫非忘了,湯武封桀紂是在天下已經取得,自信可以控制得了桀紂。敢問大王,如今天下大王取得不足一半,項羽又把大王圍困在‘陽’,大王自信能控制得了這些六國的後裔?”

此種情況之下,莫說去控制六國的君主,就是連韓信也是不敢保證絕對能控制的。李信搖了搖頭,道:“不能!”

“武王攻下‘朝歌’後,獎賞賢德的商容,釋放囚禁中的王叔胥餘,加高忠臣比干地墳墓,因此得到天下百姓的心,使百姓對武王忠心無比。大王準備獎賞誰,釋放哪個,加高誰的墳墓,以期得到天下百姓的心?”

這是個難題,六國早已亡國二三十年,賢德的人不可考,監獄裡哪還關押有故國王叔,又有哪個忠臣的墳墓可以加高?李信搖了搖頭,道:“沒有!”

“周取得天下之後,把‘巨橋’屯積的糧食打開救濟天下的饑民,把‘鹿臺’堆積地金銀送給天下的窮人,請問大王能做到嗎?”

秦未至今連年征戰,糧食金銀早被諸雄瓜分乾淨,他現在還承受著缺糧之苦,又去哪救濟天下饑民?李信搖了搖頭,道:“做不到!”

“商亡周興,武王把戰車改成貴族乘坐的馬車,昭告天下從此再沒戰爭、大王敢昭告天下從此沒有戰爭嗎?”

沒有戰爭?不說東南的趙佗人馬與西北地匈奴人馬,眼前項羽就在圍攻陽,天下已成這個樣子了,能說沒有戰爭了嗎?李信搖了搖頭,道:“不敢!”

“周把戰馬改在耕馬,發放到華山之南,表示不再使用。把牛羣趕到桃林之北,公開聲明不再用它們拉送糧草,大王能做到嗎?”

天下之大,有五大洲四大洋,李信潛意識裡早想把五個大洲都跑遍,讓四個大洋裡運行著中國的商船,這些都需要軍事實力來保證的,怎能放馬南山?他把頭搖了更急,道:“不能!“

“天下的英雄豪傑,離開親人,放棄祖墳,拋開故友,追隨在大王身邊,爲的就是能夠靠殐死的戰功分封一塊小小的土地。如今,六國的後裔寸功未立,大王卻封他們一大片國土,天下的英雄如何能服?反正都是立戰功,有近何必求遠?他們勢必會離開大王,回到家鄉、親人、朋友的身邊,去效忠所屬王國的新王,那時誰還在大王的身邊?誰還能助大王戰勝項羽?”

有這麼多理由已經夠了,李信打定了銷燬王印的主意,笑道:“看來是沒人助我了!”

“除非是項羽不夠強大,可現實是項羽在強大了!新建立的六國面對強大的項羽,肯定會重新倒向項羽,大王有什麼辦法讓他們臣服?這不是自己給自己製造出六個敵人嗎?”

“你說的太對了!不過……”李信站起身,道:“有個王是一定要封的!”

“誰?”張良問道。

“張耳!”李信笑道:“得把有些人穩住,免得做出狗急跳牆的事情!”

韓信推薦張耳爲王的事情張良也有耳聞,見李信如此說,已猜出李信準備對韓信下手,表情嚴肅的道:“大王準備如何辦?”

“我懷疑食其已經投靠韓信,城內更不知有多少韓信的親信,所以這事一定要保密!重要的是‘陽’被項羽團團圍住,我如何出去?”“這個好辦,一切包在臣的身上!”

第72章 千鈞一髮第49章 冒頓死第16章 順手牽羊(四)第62章 弒父第54章 李信孤身勸楚王第35章 退兵霸上第12章 收英布(四)第4章 探城第45章 李信施計賺澠池第16章 地下出城第39章 兵圍古噔口第26章 英布被圍第45章 宴請聖使第29章 八陣之法第11章 趙梅掛帥第71章 突感意外(三)第27章 決裂第23章 收降張耳第17章 爭鋒第56章 張良被俘第13章 順手牽羊第19章 怒斥和親第24章 大澤鄉起義第36章 李斯遭陷(二)第12章 四破涉間軍第35章 李斯遭陷第2章 漠北王第18章 天助匈奴第47章 富貴天降(四)第11章 以面打點第50章 匈奴大亂第20章 水淹富平第28章 趙高弒主第52章 渡河第20章 重任(二)第34章 援兵(二)第53章 陳勝敗走下父第16章 城東任家第59章 魏王自殺第42章 南門突圍第19章 二戰富平第39章 太陽神殿第97章 蒙恬自殺(二)第17章 爭鋒第18章 天助匈奴第17章 羣雄聚會第15章 順手牽羊(三)第18章 定破秦之策第43章 禍起蕭牆第46章 以情動人第71章 突感意外(三)第90章 扶蘇之死(三)第93章 再入咸陽第15章 拜見蕭何第5章 送馬第11章 加官進爵(三)第10章 黑夫失蹤第21章 揮軍南下第17章 賞罰陳平第9章 加官進爵第19章 怒斥和親第13章 王驚獻寶第36章 暗流涌動第11章 以面打點第73章 千鈞一髮(二)第23章 出關(2)第26章 英布被圍第44章 瞞天過海第8章 關門打狗第13章 車到沛縣第29章 烏桓王歸附第26章 楚國建立第28章 臨危受命第43章 文武雙全(三)第80章 千鈞一髮(九)第21章 揮軍南下第64章 弒父(三)第85章 晉見(四)第37章 突圍第33章 龍神顯靈第26章 楚國建立第3章 噩夢成真第32章 借神行計第94章 胡亥登基第25章 終破秦軍第31章 鳥陣第43章 范增臨死定奇計第21章 揮軍南下第16章 地下出城第88章 扶蘇之死第14章 突襲柏人第30章 鄣邯歸降第31章 烏龜王八陣第68章 繳獲(四)第1章 離郡第32章 嬴嬰約降第90章 扶蘇之死(三)第10章 喬裝入營第7章 解救黑夫第30章 六龍出海
第72章 千鈞一髮第49章 冒頓死第16章 順手牽羊(四)第62章 弒父第54章 李信孤身勸楚王第35章 退兵霸上第12章 收英布(四)第4章 探城第45章 李信施計賺澠池第16章 地下出城第39章 兵圍古噔口第26章 英布被圍第45章 宴請聖使第29章 八陣之法第11章 趙梅掛帥第71章 突感意外(三)第27章 決裂第23章 收降張耳第17章 爭鋒第56章 張良被俘第13章 順手牽羊第19章 怒斥和親第24章 大澤鄉起義第36章 李斯遭陷(二)第12章 四破涉間軍第35章 李斯遭陷第2章 漠北王第18章 天助匈奴第47章 富貴天降(四)第11章 以面打點第50章 匈奴大亂第20章 水淹富平第28章 趙高弒主第52章 渡河第20章 重任(二)第34章 援兵(二)第53章 陳勝敗走下父第16章 城東任家第59章 魏王自殺第42章 南門突圍第19章 二戰富平第39章 太陽神殿第97章 蒙恬自殺(二)第17章 爭鋒第18章 天助匈奴第17章 羣雄聚會第15章 順手牽羊(三)第18章 定破秦之策第43章 禍起蕭牆第46章 以情動人第71章 突感意外(三)第90章 扶蘇之死(三)第93章 再入咸陽第15章 拜見蕭何第5章 送馬第11章 加官進爵(三)第10章 黑夫失蹤第21章 揮軍南下第17章 賞罰陳平第9章 加官進爵第19章 怒斥和親第13章 王驚獻寶第36章 暗流涌動第11章 以面打點第73章 千鈞一髮(二)第23章 出關(2)第26章 英布被圍第44章 瞞天過海第8章 關門打狗第13章 車到沛縣第29章 烏桓王歸附第26章 楚國建立第28章 臨危受命第43章 文武雙全(三)第80章 千鈞一髮(九)第21章 揮軍南下第64章 弒父(三)第85章 晉見(四)第37章 突圍第33章 龍神顯靈第26章 楚國建立第3章 噩夢成真第32章 借神行計第94章 胡亥登基第25章 終破秦軍第31章 鳥陣第43章 范增臨死定奇計第21章 揮軍南下第16章 地下出城第88章 扶蘇之死第14章 突襲柏人第30章 鄣邯歸降第31章 烏龜王八陣第68章 繳獲(四)第1章 離郡第32章 嬴嬰約降第90章 扶蘇之死(三)第10章 喬裝入營第7章 解救黑夫第30章 六龍出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宜市| 烟台市| 阿拉善盟| 高邮市| 开远市| 文水县| 林州市| 西昌市| 阳山县| 丰都县| 平安县| 昭通市| 泸定县| 高淳县| 永济市| 图们市| 宝坻区| 西藏| 华池县| 祥云县| 印江| 城步| 新泰市| 黄浦区| 金平| 涟源市| 元江| 象山县| 巴彦淖尔市| 托克逊县| 红原县| 泊头市| 沁阳市| 安多县| 东乡县| 彭泽县| 尼勒克县| 鄂托克旗| 万安县| 大足县| 台中市|